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包括:休息艙殼體、龍骨架、搖桿臂、扭力調節裝置及位置調節裝置,扭力調節裝置通過位置調節裝置安裝在龍骨架上,龍骨架設于休息艙殼體內。休息艙殼體上轉動設有艙門,艙門通過搖桿臂與扭力調節裝置轉動連接。扭力調節裝置包括:外殼、外殼鎖定片、設于外殼內的端蓋、角度限位片、限位螺絲、軸套、轉動軸、第一扭力調節片、第二扭力調節片及扭力彈簧。本發明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可以實現在斷電的情況下使艙門自動恢復到開啟的狀態,從而解決了艙門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不能打開的問題。而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艙體內空間利用率大大加強,由此使使用者能夠得到更加舒適的享受。
【專利說明】
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休息艙,特別是涉及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不斷加快。快節奏生活是種社會現象,隨著農業社會時代進行工業化時代,特別是進入信息化時代,在工業生產,信息產業的升級中,大量的技術知識的涌現,在有限的資源下,在單位時間內個人間,團隊間,公司間,甚至國家間必然會加強競爭,必然會以提高效率為己任,從而營造出一種快節奏生活的氛圍。如果想要在這個大氛圍中立足,就必需適應這種快節奏的生活。
[0003]長期處于“快節奏”的環境里,容易造成精神壓力過大,心理緊張與不安,引發心理憂郁和心理障礙等問題。“快節奏綜合癥”使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會引起類似“神經癥”類的癥狀,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或其它生理上的失調現象。長期處在“快節奏”中的人,大腦的活動也就經常處于連續的、快速的狀態中。應接不暇的生活與工作使大腦得不到的應有的休息和復原,精神壓力過大,心理上也往往產生一種緊張、沉重、不安和憂慮感。
[0004]為了改善上述快節奏生活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人們通常會采取運動、聽音樂、閱讀、看電影、旅行、踏青等方式來放松自己的心情,克服緊張的情緒,從而達到身心的愉悅。
[0005]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研發人員設計了休息艙,人們可以置身于與外界隔離的休息艙內,通過設置于休息艙內的各種高科技設備的作用,使得人們可以通過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神經系統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從而可以享受到陶淵明式的桃花源世界。
[0006]然而現有的休息艙都是需要通過電力提供能源,當突然斷電的時候,休息艙可能會處于關閉的狀態從而使使用者不能打開或難以打開艙門,由此對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擾。而一些休息艙會通過備用電源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添加備用電源不單只會提高生產成本,而且會占有休息艙內的一定空間,從而使空間變小。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從而可以通過機械力的作用對休息艙的艙門進行自動開啟。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9]—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包括:休息艙殼體、龍骨架、搖桿臂、扭力調節裝置及位置調節裝置,所述扭力調節裝置通過所述位置調節裝置安裝在所述龍骨架上,所述龍骨架設于所述休息艙殼體內;
[0010]所述休息艙殼體上轉動設有艙門,所述艙門通過所述搖桿臂與所述扭力調節裝置轉動連接;
[0011]所述扭力調節裝置包括:外殼、外殼鎖定片、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端蓋、角度限位片、限位螺絲、軸套、轉動軸、第一扭力調節片、第二扭力調節片及扭力彈簧;
[0012]所述軸套、所述角度限位片及所述端蓋通過所述限位螺絲依序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轉動軸穿設于所述軸套內并與所述角度限位片配合連接,所述軸套穿設于所述扭力彈簧上,所述扭力彈簧的一端安裝在所述角度限位片上,所述扭力彈簧的另一端安裝在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上,所述第二扭力調節片與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遠離所述扭力彈簧的端面配合連接,所述軸套通過所述外殼鎖定片與所述外殼鎖定配合;
[0013]所述角度限位片上開設有用于與所述轉動軸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用于與所述扭力彈簧安裝配合的彈簧固定孔及角度調節槽,所述限位螺絲通過所述角度調節槽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
[0014]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上開設有扭力調節孔,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通過所述扭力調節孔與所述扭力彈簧配合連接。
[0015]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休息艙殼體為分體式結構。
[0016]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龍骨架包括底座及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龍骨。
[0017]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龍骨為圓弧形結構。
[0018]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角度調節槽為圓弧形。
[0019]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角度調節槽設有兩個
[0020]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訴彈簧固定孔設有多個。
[0021]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扭力調節孔設有多個。
[0022]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定位卡槽為方槽。
