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61824閱讀:738來源:國知局
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包括:從下至上疊放的至少兩個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兩個側板和底板,兩個側板底面分別與所述底板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筋板;所述底板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所述支撐卡合結構包括一體成型的吊耳和支撐卡合件,所述支撐卡合件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吊耳與所述支撐卡合件頂面相連,且所述吊耳位于對應所述側壁外側。本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使場地的利用資源從平面化向空間化發展,安全實用,有效地節約了固有場地空間,方便放置零件,而且方便鏟車的統一運輸,也加快了零件的流轉率,以及便于吊運。
【專利說明】
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料斗,特別是涉及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在船舶建造過程中,需要用到不同材質、規格、型號的小型零部件,且數量較多。通常情況下,小型零部件都是堆放在常規形式的料斗上。雖然常規料斗能夠規范零件的統一擺放,但是所需料斗的數目之多,占用了較多的場地資源,極大地阻礙了其它生產作業對場地的需求(如預處理后板材、型鋼的堆放),且不便于零部件的流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船舶建造周期產生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常規料斗無法滿足船舶行業在建造過程中零部件擺放的空間利用率和零部件流轉率。【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包括:從下至上疊放的至少兩個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兩個側板和呈長方形的底板, 兩個側板底面分別與所述底板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筋板;所述底板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所述支撐卡合結構包括一體成型的吊耳和支撐卡合件,所述支撐卡合件頂面與所述底板底面相連,且所述支撐卡合件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吊耳與所述支撐卡合件頂面相連,且所述吊耳位于對應所述側壁外側。
[0005]優選地,所述底板頂面中間還設有第二加強筋板,且所述第二加強筋板與所述第一加強筋板平行。
[0006]優選地,所述吊耳與對應所述側板外壁通過肘板相連。
[0007]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加強筋板和第二加強筋板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板內壁相連。
[0008]優選地,所述位于支撐卡合結構位于所述第一加強筋板與所述側板相交處正下方。
[0009]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加強筋板和第二加強筋板兩端均分別抵靠在所述側板內壁。
[0010]優選地,所述卡槽呈U形。
[0011]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由于兩個側板底面分別與所述底板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筋板,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放置盒,零件放置在該放置盒中不易掉落,方便放置零件;以及由于所述底板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且所述支撐卡合結構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相匹配的卡槽,只要使得上層料斗的支撐卡合結構與下方相鄰料斗的側板相卡合,就可進行疊放,且能夠實現多層料斗疊放。這樣方便將相同型號的零件放置在同一個料斗中,不僅使場地的利用資源從平面化向空間化發展,安全實用,有效地節約了固有場地空間,而且方便鏟車的統一運輸,也加快了零件的流轉率;同時所述支撐卡合結構具有一定高度,使得相鄰所述底板之間存在一定間距,滿足不同類型的零件擱置在本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中,且可以很容易的取出任意一層料斗中的零件。另外,所述支撐卡合結構具有吊耳,便于吊運。【附圖說明】
[0013]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立體圖。
[0014]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料斗立體圖。
[0015]元件標號說明
[0016]1料斗
[0017]11側板[〇〇18]12底板[〇〇19]13第一加強筋板
[0020]14支撐卡合結構
[0021]141吊耳
[0022] 142支撐卡合件
[0023]143卡槽[〇〇24]15第二加強筋板
[0025]16肘板【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7]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 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2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包括:從下至上疊放的至少兩個料斗1。
