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具體涉及一種電子鎖芯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社會生活與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家居相關的硬件已經如雨后春筍一般發展起
來。由于無須攜帶鑰匙,電子鎖使用便利,解決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痛點,因而已經得到
迅速普及。目前,大部分電子鎖都是以整鎖方式生產和銷售,不但成本高,而且與現有鎖具
的形狀尺寸區別較大,安裝難度大。僅僅是需要專業人員安裝這一點,就大大地增加了電子鎖的使用門檻。與整鎖形式的電子鎖相比,電子鎖芯的成本低且安裝方式與機械鎖芯類似,因而獲得廣泛的關注。
然而,電子鎖芯的內部機械結構非常緊密,內部空間難以同時容納機械開鎖和電子開鎖所需的結構部件。因此,現有的產品基本上是單功能電子鎖芯,其中省略了機械開鎖功能,而以電子驅動的電子鎖芯部分為主。
中國專利申請cn201510760277.9公開了一種電子鎖芯的實現方法。該申請公開的電子鎖芯包括前把手和后把手。前把手包括指紋、密碼認證系統,后把手包括相關的認證電子電路。前把手與后把手的內部是一體的,能夠共同自由轉動。后把手外殼與撥輪是一體的,后把手的轉動會帶撥輪轉動達到開門和鎖門目的。在沒有正確身份認證時,前把手和后把手的內部部分為自由空轉狀態,不能帶動撥輪轉動,因此不能開門或鎖門。后把手內裝有離合器。當有正確身份認證后(例如,通過指紋或密碼),通過后把手內離合器運動實現后把手的內部與后把手的外殼連接起來。此時,轉動前把手帶動后把手的內部轉動,后把手內部轉動又帶動后把手外殼轉動,從而帶動撥輪轉動,達到開門或鎖門的目的。
中國專利申請cn201520877874.5公開了一種電子鎖芯。該電子鎖芯外側(相對于門安裝的外面)有個把手。在把手內部裝有指紋識別、藍牙等相關電子部件,并且安裝有離合器。當用戶通過指紋識別后,則驅動把手內離合器與鎖芯本體結合,然后可以通過轉動外把手帶動鎖芯內撥輪打開鎖舌。該電子鎖芯不能采用鑰匙進行機械開鎖,屬于單功能電子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鎖芯裝置,能夠通過電子及機械的方式進行開鎖,且提供了一種新的離合組件的結構,前、后把手組件的結合及分開更加穩定。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子鎖芯裝置,包括沿著軸向組裝的前把手組件、后把手組件以及位于兩者之間的鎖芯殼體,鎖芯殼體上設置有離合組件以及撥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把手組件包括有機械鎖頭、鎖頭固定架以及位于鎖頭固定架內且可軸向活動的插銷,鎖頭固定架位于鎖芯殼體內,所述的后把手組件包括有電機,所述的離合組件包括位于鎖芯殼體內的主軸,所述的主軸在鎖芯殼體內與后把手組件可聯動轉動設置,所述的撥輪與主軸聯動設置,主軸呈中空結構且其內設置有在其轉動時與其聯動的離合件,所述的機械鎖頭與插銷之間設置有當轉動機械鎖頭開鎖時驅動插銷向離合件方向運動的第一螺母絲桿機構,插銷運動至離合件位置時兩者在轉動方向上實現聯動,所述的電機與離合件之間設置有通過電機轉動控制離合件在主軸內往復運動的第二螺母絲桿機構,離合件運動至插銷位置時兩者在轉動方向上實現聯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離合件包括與電機輸出端螺母絲桿配合的活動部、在活動部的驅動下可與插銷可分開及結合的離合部,所述的活動部包括有螺母結構,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對應的絲桿頭,所述的活動部還包括有位于螺母結構前端且能夠容置電機的絲桿頭的空接腔體,所述的絲桿頭與電機輸出端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離合部連接于活動部且相對于活動部可向后把手組件方向彈性活動設置,活動部上固定設置有離合桿,離合部套接于離合桿,離合桿的端部設置有檔位件實現離合部與活動部的限位連接,離合部與活動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螺母絲桿機構包括位于鎖頭固定架內且在機械鎖頭轉動時與其聯動的插銷套,所述的插銷套套接于插銷上且套接部位分別設置螺母與絲桿結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后把手組件內設置有電路啟動開關,所述的鎖芯殼體內設置有可活動的且用于觸發啟動開關的按鍵頂針,所述的按鍵頂針由后把手組件向鎖頭固定架延伸設置,鎖頭固定架相對于鎖頭殼體可按壓及回彈設置,所述的鎖頭固定架在按壓時抵于按鍵頂針以觸發啟動開關。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鎖頭固定架與對應的鎖芯殼體配合的端面處設置有供鎖頭固定架在按壓后進行回彈的彈性件。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鎖芯殼體上還設置有防止鎖頭固定架從鎖芯殼體拔出的限位裝置,鎖頭固定架的圓周上設置有一環形凹槽,所述的限位裝置包括限位銷、卡銷,所述的限位銷在鎖芯殼體內相對于環形凹槽可活動設置且限位時其中一端部位于環形凹槽內,所述的卡銷在鎖芯殼體內可彈性活動設置且其側壁抵于限位銷另一端部,還包括對卡銷進行限位的限位塊,所述的卡銷上設置有與限位銷的端部形狀對應的缺口,限位塊解除對卡銷的限位時,卡銷彈性活動直至缺口運動至限位銷對應的位置時限位銷解除對鎖頭固定架的固定。