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位置調節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夾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位置調節夾具。
背景技術:
在激光光學結構中,激光器是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在實驗或者生產的過程中,激光器是需要進行粘接的結構件。在粘接前,需要對激光器進行位置調節,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手持鑷子或其它工具進行調節的工作。在調節好位置之后,需要固定好激光器以便于粘接。而現有技術中,只能依靠人手來進行固定激光器的工作,使得激光器固定精度較差。若固定的位置與預先確定的位置存在細微偏差,就只能夠依靠人手進行重新固定。激光器在粘接的過程中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這個比較長的粘接過程中,要求被粘接的結構件靜止不動。這就需要一種專門的調節夾具對此種需要粘接的結構件進行夾持。而現有技術中,只能夠依靠人手進行粘接。除此之外,激光器通常粘接安裝在比較狹小的空間中。這樣當人工進行操作時,一方面會導致人手或者普通的工具無法伸入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容易導致操作時人手或工具遮擋光路。除此之外,對于激光器的安裝位置及其輸出的光路,事實上有著嚴格的要求。若激光器實際安裝的位置與期望的安裝位置存在細微偏差,則整個輸出的光路就可能與設計所需要的光路相去甚遠。所以勢必在安裝過程中要增加調節裝置。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可以針對狹小空間內的裝置進行調節的專門的工具出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位置調節夾具,實現在狹小空間內,對激光器進行粗調和微調,提高激光器的固定精度。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位置調節夾具,該裝置包括: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夾具組件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其中,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立放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沿立放方向,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一面開設有第一位置調節槽,另一面開設有與第一位置調節槽相通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第一位置調節組件與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相接觸的部分設置有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所述夾具組件上的第一夾具支架上設置有導向凸起,所述導向凸起用于插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位置調節槽中,且沿插入方向,所述導向凸起設置有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螺釘通過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所述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使得夾具組件能夠沿所述第一位置調節槽滑動;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二位置調節槽,所述第二位置調節槽中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螺釘通過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所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使得第一位置調節組件能夠沿第二位置調節槽滑動。較佳地,所述夾具組件包括:第一夾具支架、第二夾具支架以及彈簧。其中,第一夾具支架上設置有第一夾具支架凸起以及第一彈簧限位柱,第一夾具支架凸起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以及螺栓通孔;第二夾具支架呈直線形,設置有凸出的第二彈簧限位柱、配合凸緣、第二限位凸起以及導向凸起,其中,所述配合凸緣插入第一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中,第二限位凸起與第一限位凸起配合使用;所述彈簧的一端插入第一彈簧限位柱,另一端插入第二彈簧限位柱,且第一夾具支架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夾具支架的第二限位凸起相抵觸。較佳地,所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呈“L”型;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與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均為U型孔;所述第二夾具支架呈直線型。較佳地,所述夾具組件進一步包括:摩擦片、螺栓以及螺母。其中,所述摩擦片用于插入螺栓,并貼緊螺栓頭部的內側;所述配合凸緣上設置有螺栓通孔,所述螺栓依次插入第一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和第二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所述螺母擰到螺栓上,并用膠水將螺栓和螺母固定。較佳地,所述第一夾具支架進一步包括:夾持部以及手持部。其中,所述夾持部用于和第二夾具支架相互配合,進行夾持物品的工作;所述手持部,當向下按壓該手持部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中的彈簧壓縮,使得夾持部向上運動,從而松開被夾持物;當松開該手持部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中的彈簧在回復力作用下復位,使得第一限位凸起下移,從而與第二夾具支架上的第二限位凸起相接觸以定位,使夾持部夾緊被夾持物。較佳地,所述第二夾具支架進一步包括:夾持部。其中,所述夾持部用于和第一夾具支架的夾持部配合使用,夾持物品。較佳地,所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一距離標識線以及第二距離標識線。其中,第一距離標識線和第二距離標識線用于在對夾具組件和/或第一位置調節組件進行位置調節時,標識調節位置。較佳地,所述第二位置調節組件進一步包括: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其中,用兩個螺釘通過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旋入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以與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相固定。較佳地,所述夾具組件、第一位置調節組件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均由鋁合金制成。較佳地,所述摩擦片由聚縮醛材料制成。由上述可見,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位置調節夾具,利用夾具組件、第一位置調節組件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和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在狹小空間內,用夾具對裝置進行夾持后,粗調和微調相結合進行調節的問題。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圖1是本發明位置調節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夾具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第一夾具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明第二夾具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二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位置調節夾具應用于激光器固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本發明提出一種位置調節夾具,通過將夾具組件以及調節結構組件和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在狹小空間內,對激光器進行粗調和微調,提高激光器的固定精度。