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智能電子鎖及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78163閱讀:336來源:國知局
智能電子鎖及旅行箱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智能電子鎖及旅行箱。



背景技術:

普通旅行箱鎖大多采用數字組成的密碼鎖實現開鎖功能,這種密碼鎖存在以下缺陷:

一、安全性低:由于密碼鎖大多采用3位數字,在不知密碼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多次試驗的方式獲取密碼,實現開鎖;

二、設置繁瑣:由于密碼鎖初始密碼大多默認為“000”,若設置為其他數字,則時間長久比較容易遺忘,造成密碼鎖形同虛設;

三、功能單一:普通密碼鎖由于是機械方式實現開鎖,故僅僅能滿足開、合兩種狀態,無法進行其他功能的拓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電子鎖及旅行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密碼鎖存在的安全性低、設置繁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電子鎖,包括由前殼及后殼圍合形成的具有容納腔的殼體、置于所述容納腔內的鎖芯組件,以及兩固定組件,所述兩固定組件分別對應位于所述后殼背部的上部與下部處,所述殼體上設有與其中一所述固定組件在上下方向上扣合的扣合結構,所述殼體上設有與另一所述固定組件在前后方向扣上鎖緊的按鍵組件,與所述按鍵組件扣上鎖緊的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所述前殼的面板上設有用于接收光控制信號的感應器,所述容納腔內設有用于將所述感應器接收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電路板組件,所述鎖芯組件在所述電路板組件控制作用下移動以便按動所述按鍵組件時另一所述固定組件在前后方向推動所述按鍵組件與之解鎖。

可選地,所述鎖芯組件包括豎直設置的電磁鐵、設于所述電磁鐵頂部或底部且能夠在所述電磁鐵推動下于上下方向上移動的豎直推桿、設置于所述豎直推桿的頂部或底部的水平推桿以及第一彈性件,所述水平推桿的一端通過斜面與所述豎直推桿的頂端或底端貼靠,所述第一彈性件設于所述水平推桿的另一端以便于所述水平推桿復位。

可選地,所述按鍵組件包括按鍵、位于所述按鍵內側且能夠在所述按鍵推動下移動的推動件以及設于所述推動件上且抵頂于所述容納腔內的第二彈性件,所述推動件上設有第一卡鉤,所述按鍵內側向內凸伸有內推桿,所述水平推桿上設有避空槽,上鎖狀態時所述推動件上的第一卡鉤與一所述固定組件扣上鎖緊,所述內推桿的端部抵頂于所述水平推桿,開鎖時所述水平推桿在所述豎直推桿作用下移動,所述按鍵被按動時所述內推桿的端部伸入所述避空槽內且所述按鍵推動所述推動件移動以使所述第一卡鉤與所述固定組件脫離。

可選地,所述內推桿為兩個,兩個所述內推桿平行設置于所述按鍵內側,所述按鍵內側還設有兩頂柱,兩所述頂柱分別位于兩所述內推桿外側,所述推動件為兩個,分別對應位于兩所述頂柱的內側。

可選地,兩所述推動件朝向所述按鍵的表面具有呈臺階狀的第一配合面,兩所述頂柱朝向所述推動件的表面具有呈臺階狀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臺階與所述第二配合面上的臺階交錯咬合。

可選地,與所述按鍵組件扣上鎖緊的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固定片、轉動設置于所述固定片內側的驅動件以及扭簧,所述驅動件遠離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殼體上,所述固定片內側設有可與所述按鍵組件扣合的第二卡鉤。

可選地,所述驅動件包括水平固定于所述固定片內側的轉軸以及相對設置的兩支撐臂,兩所述支撐臂的頂端分別固定于所述轉軸的兩端,兩所述支撐臂的底端分別固定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扭簧套設于所述轉軸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頂于所述固定片內側,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后殼。

可選地,所述容納腔內具有凸伸出所述后殼外側的兩安裝片,兩所述支撐臂上分別通過固定銷與兩所述安裝片固定連接。

可選地,所述扣合結構為設有所述后殼上的兩卡槽,與所述扣合結構扣合的固定組件包括固定件以及設于所述固定件且能夠在上下方向上分別插于兩所述卡槽內的兩凸起。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旅行箱,包括箱體及箱蓋,所述箱體與所述箱蓋之間設有上述的智能電子鎖。

