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溝內取水頭部結構。適用于溝水的有效引流使用。
背景技術:
在水電工程中,通常由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支溝作為施工或者生活用水的水源。因此需要在支溝的適當位置建造一座擋水建筑物攔截溝水,并采用合理的取水頭部設計方案把攔截的溝水引至用戶使用。但是,由于水文、地質及環境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會在擋水建筑物上游出現枯樹、砂石等固體推移質,極易引起取水頭部淤堵而造成擋水建筑物破壞或無法運行等現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ー種結構簡單、規模小、布置靈活、運行能耗低、取水方便、有效防止固體推移質淤積的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具有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支溝,其特征在于在支溝內設置鋼筋石籠隔淤墻,所述隔淤墻的下游筑有擋水堰壩,在擋水堰壩下游側溢流面設置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取水柵欄,取水柵欄下方設有取水暗溝,該取水暗溝經弓I水明渠連接蓄水池。所述弓丨水明渠內設有過濾柵。所述鋼筋石籠隔淤墻與溝岸之間空隙填充有大塊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溝水通過鋼筋石籠隔淤墻時,起到初步攔截支溝內體積較大的固體推移質的作用;取水暗溝上方設置取水柵欄,使溝水翻過擋水堰壩時通過溢流面柵欄有效防止體積較小的塊石、雜物等進入取水暗溝。整個溝水攔截、引用過程不需要人工參與,無耗能動カ設備,只需人工不定期清理鋼筋石籠隔淤墻上游和取水柵欄上的淤積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際應用中的平面布置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鋼筋石籠隔淤墻的縱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擋水堰壩的截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引水明渠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廣圖4所示,本例在一條支溝內的適當位置設置鋼筋石籠隔淤墻1,支溝水流通過該隔淤墻吋,水流中的雜物、淤泥可初步沉積于鋼筋石籠隔淤墻1的上游;在其下游適當位置建造擋水堰壩2,攔蓄水流并抬升水位,使水流翻過擋水堰壩2吋,可以取到支溝表層水;在擋水堰壩2下游側溢流面3設置取水柵欄4,取水柵欄4下部設置取水暗溝5,取水柵欄4可以進ー步阻礙水流中的雜物進入取水暗溝5 ;水流經過取水柵欄4進入取水暗溝5 后,通過設有過濾柵7的引水明渠6到達蓄水池8。 為使支溝水通過鋼筋石籠隔淤墻1吋,能夠有效攔截水中雜物,鋼筋石籠隔淤墻1 與溝岸之間需用大塊石9填筑其空隙。
權利要求1.一種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具有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支溝,其特征在于在支溝內設置鋼筋石籠隔淤墻(1 ),所述隔淤墻的下游筑有擋水堰壩(2),在擋水堰壩(2)下游側溢流面(3)設置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取水柵欄(4),取水柵欄(4)下方設有取水暗溝(5),該取水暗溝經弓丨水明渠(6)連接蓄水池(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明渠(6)內設有過濾柵(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石籠隔淤墻(1)與溝岸之間空隙填充有大塊石(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規模小、布置靈活、運行能耗低、取水方便、有效防止固體推移質淤積的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溝內取水頭部的結構,具有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支溝,其特征在于在支溝內設置鋼筋石籠隔淤墻,所述隔淤墻的下游筑有擋水堰壩,在擋水堰壩下游側溢流面設置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取水柵欄,取水柵欄下方設有取水暗溝,該取水暗溝經引水明渠連接蓄水池。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溝水的有效引流使用。
文檔編號E02B5/08GK202298578SQ20112040019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劉伯全, 包俊, 夏澤勇, 張磊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