圖1是本發明位置調節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該裝置包括:夾具組件103、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夾具組件103上設置有導向凸起10333,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呈“L”型,立放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上。沿立放方向上,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一面開設有與夾具組件103上設置的導向凸起10333相配合的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另一面開設有與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相通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 ;夾具組件103上設置的導向凸起10333插入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中,沿插入方向,導向凸起10333上設置有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螺釘通過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旋入導向凸起10333上的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 中。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上設置有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置于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與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接觸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部分開設有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螺釘通過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旋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中。較佳地,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和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均為U型孔。進一步地,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上設置有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10423,用于將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和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進行固定。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在夾具組件103上設置導向凸起10333并在導向凸起10333上設置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在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開設與導向凸起10333相配合的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這樣,可以將夾具組件103上設置的導向凸起10333插入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中,并使用螺釘通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旋入導向凸起10333上的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中,從而對夾具組件103以及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進行固定。并使夾具組件103可沿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滑移,從而在夾具組件103對激光器進行固定后,可通過調節夾具組件103在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中的位置,從而對固定的激光器進行第一位置調節。
同時,通過在與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接觸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部分開設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在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上設置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并在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設置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這樣,可以將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置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通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上設置的第二位置移動孔10414,將螺釘旋入到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開設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中,從而對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進行固定,并使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可沿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進行滑移。從而在夾具組件103對激光器進行固定后,可通過調節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在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的位置,從而對固定的激光器進行第二位置調節。圖2是本發明夾具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夾具組件包括:第一夾具支架1031、彈簧1032、第二夾具支架1033、摩擦片1034、螺栓1035以及螺母1036。其中,第一夾具支架1031上設置有凸出的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以及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上設置有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10315以及螺栓通孔10314。第二夾具支架1033基本上呈直線形。且其設置有凸出的與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配合使用的第二彈簧限位柱10332、用于插入螺栓通孔10314的配合凸緣10335、用于和第一限位凸起10315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以及用于放入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的導向凸起10333。第一夾具支架1031上的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用于和第二夾具支架1032上的第二彈簧限位柱10332相互配合來卡住彈簧1032,可以防止彈簧在徑上脫落出第一夾具支架1031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把彈簧很好的約束在垂直于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豎直方向上。第二夾具支架1033上的配合凸緣10335用于插入第一夾具支架1031上的螺栓通孔10314,使得第一夾具支架1031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組合在一起。與此同時,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第一限位凸起10315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相互抵觸。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配合凸緣10335插入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的螺栓通孔10314中。