本實用新型中的智能電子鎖,自由手動上鎖,利用光控制信號開鎖,方便用戶使用,避免長期未使用而出現密碼遺忘的問題;同時,鎖芯組件安裝在鎖體內,避免通過其他途徑非法打開,安全性好;而且這種光控開鎖方式新穎,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且鎖芯組件采用電路控制,因此可利用電路進行其他功能的擴展,如加載GPS定位功能、弱電提醒功能等等,進一步增強智能電子鎖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子鎖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子鎖的另一角度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鎖芯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按鍵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按鍵組件的爆炸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下固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固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殼體的側視剖面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上鎖時的側視剖面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上鎖時的后視剖面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開鎖時的側視剖面圖一;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開鎖時的側視剖面圖二;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開鎖時的后視剖面圖;

100-殼體; 110-容納腔; 111-安裝片;

120-前殼; 121-面板; 122-感應器;

130-后殼; 131-扣合結構; 132-安裝空位;

200-鎖芯組件; 210-電磁鐵; 220-豎直推桿;

230-水平推桿; 231-避空槽; 240-第一彈性件;

250-斜面; 300-上固定組件; 310-固定件;

320-凸起; 311-安裝孔; 400-下固定組件;

410-固定片; 411-第二卡鉤; 412-安裝部;

420-驅動件; 421-轉軸; 422-支撐臂;

500-按鍵組件; 510-按鍵; 511-內推桿;

512-頂柱; 513-空隙; 520-推動件;

521-連接部; 522-卡接部; 523-第一卡鉤;

524-第一配合面; 525-第二配合面; 526-第一固定柱;

112-第二固定柱; 530-第二彈性件; 600-固定銷;

430-扭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電子鎖,包括具有容納腔110的殼體100、置于容納腔110內的鎖芯組件200以及兩固定組件。其中,殼體100由前殼120與后殼130圍合而成。兩固定組件分別對應位于后殼130背部的上部與下部處。為了便于說明,本實施例中,將兩固定組件分別命名為上固定組件300及下固定組件400。其中,后殼130上部對應設有與上固定組件300在上下方向上扣合的扣合結構131,而后殼130下部對應設有與下固定組件400在前后方向扣上鎖緊的按鍵組件500,同時,下固定組件400與殼體100固定連接。前殼120的面板121上設有用于接收光控制信號的感應器122,容納腔110內設有用于將感應器122接收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電路板組件(圖中未示出),鎖芯組件200在電路板組件控制作用下移動,以便按動按鍵組件500時,下固定組件400在前后方向上推動按鍵組件500,使得下固定組件400與按鍵組件500之間的鎖定狀態解除。本實施例中,容納腔110位于前殼120內,開口朝后,而后殼130呈板狀結構,且后殼130的板狀結構不完全密封容納腔110的開口,結合圖8,后殼130的下部具有安裝空位132以供按鍵組件500安裝,向上按動按鍵組件500進行解鎖。當智能電子鎖應用于旅行箱等其他箱式結構時,上固定組件300與下固定組件400分別固定于箱蓋及箱體上,同時,下固定組件400又與殼體100固定連接。箱蓋上的上固定組件300用于與殼體100的扣合結構131初步扣合,而箱體上的下固定組件400與按鍵組件500用于將殼體100與箱體鎖緊即進一步使箱蓋上的上固定組件300與殼體100的扣合結構131無法脫離,即最終使箱蓋與箱體牢固鎖緊;當下固定組件400與按鍵組件500解鎖后,扣合結構131與上固定組件300之間脫離這種加強鎖緊后,可以輕松打開,即上固定組件300與殼體100的扣合結構131打開,從而使得箱蓋與箱體之間無約束呈打開狀態。

