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式鋼混t型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橋梁的橋垮結構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裝式鋼混T型梁。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路或鐵路用橋梁、橋面系的梁板,有鋼混梁、有鋼筋混凝土梁,也有裝配式鋼混箱梁。對于鋼混梁,其純鋼梁造價高、投資大;對于鋼筋混凝土梁,其“T”型梁重量大、預制難度大,需要現場制作,所需工期長;而現有的鋼混組裝式箱梁,跨度有限,一般梁長在30m以下,市場急需自重小、結構簡單、預制難度小、質量可靠的中跨徑橋面系梁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式鋼混T型梁,其采用工廠預制構件、現場簡單地組合拼裝,并通過施加預應力提高結構承載力,單跨可達60m的裝配梁,該組裝式鋼混T型梁結構簡單、承載耐久、質量可靠、投資成本低。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組裝式鋼混T型梁,包括底板、頂板以及設置在底板與頂板之間的波形鋼立板;所述波形鋼立板的上下兩端面分別設有水平鋼板、并借助連接件分別與底板和頂板連接;底板的兩端設置加強頭板、借助連接件分別頂板和波形鋼立板連接或焊接;波形鋼立板的兩側設置有承載隔板、借助連接件分別與底板、頂板和波形鋼立板連接或焊接;在兩加強頭板之間設置依次穿過承載隔板、穿有預應力束的預應力穿線管,所述預應力束借助承載隔板傳遞預應力給頂板形成預應力強化T型梁。
[0005]所述預應力穿線管沿順橋向軸線呈下凹的幾何形態、形成順橋向的懸垂弧狀,其懸垂弧度與梁體設計施加預應力后預應力束的懸垂弧度相匹配,形成預應力束與預應力穿線管內壁上弧面的結合實現承載應力傳遞狀態。
[0006]優選的,在所述加強頭板之間對稱設置兩道預應力穿線管,所述預應力穿線管兩端頭用法蘭與加強頭板上的預應力錨固墊板連接;所述預應力穿線管由3段以上借助外套管、反正扣連接而成,或者法蘭連接。
[0007]在底板上焊接有連接立板、連接立板上端面焊接有水平鋼板連接板,所述縱向連接板上設有與所述水平鋼板對應的通孔。
[0008]所述加強頭板包括兩平行的鋼板與連接筋板形成的框架結構、借助澆注在兩平行鋼板之間的混凝土形成一體,設置在內側的鋼板外還設有筋肋板。
[0009]上述技術方案中,波形鋼立板的上、下端面焊接的水平鋼板上設有與頂板、以及底板對應的通孔,用螺栓等連接件連接;承載隔板上的折邊用于與頂板、底板及波形鋼立板連接,也可不折邊在現場焊接。采用上述分體式制備、現場螺栓連接或焊接的方式,一方面便于現場施工、簡化工藝,另一方面便于工廠預制和構件的運輸。預應力束借助張力調節裝置錨固在加強頭板上,在預應力束的兩端施加預應力,壓注水泥漿,該預應力通過承載隔板和兩端的加強頭板加載到頂板上,使頂板形成微拱形,有利于構件受力,抵消承載情況下構件下燒,適用于30-60m中跨徑橋面系梁板。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發明的橋面系梁板借助加強頭板、利用對稱設置的預應力束使頂板形成微拱形,抵消承載情況下構件下撓,提高本發明中鋼混T型梁的抗沖擊和承載性能;(2)本發明中底板、波形鋼立板、承載隔板和頂板均可工廠預制組裝,橋梁結構簡單、自重輕;(3)現場施工時只需要將頂板、加強頭板、承載隔板以及底板借助螺栓或焊接等連接件連接,施工工藝簡單、工期短,可實現工廠化構件生產,現場組裝。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順橋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筋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中底板與波形鋼立板連接結構的實施例;
