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頭部,包括往復式、旋轉式的頭部。至少兩個同樣的頭部活動鉸接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活動鉸接后的頭部活動連接在支架中。當頭部貼壓人臉部剃須時,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頭部隨人臉部輪廓特征形成的角度變動角度形成夾角,也可以拉動拉動按鈕選擇調整頭部變動角度形成夾角,頭部可以從零角度位置開始到三十度角度位置或更大的度數角度位置范圍中變動角度形成夾角,頭部變動角度形成的夾角增加了頭部中刀片的剃須面積,同時剃除人臉部輪廓特征形成的角度上的胡須。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安裝的往復式、旋轉式的動、靜刀片數量多,一個支架可互換安裝往復式、旋轉式的頭部,同時生產出往復式、旋轉式的本實用新型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
【專利說明】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剃須刀,特別針對往復式、旋轉式電動剃須刀的頭部。
[0002]
【背景技術】
[0003]到目前為止,往復式電動剃須刀的頭部還只有一個。旋轉式的電動剃須刀雖然已有三個或五個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但是這些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都不能在支撐頭部的連接部或支撐點中移動來變動角度互成稍微大點的夾角。
[0004]
【發明內容】
[0005]針對往復式電動剃須刀的頭部還只有一個。旋轉式的電動剃須刀雖然已有三個或五個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但是這些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都不能在支撐頭部的連接部或支撐點中移動來變動角度互成稍微大點的夾角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簡單,制造方便,并且實現往復式、旋轉式電動剃須刀的頭部從零度角度位置開始變動到三十度角度位置或以上角度位置范圍內的任意角度位置中形成夾角。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支架中安置壓縮彈簧,頭部包括長方形形狀的頭部殼體、長方體右側為圓弧形形狀的頭部殼體和長方體右側為兩個斜面互成夾角形狀的頭部殼體,所述頭部至少兩個以上同樣形狀的頭部殼體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活動鉸接,對應活動鉸接后的頭部形狀構成的支架頂端位置的開口處內側活動安置鉸接后的頭部,每個頭部的頭部殼體前后側設有凸圓點活動連接支架頂端位置的開口處內兩側設有的平行開口凹槽中設有的滑軌中的通孔,對應活動鉸接后的頭部形狀構成的引導架的中部安置在頭部的鉸接處下方內部,引導架中的上拉件活動連接頭部的鉸接處的外側,引導架中的下拉件穿過支架中的壓縮彈簧中心位置,從支架底部伸出活動連接拉板,拉板固定連接拉動按鈕的拉腳,支架的底端位置活動或固定連接手柄的前端位置內部。
[0008]進一步地,對應頭部由兩個長方形形狀頭部殼體鉸接后構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支架中心位置內兩側設有垂直的上方開口凹槽。
[0009]進一步地,所述引導架包括中部,上拉件,下拉件,對應頭部鉸接后的形狀構成的引導架的中部頂部表面設有對應頭部鉸接處外側位置和數量的上拉件,該中部的底部表面中設有下拉件,該中部的前后兩側外表面底端位置設有對應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支架中心位置內兩側設有垂直的上方開口凹槽的凸塊,所述凸塊活動配合凹槽活動連接。
[0010]進一步地,每種頭部殼體右側設有鉸接部,所述鉸接部設有鉸接通孔。
[0011]進一步地,頭部由長方形形狀頭部殼體活動鉸接后組合成三角形以及以上多角形形狀的結構中設有鉸接件,所述鉸接件中設有鉸接通孔