彈簧1032的一端插入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另一端插入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第二彈簧限位柱10332,從而使得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第一限位凸起10315位于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的左側,與此同時,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第一限位凸起10315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相抵觸,第一限位凸起10315和第二限位凸起10334相互約束,將彈簧1032預緊在一定范圍內,防止彈簧1032完全彈起,使彈簧1032在軸向上避免脫落出第一夾具支架1031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此時,彈簧1032處于一定的壓縮狀態。摩擦片1034插入螺栓1035,并貼緊螺栓1035頭部的內側,將帶有一個摩擦片1034的螺栓1035依次插入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螺栓通孔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的螺栓通孔。螺母1036擰到螺栓1035上,并用膠水將螺栓1035和螺母1036固定。以下基于圖1和圖2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圖3是本發明第一夾具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3,該第一夾具支架包括:夾持部10311、手持部10312、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以及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包括螺栓通孔10314以及第一限位凸起10315。其中,夾持部10311位于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頭部,用于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相配合來夾持物品,以達到固定物品的作用。手持部10312位于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尾部,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設置于手持部10312下方,起到對彈簧1032限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彈簧1032在徑向上脫落出第一夾具支架1031。第一夾具支架凸起10316位于夾持部10311與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之間,下方開設有用于插入螺栓1035進行固定的螺栓通孔10314。第一限位凸起10315用于和第二夾具支架1033上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相配合,以達到相互約束的作用,從而將彈簧1032預緊在一定范圍內。這樣,當向下按壓手持部10312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中的彈簧1032壓縮,使得夾持部10311向上運動,從而松開被夾持物;當松開手持部10312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10313中的彈簧1032在回復力作用下復位,使得第一限位凸起10315下移,從而與第二夾具支架1033上的第二限位凸起10334相接觸以定位,使夾持部10311夾緊被夾持物。圖4是本發明第二夾具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4,該第二夾具支架包括: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第二彈簧限位柱10332、導向凸起10333、第二限位凸起10334、配合凸緣10335、螺栓通孔10336以及夾持部10337。其中,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位于導向突起10333上,用于擰入螺釘。第二彈簧限位柱10332用于限定彈簧1032的位置,把彈簧很好的約束在垂直于第二夾支架1033的豎直方向上。導向凸起10333用于放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調節槽內。第二限位凸起10334用于和第一夾具支架1033上的第一限位凸起10315相配合,以達到相互約束的作用,從而將彈簧1032預緊在一定范圍內。配合凸緣10335用于插入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螺栓通孔10314內。螺栓通孔10336用于插入螺栓1035。夾持部10337用于和第一夾具支架1031的夾持部10311相配合,從而達到夾持物品的作用。圖5是本發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二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5和圖6,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包括: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第一距離標識線10412、第二距離標識線10413、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以及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其中,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用于插入兩個螺釘來擰入放入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的夾具組件103的導向凸起10333上的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以將夾具組件103和第一位置調節件相對固定,并使得夾具組件103可以沿著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相對移動。第一距離標識線10412以及第二距離標識線10413起到標識的作用,以便將夾具組件103和/或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調節到相應的位置。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用于插入兩個螺釘來擰入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上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以將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和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相對固定,從而使得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可以沿著第二位置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相對滑動。圖7是本發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7,該裝置包括: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以及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10423。其中,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用于放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用于從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中旋入兩個螺釘,以達到和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相對固定的作用。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10423用于擰入兩個螺釘,以達到和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相固定的作用。較佳地,夾具組件103、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均由招合金制成。
