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漏,具體涉及一種漏洞可調的地漏。
背景技術:
如今市場上存在很多類型地漏,對于如何通暢排水、密封和長久使用是設計地漏的一個關鍵技術。其中深水封地漏的歷史最為悠久,但是其最大的缺陷是長時間不使用,存水彎由于沒存水而使下水管的臭味和害蟲長驅直入淺水封需要經常使用要不存水容易干涸,還有就是樓層高的排水壓力大會造成水封破壞淺水封地漏已經逐漸被套頭,其次傳統地漏長時間使用會由于異物的積累和填堵導致地漏堵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漏洞可調的地漏,長期不用時封閉地漏,且方便清理。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底部設置有外套筒封堵機構,外套筒內設置有內套筒,內套筒內套設有內芯,內芯的中心軸與外套筒封堵機構的連接軸連接,內套筒的內壁上有第一擋片,第一擋片下方固定有下環狀擋片,下環狀擋片上通過彈簧固定有能夠與第一擋片接觸的上環狀擋片,內芯的中心軸上設置有能夠與第一擋片配合密封的第二擋片,第二擋片置于第一擋片和上環狀擋片之間。
所述內芯的中心軸頂部設置有能夠帶動內芯轉動的十字擋片。
所述內芯的中心軸的底部設置有T字型結構,外套筒封堵機構的連接軸頂部設置有能夠與T字型結構相配合的切口。
所述第一擋片和第二擋片的結構相同,均為兩個對稱設置的90°弧形擋片。
所述外套筒底部的內壁上開設有內螺紋,外套筒封堵機構包括半球形薄壁,半球形薄壁上設置有與外套筒的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圓柱薄壁,半球形薄壁中心設置有連接軸。
所述外套筒開設有開口,內套筒的底面置于開口下方。
與現有技術新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內芯在內筒的轉動,調節地漏漏洞的大小,從而擋住異物,防止異物下落堵塞地漏,長時間不用的時候可完全封閉地漏,避免水管的臭味和害蟲長驅直入,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經濟性好,便于生產,有著較好的市場前景。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十字擋片,能夠直接通過轉動十字擋片調節地漏的開口大小。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內芯的T字型結構和外套筒封堵機構的切口向配合,萬一地漏被堵住,也可以通過向下按住內芯并旋轉,從而使外套筒封堵機構、外套筒、內套筒和內芯分離,便于清洗清潔。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開口,且內套筒的底面置于開口下方,以便形成液封,隔絕下水道與室內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筒的剖視圖;
圖5為圖4中i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外套筒封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T字型結構和切口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包括外套筒4,外套筒底部設置有外套筒封堵機構3,外套筒4內設置有內套筒2,內套筒2內套設有內芯1,內芯1的中心軸15與外套筒封堵機構3的連接軸14連接,內套筒2的內壁上有第一擋片5,第一擋片5下方固定有下環狀擋片8,下環狀擋片8上通過彈簧7固定有能夠與第一擋片5接觸的上環狀擋片6,內芯1的中心軸15上設置有能夠與第一擋片5配合密封的第二擋片10,第二擋片10置于第一擋片5和上環狀擋片6之間。
內芯1的中心軸15頂部設置有能夠帶動內芯1轉動的十字擋片9,內芯1的中心軸15的底部設置有T字型結構11,外套筒封堵機構3的連接軸14頂部設置有能夠與T字型結構11相配合的切口,第一擋片5和第二擋片10的結構相同,均為兩個對稱設置的90°弧形擋片,述外套筒4底部的內壁上開設有內螺紋16,外套筒封堵機構3包括半球形薄壁12,半球形薄壁12上設置有與外套筒4的內螺紋16配合的外螺紋圓柱薄壁13,半球形薄壁12中心設置有連接軸14,外套筒4開設有開口17,內套筒2的底面置于開口17下方。
使用時,將外套筒封堵機構3的外螺紋圓柱薄壁13固定在外套筒4的內螺紋16上,內套筒2插入外套筒4內部,再將內芯1的T字型結構11與外套筒封堵機構3連接軸14上的切口連接,通過轉動十字擋片9,使第二擋片10轉動,第二擋片10在彈簧7的作用下,被頂起與第一擋片5配合密封,需要打開時,向下按壓十字擋片9,第二擋片10將向下壓動彈簧7,扭動十字擋片9,使第二擋片10卡在上環狀擋片6與第一擋片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