[0029]參考圖1和圖2,所述料斗1包括兩個側板11和呈長方形的底板12,兩個側板11底面分別與所述底板12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12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筋板13;所述底板12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14;優選地,所述支撐卡合結構14 位于所述第一加強筋板13與所述側板11相交處正下方。所述支撐卡合結構14包括一體成型的吊耳141和支撐卡合件142,所述支撐卡合件142頂面與所述底板12底面相連,且所述支撐卡合件142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11相匹配的卡槽143;優選地,所述卡槽143呈U形。所述吊耳 141與所述支撐卡合件142頂面相連,且所述吊耳141位于對應所述側壁外側。
[0030]同一層料斗1的兩個所述側板11、底板12,以及兩個第一加強筋板13就構成了一個放置盒,零件放置在該放置盒中不易掉落,方便放置零件。所述第一加強筋板13還能夠增加本料斗1結構強度,防止其變形,方便了料斗1的運輸,見圖2。[〇〇31]優選地,參考圖2,在所述底板12頂面中間還設有第二加強筋板15,且所述第二加強筋板15與所述第一加強筋板13平行。所述第二加強筋板15把由兩個所述側板11、底板12, 以及兩個第一加強筋板13構成的放置盒分隔成了兩個放置盒,使得同一料斗1可以根據零件型號區分放置兩種零件,方便了放置零件,且有效地節約了固有場地空間。同樣所述第二加強筋板15也能夠增加本料斗1結構強度,防止其變形,方便了料斗1的運輸。[〇〇32] 優選地,所述吊耳141與對應所述側板11外壁通過肘板16相連。該吊耳141便于吊運本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見圖1和圖2。
[0033]優選地,參考圖2,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料斗1結構強度,所述的第一加強筋板13和第二加強筋板15兩端均分別可以與對應側板11內壁相連。或者所述的第一加強筋板13和第二加強筋板15兩端均分別抵靠在所述側板11內壁。
[003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由于兩個側板11底面分別與所述底板12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12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筋板13,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放置盒,零件放置在該放置盒中不易掉落,方便放置零件;以及由于所述底板12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14,且所述支撐卡合結構14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11相匹配的卡槽143,只要使得上層料斗1的支撐卡合結構14與下方相鄰料斗1 的側板11相卡合,就可進行疊放,且能夠實現多層料斗1疊放。這樣方便將相同型號的零件放置在同一個料斗1中,不僅使場地的利用資源從平面化向空間化發展,安全實用,有效地節約了固有場地空間,而且方便鏟車的統一運輸,也加快了零件的流轉率;同時所述支撐卡合結構14具有一定高度,使得相鄰所述底板12之間存在一定間距,滿足不同類型的零件擱置在本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中,且可以很容易的取出任意一層料斗1中的零件。 另外,所述支撐卡合結構14具有吊耳141,便于吊運。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35]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下至上疊放的至少兩個 料斗(1);所述料斗(1)包括兩個側板(11)和呈長方形的底板(12),兩個側板(11)底面分別 與所述底板(12)頂面長度方向兩端相連;所述底板(12)頂面寬度方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 強筋板(13);所述底板(12)底面四個角分別設有支撐卡合結構(14);所述支撐卡合結構 (14)包括一體成型的吊耳(141)和支撐卡合件(142),所述支撐卡合件(142)頂面與所述底 板(12)底面相連,且所述支撐卡合件(142)底面設有與所述側板(11)相匹配的卡槽(143); 所述吊耳(141)與所述支撐卡合件(142)頂面相連,且所述吊耳(141)位于對應所述側板 (11)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 頂面中間還設有第二加強筋板(15),且所述第二加強筋板(15)與所述第一加強筋板(13)平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 (141)與對應所述側板(11)外壁通過肘板(16)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 強筋板(13)和第二加強筋板(15)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板(11)內壁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支撐 卡合結構(14)位于所述第一加強筋板(13)與所述側板(11)相交處正下方。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 強筋板(13)和第二加強筋板(15)兩端均分別抵靠在所述側板(11)內壁。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放小型零部件用多層料斗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 (143)呈 U 形。
【文檔編號】B25H3/06GK205651325SQ201620354660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公開號201620354660.4, CN 201620354660, CN 205651325 U, CN 205651325U, CN-U-205651325, CN201620354660, CN201620354660.4, CN205651325 U, CN205651325U
【發明人】董偉, 李會華, 黃炎奎, 商勇, 郭宗培, 葉立明
【申請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