其中,1、頂板,2、預應力穿線管,2-1、預應力束,3、加強頭板,3-1、里板,4、底板,5、波形鋼立板,7、筋肋板,8、承載隔板,12、連接立板,13、縱向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組裝式鋼混T型梁,包括底板4、頂板I以及設置在底板4與頂板I之間的波形鋼立板5 ;所述波形鋼立板5的上下兩端面設有水平鋼板作為連接板、借助螺栓等連接件分別與底板4和頂板I連接或者直接與底板和頂板焊接,底板上的兩端設置分別有加強頭板3、借助連接件分別與底板4和頂板I以及波形鋼立板5連接或焊接,波形鋼立板5的兩側、兩加強頭板3之間設置若干承載隔板8、借助連接件分別與底板、頂板I和波形鋼立板5連接或直接焊接;在兩加強頭板3之間設置依次穿過承載隔板8、穿有預應力束2-1的預應力穿線管2,所述預應力束2-1借助承載隔板8傳遞預應力給頂板I形成預應力強化T型梁。本實施例中頂板1、底板4、波形鋼立板5、承載隔板8以及加強頭板3均在工廠預制,便于工業化生產,且加工精度高,有利于縮短工期,各種構件分開運輸、有效解決了預制梁體積大、自重大而無法運輸的技術問題,在有效保證質量的條件下、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3]所述預應力穿線管2沿順橋向軸線呈下凹的幾何形態、形成順橋向的懸垂弧狀,其懸垂弧度與梁體設計施加預應力后預應力束2-1的懸垂弧度相匹配,中間底部與底板4固定連接,形成預應力束2-1與預應力穿線管2內壁上弧面的結合實現承載應力傳遞狀態。在所述加強頭板3上、對稱設置有兩道預應力穿線管2,所述預應力穿線管2兩端頭用法蘭與加強頭板3上的預應力錨固墊板連接;所述預應力穿線管2由3段以上借助外套管、反正扣連接而成。施加預應力后,預應力穿線管2與承載隔板8采用焊接方式固接在一起,并在施加預應力后向穿線管預應力2內壓注水泥漿。
[0014]在底板4上焊接有連接立板12、連接立板12上端面焊接有縱向連接板13,所述縱向連接板13上設有與所述波形鋼立板下端的水平鋼板對應的通孔。
[0015]所述縱向連接板13的寬度與波形鋼立板的水平鋼板匹配、均比波形鋼立板5波高寬 2~10cm。
[0016]所述加強頭板3包括兩平行的鋼板與連接筋板形成的框架結構、借助澆注在兩平行鋼板之間的混凝土形成一體。所述鋼板的上下端面均設有向外彎的直角折邊、呈“]”形,所述折邊上分別設有與底板4和頂板I對應的螺紋孔。
[0017]所述加強頭板3上部橫向寬度與頂板I吻合、下部橫向寬度與底板4吻合。
[0018]所述承載隔板8由平行鋼立板和連接筋板組焊成的框架結構,所述鋼立板可以焊接,也可以在鋼立板的頂端、以及與波形鋼立板5的連接端分別折邊,折邊上設置與頂板I和波形鋼立板5對應的螺紋孔。
[0019]具體的,本發明的“T”型鋼混裝配梁包括工廠預制構件和現場施工兩部分。其中工廠預制構件結構如下:
一、底板4,為一個或多個矩形管并列拼接而成。其可以采用以下加工方法:①將鋼板加工成圓管,然后冷軋成矩形管,再將2個以上并列的矩形管以側壁相接的形式連接成多腔室的底板將鋼板加工成“ U ”形,然后將“ U ”形鋼板的側壁借助螺栓連接,再焊接蓋板形成多腔室的底板。
[0020]在底板4上沿其軸向方向焊接一連接立板12,其高度一般在20cm左右。連接立板12采用波形,提高其穩定性。連接立板12上端焊接一帶有螺孔的縱向連接板13,用于與上部的波形鋼立板3連接,形成底板上帶有豎向連接座的底板組合,如圖4所示。
[0021]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