[0012]進一步地,頭部由長方體右側為圓弧形形狀頭部殼體活動鉸接后組合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和三角形以及以上多角形形狀的結構中設有鉸接件,所述鉸接件中設有鉸接通孔。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至少兩個以上同樣的頭部活動鉸接后,貼壓在人臉部剃須時,隨著人臉部輪廓特征形成的度數不等的角度,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自動變動頭部角度形成夾角,也可以拉動拉動按鈕被動變動頭部角度選擇調整所形成的夾角,貼壓在人臉部所形成的角度上。頭部變動角度形成夾角后,增加了頭部的剃須刀片貼壓人臉部剃須的面積,把人臉部形成的角度部位的胡須同時剃除。每個頭部安裝2個至10個的往復式的剃須刀片,那么頭部鉸接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頭部結構中有2、4、6、8、9、10、12、15以至20個刀片,安裝一種直徑小的旋轉式刀片其數量也增多,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增加了剃須面積,又加上數量多的刀片,那么剃須的效率更高、剃須速度更快、舒適度更好!還在一個支架中互換安裝往復式和旋轉式頭部,同時生產出往復式、旋轉式的電動剃須刀,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省了原材料,從而產生了節能減排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簡單、制造方便,用同一種頭部殼體形狀組合成多種一定排列形狀結構的頭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由長方形頭部殼體組合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的中體結構的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
[0016]圖3是長方形頭部殼體的主視示意圖。
[0017]圖4是圖3的右視示意圖
[0018]圖5是長方體一側為圓弧形頭部殼體的主視不意圖,其它圓弧不同的頭部殼體視圖省略。
[0019]圖6是圖5的右視示意圖。
[0020]圖7是引導架的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主視示意圖,引導架的其它形狀的視圖省略。
[0021]圖8是圖7的右視示意圖。
[0022]圖9是支架的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主視示意圖,支架的其它形狀的視圖省略
[0023]圖10是圖9的右視示意圖。
[0024]圖11是滑塊的主視示意圖。
[0025]圖12是拉板的主視示意圖。
[0026]圖13是拉動按鈕的俯視示意圖。
[0027]圖14是長方形頭部殼體的三角形排列鉸接結構中的鉸接件主視示意圖,鉸接件的其它形狀視圖省略。
[0028]圖15是圖14的俯視示意圖。
[0029]圖16是長方體一側為圓弧形的頭部殼體一字平行排列鉸接結構中的鉸接件,鉸接件的其它形狀視圖省。
[0030]圖17是長方體一側為兩個斜面互成夾角的頭部殼體的俯視示意圖,其它夾角不同的頭部殼體視圖省略
[0031]圖18是17的頭部殼體的三角形排列鉸接結構形狀的示意圖。其它鉸接結構形狀視圖省略
[0032]其中,手柄1,頭部2,支架3,引導架4,拉板5,拉動按鈕6,壓縮彈簧7,檔板8,鉸接件9,鉸接件10,動、靜刀裝置11。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如圖1至圖18所示,現對照附圖作進一步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18所示,所述支架中3內安置壓縮彈簧7,所述頭部2:包括長方形的頭部殼體2-1,長方體一側為圓弧形的頭部殼體2-5,長方體一側為兩個斜面互成夾角的頭部殼2-6。每個頭部殼體2-1、2-5、2-6的長方體位置前后側表面高度方向下端部位設有對稱的凸圓點2-2,所述凸圓點2-2的位置距離頭部殼體的鉸接部側頂點5至30毫米之間的任意位置中。
[0034]所述頭部殼體2-1 —側高度方向頂端部位外側表面寬度中心線一側設有鉸接部2-3,所述鉸接部2-3中設有鉸接通孔2-4。
[0035]所述頭部殼體2-5 —側為圓弧形形狀的中心位置高度方向頂端部位外側表面設有鉸接部2-3,所述鉸接部2-3中設有鉸接通孔2-4。
[0036]所述頭部殼體2-6長方體一側為兩個斜面互成夾角的頭部殼體形狀中的一個斜面高度方向頂端部位外側表面由斜面夾角頂點向內延伸位置上設有鉸接部2-3,在另一個斜面高度方向頂端部位外側表面離開斜面夾角頂點一段距離位置上設有鉸接部2-3,兩個斜面中的鉸接部2-3中設有鉸接通孔2-4。
