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環衛掃路車輛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掃路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各個廠家互不相同,各有優缺點。國內、外吸掃式掃路車,按除塵方式分為濕式除塵和干式除塵兩大類。濕式除塵的掃路車在北方冬季由于環境溫度太低,水箱和管路內水容易結冰,灑水系統無法工作而造成掃路車冬季閑置。干式除塵的掃路車,在雨季則完全不能上路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不受地域和氣候限制,使得掃路車能夠在晴雨天、北方結冰下雪季節等各種氣候下進行作業,提高車輛的利用率,降低揚塵。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其包括垃圾箱、粗濾網罩、離心除塵筒、過渡風道、風機、排風道、第一集塵箱、轉接風道、第二集塵箱、吸嘴。垃圾箱內的左前上部焊接粗濾網罩,粗濾網罩的底部裝有可拆卸的濾網,垃圾箱的前封板處嵌設并焊接離心除塵筒,離心除塵筒的上部設有缺口與粗濾網罩內部連通,第一集塵箱焊接于垃圾箱前封板的右前部,第一集塵箱的底部用法蘭連接轉接風道的一端,第二集塵箱設于垃圾箱的底部左側,且第二集塵箱通過離心除塵筒底部的缺口與離心除塵筒內部連通,垃圾箱的內部焊接有第一吸管和第二吸管,第一吸管通過軟管對接吸嘴,第二吸管通過法蘭連接轉接風道另一端,垃圾箱的頂部前側焊接有過渡風道,過渡風道的一端與離心除塵筒的內部連通,過渡風道的另一端與風機的進風口連通,風機的出風口用法蘭連接排風道的進風口,排風道具有出口a、出口b和出口c,出口a連通第一集塵箱,出口b連通大氣,出口c通過軟管柔性連接吸嘴,排風道出口c的通道內可轉動設有反吹風量調節板,反吹風量調節板用于調節進入吸嘴的風量,出口a和出口b相鄰設置,出口a和出口b之間轉動設有一干濕切換板,干濕切換板用于切換出口a和出口b的開閉。干濕切換板32可以根據晴雨天,控制氣流是通過出口a進入第一集塵箱,進行干式作業,還是通過出口b進入大氣,進行濕式作業。
進一步地,所述離心除塵筒包括外筒和內筒,外筒的上部設有缺口與粗濾網罩內部連通,內筒設于外筒內部且固定于外筒的上部中心處,外筒為上部圓筒下部錐筒的整體焊接筒,內筒底部開放地與外筒內部連通,內筒下端處于外筒上部圓筒中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集塵箱內部由一濾筒撐板分隔為上腔和下腔,第一集塵箱的頂部的上方焊接有排風口,第一集塵箱的底部的焊接有集塵錐筒,集塵錐筒的下部通過法蘭與轉接風道對接,轉接風道內部裝配有控制轉接風道通道開關的除塵切換板,除塵切換板繞其中心轉軸轉動,濾筒撐板上裝有若干圓柱形聚酯濾筒。
進一步地,所述排風口的頂部裝有堵塞報警器。當干式作業時,若濾筒堵塞,幾乎無氣流從箱體頂部的排風口出去時,堵塞報警器會發出一信號,使駕駛室內的控制面板顯示報警信息,提示駕駛員對濾筒及時進行清灰,以免影響正常作業。
進一步地,所述吸嘴包括反吹風筒和主風筒,出口c通過軟管柔性連接反吹風筒,出口c的通道內可轉動設有反吹風量調節板,反吹風量調節板用于調節進入反吹風筒的風量,主風筒通過軟管連接第一吸管。
進一步地,所述干濕切換板和反吹風量調節板分別連接有對應的驅動裝置,并由各自對應的驅動裝置控制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風機通過一進風道連通過渡風道的另一端。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不受地域和氣候限制,使得掃路車能夠在晴雨天、北方結冰下雪季節等各種氣候下進行作業,提高車輛的利用率,降低揚塵。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的右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的排風道的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的排風道的右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之一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濕兩用的掃路車氣路系統,其包括垃圾箱1、粗濾網罩11、離心除塵筒12、過渡風道14、風機2、排風道3、第一集塵箱15、轉接風道16、第二集塵箱17、吸嘴4;垃圾箱1內的左前上部焊接粗濾網罩11,粗濾網罩11的底部裝有可拆卸的濾網111,垃圾箱1的前封板13處嵌設并焊接離心除塵筒12,離心除塵筒12的上部設有缺口與粗濾網罩11內部連通,其中圖1中略去第一集塵箱15部分,第一集塵箱15焊接于垃圾箱1前封板13的右前部,第一集塵箱15的底部用法蘭連接轉接風道16的一端,第二集塵箱17設于垃圾箱1的底部左側,且第二集塵箱17通過離心除塵筒12底部的缺口與離心除塵筒12內部連通,垃圾箱1的內部焊接有第一吸管10和第二吸管19,第一吸管10通過軟管對接吸嘴4,第二吸管19通過法蘭連接轉接風道16另一端,垃圾箱1的頂部前側焊接有過渡風道14,過渡風道14的一端與離心除塵筒12的內部連通,過渡風道14的另一端與風機2的進風口連通,風機2的出風口用法蘭連接排風道3的進風口,排風道3具有出口a、出口b和出口c,出口a連通第一集塵箱15,出口b連通大氣,出口c通過軟管53柔性連接吸嘴4,排風道3出口c的通道內可轉動設有反吹風量調節板31,反吹風量調節板31用于調節進入吸嘴4的風量,出口a和出口b相鄰設置,出口a和出口b之間轉動設有一干濕切換板32,干濕切換板32用于切換出口a和出口b的開閉。干濕切換板32可以根據晴雨天,控制氣流是通過出口a進入第一集塵箱15,進行干式作業,還是通過出口b進入大氣,進行濕式作業。