較佳地,摩擦片1034由聚縮醛(POM)材料制成,POM是很好的耐磨材料,并自身具有潤滑性,防止兩個夾具支架相對旋轉時相互摩擦所造成的磨損;并增加用手按下夾具夾持時的手感。較佳地,彈簧1032選用通用的壓縮彈簧。以下基于圖1至圖7,以激光器作為被調節的裝置為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圖8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位置調節夾具應用于激光器固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見圖8,該激光器裝置包括:激光器101、激光器散熱組件102以及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其中,激光器101是被調節和固定的對象,被調節好的激光器101分別粘接于激光器散熱組件102上;激光器散熱組件102用于幫助激光器101散熱,并且在調節過程中,激光器散熱組件102通過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固定于光學平臺上。光學平臺臺面平整,臺面上會布滿成正方形排列的工程螺紋孔,用這些孔和相應的螺絲可以固定光學元件。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用于固定激光器101,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上存在兩個固定孔1051,這兩個固定孔分別位于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基座的左右兩側。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通過將兩個螺釘分別擰入兩個固定孔1051,以將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固定在光學平臺的工程螺紋孔內,并且使得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可以沿著固定孔1051滑動。該調節裝置包括:夾具組件103、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以及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夾具組件103通過將其自身的導向凸起10333放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調節槽10415,并用兩個螺釘從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擰入夾具組件103的導向突起10333上的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10331,從而實現夾具組件103可以沿著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相對滑動。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放入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中,并用兩個螺釘通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擰入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10422,從而使得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可以沿著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滑動。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通過用兩個螺釘擰入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10423,將自身的調節臺和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固定,并且輔助夾具組件103和調節結構組件104進行微調。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可以通過調節三個維度上的調節旋鈕來分別實現和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相連接的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的三個維度上的位移,通過每個方向上的類似于千分尺裝置的調節旋鈕的轉動,使得固定在調節臺上的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在該方向上的發生細微的位移。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的基座上設置有通用精密調節裝置固定孔1061,通過用兩個螺釘擰入光學平臺,來實現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沿著通用精密調節裝置固定孔1061在光學平臺上滑動。設平放的水平面上,與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上的固定孔1051垂直的方向為左右方向,與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前后方向,與光學平臺垂直的方向為上下方向。該位置調節夾具的調節過程:本過程以固定三行兩列的激光器陣列為例進行說明,其中,設激光器每列間距20mm,每行間距20mm。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上的第一距離標識線10412處于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中間位置,且第一距離標識10412距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上端為20mm,距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下端為20mm ;第二距離標識10413處于距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右端20mm的位置。首先,將連接有夾具組件103、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與連接有激光器散熱組件102的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固定于同一個光學平臺上。然后,使得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2沿著固定孔1051在光學平臺上滑動,并且還可以使得通用精密調節裝置沿著通用精密調節裝置固定孔1061在光學平臺上滑動,從而使得夾具組件103夾持著激光器,能夠正好碰到激光器散熱組件102上的激光器粘接位置。然后,調節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上下方向的調節旋鈕,使得當夾具組件103的導向凸起10333處于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最底端時,夾具組件正好位于激光器101的最下面一行的位置。之后,由于激光器101的陣列具有三行,所以,在調節過程中,先將夾具組件103滑落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最下端,此時,夾具組件103對應最下面一行激光器并進行相應的調節。然后,將夾具組件103滑落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第一距離標識線10412對應的中間一行激光器101,并進行相應的調節。最后,夾具組件滑落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最上端,此時,夾具組件103對應最上面一行激光器101。位置調節夾具依據這三個位置的滑動實現上下方向上的粗調。最后,由于激光器只有兩列,所以,在調節過程中,先將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的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移動到第二位置調節組件1042的第二位置調節槽10421的最右端,以對應左邊一列激光器。然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向右滑動到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的第二距離標識線10413位置,此時,夾具組件103對應右邊一列激光器。位置調節夾具依據這兩個位置的滑動實現左右方向上的粗調。對于三行兩列的激光器的調節并固定的順序為:其中,“三行”從上至下分別為:第一行、第二行以及第三行;“兩列”從左至右分別為:第一列以及第二列。在進行調整之前,應先將夾具組件103調節到初始位置。即調節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的上下維度的調節旋鈕,使得夾具組件103處于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的最下端時,剛好處于激光器最下面一行的位置。且使得激光器組件固定件105沿著固定孔1051在光學平臺上滑動,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沿著通用精密調節裝置固定孔1061在光學平臺上滑動,使得夾具組件103當夾持激光器進行粘接時,剛好可以碰觸到激光器的粘接位置。且初始位置位于整個激光器裝置的右端。