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包括坡體,在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上設置植生型生態混凝土,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植物生長層,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下設置反濾型生態混凝土,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階梯形或波浪形,其表面設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內填充有活化沸石,所述凹槽的表面覆蓋一層濾網。本實用新型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抗雨水沖刷的同時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營養;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設置為階梯形或波浪形,能有效的減少波浪對邊坡的沖擊;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設有若干凹槽,凹槽內填充有活化沸石,凈化了水質。
【專利說明】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護坡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屬于河道邊坡整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水庫、河川堤岸、山體及道路邊坡等的防護和治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傳統的護坡方法主要有漿砌或干砌塊石護坡、混凝土護坡、金屬塑網、碎石堆積、擋土墻及抗滑樁等,在滿足護坡功能性要求的同時,隔絕了土壤與水體之間的物質交換,破壞了河湖岸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生態多樣性下降,陸岸及水生動植物喪失了棲息空間,水體自凈功能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有鑒于此,具備多孔性的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河湖護坡結構中。
[0003]生態護坡的最終目的是除了能實現穩定河道、防止水土流失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生態景觀等功能。目前的生態混凝土護坡系統中,其抗沖刷能力較弱,覆蓋土容易滑落,植物成活率低,生長緩慢;且水體的自凈功能較低,水質較差。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能夠有效的防止流水、風浪及降水的沖刷,更好的保持水土,有利于植物生長,美化了環境,同時凈化了水質。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包括坡體,在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上設置植生型生態混凝土,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植物生長層,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下設置反濾型生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階梯形或波浪形,其表面設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內填充有活化沸石,所述凹槽的表面覆蓋一層濾網。
[000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0007]所述活化沸石的外部套有編織袋,所述編織袋的一端設有繩索,所述繩索設在所述凹槽的外部。
[0008]所述的防沖結構包括依次層疊的營養層、加強層和反濾層。
[0009]所述的營養層包括依次層疊的角蛋白纖維層、棉纖維層和木漿纖維層,所述的角蛋白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50g/m2,棉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10g/m2,木漿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30g/m2。
[0010]所述的加強層為土工格柵,所述土工格柵內填充有有機肥。
[0011]所述的反濾層為透水性無紡土工布層,所述透水性無紡土工布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 100g/m2。
[0012]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下方設有砂礫石墊層,所述砂礫石墊層的厚度為50 _。
[0013]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強度范圍在15MPa以上,密度為1800?2100kg/m3,孔隙率大于20%。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抗雨水沖刷的同時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營養;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設置為階梯形或波浪形,能有效的減小波浪上揚的幅度,從而減少波浪對邊坡的沖擊;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設有若干凹槽,凹槽內填充有活化沸石,凈化了水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為階梯形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為波浪形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防沖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進一步揭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包括坡體及親水平臺1,在所述坡體的常水位2以上設置植生型生態混凝土 3。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 3的強度范圍在15MPa以上,密度為1800?2100kg/m3,孔隙率大于20%。
[0019]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 3的表面覆一層客土,將水、種子、有機質及種子發育的基礎材料按序加入攪拌設備中,經充分攪拌后,通過噴播機將攪拌后的基礎材料噴播到客土層上,從而在邊坡表面形成長期穩定的植物生長層5。
[0020]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 3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4。所述的防沖結構4包括依次層疊的營養層41、加強層42和反濾層43 (見圖3)。
[0021]如圖3所示,所述的營養層41包括依次層疊的角蛋白纖維層、棉纖維層和木漿纖維層,所述的角蛋白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50g/m2,棉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IOg/m2,木漿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30g/m2。其中,角蛋白纖維層可在棉纖維層產生的霉菌作用下,緩慢分解角蛋白質纖維,逐步形成氨基酸-氨氮-礦化成植物可吸收氮肥;木漿纖維層為一種可降解纖維,經一段時間后,可降解為土壤有機質,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
[0022]所述的加強層42為聚酯纖維土工格柵,經向抗拉強度不小于30KN/m,緯向抗拉強度不小于15KN/m,保障防沖結構在受到外力作用時,不遭受破壞。所述土工格柵內填充有有機肥44,進一步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補充營養層41的不足。
[0023]所述的反濾層43為透水性無紡土工布層,單位面積質量為100g/m2,可保護土壤在受到水力沖蝕時,保護土壤不被水流沖走,同時具有透水性,可使雨水滲入至地下,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
[0024]所述坡體的常水位2以下設置反濾型生態混凝土 6,圖1是階梯形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波浪形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結構示意圖,這兩種形狀的反濾型生態混凝土均能有效的減小波浪上揚的幅度,從而減少波浪對邊坡的沖擊。
[0025]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 6的表面設有若干凹槽7,所述凹槽7內填充有活化沸石8,不僅能去除水中的濁度、色度、異味,而且對水中有害的重金屬(如鉻、鎘、鎳、鋅、汞、鐵離子)及有機物(如酚、六六六、滴滴涕、三氮、氨氮、磷酸根離子)等物質具有吸附交換作用,也有利于去除水中各種微污染物,且水浸出液不含有毒、有害人體物質,去除水中鐵、氟效果更為顯著。所述活化沸石8的外部套有編織袋,所述編織袋的一端設有繩索9,所述繩索9設在所述凹槽7的外部,便于定期將活化沸石8取出來更換。所述凹槽7的表面覆蓋一層濾網10,過濾雜物的同時防止水流過大時將活化沸石8從凹槽7中沖出。
[0026]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 6下方設有厚度為50 mm的砂碌石墊層11,以避免坡面不均勻沉降,調節地基變形。
[0027]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的防止流水、風浪及降水的沖刷,更好的保持水土,有利于植物生長,美化了環境,同時凈化了水質,實現了坡面防護與生態治理并舉。
[0028]以上通過對所列實施方式的介紹,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實用新型絕不限于上述所列實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作的等同變化、改進及故意變劣等行為,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包括坡體,在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上設置植生型生態混凝土,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植物生長層,所述坡體的常水位以下設置反濾型生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下方設有防沖結構;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的表面為階梯形或波浪形,其表面設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內填充有活化沸石,所述凹槽的表面覆蓋一層濾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沸石的外部套有編織袋,所述編織袋的一端設有繩索,所述繩索設在所述凹槽的外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沖結構包括依次層疊的營養層、加強層和反濾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層包括依次層疊的角蛋白纖維層、棉纖維層和木漿纖維層,所述的角蛋白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50g/m2,棉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10g/m2,木漿纖維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30g/m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層為土工格柵,所述土工格柵內填充有有機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濾層為透水性無紡土工布層,所述透水性無紡土工布層的單位面積質量為100g/m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濾型生態混凝土下方設有砂碌石墊層,所述砂碌石墊層的厚度為50 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反濾植生型混凝土生態護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型生態混凝土的強度范圍在15MPa以上,密度為1800?2100kg/m3,孔隙率大于20%。
【文檔編號】E02B3/12GK203393676SQ201320497905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姚鎖平, 陳衛連, 張靜, 姚崗, 陳衛星, 崔榮兵 申請人: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