較佳的,而本實用新型中的感應器122接收來自手機閃光燈的光信號,手機閃光燈通過手機APP軟件的控制,通過閃爍發光的方式發出帶有解鎖信號的光信號。

當然,本實施例中,扣合結構131與上固定組件300的配合結構也可以設置于殼體100的下部,而將按鍵組件500與下固定組件400的配合結構設于殼體100的上部,當位置互換后,按鍵組件500向下按動解鎖。

本實施例中的智能電子鎖,自由手動上鎖,利用手機APP光控開鎖,方便用戶使用,避免長期未使用而出現密碼遺忘的問題;同時,鎖芯組件200安裝在鎖體內,避免通過其他途徑非法打開,安全性好;而且這種光控開鎖方式新穎,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鎖芯組件200采用電路控制,因此可利用電路進行其他功能的擴展,如加載GPS定位功能、弱電提醒功能等等,進一步增強智能電子鎖的使用性能。

本實施例中,智能電子鎖主要由鎖芯組件200、按鍵組件500、上固定組件300及下固定組件400這幾大組成部分組成,以下對上述各組成部分詳細敘述。

參照圖3,鎖芯組件200設于容納腔110內,主要用于實現電子鎖的開合。鎖芯組件200包括豎直設置的電磁鐵210、設于電磁鐵210底部的豎直推桿220、設于豎直推桿220底部的水平推桿230以及第一彈性件240,水平推桿230的一端通過斜面250與豎直推桿220的底端貼靠,第一彈性件240設于水平推桿230的另一端以便于水平推桿230復位。當電磁鐵210通電后,電磁鐵210在向下運動,對豎直推桿220施以向下的推力,而由于豎直推桿220與水平推桿230之間以斜面250貼靠,豎直推桿220在向下運動時,利用斜面250推動水平推桿230在水平方向運動并壓縮第一彈性件240;當電磁鐵210斷電后,電磁鐵210對豎直推桿220的推力消除,第一彈性件240復位推動水平推桿230水平移動,再次利用斜面250推動豎直推桿220向上運動。

按鍵組件500位于水平推桿230下方。結合圖4、圖5,按鍵組件500包括按鍵510、位于按鍵510內側可在按鍵510推動下移動的推動件520以及設于推動件520上的第二彈性件530。按鍵510的內側向內平行凸伸兩內推桿511,在兩內推桿511的外側還分別設有一頂柱512,推動件520對應為兩個,兩推動件520對應位于兩頂柱512內側。

推動件520包括水平設置的連接部521及卡接部522,連接部521對應與頂柱512對準,而卡接部522位于頂柱512與內推桿511之間。由于頂柱512與內推桿511之間具有空隙513,卡接部522位于空隙513處,結合圖9,各推動件520的卡接部522朝向下固定組件400的邊緣向下凸伸形成第一卡鉤523,下固定組件400中的卡接結構由空隙513處伸入并與第一卡鉤523卡接。連接部521朝向按鍵510的表面具有呈臺階狀的第一配合面524,兩頂柱512朝向推動件520的表面具有呈臺階狀的第二配合面525,第一配合面524的臺階與第二配合面525上的臺階交錯咬合。本實施例中,由于按鍵510與推動件520為兩個獨立的部件,設置這種臺階狀的配合面結構,能保證按鍵510在移動時能精準推動推動件520。連接部521遠離按鍵510的表面設有第一固定柱526,第二彈性件530為彈簧,彈簧的一端套設于第一固定柱526上,結合圖11,彈簧的另一端抵頂于容納腔110內的第二固定柱112上。

結合圖2、圖6,本實施例中,與按鍵組件500扣上鎖緊的下固定組件400包括固定片410、轉動設置于固定片410內側的驅動件420以及扭簧430。固定片410的內側底部向內凸伸兩個可與兩第一卡鉤523卡接的第二卡鉤411,固定片410的內側頂部相對設置兩安裝部412,驅動件420包括轉軸421以及相對設置的兩支撐臂422。轉軸421水平放置,轉軸421的兩端部分別固定于兩安裝部412上。兩支撐臂422傾斜放置,兩支撐臂422的頂端分別固定于轉軸421的兩端,兩支撐臂422的底端分別固定于殼體100上。具體地,容納腔110內具有凸伸出后殼130外側的兩安裝片111,兩支撐臂422的底端分別通過固定銷600與兩安裝片111固定連接。而扭簧430套設于轉軸421上,扭簧430的一端抵頂于固定片410內側,扭簧430的另一端抵頂于后殼130上。