[0023]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扭力調節裝置還包括轉動齒輪,所述轉動齒輪安裝在所述轉動軸的一端,所述轉動軸通過所述轉動齒輪與所述搖桿臂轉動連接。
[002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25]本發明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可以實現在斷電的情況下使艙門自動恢復到開啟的狀態,從而解決了艙門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不能打開的問題。而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艙體內空間利用率大大加強,由此使使用者能夠得到更加舒適的享受。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的整體結構圖;
[0027]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龍骨架的結構構中圖;
[0028]圖3為圖1中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的搖桿臂的結構圖
[0029]圖4為圖1中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的扭力調節裝置的結構圖;
[0030]圖5為圖3中扭力調節裝置的剖視圖;
[0031 ]圖6為圖3中扭力調節裝置的外殼內構件的分解圖;
[0032]圖7為圖1中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的位置調節裝置的結構圖;
[0033]圖8為圖7中的位置調節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10的整體結構圖,結合圖2所示,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10,包括:休息艙殼體100、龍骨架200、搖桿臂300、扭力調節裝置400及位置調節裝置500,扭力調節裝置400通過位置調節裝置500安裝在龍骨架200上,龍骨架200設于休息艙殼體100內。
[0036]休息艙殼體100上轉動設有艙門110,艙門110通過搖桿臂300與扭力調節裝置400
轉動連接。
[0037]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休息艙殼體100為分體式結構。
[0038]要說明的是,休息艙殼體100采用分體式結構的設計,一方面便于產品的運輸與安裝,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模具設計的難度,通過設計簡單的塊板將其組合安裝起來即可,相同的塊板可以采用統一的模具進行生產,由此降低模具的設計成本,從而減少生產成本。
[0039]如圖2所示,龍骨架200包括底座210及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210上的龍骨220,進一步的,龍骨220為圓弧形結構。
[0040]龍骨架200通過底座210安放在平面上,龍骨220設計成圓弧形結構,從而使休息艙殼體100內部的空間更大。
[0041 ] 如圖3所示,搖桿臂300包括:第一搖桿310、第二搖桿320及第三搖桿330,第一搖桿310的一端與第二搖桿320固定連接,第一搖桿310的另一端與艙門110連接,第三搖桿330的一端與第二搖桿320固定連接,第三搖桿330的另一端與扭力調節裝置400連接。
[0042]第一搖桿310及第三搖桿330分別與第二搖桿320連接形成U型結構,第一搖桿310與第三搖桿330形成角度。
[0043]要說明的是,搖桿臂300通過第一搖桿310與艙門110,通過第三搖桿330與扭力調節裝置400連接,從而實現扭力調節裝置400與艙門110的驅動連接。
[0044]第一搖桿310及第三搖桿330分別與第二搖桿320連接形成U型結構,U型結構是根據龍骨220的具體寬度大小進行設計的,使搖桿臂300的在轉動過程中錯開龍骨220,不會與其發生碰撞。第一搖桿310與第三搖桿330形成角度具體是根據艙門110需要轉動的角度進行設計的,從而保證艙門110的轉動范圍。
[0045]搖桿臂300由于體積小,所以其轉動的空間也相對較小,從而有效的節省了空間,使休息艙殼體100內的空間更大、更寬敞。
[0046]結合圖4-圖6所示,扭力調節裝置400包括:外殼410、外殼鎖定片420、設于外殼410內的端蓋430、角度限位片440、限位螺絲450、軸套460、轉動軸470、第一扭力調節片480、第二扭力調節片490及扭力彈簧491。
[0047]如圖5所示,軸套460、角度限位片440及端蓋430通過限位螺絲450依序固定連接在一起,轉動軸470穿設于軸套460內并與角度限位片440配合連接,軸套460穿設于扭力彈簧491上,扭力彈簧491的一端安裝在角度限位片440上,扭力彈簧491的另一端安裝在第一扭力調節片480上,第二扭力調節片490與第一扭力調節片480遠離扭力彈簧491的端面配合連接,軸套460通過外殼鎖定片420與外殼410鎖定配合。
[0048]如圖6所示,角度限位片440上開設有用于與轉動軸470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441、用于與扭力彈簧491安裝配合的彈簧固定孔442及角度調節槽443,限位螺絲450通過角度調節槽443與端蓋430固定連接;
[0049]進一步的,第一扭力調節片480上開設有扭力調節孔481,第一扭力調節片480通過扭力調節孔481與扭力彈簧491配合連接。
[0050]請再次參閱圖2,扭力調節裝置400還包括轉動齒輪492,轉動齒輪492安裝在轉動軸470的一端,轉動軸470通過轉動齒輪492與搖桿臂300轉動連接。
[0051]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角度調節槽443設有兩個且相互對稱為圓弧形結構,定位卡槽441為方槽結構,彈簧固定孔442與扭力調節孔481均設有多個。
[0052]要說明的是,角度調節槽443為圓弧形結構,可根據艙門110具體的轉動角度進行設計,由此實現對艙門110轉動范圍的限定,角度調節槽443設有兩個,能進提高轉動的穩定性,使艙門110轉動角度更加精確,轉動過程更加平穩。
[0053]定位卡槽441呈方槽結構,通過定位卡槽441將轉動軸470的一端安裝在角度限位片440上,方槽的結構設計能使轉動軸470安裝更穩定,不輕易發生移動。
[0054]由于軸套460、角度限位片440及端蓋430通過限位螺絲450依序固定連接在一起,轉動軸470通過定位卡槽441與角度限位片440安裝配合,因此當轉動軸470轉動時,會帶動角度限位片440進行轉動,然后再通過角度調節槽443對角度限位片440的轉動角度進行限定,從而實現對轉動軸470的角度限定。
[0055]扭力彈簧491的一端通過彈簧固定孔442與角度限位片440配合連接,扭力彈簧491的另一端通過扭力調節孔481與第一扭力調節片480連接,彈簧固定孔442與扭力調節孔481均設有多個,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彈簧固定孔442與扭力調節孔481進行選擇,從而對扭力彈簧491的扭力進行調整。
