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鉗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7802閱讀:514來源:國知局
一種鉗子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鉗子。



背景技術:

鉗子是一種用于夾持、固定加工工件或扭轉、彎曲、尖端金屬絲線的手工工具,通常由兩個交叉設置并通過鉸軸鉸接的鉗體構成,鉗體包括相互連接的鉗頭、連接部和鉗柄,兩鉗頭相向,構成鉗嘴。

傳統的鉗子通過手動驅動兩鉗柄繞鉸軸轉動,來控制鉗嘴的開合,這種鉗子在打開和閉合鉗嘴時,都需要人力去驅動,而人的手在握持鉗柄時,難以單手施加打開鉗嘴的力,而需要雙手去施力,以打開鉗嘴,這樣操作起來非常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自動打開鉗嘴的鉗子。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鉗子,包括兩個通過鉸軸相互交叉鉸接的鉗體,鉗體包括位于前端的鉗頭,位于后端的鉗柄,以及位于中部、用于連接鉗頭和鉗柄的連接體,兩連接體相互重疊,所述鉸軸垂直穿過兩連接體實現鉸接,所述兩連接體相向的面上分別設置有相互正對的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鉸軸穿過上凹槽和下凹槽,上凹槽和下凹槽相合形成彈簧腔,彈簧腔內設置有扭簧,扭簧包括扭簧主體和位于扭簧主體兩端的扭力臂,扭簧主體套設在鉸軸上,兩扭力臂分別與上凹槽的槽壁、下凹槽的槽壁相抵,所述扭簧的彈力驅動兩鉗頭在不受外力時處于張開狀態。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上凹槽包括圍繞鉸軸的上環形槽和一端與上環形槽相連通的上條形槽,所述扭簧主體位于上環形槽內,扭簧上端的扭力臂卡在上條形槽內;所述下凹槽包括圍繞鉸軸的下環形槽和一端與下環形槽相連通的下條形槽,所述扭簧下端的扭力臂卡在下條形槽內。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上環形槽的外圍設置有與鉸軸同心的圓環形導向槽,所述下環形槽的外圍設置有與導向槽相配合的圓環形導軌。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鉗頭連接連接體的一端為后端,另一端為前端,兩鉗頭相向的面上從后端向前端分別對稱設置有刀刃、沿鉸軸軸向延伸的弧形槽、若干沿鉸軸軸向延伸的剝線槽以及若干沿鉸軸軸向延伸的小三角齒,所述弧形槽的壁上均布有若干軸向延伸的大三角齒,所述小三角齒一直排列到鉗頭的前端。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兩鉗頭的對稱軸a與兩鉗柄的對稱軸b所形成的銳角θ在20度到30度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扭簧來驅動兩鉗頭自動分離,實現由兩鉗頭構成的鉗嘴自動打開的技術目標,使鉗子使用時更加輕松便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中兩連接體相向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1~圖3中:1、鉸軸,2、鉗體,201、鉗頭,202、連接體,203、鉗柄,204、鉗柄套,3、上凹槽,301、上環形槽,302、上條形槽,4、下凹槽,401、下環形槽,402、下條形槽,5、彈簧腔,6、扭簧,601、扭簧主體,602、扭力臂,7、導向槽,8、導軌,9、刀刃,10、弧形槽,1001、大三角齒,11、剝線槽,12、小三角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的一種鉗子,包括兩個通過鉸軸1相互交叉鉸接的鉗體2,鉗體2包括位于前端的鉗頭201,位于后端的鉗柄203,以及位于中部、用于連接鉗頭201和鉗柄203的連接體202,兩連接體202相互重疊,所述鉸軸1垂直穿過兩連接體202實現鉸接,所述兩連接體202相向的面上分別設置有相互正對的上凹槽3和下凹槽4,所述鉸軸1穿過上凹槽3和下凹槽4,上凹槽3和下凹槽4相合形成彈簧腔5,彈簧腔5內設置有扭簧6,扭簧6包括扭簧主體601和位于扭簧主體601兩端的扭力臂602,扭簧主體601套設在鉸軸1上,兩扭力臂602分別與上凹槽3的槽壁、下凹槽4的槽壁相抵,所述扭簧6的彈力驅動兩鉗頭201在不受外力時處于張開狀態。

當使用者夾緊鉗子使,扭簧6處于受力變形狀態,當使用者松掉施加在鉗柄203上的力時,扭簧6在其扭力作用下,驅動兩鉗頭201自動分開,從而實現由兩鉗頭201構成的鉗嘴自動打開的技術目標。

所述上凹槽3包括圍繞鉸軸1的上環形槽301和一端與上環形槽301相連通的上條形槽302,所述扭簧主體601位于上環形槽301內,扭簧6上端的扭力臂602卡在上條形槽302內;所述下凹槽4包括圍繞鉸軸1的下環形槽401和一端與下環形槽401相連通的下條形槽402,所述扭簧6下端的扭力臂602卡在下條形槽402內。當扭簧6的扭力臂602分別卡在上條形槽302和下條形槽402內時,就確定了鉗子在無外力狀態時,兩鉗頭201的開口角度,防止兩鉗頭201張開角度過大,導致兩鉗柄203過分分離,使用者的手無法一把抓住的情況。

所述上環形槽301的外圍設置有與鉸軸1同心的圓環形導向槽7,所述下環形槽401的外圍設置有與導向槽7相配合的圓環形導軌8。安裝時,導軌8嵌入導向槽7內,可以對兩鉗體2轉動時起導向作用,還能夠防止彈簧腔5內的黃油泄漏。

所述鉗頭201連接連接體202的一端為后端,另一端為前端,兩鉗頭201相向的面上從后端向前端分別對稱設置有用于剪切金屬絲線的刀刃9、沿鉸軸1軸向延伸的弧形槽10、若干沿鉸軸1軸向延伸的剝線槽11以及若干沿鉸軸1軸向延伸的小三角齒12,所述弧形槽10的壁上均布有若干軸向延伸的大三角齒1001,所述小三角齒12一直排列到鉗頭201的前端。弧形槽10可用于夾緊螺母并進行擰動,弧形槽10的壁上設置有軸向延伸的大三角齒1001,可防止螺母在弧形槽10內滑動,剝線槽11用于夾住有絕緣橡膠的電線,將絕緣橡膠從電線上剝離,設置小三角齒12可防止工件在夾取過程中滑脫。

所述兩鉗頭201的對稱軸a與兩鉗柄203的對稱軸b所形成的銳角θ在20度到30度之間。通常人的手在使用鉗子時,腕部會彎曲,而長時間使用鉗子會使人的腕部不適,而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使用者實用鉗子時,手腕的彎曲程度,使使用者長時間使用鉗子也不會感覺腕部不適。

在實際使用中,為了提高使用者的掌部舒適度,所述鉗柄203上會套設具有彈性的鉗柄套204。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扭簧來驅動兩鉗頭自動分離,使鉗子使用時更加輕松便捷。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