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限位銷在鎖芯殼體內豎直設置,所述的卡銷位于限位銷下端且在主軸的長度方向上設置,鎖芯殼體上與前把手對應端面上開設有與卡銷對應的孔,孔的開口處設置有封口,封口與卡銷對應的端部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的限位塊位于與封口相對的另一端,限位塊相對于鎖芯殼體可拆卸設置。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后把手組件還包括有電機固定架,所述的電機固定架套于主軸上且兩者在轉動時聯動設置,后把手組件還包括有對電機進行供電的電池。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主軸的外圓周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在同一圓周位置上的凹槽,所述的鎖芯殼體上與凹槽對應的設置有彈性抵于凹槽的滾珠。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進行機械開鎖時,插入鑰匙后轉動機械鎖頭,卡銷在其轉動的作用下,向離合件方向運動,運動至離合件后,兩者實現結合,繼續轉動機械鎖頭,此時通過卡銷實現了其與主軸的聯動,撥塊實現撥動;當需要電子開鎖時,按壓前把手組件(鎖頭固定架),從而觸發電路啟動開關,使原本處于休眠狀態的電路部分進行氣動,電機轉動控制離合件的活動部向前運動,此時離合部向卡銷方向的運動,由于離合部與活動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在離合部向卡銷運動的過程中,離合部相對于活動部具有一定的周向及軸向的活動性(離合件與主軸之間存在配合間隙的原因),能夠自動調整其自身的位置,最終能夠與卡銷實現結合配合,實現卡銷與離合件的結合,在此狀態下,電機的絲桿頭進入了活動部的空接腔體內,當離合件需要后退時,絲桿頭與電機輸出端之間的壓縮彈簧能夠驅動活動部與絲桿頭的重新配合,此時,轉動前把手即可實現對主軸的轉動控制,進而控制撥塊撥動,在門內的話,可以直接轉動后把手組件,進行開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中電子鎖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電子鎖芯裝置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離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離合件收入于主軸內的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離合件伸出于主軸外的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去除鎖芯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施例中的限位銷對前把手組件解除限位的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施例中的限位銷對前把手組件進行限位的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含義如下:1-前把手組件;11-機械鎖頭;12-插銷套;13-插銷;14-鎖頭固定架;141-環形凹槽;141a-第一阻擋部;141b-水平部;141c-第二阻擋部;2-后把手組件;21-電機;211-絲桿頭;22-電池;23-電機固定架;3-鎖芯殼體;31-滾珠;4-撥輪;51-主軸;511-凹槽;52-離合件;521-活動部;521a-螺母結構;521b-空接腔體;521c-離合桿;522-離合部;53-彈簧;54-彈簧;61-限位銷;62-卡銷;621-缺口;63-限位塊;64-封口;65-彈簧;7-按鍵頂針;71-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結合圖1至圖2,一種電子鎖芯裝置,包括沿著軸向組裝的前把手組件1、后把手組件2以及位于兩者之間的鎖芯殼體3,鎖芯殼體3上設置有離合組件以及撥輪4,所述的前把手組件1包括有機械鎖頭11、鎖頭固定架14以及位于鎖頭固定架14內且可軸向活動的插銷13,鎖頭固定架14位于鎖芯殼體3內,所述的后把手組件2包括有電機21、電機固定架23,所述的離合組件包括位于鎖芯殼體3內的主軸51,所述的電機固定架23套于主軸51上且兩者在轉動時聯動設置,后把手組件2還包括有對電機21進行供電的電池22,所述的主軸51在鎖芯殼體3內與后把手組件2可聯動轉動設置,所述的撥輪4與主軸51聯動設置,主軸51呈中空結構且其內設置有在其轉動時與其聯動的離合件52,所述的機械鎖頭11與插銷13之間設置有當轉動機械鎖頭11開鎖時驅動插銷13向離合件52方向運動的第一螺母絲桿機構,插銷13運動至離合件52位置時兩者在轉動方向上實現聯動,所述的電機21與離合件52之間設置有通過電機21轉動控制離合件52在主軸51內往復運動的第二螺母絲桿機構,離合件52運動至插銷13位置時兩者在轉動方向上實現聯動。
