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粉海面散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貝殼粉噴灑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貝殼粉海面散播機。
【背景技術】
[0002]對海洋溢油進行處理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用于溢油處理船將溢油抽離海面。有的是用貝殼煅燒成碳酸鈣,再經表面改性后形成親油的多孔粉沫(以下稱為貝殼粉),然后將該粉沫散播到海面上進行吸附海面油污。此時需要散播機將泵殼粉散到海面上。在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0102205614、公開日為2010年11月17日、名稱為“一種海上溢油高效處理船”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可以投放泵殼粉的設備。
[0003]該專利中的散播機存在以下不足:噴頭的方向不能夠方便地改變角度。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噴頭的方向可以改變的、不噴時能夠可靠地降低換向關節的受力的貝殼粉海面散播機,解決了現有的散播機的噴頭方向不能夠方便地改變的問題。
[0005]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貝殼粉海面散播機,包括船體、噴頭架、換向關節和噴灑泵,所述船體設有水上推進機構,所述噴灑泵的進口端連接有噴嘴,所述吸油架通過所述換向關節連接于所述船體,所述噴頭架滑動連接有拖板,所述噴灑泵連接于所述拖板,所述拖板和噴頭架之間設有驅動拖板在噴頭架上平移的平移機構,所述船體還設有支撐所述噴頭架的支撐座,所述支撐座上設有吸盤,所述吸盤包括同托架連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盤,所述第一吸盤內設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之間圍成吸附槽。使用時通過換向關節來改變噴嘴的方向,平移機構驅動拖板在噴頭架上平移來改變噴嘴距離海面的距離,噴灑泵使貝殼粉從噴嘴排出。當不進行噴灑作業時,噴頭架通過換向關節和支撐座同時進行支撐,能夠降低換向關節的受力,尤其是能夠給換向關節中的油缸進行卸載,從而能夠延緩換向關節的疲勞老化。支撐座通過吸盤吸附住噴頭架而使得二者可靠地連接在一起。吸盤的具體固定過程為:使噴頭架同時擠壓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使得第一吸盤的內部空間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負壓,也即通過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一起進行吸附而將噴頭架固定在支撐座上。當受到振動或瞬間沖擊力而使第一吸盤的吸附處產生瞬間局部脫開時,在第二吸盤的作用下、當瞬間沖擊力消失后第一吸盤會重新恢復而進行吸附,使得吸盤受到瞬間沖擊而產生局部瞬間斷開時不會產生脫落現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會較小即仍舊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故對噴頭架固定時的可靠性好。
[0006]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吸盤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盤的吸附端。因為第一吸盤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夠直觀地觀察到的,而第二吸盤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夠直觀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盤超出第二吸盤則存在以下不足:按壓力小了則可能第二吸盤沒有吸附上、為了確保第二吸盤吸附上則需要用較大的力進行按壓,而該力到底多大和持續多長時間難以掌握,往往會導致不必要的力氣浪費和時間浪費。本技術方案則只要第一吸盤吸附上時第二吸盤必定已經吸附上。
[0007]作為優選,所述吸附槽內設有將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連接在一起的若干彈性連接條,所述彈性連接條沿第二吸盤周向分布。當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都吸附上時,彈性連接條被拉長而儲能,該能量產生促使第一吸盤朝向被吸附物運動的趨勢,使得當第一吸盤產生瞬間斷開時、加速第一吸盤恢復到吸附狀態。也即進一步降低了噴頭架受到瞬間沖擊時而產生脫落的可能性。
