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包括雙主梁、下耳梁、雙油缸、吊梁小車、液壓控制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組成,所述的雙主梁由兩根平行設置的鋼箱梁組成,兩端用橫聯梁連接構成平面的長方形框架結構,所述的雙主梁下端連接下耳梁,所述的下耳梁為三個套筒組成,中間由斜撐固定,雙油缸分別連接在下耳梁兩邊的套筒上。本實用新型在橋間轉移時,油缸整體縮回后,可以滿足最后一孔T梁架設和橋間轉移的高度,速度快,不需要人工高空作業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專利說明】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架橋機I號腿,是由框架結構和增高節組成,在架設最后一孔T梁或橋間轉移時,需要人工將框架結構松卸掉連接部位后用導鏈拉成垂直與架橋機,然后再將下部增高節與架橋機拼接一體,方能開始架梁或橋機轉移,其作業過程中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高空作業危險系數高。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彌補以上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包括雙主梁、下耳梁、雙油缸、吊梁小車、液壓控制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組成,所述的雙主梁由兩根平行設置的鋼箱梁組成,兩端用橫聯梁連接構成平面的長方形框架結構,所述的雙主梁下端連接下耳梁,所述的下耳梁為三個套筒組成,中間由斜撐固定,雙油缸分別連接在下耳梁兩邊的套筒上。
[0005]本實用型新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橋間轉移時,油缸整體縮回后,可以滿足最后一孔T梁架設和橋間轉移的高度,速度快,不需要人工高空作業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08]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包括雙主梁1、下耳梁2、雙油缸3、吊梁小車、液壓控制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組成,所述的雙主梁由兩根平行設置的鋼箱梁4組成,兩端用橫聯梁5連接構成平面的長方形框架結構,所述的雙主梁I下端連接下耳梁2,所述的下耳梁2為三個套筒組成,中間由斜撐6固定,雙油缸3分別連接在下耳梁2兩邊的套筒上。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吊梁小車設置在雙主梁縱向軌道之上。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油缸為可在豎直方向上做伸縮運動的頂升油缸。
[001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全液壓結構控制,雙油缸3套筒,中間斜撐固定,架梁上將T梁固定在兩邊的套筒上,在油缸整體伸出后,可滿足在平時架梁的高度;在橋間轉移時,油缸整體縮回后,可以滿足最后一孔T梁架設和橋間轉移的高度,速度快,不需要人工高空作業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權利要求】
1.公鐵路兩用雙導梁T梁架橋機,包括雙主梁(I)、下耳梁(2)、雙油缸(3)、吊梁小車、液壓控制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組成,所述的雙主梁由兩根平行設置的鋼箱梁(4)組成,兩端用橫聯梁(5)連接構成平面的長方形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主梁(I)下端連接下耳梁(2),所述的下耳梁(2)為三個套筒組成,中間由斜撐(6)固定,雙油缸(3)分別連接在下耳梁(2)兩邊的套筒上。
【文檔編號】E01D21/00GK203475312SQ20132046375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日
【發明者】俞劍, 張世英, 何均成, 李 杰, 陳智, 揭瑞海, 王云, 張忠平, 安政軍, 董偉斌 申請人:中鐵十六局集團鐵運工程有限公司寧陽制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