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蒜的加工機械,特別是能同時對大蒜的根和莖連續進行一
次性切除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
背景技術:
大蒜既可以作調味用,也可以作藥用,對人具有延年益壽的保健作用,而且還用于 出口 ,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所以種植非常廣泛。在蒜的經營過程中,對蒜要進行加工,要求 蒜頭不帶根和莖,這就需要切去大蒜的根和莖。目前,切去大蒜根和莖的方法是用剪刀剪去 或用刀割去,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操作不安全、勞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加工成本高、可減 少經濟收入。目前也有一些大蒜切根莖的設備,但大蒜需要用手拿著喂入切口內,手離切刀 太近,仍有不安全和生產效率低的不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能同時切除大蒜的根和莖,而且操作安全、 能連續操作、生產效率高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
機,由機架、動力軸、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構成,動力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機架上框的后
端,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固定在動力軸上,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框的前部設輸送帶,輸
送帶纏繞在主動輥和被動輥上,主動輥和被動輥的軸端分別通過相應的軸承固定在機架上
框的前部,在輸送帶的上面設有蒜頭置放穴,在輸送帶的后端設有彈性壓片,彈性壓片的
下端壓在輸送帶切割處的表面。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在動力軸的一端固定
上主動齒輪,在主動輥的一軸端固定上聯動齒輪,主動齒輪和聯動齒輪相嚙合,主動齒輪
的直徑是聯動齒輪直徑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以起減速作用,動力軸的外端通過聯軸器
連接電機;所述的蒜頭置放穴成一排排列在輸送帶的中線上,相鄰的蒜頭置放穴的間距為
3-5cm,蒜頭置放穴的形狀與蒜頭的形狀一致,其橫斷面為橢圓形,短直徑為6-10cm,比大蒜
頭的軸向高度稍高,其縱斷面為半圓形,深度為2-3cm;所述的傳送帶用橡膠制作,其厚度
為3-4cm ;所述的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均為圓盤刀,其中心套筒套在動力軸上,用螺釘
固定,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之間的距離為6-10cm ;在輸送帶上沿蒜頭置放穴的兩端設
有蒜根切斷刀刀槽和蒜莖切斷刀刀槽,使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的刃部分別旋過蒜根切
斷刀刀槽和蒜莖切斷刀刀槽;所述的彈性壓片通過支架固定在機架上;在蒜根切斷刀和蒜
莖切斷刀的上面還設有刀罩;在傳送帶的后端底部設接蒜頭袋、接蒜根袋和接蒜莖袋,接蒜
頭袋的上口與傳送帶后端的蒜頭置放穴相對應,接蒜根袋和接蒜莖袋分別置于接蒜頭袋的
兩側;在動力軸的中部通過傘形齒輪連接上鼓風扇,鼓風扇設在風筒內,風筒的出風口設兩
個,分別對準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的切斷點,使蒜根和蒜莖切斷的同時,吹向外側,迫
使切下蒜頭、蒜根和蒜莖分別落入各自的袋內,避免蒜根和蒜莖落入接蒜頭袋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目前的一些大蒜切根莖的設備相比,由于大蒜的
3蒜頭置放在蒜頭置放穴內,由輸送帶的轉動將大蒜頭喂入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之間, 并有彈性片將蒜頭自動壓緊,穩定切割,所以,不僅能同時切割大蒜的根和莖,而且操作安
全、能連續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外,由于設有鼓風分離裝置,使切割下來 的蒜頭、蒜根和蒜莖分別裝入相應的袋內,使蒜頭干凈利落。可廣泛用于大蒜頭的加工。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局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沿A-A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鼓風扇和風筒裝配剖視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2、3制作本實用新型。該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由機架1、動力軸 2、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構成,動力軸2通過軸承18固定在機架1上框的后端,蒜 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固定在動力軸2上,其特征在于在機架1上框的前部設輸送帶 5,輸送帶5纏繞在主動輥6和被動輥7上,主動輥6和被動輥7的軸端分別通過相應的軸 承固定在機架1上框的前部,在輸送帶5的上面設有蒜頭置放穴8,在輸送帶5的后側設有 彈性壓片9,通過輸送帶5的轉動,將蒜頭送入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之間,彈性壓片 9的下端壓在輸送帶5切割處的表面,從而把蒜頭按壓在蒜頭置放穴8內,實現穩定切割。 