進一步地,所述離心除塵筒12包括外筒121和內筒122,外筒121的上部設有缺口與粗濾網罩11內部連通,內筒122設于外筒121內部且固定于外筒121的上部中心處,外筒121為上部圓筒下部錐筒的整體焊接筒,內筒底部開放地與外筒內部連通,內筒下端處于外筒上部圓筒中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集塵箱15內部由一濾筒撐板141分隔為上腔和下腔,第一集塵箱15的頂部的上方焊接有排風口18,第一集塵箱15的底部的焊接有集塵錐筒142,集塵錐筒142的下部通過法蘭與轉接風道16對接,轉接風道16內部裝配有控制轉接風道16通道開關的除塵切換板161,除塵切換板161繞其中心轉軸轉動,濾筒撐板上裝有若干圓柱形聚酯濾筒。
進一步地,所述排風口18的頂部裝有堵塞報警器54。當干式作業時,若濾筒堵塞,幾乎無氣流從箱體頂部的排風口出去時,堵塞報警器會發出一信號,使駕駛室內的控制面板顯示報警信息,提示駕駛員對濾筒及時進行清灰,以免影響正常作業。
進一步地,所述吸嘴4包括反吹風筒41和主風筒42,出口c通過軟管53柔性連接反吹風筒41,出口c的通道內可轉動設有反吹風量調節板31,反吹風量調節板31用于調節進入反吹風筒41的風量,主風筒42依次通過軟管55和法蘭連接第一吸管10。
進一步地,所述干濕切換板32和反吹風量調節板31分別連接有對應的驅動裝置,并由各自對應的驅動裝置控制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風機2通過一進風道連通過渡風道14的另一端。
下面就本發明的氣力輸送系統的具體工作原理做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分干濕兩種掃路模式。在干式掃路模式下,在垃圾箱1內的負壓和反吹風筒41出來的反吹正壓下,吸嘴下方的路面垃圾從左側向右側歸集通過主吸筒42進入垃圾箱1內,大顆粒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在垃圾箱1底板上,其余小顆粒繼續在氣流作用下依次通過濾網111、粗濾網罩11內腔進入外筒121內腔,在由離心除塵筒12產生的離心渦旋氣流作用下,大部分粗顆粒沙塵沉降在離心除塵筒12底部,其余依次通過內筒122、過渡風道14和進風道21進入風機2內部,隨著風機2葉輪的旋轉,帶著細沙塵的氣流進入排風道3。排風道3此時的狀態為反吹風量調節板31部分開起(離側封板34有一段間隙),干濕切換板32處于水平位置,這樣進入排風道3的氣流,部分進入出口c,再通過軟管53、反吹風筒41進入吸嘴4,其余通過出口a進入第一集塵箱15,氣流通過濾筒52時,其中的顆粒會吸附在濾筒52上,而剩下的干凈空氣會通過濾筒52上的濾材孔、排氣口18進入大氣中。每過一段時間,振動氣閥51會噴氣,將濾筒表面的灰塵吹落到集塵錐筒142中;待集塵錐筒142中的灰塵積到一定程度,常閉的除塵切換板161會打開,灰塵就會在氣流的作用下,依次通過轉接風道16、第二吸管18被吹到垃圾箱1內,然后除塵切換板161又會關閉。
在濕式掃路模式下,在垃圾箱1內的負壓和反吹風筒41出來的反吹正壓下,吸嘴下方的路面垃圾從左側向右側歸集通過主吸筒42進入垃圾箱1內,大顆粒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在垃圾箱1底板上,其余小顆粒繼續在氣流作用下依次通過濾網111、粗濾網罩11內腔進入外筒121內腔,在由離心除塵筒12產生的離心渦旋氣流作用下,大部分粗顆粒沙塵沉降在離心除塵筒12底部,其余依次通過內筒122、過渡風道14和進風道21進入風機2內部,隨著風機2葉輪的旋轉,帶著細沙塵的氣流進入排風道3。排風道3此時的狀態為反吹風量調節板31部分開起(離側封板34有一段間隙),干濕切換板32邊緣頂在頂板33底邊上,這樣進入排風道3的氣流,部分進入出口c,再通過軟管53、反吹風筒41進入吸嘴4,其余通過出口b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由于濕式作業時,垃圾顆粒氣流中的濕度較大,絕大部分垃圾和沙塵會沉降在垃圾箱1內或第二集塵箱17底部,排到大氣中的氣流幾乎不包含灰塵。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不受地域和氣候限制,使得掃路車能夠在晴雨天、北方結冰下雪季節等各種氣候下進行作業,提高車輛的利用率,降低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