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自動裝配領域的技術,具體是一種液體蚊香內塞芯棒壓入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液體蚊香自動灌裝流水線上,如圖1所示,一般通過工人將加了內塞的芯棒(待塞芯棒)放入灌裝了液體的蚊香瓶中,然后將灌裝后并加芯棒的蚊香瓶導入進瓶星盤中。主星盤分為若干工位,當帶瓶工位旋轉到壓塞氣缸的下方時,星盤停留此處,芯棒被定位,同時壓塞氣缸下壓,將內塞壓入瓶口。但在這一過程中,芯棒下壓直接壓在蚊香瓶的瓶底,容易造成芯棒損傷;且由于人工放置待塞芯棒,生產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結構復雜、操作時間長且無法實現芯棒觸底等缺陷,提出一種液體蚊香內塞芯棒壓入機構,能夠通過兩步操作實現芯棒平穩壓至瓶底,有效避免了由于芯棒反彈導致的棒面與瓶底之間產生間隙。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包括:用于輸送瓶體的進瓶星盤、用于輸送待塞芯棒的勾塞星盤以及與進瓶星盤相連的帶有壓塞機構的主星盤,其中:勾塞星盤和進瓶星盤同軸相連且勾塞星盤設置于進瓶星盤上方,主星盤的每個壓桿工位上方均設有壓塞機構,勾塞星盤將待塞芯棒傳遞到主星盤的壓桿工位后,壓塞機構將待塞芯棒壓入由進瓶星盤傳遞到主星盤對應壓桿工位的瓶體中,壓入完成后高度方向離開瓶口,瓶體由出瓶星盤帶出。
所述的壓塞機構包括:連接桿、連接套、頭部活塞和壓塞頭,其中:連接套一端與連接桿活動相連,另一端與壓塞頭相連,頭部活塞活動設置于壓塞頭中。
所述的連接桿與連接套之間設有襯套。
所述的襯套優選為銅制成。
所述的連接桿外壁設有彈性件,該彈性件一端與連接套相連,另一端固定于連接桿。
所述的彈性件為彈簧。
所述的頭部活塞與壓塞頭之間設有用于復位的彈簧。
所述的壓塞頭的與芯棒接觸端設有用于固定芯棒的固定機構。
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抱芯棒彈簧和抱芯棒鋼丸,其中:抱芯棒鋼丸通過抱芯棒彈簧設置于壓塞頭的通孔內壁中,且能夠沿著該通孔徑向移動。
技術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壓塞機構在瓶體和待塞芯棒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同時,將芯棒分兩步平穩的壓入瓶底,實現了連續流水線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芯棒的損壞,提高了成品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芯棒壓入過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a為側視圖,b為俯視圖;
圖3為壓塞機構示意圖;
圖4為壓塞頭與待塞芯棒配合示意圖;
圖中:1進瓶星盤、2勾塞星盤、3主星盤、4出瓶星盤、5壓塞機構、6蚊香瓶、7待塞芯棒、501壓塞頭、502頭部活塞、503連接套、504連接桿、505壓力調節螺母、506升降軸、507壓力調節彈簧、508襯套、509O型密封圈、510彈性擋圈、511復位彈簧、512抱芯棒彈簧、513抱芯棒鋼丸、701內塞、702芯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進瓶星盤1、出瓶星盤4、勾塞星盤2、與進瓶星盤1和出瓶星盤4相連的主星盤3和壓塞機構5,其中:勾塞星盤2和進瓶星盤1同軸相連,勾塞星盤2設置于進瓶星盤1上方,壓塞機構5設置于主星盤3上方,勾塞星盤2將待塞芯棒7傳遞到主星盤3位置后,壓塞機構5將待塞芯棒7壓入由進瓶星盤1傳遞到主星盤3位置的瓶體中,壓入完成后瓶體經出瓶星盤4送出。
