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包括:由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構成的底部護欄組;所述第一側桿、第二側桿、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一端連接,構成第一四邊圍框;由相對設置的第三側桿和第四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構成的扶欄組;所述第三側桿、第四側桿、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另一端連接,構成第二四邊圍框;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均設置有側滑軌;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通過安全鎖連接,所述安全鎖可在所述側滑軌上滑動。達到提高安全護欄便攜性、方便度和通用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專利說明】
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幼兒用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嬰幼兒的用具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態勢。
[0003]為了保證嬰幼兒在床上活動的安全性,多數父母會在床邊緣安裝護欄,防止嬰幼兒從床上跌落。然而,現有的同類嬰幼兒床用護欄最長連接桿在2米左右,護欄高度在65厘米左右而不可調,不僅便攜性差且護欄高度固定而影響看護者使用,同時,現有的同類嬰幼兒床用護欄需要在標準尺寸的床上安裝,且缺乏保險裝置,通用性不足且易被嬰幼兒誤開發生危險。
[0004]從而,現有的同類嬰幼兒床用護欄存在便攜性、方便度和通用性和安全性不足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從而達到提高安全護欄便攜性、方便度和通用性和安全性的技術目的。
[0006]—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包括:底部護欄組、扶欄組和立柱組,其中:
[0007]所述底部護欄組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
[0008]所述第一側桿、第二側桿、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一端連接,構成第一四邊圍框;
[0009]所述扶欄組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側桿和第四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
[0010]所述第三側桿、所述第四側桿、所述第一滑動桿和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另一端連接,構成第二四邊圍框;
[0011 ]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均設置有側滑軌;
[0012]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通過安全鎖連接,所述安全鎖可在所述側滑軌上滑動。
[0013]優選地,所述底部護欄組和所述扶欄組的各部件均為可拆裝的標準節,所述標準節之間采用鉸接方式連接。
[0014]優選地,所述底部護欄組與扶欄組之間設置有網布。
[0015]優選地,所述安全鎖為圓周鎖,通過拉銷固定鎖位,所述拉銷設置于彈性伸縮套內。
[0016]優選地,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二滑動桿可通過安全鎖固定于所述側滑軌的中部或頂部位置。
[0017]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采用標準節連接,組裝拆卸靈活,拆解以后體積小,便攜性提高;所述標準節可適應多種床體尺寸,通用性增強;通過設置護欄的可變高度而方便看護者使用,通過安裝安全鎖彈性伸縮套,拉銷得以隱蔽,從而提高了護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從而達到提高安全護欄便攜性和通用性的技術目的。
[0022]—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包括:底部護欄組1、扶欄組2和立柱組3,其中:
[0023]所述底部護欄組I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桿11和第二側桿12,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底桿13和第二底桿14;
[0024]所述第一側桿11、第二側桿12、第一底桿13和第二底桿14分別與所述立柱組3的4個立柱的一端連接,構成第一四邊圍框4;
[0025]所述扶欄組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側桿21和第四側桿22,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滑動桿23和第二滑動桿24 ;
[0026]所述第三側桿21、所述第四側桿22、所述第一滑動桿23和所述第二滑動桿24分別與所述立柱組3的4個立柱的另一端連接,構成第二四邊圍框5;
[0027]所述底部護欄組I和所述扶欄組2的各部件均為可拆裝的標準節,所述標準節之間采用鉸接方式連接。各個滑動桿、各個側桿以及各個底桿可以通過更換標準節實現長度調整,以適應各種尺寸床體需求,所述護欄的通用性得到提升。
[0028]所述底部護欄組I和所述扶欄組2中各個滑動桿、各個側桿以及各個底桿在組裝完成時如果長度超過1.5米,而在拆解后長度可控制在1.5米以內,方便收納和攜帶。
[0029]所述立柱組3的4個立柱均設置有側滑軌31;
[0030]所述側滑軌可以實現所述扶欄組2的高度調整,方便使用者與嬰幼兒互動及對嬰幼兒進行看護。
[0031]S卩:所述第一滑動桿23與所述第二滑動桿24分別與所述立柱組3通過安全鎖6連接,所述安全鎖6可在所述側滑軌31上滑動。可實現所述第一滑動桿23和第二滑動桿24可以固定在側滑軌31中部或頂部,根據看護者需要進行高度的變換,方便使用。其高度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進行調整,也可以設置為固定檔位,并不局限。
[0032]作為優選:
[0033]所述安全鎖6為圓周鎖,通過拉銷固定鎖位,所述拉銷設置于彈性伸縮套內。
[0034]現有的安全鎖缺乏保險機構,簡單的拉銷和掛鉤,易被嬰幼兒誤開。本實施例中的安全鎖可實現彈性伸縮套360°轉動,且只有一個開鎖點位,以及,所述拉銷置于彈性伸縮套中,避免嬰幼兒打開,從而形成了安全性雙重保證。通過安裝安全鎖彈性伸縮套,拉銷得以隱蔽,從而提高了護欄安全性,同時防止拉銷掛鉤等部位造成的掛扯和誤傷。
[0035]作為優選,所述底部護欄組I與扶欄組2之間設置有網布,所述護欄也可以放置在地面,作為游戲護欄,同時輔助幼兒學步,減輕看護負擔。
[0036]所述網布可進一步保證嬰幼兒在護欄內活動的安全性。
[0037]綜上所述:
[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采用標準節連接,組裝拆卸靈活,拆解以后體積小,便攜性提高;所述標準節組合結構可適應多種床體尺寸,通用性增強;通過設置護欄的可變高度而方便看護者使用,通過安裝安全鎖彈性伸縮套,拉銷得以隱蔽,從而提高了護欄安全性。
[0039]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護欄組、扶欄組和立柱組,其中: 所述底部護欄組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 所述第一側桿、第二側桿、第一底桿和第二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一端連接,構成第一四邊圍框; 所述扶欄組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側桿和第四側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 所述第三側桿、所述第四側桿、所述第一滑動桿和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的另一端連接,構成第二四邊圍框; 所述立柱組的4個立柱均設置有側滑軌; 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與所述立柱組通過安全鎖連接,所述安全鎖可在所述側滑軌上滑動;所述底部護欄組和所述扶欄組的各部件均為可拆裝的標準節,所述標準節之間采用鉸接方式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護欄組與所述扶欄組之間設置有網布。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鎖為圓周鎖,通過拉銷固定鎖位,所述拉銷設置于彈性伸縮套內。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床用安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二滑動桿可通過安全鎖固定于所述側滑軌的中部或頂部位置。
【文檔編號】A47D7/02GK205410564SQ201520995084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
【發明人】林行
【申請人】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