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在動力軸2的一端固定上主動齒輪10,在主動輥6的一 軸端固定上聯動齒輪ll,主動齒輪10和聯動齒輪11相嚙合,主動齒輪10的直徑是聯動齒 輪11直徑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以起減速作用,動力軸2的外端通過聯軸器13連接電機 14,從而實現自動化,如果采用手工,可通過聯軸器13連接手搖把;所述的蒜頭置放穴8成 一排排列在輸送帶5的中線上,相鄰的蒜頭置放穴8的間距為3-5cm,蒜頭置放穴8的形狀 與蒜頭的形狀一致,其橫斷面為橢圓形,短直徑為6-10cm,比大蒜頭的軸向高度稍高,其縱 斷面為半圓形,深度為2-3cm ;所述的傳送帶5用橡膠制作,其厚度為3-4cm,由于橡膠材料 具有較好的彈性,在轉彎時不至于產生阻力;所述的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均為圓盤 刀,其中心套筒套在動力軸2上,用螺釘19固定,從而實現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位 置的調節,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之間的距離為6-10cm,使切割位置處在蒜頭的根基 部和莖基部,切割后,蒜莖還留0. 5-lcm高;在輸送帶5上沿蒜頭置放穴8的兩端設有蒜根 切斷刀刀槽15和蒜莖切斷刀刀槽16,使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分別旋過蒜根切斷刀 刀槽15和蒜莖切斷刀刀槽16 ;所述的彈性壓片9通過支架17固定在機架1上;在蒜根切斷 刀3和蒜莖切斷刀4的上面還設有刀罩20,可防止切傷工作人員;在傳送帶5的后端底部設 接蒜頭袋21、接蒜根袋22和接蒜莖袋23,接蒜頭袋21的上口與與傳送帶5后端的蒜頭置 放穴8相對應,接蒜根袋22和接蒜莖袋23分別置于接蒜頭袋21的兩側,使切下的蒜頭、蒜 根和蒜莖分別落入其相應的袋內;在動力軸2的中部通過傘形齒輪24連接上鼓風扇25,鼓 風扇25設在風筒12內,風筒12內的出風口設兩個,分別對準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 4的切斷點,使蒜根和蒜莖切斷的同時,吹向外側,迫使切下蒜頭、蒜根和蒜莖分別落入各自 的袋內,避免蒜根和蒜莖落入接蒜頭袋21內。
權利要求一種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由機架(1)、動力軸(2)、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構成,動力軸(2)通過軸承(18)固定在機架(1)上框的后端,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固定在動力軸(2)上,其特征在于在機架(1)上框的前部設輸送帶(5),輸送帶(5)纏繞在主動輥(6)和被動輥(7)上,主動輥(6)和被動輥(7)的軸端分別通過相應的軸承固定在機架(1)上框的前部,在輸送帶(5)的上面設有蒜頭置放穴(8),在輸送帶(5)的后側設有彈性壓片(9),彈性壓片(9)的下端壓在輸送帶(5)切割處的表面。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在動力軸(2)的一 端固定上主動齒輪(IO),在主動輥(6)的一軸端固定上聯動齒輪(ll),主動齒輪(10)和聯 動齒輪(11)相嚙合,主動齒輪(10)的直徑是聯動齒輪(11)直徑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動力軸(2)的外端通過聯軸器(13)連接電機(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蒜頭置放穴(8) 成一排排列在輸送帶(5)的中線上,相鄰的蒜頭置放穴(8)的間距為3-5cm,蒜頭置放 穴(8)的橫斷面為橢圓形,短直徑為6-10cm,其縱斷面為半圓形,深度為2-3cm ;所述的傳送 帶(5)用橡膠制作,其厚度為3-4c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蒜根切斷刀 (3)和蒜莖切斷刀(4)均為圓盤刀,其中心套筒套在動力軸(2)上,用螺釘(19)固定,蒜根 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之間的距離為6-10cm。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在輸送帶(5) 上沿蒜頭置放穴(8)的兩端設有蒜根切斷刀刀槽(15)和蒜莖切斷刀刀槽(16),使蒜根切斷 刀(3)和蒜莖切斷刀(4)分別旋過蒜根切斷刀刀槽(15)和蒜莖切斷刀刀槽(16)。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壓片(9) 通過支架(17)固定在機架(1)上;在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的上面還設有 刀罩(20);在傳送帶(5)的后端底部設接蒜頭袋(21)、接蒜根袋(22)和接蒜莖袋(23),接 蒜頭袋(21)的上口與與傳送帶(5)后端的蒜頭置放穴(8)相對應,接蒜根袋(22)和接蒜 莖袋(23)分別置于接蒜頭袋(21)的兩側。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其特征在于在動力軸(2)的中 部通過傘形齒輪(24)連接上鼓風扇(25),鼓風扇(25)設在風筒(12)內,風筒(12)內的出 風口設兩個,分別對準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的切斷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大蒜根莖一次性連續切除機,由機架(1)、動力軸(2)、蒜根切斷刀(3)和蒜莖切斷刀(4)構成,其特征在于在機架(1)上框的前部設輸送帶(5),在輸送帶(5)的上面設有蒜頭置放穴(8),在輸送帶(5)的后側設有彈性壓片(9),且有鼓風裝袋裝置。該大蒜根莖切除機,由于大蒜的蒜頭置放在蒜頭置放穴內,由輸送帶的轉動將大蒜頭喂入蒜根切斷刀和蒜莖切斷刀之間,并有彈性片將蒜頭自動壓緊,穩定切割,所以,不僅能同時切割大蒜的根和莖,而且操作連續、安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由于設有鼓風分離裝置,使切割下來的蒜頭、蒜根和蒜莖分別裝入相應的袋內,使蒜頭干凈利落。可廣泛用于大蒜頭的加工。
文檔編號B26D5/08GK201446553SQ20092003137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4日
發明者王本玉, 高遲 申請人:高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