調節順序為:夾具組件103首先調節第三行第一列的激光器,然后調節第三行第二列的激光器,最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繼續向右滑動退出陣列范圍;隨后,夾具組件103向上滑動至第一距離標識線位置,開始調節第二行第一列的激光器,然后調節第二行第二列的激光器,最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繼續向右滑動退出陣列范圍;接著,夾具組件103向上滑動至夾具組件螺釘移動軌跡孔的最上端,開始調節第一行第一列的激光器,然后調節第一行第二列的激光器,最后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繼續向右滑動退出陣列范圍。激光器101的每個位置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粗調完畢后,需要擰動通用精密調節裝置106的不同方向上的調節旋鈕對激光器101進行微調,從而可以實現每個激光器101的準確定位。每個激光器101定位完畢后,用點膠的方式使激光器101固定,待每一個激光器101的固定膠水干燥后,進行下一個激光器的調節和固定。另外,可以根據激光器101陣列的多少和每個激光器之間相對距離的大小,來定制具有不同第一距離標識線10412的位置以及第二距離標識線10413的位置和不同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1長短以及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10414長短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1041,以實現針對不同數量的激光器的整行的調節,或不同橫向相對距離的激光器的調節。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對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位置調節夾具,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夾具組件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其中, 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立放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沿立放方向,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一面開設有第一位置調節槽,另一面開設有與第一位置調節槽相通的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第一位置調節組件與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相接觸的部分設置有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 所述夾具組件上的第一夾具支架上設置有導向凸起,所述導向凸起用于插入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位置調節槽中,且沿插入方向,所述導向凸起設置有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螺釘通過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所述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使得夾具組件能夠沿所述第一位置調節槽滑動; 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二位置調節槽,所述第二位置調節槽中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螺釘通過所述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所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使得第一位置調節組件能夠沿第二位置調節槽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組件包括:第一夾具支架、第二夾具支架以及彈簧,其中, 第一夾具支架上設置有第一夾具支架凸起以及第一彈簧限位柱,第一夾具支架凸起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以及螺栓通孔; 第二夾具支架設置有凸出的第二彈簧限位柱、配合凸緣、第二限位凸起以及導向凸起,其中,所述配合凸緣插入第一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中,第二限位凸起與第一限位凸起配合使用; 所述彈簧的一端插入第一彈簧限位柱,另一端插入第二彈簧限位柱,且第一夾具支架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夾具支架的第二限位凸起相抵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呈“L”型; 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與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均為U型孔; 第二夾具支架呈直線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組件進一步包括:摩擦片、螺栓以及螺母,其中, 所述摩擦片用于插入螺栓,并貼緊螺栓頭部的內側; 所述配合凸緣上設置有螺栓通孔,所述螺栓依次插入第一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和第二夾具支架的螺栓通孔; 所述螺母擰到螺栓上,并用膠水將螺栓和螺母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具支架進一步包括:夾持部以及手持部,其中, 所述夾持部用于和第二夾具支架相互配合,進行夾持物品的工作; 所述手持部,當向下按壓該手持部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中的彈簧壓縮,使得夾持部向上運動,從而松開被夾持物;松開該手持部時,放置于第一彈簧限位柱中的彈簧在回復力作用下復位,使得第一限位凸起下移,從而與第二夾具支架上的第二限位凸起相接觸以定位,使夾持部夾緊被夾持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具支架進一步包括:夾持部,其中,所述夾持部用于和第一夾具支架的夾持部配合使用,夾持物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調節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一距離標識線以及第二距離標識線,其中,第一距離標識線和第二距離標識線用于在對夾具組件和/或第一位置調節組件進行位置調節時,標識調節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調節組件進一步包括: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其中,用兩個螺釘通過通用精密調節裝置連接通孔旋入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以與外部的通用精密調節裝置相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具組件、第一位置調節組件以及第二位置調節組件均由鋁合金制成。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 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由聚縮醛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位置調節夾具。該裝置包括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夾具組件和第二位置調節組件;第一位置調節組件立放于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一面設有第一位置調節槽,另一面設有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還設有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夾具組件設有插入第一位置調節槽的導向凸起,螺釘通過第一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導向凸起的夾具組件固定螺紋孔,夾具組件沿第一位置調節槽滑動;第二位置調節組件上設置有第二位置調節槽,螺釘通過第二位置移動軌跡孔旋入第二位置調節槽的第一位置調節組件固定螺紋孔,第一位置調節組件沿第二位置調節槽滑動。本發明實現在狹小空間內,用專門的夾具對裝置進行夾持,并且粗調和微調結合,提高固定精度。
文檔編號B25B27/00GK103192344SQ2013100695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王自上, 李建春 申請人:海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