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組件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機器人組件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狀態往往具有較高的要求,機器人關節連接結構通常不便安裝和加工成型,因此需要不斷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便于安裝、能有效提高減速機壽命的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包括主殼體,所述主殼體上設置有觸頭a和觸頭b,所述觸頭a上安置有軸承a,所述軸承a固定在所述觸頭a的固定軸a上,所述軸承a上設置有卡體a,所述觸頭a內置有法蘭板用于軸向限位輸入斜齒輪單元結構,所述觸頭b內安置有固定軸b,所述固定軸b上安置有軸承b,所述軸承b上設置有卡體b,所述軸承b用于加長加速劑柔輪軸向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卡體a和所述卡體b的規格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具有便于安裝,便于加工成型的特點,尤其增加了減速機柔輪的軸向長度,是軸承結構的設計能有效延長減速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的觸頭a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的觸頭b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具體闡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附圖僅供參考和說明使用,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包括主殼體1,所述主殼體上設置有觸頭a2和觸頭b3,所述觸頭a2上安置有軸承a21,所述軸承a21固定在所述觸頭a2的固定軸a22上,所述軸承a21上設置有卡體a23,所述觸頭a2內置有法蘭板4用于軸向限位輸入斜齒輪單元結構,所述觸頭b3內安置有固定軸b31,所述固定軸b31上安置有軸承b32,所述軸承b32上設置有卡體b33,所述軸承b2用于加長加速劑柔輪軸向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卡體a和所述卡體b的規格相同。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一種機器人的關節連接結構,具有便于安裝,便于加工成型的特點,尤其增加了減速機柔輪的軸向長度,是軸承結構的設計能有效延長減速機的使用壽命。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