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97531閱讀:607來源:國知局
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孔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在板材上打孔的方法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手工操作,即手工通過定型模具直接在板材上沖壓出槽孔。該方法存在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不利于批量生產以及無法 沖壓硬度較大的板材等局限性 ;另一類是采用機械作業,即通過動力機構驅動定型模具在板材上沖壓出槽孔,但目前的機械設備每次只能加工一個孔,在加工多孔工件時需要多次裝卡工件,不僅生產效率底下,其精度也同樣難以保證。因此,對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靠性高,打孔效果顯著的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

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包括電箱和第一支撐框架,所述電箱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打孔機構、第二打孔機構和操作箱,所述第一打孔機構和第二打孔機構分別呈對稱的形式通過支撐架安裝在電箱的左上端,所述操作箱通過立桿安裝在電箱的上部右后端,所述第一支撐框架的上端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工件的振動盤,所述振動盤的后側邊上部通過料道連接有下料通道,所述料道夾持在第一打孔機構和第二打孔機構之間,所述電箱的四周邊緣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打孔機構和第二打孔機構的第二支撐框架。

優選地,所述第一打孔機構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滑動塊和第一高速馬達,所述第一基板的中線位置設置有滾珠絲桿,所述滾珠絲桿的兩端均通過第一軸承座固定在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高速馬達通過安裝板固定在第一基板的右側邊。

優選地,所述第一高速馬達的中心轉軸通過聯軸器與滾珠絲桿的右端連接,所述滾珠絲桿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導軸和第二導軸,所述第一導軸和第二導軸均安裝在基板上,所述第一滑動塊的下部中間位置套裝在滾珠絲桿上,所述第一滑動塊的下部兩側邊分別套裝在第一導軸和第二導軸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滑動塊的上部設置有步進馬達,所述步進馬達通過馬達座安裝在第一滑動塊的上端面,所述步進馬達的上部套裝有馬達蓋并通過螺栓固定在馬達座上,所述步進馬達的一端設置有鉆頭。

優選地,所述料道的下部設置有移料立板,所述移料立板的下部設置有移料下板和氣缸,所述氣缸包括缸套和缸軸,所述缸套固定在電箱的上端,所述缸軸的一端套裝在缸套內,所述缸軸的另一端連接在移料板的下端,所述移料下板的上端與移料立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操作箱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部設置有急停按鈕、啟動按鈕和平振按鈕。

優選地,所述料道的上端設置有料道蓋,所述料道的下部設置有料道底板。

優選地,所述振動盤與第一支撐框架之間設置有第三支撐框架。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第一打孔構件、第二打孔構件和振動盤,第一打孔構件與第二打孔構件配合使用可以更快速高效的打開,振動盤將打孔工件通過料道自動運輸到所要打孔的位置,結構簡單,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打孔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操作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并結合圖2至圖5所示,一種多孔零件自動打孔機,包括電箱1和第一支撐框架2,所述電箱1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打孔機構8、第二打孔機構9和操作箱5,所述第一打孔機構8和第二打孔機構9分別呈對稱的形式通過支撐架17安裝在電箱5的左上端,所述操作箱5通過立桿6安裝在電箱1的上部右后端,所述第一支撐框架2的上端設置有用于放置塑料工件的振動盤3,所述振動盤3的后側邊上部通過料道10連接有下料通道11,所述料道10夾持在第一打孔機構8和第二打孔機構9之間,所述電箱1的四周邊緣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打孔機構8和第二打孔機構9的第二支撐框架4。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打孔機構8包括第一基板16、第一滑動塊23和第一高速馬達19,所述第一基板16的中線位置設置有滾珠絲桿18,所述滾珠絲桿18的兩端均通過第一軸承座20固定在第一基板16上,所述第一高速馬達19通過安裝板固定在第一基板16的右側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高速馬達19的中心轉軸通過聯軸器28與滾珠絲桿18的右端連接,所述滾珠絲桿18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導軸21和第二導軸22,所述第一導軸21和第二導軸22均安裝在基板16上,所述第一滑動塊23的下部中間位置套裝在滾珠絲桿18上,所述第一滑動塊23的下部兩側邊分別套裝在第一導軸21和第二導軸22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動塊23的上部設置有步進馬達26,所述步進馬達26通過馬達座24安裝在第一滑動塊23的上端面,所述步進馬達26的上部套裝有馬達蓋25并通過螺栓固定在馬達座24上,所述步進馬達26的一端設置有鉆頭27。所述料道11的下部設置有移料立板,所述移料立板的下部設置有移料下板和氣缸,所述氣缸包括缸套和缸軸,所述缸套固定在電箱的上端,所述缸軸的一端套裝在缸套內,所述缸軸的另一端連接在移料板的下端,所述移料下板的上端與移料立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箱5設置有控制面板12,所述控制面板12的下部設置有急停按鈕15、啟動按鈕14和平振按鈕13。所述料道10的上端設置有料道蓋,所述料道的下部設置有料道底板,所述振動盤3與第一支撐框架2之間設置有第三支撐框架7。

本實用新型第一打孔構件、第二打孔構件和振動盤,第一打孔構件與第二打孔構件配合使用可以更快速高效的打開,振動盤將打孔工件通過料道自動運輸到所要打孔的位置,結構簡單,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