結合圖2至圖5,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離合件52包括與電機21輸出端螺母絲桿配合的活動部521、在活動部521的驅動下可與插銷13可分開及結合的離合部522,所述的活動部521包括有螺母結構521a,電機21的輸出端設置有對應的絲桿頭211,所述的活動部521還包括有位于螺母結構521a前端且能夠容置電機21的絲桿頭211的空接腔體521b,絲桿頭211由螺母結構521a運動至空接腔體521b時,絲桿頭211與空接腔體521b的側壁不接觸,兩者沒有配合關系,所述的絲桿頭211與電機21輸出端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54。所述的離合部522連接于活動部521且相對于活動部521可向后把手組件2方向彈性活動設置,活動部521上固定設置有離合桿521c,離合部522活動套接于離合桿521c,離合桿521c的端部設置有檔位件實現離合部522活動部521的限位連接,離合部522與活動部521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53。
圖2所示,第一螺母絲桿機構包括位于鎖頭固定架14內且在機械鎖頭11轉動時與其聯動的插銷套12,所述的插銷套12套接于插銷13上且套接部位分別設置螺母與絲桿結構。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后把手組件2內設置有電路啟動開關,所述的鎖芯殼體3內設置有可活動的且用于觸發啟動開關的按鍵頂針7,所述的按鍵頂針7由后把手組件2向鎖頭固定架14延伸設置,鎖頭固定架14相對于鎖頭殼體可按壓及回彈設置,所述的鎖頭固定架14在按壓時抵于按鍵頂針7以觸發啟動開關,鎖頭固定架14與對應的鎖芯殼體3配合的端面處設置有供鎖頭固定架14在按壓后進行回彈的彈性件71,彈性件71可以采用在鎖頭固定架14軸向方向上具有一定彈性及回彈力的材料所制,如橡膠材料,以便鎖頭固定架14按壓后能夠實現回彈,這樣的結構能夠使電子鎖在非使用狀態下,能夠處于類似于休眠的狀態,能夠使電池22具有較長的續航力,滿足長時間的使用。
結合圖2、7及8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鎖芯殼體3上還設置有防止鎖頭固定架14從鎖芯殼體3拔出的限位裝置,鎖頭固定架14的圓周上設置有一環形凹槽141,所述的環形凹槽141的截面為u型結構,u型結構包括位于其兩側的第一、二阻擋部141a、141c以及位于u型結構底部的水平部141b,所述的水平部141b的長度與鎖頭固定架14的按壓行程相一致,所述的限位裝置包括限位銷61、卡銷62,所述的限位銷61在鎖芯殼體3內相對于環形凹槽141可活動設置且限位時其中一端部位于環形凹槽141內,所述的卡銷62在鎖芯殼體3內可彈性活動設置且其側壁抵于限位銷61另一端部,還包括對卡銷62進行限位的限位塊63,所述的卡銷62上設置有與限位銷61的端部形狀對應的缺口621,限位塊63解除對卡銷62的限位時,卡銷62彈性活動直至缺口621運動至限位銷61對應的位置時限位銷61解除對鎖頭固定架14的固定,所述的限位銷61在鎖芯殼體3內豎直設置,所述的卡銷62位于限位銷61下端且在主軸51的長度方向上設置,鎖芯殼體3上與前把手對應端面上開設有與卡銷62對應的孔,孔的開口處設置有封口64,封口64與卡銷62對應的端部之間設置有彈簧65,所述的限位塊63位于與封口64相對的另一端,限位塊63相對于鎖芯殼體3可拆卸設置。本發明在需要拆除掉前把手組件1時,只需要拆除限位塊63,然后卡銷62在彈簧65的作用下活動,直至限位銷61落入到卡銷62上的缺口621內,限位銷61能夠解除對于鎖頭固定架14的限位固定,能夠較為方便的進行拆裝,封口64采用了高強度的合金,能夠防止其被破壞。
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主軸51的外圓周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在同一圓周位置上的凹槽511,所述的鎖芯殼體3上與凹槽511對應的設置有彈性抵于凹槽511的滾珠31,在轉動主軸51時,凹槽511與滾珠31的配合,能夠提供一定的轉動手感,使用者能夠清楚的知道轉動的行程。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進行機械開鎖時,插入鑰匙后轉動機械鎖頭11,卡銷62在其轉動的作用下,向離合件52方向運動,運動至離合件52后,兩者實現結合,繼續轉動機械鎖頭11,此時通過卡銷62實現了其與主軸51的聯動,撥塊實現撥動;當需要電子開鎖時,按壓前把手組件1(鎖頭固定架14),從而觸發電路啟動開關,使原本處于休眠狀態的電路部分進行氣動,電機21轉動控制離合件52的活動部521向前運動,此時離合部522向卡銷62方向的運動,由于離合部522與活動部521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在離合部522向卡銷62運動的過程中,離合部522相對于活動部521具有一定的周向及軸向的活動性(離合件52與主軸51之間存在配合間隙的原因),能夠自動調整其自身的位置,最終能夠與卡銷62實現結合配合,實現卡銷62與離合件52的結合,在此狀態下,電機21的絲桿頭進入了活動部521的空接腔體521b內,當離合件52需要后退時,絲桿頭與電機21輸出端之間的壓縮彈簧能夠驅動活動部521與絲桿頭的重新配合,此時,轉動前把手即可實現對主軸51的轉動控制,進而控制撥塊撥動,在門內的話,可以直接轉動后把手組件2,進行開門。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