結合圖1、圖2及圖7,后殼130上的扣合結構131為設有后殼130頂部的兩卡槽,兩卡槽開口均朝下,而上固定組件300包括固定件310以及設于固定件310上的兩凸起320,兩凸起320向上凸出。當然,當扣合結構131與按鍵組件500位置互換后,即扣合結構131設置于后殼130底部時,卡槽的開口方向相應調整為朝上,而固定件310上的兩凸起320的朝向則相應調整為向下。固定件310上設有安裝孔311,當智能電子鎖應用于旅行箱時,固定件310通過穿設于安裝孔311的螺釘固定于箱蓋上。

參照圖8,設于前殼120面板121上的感應器122為一感應鏡片,可接收手機APP發出的光。

參照圖9,在上鎖時,首先,向下按動殼體100,使后殼130上的兩卡槽與上固定組件300中的兩凸起320扣合,實現殼體100與箱蓋的初步扣合,然后向內按動殼體100的下部,使與殼體100下部對應的下固定組件400中的第二卡鉤411在壓力作用下向前移動伸入按鍵510內的空隙513處沿第二卡鉤411與第一卡鉤523的配合面向上抵頂推動件520,使第二彈性件530被壓縮,而使得第二卡鉤411滑入第一卡鉤523內側并與第一卡鉤523反向卡接,第二彈性件530回彈,向下抵頂推動件520,保證第一卡鉤523與第二卡鉤411牢固卡接,此時下固定組件400的扭簧430兩端分別抵頂于固定片410內側及后殼130。此時,智能電子鎖完成上鎖,參照圖10,在此過程中,鎖芯組件200中水平推桿230及第一彈性件240未受外力作用而保持原位置,且水平推桿230上設有避空槽231,在上鎖狀態時,避空槽231與按鍵510的內推桿511的端部錯位,內推桿511的端部抵頂于水平推桿230上,從而無法打開電子鎖。

參照圖11、12,開鎖時,通過手機APP發出的光向感應器122發出光信號,通過電路板組件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鎖芯組件200的電磁鐵210接收到電信號后向下運動,推動豎直推桿220向下運動,同時,結合圖13,水平推桿230在豎直推桿220的推動下水平移動并壓縮第一彈性件240,當水平推桿230上的避空槽231移動至與內推桿511位置對應時,水平推桿230停止移動,此時,向上按動按鍵組件500,按鍵510推動推動件520及第二彈性件530向上運動,按鍵510內的內推桿511向內伸入避空槽231內,從而保證按鍵510具有足夠的位移來使推動推動件520,當推動件520的第一卡鉤523與下固定組件400的第二卡鉤411脫離時,在扭簧430彈力的推動作用下,將殼體100向前推動,下固定組件400與按鍵組件500分開解鎖,最后,再向上扳動殼體100,使后殼130頂部的卡槽與上固定組件300上凸起320脫離,從而將殼體100與上固定組件300徹底分開,實現箱蓋與箱體的開鎖。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旅行箱,包括箱體與箱蓋,所述箱體與所述箱蓋之間設有上述的智能電子鎖。如上所述,在安裝時,將智能電子鎖的上固定組件300固定于箱蓋邊緣,將下固定組件400固定于箱體邊緣,同時將殼體100及內部各部件與下固定組件400固定連接。由于設置上述的智能電子鎖,用戶利用手機APP即可方便、快速地實現開鎖,避免長期未使用而出現密碼遺忘的問題;同時,鎖芯組件200安裝在鎖體內,避免通過其他途徑非法打開,安全性好;而且這種光控開鎖方式新穎,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鎖芯組件200采用電路控制,因此可利用電路進行其他功能的擴展,如加載GPS定位功能、弱電提醒功能等等,進一步提升旅行箱的功能。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