[0008]作為優選,所述吸盤還包括將所述第二吸盤內部空間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盤外部空間連通的氣道,所述氣道的外端鉸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氣道外端的密封蓋。當擠壓吸盤而進行吸附時,吸盤內的空氣能夠頂開密封蓋而排出,但吸附住時氣壓差使得密封蓋重新蓋到氣道的外端上。需要拆卸下降解槽時,通過人工開啟密封蓋來對吸盤內部空間進行破真空,從而能夠在保證大的吸力的情況下實現以小的力進行拆卸。
[0009]作為優選,所述船體連接有安裝座,所述換向關節包括旋轉座、驅動旋轉座轉動的旋轉油缸、一端通過底座鉸軸鉸接于所述安裝座的底座、驅動底座相對于安裝座擺動的底座擺動油缸、一端通過連接座鉸軸同所述底座鉸接在一起的連接座、驅動所述連接座相對于所述底座擺動的連接座擺動油缸、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連接座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旋轉座同所述噴頭架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座鉸軸的軸線、所述底座鉸軸的軸線和所述旋轉座的軸線三者兩兩交叉,所述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安裝座和底座四者構成四連桿機構。噴嘴能夠三維轉動,便于將噴嘴的方向調整為噴嘴開口方向朝向海面、從而能夠有效降低貝殼粉飄落到無油區域的幾率。噴頭架以底座鉸軸為軸轉動時的轉動角度大,調整噴嘴位置時的方便性好。
[0010]作為優選,所述底座擺動油缸的一端同所述安裝座鉸接在一起、另一端鉸接于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鉸接處。結構緊湊,制作時方便。
[0011]作為優選,所述平移機構包括設置于噴頭架的齒條和設置于拖板的行走齒輪,所述行走齒輪嚙合于所述齒條,所述行走齒輪內設有若干潤滑機構,所述潤滑機構包括出油口、補氣口、密封頭、驅動密封頭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彈簧、缸體和滑動密封連接于缸體的活塞,所述活塞將所述缸體分割為氣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設有朝向氣腔開啟的單向閥,所述活塞通過連桿同所述密封頭連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過油道同所述油腔相連通,所述補氣口通過氣道同所述氣腔相連通,所述出油口設置于所述行走齒輪的齒頂,所述密封頭伸出所述行走齒輪的齒頂的距離大于所述行走齒輪與齒條之間的齒頂隙。拖板的具體移動過程為,在油腔內裝上潤滑油,通過使行走齒輪在齒條上滾動來實現拖板的前后平移。齒輪轉動的過程中,當轉動到設有出油口的齒同齒條嚙合在一起時,齒條的齒根驅動密封頭縮進齒輪內,密封條內縮時使第一彈簧儲能的同時還通過連桿驅動活塞朝向油腔移動而驅動油腔內潤滑油經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齒輪的齒上實現對齒輪的自動潤滑;當密封頭同頂針錯開時,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密封頭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頭移動的過程驅動活塞朝向氣腔移動,此時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經部分流出、故油腔內的壓力小于氣腔的壓力,單向閥開啟而使得空氣補充到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擠壓油腔時潤滑油能夠可靠地流出。能夠自動潤滑。
[0012]作為優選,所述行走齒輪有兩個,所述齒條有兩根,所述兩個行走齒輪一一對應地嚙合于所述兩根齒條,所述兩個行走齒輪通過輪軸連接在一起,所述輪軸為圓形管結構,所述輪軸內可轉動地穿設有圓形內桿,所述內桿的外周面設有第一摩擦層,所述輪軸的內表面設有第二摩擦層,所述內桿和輪軸通過所述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抵接在一起。當左右兩側的行走齒輪收到的阻力不同而導致輪軸產生扭曲時,輪軸會相對于內桿產生轉動,轉動時外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產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從而起到提高輪軸的抗扭曲能力的作用。輪軸設計為管狀結構,使得輪軸重量輕且抗扭曲能力好。
[0013]作為優選,所述內桿包括左桿和右桿,所述左桿的左端通過左吸能彈簧同所述輪軸連接在一起,所述左桿的右端面設有若干沿左桿周向分布的第一換向齒,所述右桿的右端通過右吸能彈簧同所述輪軸連接在一起,所述右桿的左端面設有若干沿右桿周向分布的第二換向齒,所述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嚙合在一起。當輪軸扭曲而帶動內桿也產生扭曲時,在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的作用下會驅動右桿和左桿沿周向分開,分開時會導致吸能彈簧變形而吸能。進一步通過了抗扭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