[0037]所述頭部2至少兩個頭部殼體2-1、2-5、2_6,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如一字平行排列和三角形、四角形等排列形狀(四角形和其它等排列形狀未示出),用細圓軸通過頭部殼體2-1、2-5、2-6中設有的鉸接部2-3中設有的鉸接通孔2_4活動鉸接構成。
[0038]所述引導架4,包括中部4-1、上拉件4-2、下拉件4_5,所述上拉件4_2用焊接或鉚接固定連接在所述中部4-1的上表面,對應所述頭部2活動鉸接后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構成的引導架4的中部4-1活動安置在頭部2的活動鉸接處下方的殼內部,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上表面設有對應頭部2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的鉸接處外側數量和位置的上拉件4-2,所述上拉件4-2頂端部位內側表面設有凸圓點4-3活動連接所述頭部2活動鉸接處外側,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底部表面設有下拉件4-5,所述下拉件4-5中設有凹槽4-6,其頂端部位一側設有圓短軸4-7,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前后兩側底端位置中心表面設有凸塊4-4。
[0039]對應頭部2活動鉸接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構成的支架3,所述支架3頂端部位設有開口處3-1,所述開口處3-1內兩側表面設有平行的開口凹槽3-2,所述凹槽3-2中設有滑塊3-3,所述滑塊3-3中設有圓通孔3-4。所述頭部2活動鉸接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后活動安置在所述開口處3-1內,通過頭部2的頭部殼體2-1、2-5、2-6中設有的凸圓點2_2活動連接所述滑塊3-3中的圓通孔3-4。
[0040]所述拉板5中設有貫通的弧形槽5-1,所述弧形槽5-1 —側設有通孔5-2,所述拉動按鈕6設有相鄰的對稱的拉腳6-1,所述拉腳6-1中設有通孔6-2。
[0041]所述引導架4中的下拉件4-5穿過支架3內安置的壓縮彈簧7的中心部位,從支架3的底部伸出,通過所述下拉件4-5中設有的所述圓短軸4-7活動連接所述拉板5中設有的所述弧形槽5-1中,所述拉板5中的所述通孔5-2 —側抵接手柄I內壁并和從手柄I外壁伸過來的拉動按鈕6中設有的拉腳中的通孔6-2用銷子固定連接。所述支架3的底端部位活動或固定連接手柄I的前端部位的內部。壓縮彈簧的一端抵頂支架3的內部底表面,其另一端抵頂引導架4的中部4-1的底部外表面。
[0042]如圖1至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頭部2—字平行排列形狀結構的實施例。本實施例中采用兩個長方形的頭部殼體2-1,通過頭部殼體2-1中設有的所述鉸接部2-3中的鉸接通孔2-2,用細圓軸活動鉸接構成所述頭部2,組合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鉸接后的頭部2安置在對應頭部2形狀的支架3中設有的開口處3-1中,通過頭部2的頭部殼體2-1設有的凸圓點2-2活動連接開口處3-1內兩側設有的開口凹槽3-2中的滑塊3-3中的圓通孔3-4。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對應頭部2鉸接后形狀構成,安置在頭部2的鉸接處下方內部。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中設有的上拉件4-2中設有的凸圓點4-3活動連接頭部2的鉸接處外側。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設有的下拉件4-5穿過支架3內安置的壓縮彈簧7中心部位,從支架3的底部伸出,伸出的下拉件4-5中設有凹槽4-6中插入檔板8中設有的開口槽8-1,所述擋板8的一面抵接支架3的底部外表面。所述下拉件4-5中設有的圓短軸活動連接拉板5中設有的貫通的圓弧槽5-1,所述拉板5中設有通孔5-2 —側抵接手柄I內壁,該通孔5-1并和從手柄I外壁安置的拉動按鈕6中設有的拉腳6-1伸過來中的通孔6-2用銷子固定連接。所述支架3的底端部位活動連接所述手柄I的前端部位內部。