所述的進瓶星盤1位于下層,勾塞星盤2位于上層,進瓶星盤1和勾塞星盤2同軸設置。主星盤3與設置于進瓶星盤1和出瓶星盤4之間,能夠將由進瓶星盤1導入的蚊香瓶6傳遞到出瓶星盤4,在傳遞的過程中,完成待塞芯棒7的壓入工序。壓塞機構5設置于主星盤3的上部,且能夠和主星盤3同步轉動。壓塞機構5接過勾塞星盤2傳遞過來的待塞芯棒7,并與瓶體同步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將待塞芯棒7壓入瓶體。
如圖3所示,所述的壓塞機構5包括:軸向設有通孔的連接桿504、連接套503、頭部活塞502和軸向設有通孔的壓塞頭501,其中:連接套503一端與連接桿504活動相連,其另一端與壓塞頭501相連,頭部活塞502活動設置于壓塞頭501中。
所述的連接套503內連接桿504和壓塞頭501之間形成壓縮空氣氣室,所述的連接桿504軸向設有作為壓縮空氣通道的中心通孔,其上端與升降軸506相連。該升降軸506的軸向設有作為壓縮空氣通道的通孔,與連接桿504通過細牙螺紋緊密結合。壓縮空氣由升降軸506經連接桿504,到達壓縮空氣氣室,推動頭部活塞502向下,該頭部活塞502沿著壓塞頭501的軸向通孔向下運動以將芯棒702推出。
所述的連接桿504的下端設有與連接桿504軸向定位裝配的連接套503,且連接桿504和連接套503之間設有襯套508。該襯套508為銅質并適度過盈,以增加其與連接套503和連接桿504之間的摩擦力。連接套503上部的連接桿504外側壁設有壓力調節螺母505,該壓力調節螺母505用于固定設置于連接桿504外壁的壓力調節彈簧507的一端,壓力調節彈簧507的另一端與連接套503相連。所述的連接桿504的下端頭設有臺階以限制連接套503向下位移。
所述的連接套503與壓塞頭501之間通過細牙螺紋連接,在連接處設有O型密封圈509以加強密封效果。所述的頭部活塞502設置于壓塞頭501中,通過設置于壓塞頭501上凹槽內壁的彈性擋圈510來限制頭部活塞502向上位移。頭部活塞502與壓塞頭501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11。壓塞頭501凹槽內壁和頭部活塞502的外側壁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509,連接套503和連接桿504之間也設有O型密封圈509。
所述的壓塞頭501的軸向通孔下部的內壁處設有抱芯棒鋼丸513,抱芯棒鋼丸513通過抱芯棒彈簧512使其突出到該壓塞頭501軸向通孔內,以卡住芯棒702。
所述的蚊香瓶6經灌裝后由螺桿導入進瓶星盤1,整列后的待塞芯棒7進入勾塞星盤2,繞同一軸線做圓周運動。如圖4所示,蚊香瓶6和待塞芯棒7被送到與主星盤3交接的位置,并在該位置上將蚊香瓶6交接給主星盤3,同時,壓塞機構5下移并使得待塞芯棒7插入壓塞頭501的軸向通孔中且壓塞頭端面和內塞端面相接觸,抱芯棒鋼丸513將待塞芯棒7卡住。此時,蚊香瓶6交接到主星盤3,待塞芯棒7交接到壓塞機構5。待塞芯棒7和蚊香瓶6沿著主星盤3的轉向做勻速圓周運動,在勻速圓周運動過程中,壓塞機構5進行第一次下壓,從而將內塞701壓入瓶口且內塞701與瓶口過盈配合,此時,芯棒702由于壓塞機構5的下壓與瓶底接觸。之后,壓塞機構5上移回撤并使得壓塞頭端面與內塞端面分離,同時也帶動芯棒702上移了一定距離。打開氣閥,通過壓縮空氣推動頭部活塞502向下移動,使頭部活塞端面與芯棒702接觸,并推動芯棒702下移脫離抱芯棒鋼丸513,直至芯棒702與瓶底接觸,完成第二次下壓。最后,氣閥切換,頭部活塞502在復位彈簧511的作用下復位,整個壓塞機構5向上移動到勾塞星盤2與主星盤3交接的位置。裝配完成后的蚊香瓶6由出瓶星盤4傳出,進入下一工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壓塞機構的壓塞頭和內置活塞,分兩次在不同部位下壓,壓力可調,利用壓塞機構在瓶體和待塞芯棒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同時,將芯棒平穩的壓入瓶底,實現了連續流水線作業,每分鐘可以加工100瓶,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芯棒的損壞,提高了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