[0056]關于扭力彈簧491的作用,要說明的是,扭力彈簧491的一端與角度限位片440上的彈簧固定孔442連接,由于轉動軸470與角度限位片440連接,從而使扭力彈簧491間接與轉動軸470連接在一起。
[0057]扭力彈簧491的另一端與第一扭力調節片480連接,通過第一扭力調節片480對扭力彈簧491的扭力進行調節,使扭力調節裝置400產生的力能與艙門110的重力進行抵消,使是艙門110處于一個開啟的平衡狀態,完成調節后再通過第二扭力調節片490進行鎖死固定。
[0058]當本發明在斷電的情況下艙門110處于關閉的狀態時,由于扭力調節裝置400對艙門110具有一定力的作用,當斷電后,艙門110失去了原有的力的作用,主要受扭力調節裝置400的拉力與艙門110的重力的作用,所以艙門110在斷電的情況下能自動恢復到原有的開啟狀態,從而實現對艙門110的自動開啟。
[0059]結合圖7與圖8所示,位置調節裝置500包括:支撐塊510、固定板520、水平調節螺絲530及垂直調節螺絲540,水平調節螺絲530與固定板520螺合,垂直調節螺絲540與固定板520抵觸連接,固定板520通過水平調節螺絲530與垂直調節螺絲540活動設于支撐塊510的上方,扭力調節裝置400固定安裝在固定板520上。
[0060]支撐塊510設有V型槽511,V型槽511安裝有固定板520的端面上開設有腰圓孔512,水平調節螺絲530通過腰圓孔512與固定板520螺合。
[0061 ] 垂直調節螺絲540穿設于V型槽511的端面,垂直調節螺絲540安裝有垂直調節螺母541,垂直調節螺母541與垂直調節螺絲540螺合。
[0062]V型槽511能節省空間,使扭力調節裝置400能在有限的位置進行安裝。
[0063]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水平調節螺絲530與垂直調節螺母541分別設有四個。
[0064]關于位置調節裝置500,要說明的是,水平調節螺絲530通過腰圓孔512對固定板520進行水平位置的調節,腰圓孔512的加工簡單且定位緊固,而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工件位置進行調節。當水平位置確定后,只需要將水平調節螺絲530進行鎖緊即可。
[0065]當需要對固定板520進行垂直位置調節的時候,只需要調節垂直調節螺母541,使垂直調節螺絲540進行上下的調節,從而完成對固定板520的垂直位置上的調節。
[0066]垂直調節螺絲540還可以實現角度的調節,至需要使各個垂直調節螺絲540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可完成角度的調節。
[0067]固定板520通過水平調節螺絲530與垂直調節螺絲540實現位置的調節,從而完成對固定板520上的扭力調節裝置400的位置調節。
[006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69]本發明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10可以實現在斷電的情況下使艙門自動恢復到開啟的狀態,從而解決了艙門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不能打開的問題。而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艙體內空間利用率大大加強,由此使使用者能夠得到更加舒適的享受。
[0070]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休息艙殼體、龍骨架、搖桿臂、扭力調節裝置及位置調節裝置,所述扭力調節裝置通過所述位置調節裝置安裝在所述龍骨架上,所述龍骨架設于所述休息艙殼體內; 所述休息艙殼體上轉動設有艙門,所述艙門通過所述搖桿臂與所述扭力調節裝置轉動連接; 所述扭力調節裝置包括:外殼、外殼鎖定片、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端蓋、角度限位片、限位螺絲、軸套、轉動軸、第一扭力調節片、第二扭力調節片及扭力彈簧; 所述軸套、所述角度限位片及所述端蓋通過所述限位螺絲依序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轉動軸穿設于所述軸套內并與所述角度限位片配合連接,所述軸套穿設于所述扭力彈簧上,所述扭力彈簧的一端安裝在所述角度限位片上,所述扭力彈簧的另一端安裝在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上,所述第二扭力調節片與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遠離所述扭力彈簧的端面配合連接,所述軸套通過所述外殼鎖定片與所述外殼鎖定配合; 所述角度限位片上開設有用于與所述轉動軸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用于與所述扭力彈簧安裝配合的彈簧固定孔及角度調節槽,所述限位螺絲通過所述角度調節槽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上開設有扭力調節孔,所述第一扭力調節片通過所述扭力調節孔與所述扭力彈簧配合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艙殼體為分體式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骨架包括底座及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龍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骨為圓弧形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調節槽為圓弧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調節槽設有兩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訴彈簧固定孔設有多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調節孔設有多個。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為方槽。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艙自動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調節裝置還包括轉動齒輪,所述轉動齒輪安裝在所述轉動軸的一端,所述轉動軸通過所述轉動齒輪與所述搖桿臂轉動連接。
【文檔編號】E05D7/00GK106014140SQ20161042117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呂菲
【申請人】惠州八毫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