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清潔工具領域,尤其是一種垃圾儲存量大的垃圾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道路的清掃主要是靠清潔工拿著掃帚將垃圾掃聚到一起,然后使用垃圾鏟將垃圾掃入垃圾鏟,到達指定的垃圾桶或垃圾堆放處倒掉。但是,垃圾鏟的容量太小,垃圾過多時需要清潔工來回奔波好幾次,來來回回容易使人疲憊;也有部分清潔工一手拿掃帚和垃圾鏟,另一手拿著垃圾袋,需要清掃垃圾時將垃圾袋置于地上,然后清掃垃圾再倒入垃圾袋,當垃圾袋放置不平會導致垃圾袋內的垃圾再次倒出垃圾袋,增加額外的勞動,且一手拿掃帚和垃圾鏟,另一手拿著垃圾桶或垃圾袋,行動極為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垃圾清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垃圾清理裝置,包括垃圾鏟,垃圾鏟包括底板,底板上連接兩個平行的側壁,后壁連接在兩側壁之間并與底板連接;還包括安裝垃圾鏟的支架和垃圾鏟上方的儲物桶;儲物桶內縱向設置有隔層,儲物桶頂部設置有打開或關閉儲物桶的上蓋,底部設置有半封閉的隔板,儲物桶隔層與垃圾鏟的后壁相連接;支架包括連接儲物桶的連接架和兩個互相平行的底架,連接架和儲物桶鉸接,儲物桶可繞連接架旋轉;隔層、隔板和儲物桶側壁形成垃圾儲存空間;隔層、儲物桶頂部和儲物桶側壁形成垃圾傾倒通道,垃圾清理裝置擴大垃圾儲存量,避免清潔工來回奔波,提高了勞動效率,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方便傾倒垃圾,垃圾鏟與儲物桶一體成型。
底架下端面所在的面與垃圾鏟底板所在的面平行,可使垃圾順利掃入垃圾鏟。
儲物桶側壁設置有至少一個拉繩,拉繩的固定端在儲物桶的縱向上位于連接架和儲物桶鉸軸與隔板之間,可拉動垃圾鏟和儲物桶旋轉,使垃圾進入儲物桶。
支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掛鉤,用于懸掛垃圾袋,垃圾袋用于裝大型垃圾物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垃圾清理裝置擴大了垃圾儲存量,避免清潔工來回奔波,提高了勞動效率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攜帶輕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垃圾鏟;2、底板;3、側壁;4、后壁;5、支架;6、連接架;7、底架;8、儲物桶;9、隔層;10、上蓋;11、隔板;12、拉繩;13、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垃圾清理裝置,包括垃圾鏟1,垃圾鏟1包括底板2,底板2上連接兩個平行的側壁3,后壁4連接在兩側壁3之間并與底板2連接;還包括安裝垃圾鏟1的支架5和垃圾鏟1上方的儲物桶8;儲物桶8內縱向設置有隔層9,儲物桶8頂部設置有打開或關閉儲物桶的上蓋10,底部設置有半封閉的隔板11,隔層9與垃圾鏟1的后壁4相連接;支架5包括連接儲物桶8的連接架6和兩個互相平行的底架7,連接架6和儲物桶8鉸接,儲物桶8可繞連接架6旋轉;隔層9、隔板11和側壁3形成垃圾儲存空間;隔層9、儲物桶1頂部和儲物桶1側壁形成垃圾傾倒通道,垃圾鏟1與儲物桶8一體成型;底架7下端面所在的面與底板2所在的面平行;儲物桶8側壁設置有對于儲物桶8對稱的兩根拉繩12,拉繩12的固定端在儲物桶8的縱向上位于連接架6和儲物桶8鉸軸與隔板11之間;支架5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掛鉤13。使用時先將垃圾掃入垃圾鏟1中,拉動拉繩12使垃圾鏟1和儲物桶8繞連接架6旋轉,旋轉至垃圾鏟高于儲物桶,垃圾根據重力效果進入拉圾儲存空間,再緩慢松開拉繩12即可,待儲物桶內垃圾裝滿時,到達指定垃圾堆放處出,擰開上蓋10,旋轉垃圾鏟1和儲物桶8至垃圾倒出儲物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