所述壓縮彈簧7的一端抵頂支架3的內底部表面,其另一端抵頂引導架4的中部4-1的底部外表面。當頭部2安置動、靜刀裝置11后,由電機驅動裝置(在此未示出)輸出動力驅動動、靜刀片剃須時,活動鉸接的頭部2受到貼壓人臉部皮膚剃須時的壓力,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支架3中的平行凹槽3-2中的滑塊3-3移動,使頭部2從O度角度變動到制定的30度角度(或者制定30度以上角度)的范圍中任意角度位置形成夾角,或者拉動拉動按鈕6選擇調整頭部2變動角度形成夾角本實施例中頭部2能始終在支架3的中心位置中上、下移動變動角度形成對稱的夾角,支架3的中心位置內兩側表面設有垂直的上方開口凹槽3-5,所述開口凹槽3-5活動連接所述引導架4的中部4-1設有的凸塊4-4。所述支架3的底端部位活動或固定連接手柄I的前端部位的內部
[0043]如圖14至圖18所示,本實用新型用頭部殼體2-1通過鉸接件9中設有的鉸接通孔9-1活動鉸接組合成三角形等形狀構成頭部2,用頭部殼體2-5通過鉸接件10中設有開口鉸接凹槽10-1和鉸接通孔10-2活動鉸接組合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和三角形等形狀構成頭部2。除頭部2由頭部殼體2-1活動鉸接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構成的本實用新型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的實施例外,其它頭部2由頭部殼體2-1、2-5、2-6活動鉸接成其它排列形狀構成的本實用新型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的實施例未在此示出。
【權利要求】
1.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刺須刀,包括手柄,電動驅動裝直,頭部,所述頭部,包括動、靜刀裝置,頭部殼體,其特征是:支架中安置壓縮彈簧,頭部包括長方形形狀的頭部殼體、長方體右側為圓弧形形狀的頭部殼體和長方體右側為兩個斜面互成夾角形狀的頭部殼體,所述頭部至少兩個同樣形狀的頭部殼體組合成一定排列形狀活動鉸接,對應活動鉸接后的頭部形狀構成的支架頂端位置的開口處內側活動安置鉸接后的頭部,每個頭部的頭部殼體前后側外表面設有凸圓點活動連接支架頂端位置的開口處內兩側設有的平行開口凹槽中設有的滑軌中的通孔,對應活動鉸接后的頭部形狀構成的引導架的中部安置在頭部的鉸接處下方內部,引導架中的上拉件活動連接頭部的鉸接處的外側,引導架中的下拉件穿過支架中的壓縮彈簧中心位置,從支架底部伸出活動連接拉板,拉板固定連接拉動按鈕的拉腳,支架的底端位置活動或固定連接手柄的前端位置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其特征是:對應頭部由兩個長方形形狀頭部殼體鉸接后構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支架中心位置內兩側設有垂直的上方開口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其特征是:所述引導架包括中部,上拉件,下拉件,對應頭部鉸接后的形狀構成的引導架的中部頂部表面設有對應頭部鉸接處外側位置和數量的上拉件,該中部的底部表面中設有下拉件,該中部的前后兩側外表面底端位置設有對應一字平行排列形狀的支架中心位置內兩側設有垂直的上方開口凹槽的凸塊,所述凸塊活動配合凹槽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其特征是:每種頭部殼體右側設有鉸接部,所述鉸接部設有鉸接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其特征是:頭部由長方形形狀頭部殼體活動鉸接后組合成三角形以及以上多角形形狀的結構中設有鉸接件,所述鉸接件中設有鉸接通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部變動角度互成夾角的電動剃須刀,其特征是:頭部由長方體右側為圓弧形形狀頭部殼體活動鉸接后組合成一字平行排列形狀和三角形以及以上多角形形狀的結構中設有鉸接件,所述鉸接件中設有鉸接通孔。
【文檔編號】B26B19/38GK203854025SQ201420215050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李永友 申請人:李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