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樓火災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裝置,屬于一種高樓火災救生器。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房屋建筑逐漸趨于高層化,除賓館、辦公大樓外居民樓也是高樓連綿,一旦火災事故發生,由于高樓的樓道窄小、通路不暢,樓上人員救生是一個非常難辦的問題,用直升飛機救援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目前救生方式是采用云梯或繩索,因火災發生時人們會緊張、眩暈,云梯非常危險,繩索不能控制速度危險性很大,而外界的搶救需要等待、需要時間,對生命有危險。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高樓火災救生方法危險及速度慢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樓火災救生器,該高樓火災救生器具有運行速度可控、穩定、及時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高樓火災救生器包括絞盤及外殼,絞盤置于外殼內,絞盤與開有繩孔的外殼之間沿圓周方向置有推力球軸承,外殼外側壁中心對稱固有分別內置活塞且通過串接液壓調節閥的油管相通的左、右液壓室,絞盤中間置有與其吻合且兩端相觸活塞的由外殼固定的絲杠,絞盤與置于外殼上的手搖齒輪相嚙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將纜繩纏繞在該救生器的絞盤上,絞盤與絲杠咬合,且絲杠的兩側為連通液壓室,使用時絞盤可勻速轉動且轉動速度可由液壓調節閥調節,這樣人在落地時不會因速度太快被摔傷,且使用方便及時,火災一旦發生后可供多人逃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1-左液壓室,2-活塞,3-活塞,4-絲杠,5-絞盤,6-掛勾,7-外殼,8-油管,9-右液壓室,10-手搖齒輪,11-繩口,12-推力球軸承,13-液壓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該高樓火災救生器包括絞盤5及外殼7,絞盤5置于外殼7內,絞盤5與外殼7之間沿圓周方向置有推力球軸承12,絞盤5可自由旋轉,外殼7開有繩孔11,纏繞在絞盤5上的纜繩的一端由繩孔11伸出供逃生時使用。外殼7外側壁中心對稱固有左、右液壓室(1,9),左、右液壓室(1,9)內裝有油液體,左、右液壓室(1,9)內分別置有活塞(3,2)可將油液體密封,左、右液壓室(1,9)通過油管8相通,油管8串接液壓調節閥13。絞盤5中間置有與其吻合的絲杠4,絲杠4兩端與活塞(3,2)相觸,絲杠4由外殼7固定,絞盤5與置于外殼7上的手搖齒輪10相嚙合。絞盤5旋轉時帶動絲杠4向左轉動,這時絲杠4推動活塞3向左移動,左液壓室1內的壓強增大,油液體通過油管8由左液壓室1向右液壓室9內流動,右液壓室9內液體壓強增大推動無阻力活塞向左移動,液壓調節閥13控制液體流動速度,液體流動速度控制絲杠4的移動速度,絲杠4的移動速度控制絞盤的旋轉速度和纜繩的下行速度,液體勻速流動可保證纜繩勻速下行,人在落地時不會因速度太快而被摔傷。用后搖動手搖齒輪10,使絞盤5帶動絲杠4反向移動,絲杠4又推動活塞2向右移動,油液體又從右液壓室9向左液壓室1流動,使纜繩又纏繞在絞盤5上供下一個人使用。
使用時,將該救生器絞盤5頂面的掛勾6掛在陽臺的鋼窗上或其它堅固的地方,一旦發生火災將纜繩端頭的兩個套套在兩條腿上,雙手握住纜繩降落,速度可由液壓調節閥13控制不會有任何危險,且使用該高樓火災救生器方便及時。
權利要求1.一種高樓火災救生器,包括絞盤(5)及外殼(7),絞盤(5)置于外殼(7)內,其特征在于絞盤(5)與開有繩孔(11)的外殼(7)之間沿圓周方向置有推力球軸承(12),外殼(7)外側壁中心對稱固有分別內置活塞(3,2)且通過串接液壓調節閥(13)的油管(8)相通的左、右液壓室(1,9),絞盤(5)中間置有與其吻合且兩端相觸活塞(3,2)的由外殼(7)固定的絲杠(4),絞盤(5)與置于外殼(7)上的手搖齒輪(10)相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樓火災救生器。解決了現有的高樓火災救生方法危險及速度慢的問題。其特征在于絞盤(5)與開有繩孔(11)的外殼(7)之間沿圓周方向置有推力球軸承(12),外殼(7)外側壁中心對稱固有分別內置活塞(3,2)且通過串接液壓調節閥(13)的油管(8)相通的左、右液壓室(1,9),絞盤(5)中間置有與其吻合且兩端相觸活塞(3,2)的由外殼(7)固定的絲杠(4),絞盤(5)與置于外殼(7)上的手搖齒輪(10)相嚙合。該高樓火災救生器具有運行速度穩定、及時的特點。
文檔編號A62B1/00GK2664707SQ20032012969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9日
發明者關春陽 申請人:關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