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及滅火噴水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消防救生領域的方法,尤其是一種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及滅火噴水槍。
背景技術:
現代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商務、住宅高樓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高樓的消防火災多次出現,生命和財產得不到保障。高樓發生火災大多是從里向外、從下向上漫延,而且是由小型火災短時間內(一般是5 20分鐘)快速升級至大型火災,火還會越燒越高,若不及時撲救和控制就會升到特大型火災,最后再來滅火、救援是困難重重,生命和財產損失會非常嚴重。
傳統的消防設施不能滿足現代高樓火災滅火的需要,用消防車滅火,它從接到火情信息至到達現場需要時間,快則15分鐘,慢則一小時,到達現場后還有一個準備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往往火災已從小火漫延升級成大火,火也從低處燒到高處,浪費了最佳滅火時機,小火災變成了大災難。普通戰斗消防車的滅火劑噴射高度在60米內,而高噴車、登高車、云梯車的滅火劑噴射高度不超過80米,現在城市100米及以上的建筑到處可見,這些高樓、超高樓的高處部位出現了火情,依靠消防車來滅火,其噴射的滅火劑到不了這些高度,最關鍵是消防車向上噴射時80%的滅火劑到不了著火點就掉落回地面,滅火劑損失很大,況且滅火劑到最高點時其運動速度為零,對火勢無沖擊威力,滅火效率大大降低,用再多的消防車也難控制和撲滅這高樓的大火,很多次消防員只能看著大火將整幢高樓燃燒亦盡。還有情況就是很多火災現場因為道路、綠化和臨近建筑的影響,消防車不能靠近火災現場,消防炮發揮不了作用,需要遠距離輸水滅火,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消防車高空滅火的能力。如不采用消防車進行救援,或采用消防車救援的同時,還可以使用消防栓,連接消防水帶以及噴水槍進行滅火救援。消防栓大多安放在地面,因此需要使用消防水帶將水引至樓層高處在其窗口向內進行噴射,已達到最好的救援效果。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云梯將消防水帶引至高處,但這同樣遇到云梯鋪設速度慢,占地面積大,對樓宇周遭環境要求較高,如果樓宇之間距離較小,或樓外擺放大型廣告牌,使空間變得狹小擁擠,則無法進行云梯的鋪設。如采用大型直升機或飛艇攜帶滅火噴水槍,將其懸吊至火災樓層,一方面,大型直升機或飛艇調度困難,不能及時趕赴火災現場;另一方面,大型直升機或飛艇價格昂貴,對于消防救生中無法得到廣泛普及;再者,大型直升機或飛艇其占用空間較大,在環境較為復雜的樓宇之間懸停困難,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機毀人亡,不但不能夠完成滅火任務,反而造成自身以及對他人人身財產的意外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調度快,占用空間小,效率高,并且可操作性較強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及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種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小型遙控直升機攜帶拋擲物升空,直至到達火災樓層以上高度;所述拋擲物與引線相連,并且引線垂至地面與承重線的一端相連,所述承重線的另一端與滅火噴水槍相連,所述滅火噴水槍安裝在消防水帶上,消防水帶的另一端連接在消防栓上;2 )小型遙控直升機釋放拋擲物,將所述拋擲物固定在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3)通過引線將承重線引至火災樓層以上高度位置;4)通過承重線將滅火噴水槍引致火災樓層位置。所述步驟I)中的拋擲物包括錨鉤,所述錨鉤通過連接繩索與一定滑輪相連,引線繞過所述定滑輪;在步驟3)中,向下拉動引線的自由端從而使引線的另一端帶動載重線上移并繞過定滑輪;在步驟4)中向下拉動載重線,使其另一端帶動滅火噴水槍上移至火災樓層的窗口處。所述步驟I)中,拋擲物包括一段金屬桿,該金屬桿中部固定有連接繩索,連接繩索 的另一端與一定滑輪相連,引線繞過所述定滑輪;在小型遙控直升機上設置有彈射裝置。所述彈射裝置包括彈射管,彈射管中安裝有彈簧,該彈簧遠離彈射管出口的一端固定在彈射管壁上,金屬桿在彈射管出口處插入到管內,并且將彈簧壓縮,所述彈射管的末端設置有卡槽,在金屬桿的端部設置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卡口。所述引線為玻璃纖維高溫線。所述承重線為鋼絲繩。所述小型遙控直升機上安裝有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在步驟I)中通過該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對小型遙控直升機進行準確定位,以及在步驟2)中通過該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選擇拋擲物的最佳投放點。一種滅火噴水槍,包括豎直設置的槍體部分以及水平設置的噴嘴,槍體底部與消防水帶端部可旋轉地密封連接,所述槍體上設置有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所述槍體相對于消防水帶旋轉。所述消防水帶與槍體相連接的端部固定在一方形框體底邊的中部;承重線牽引在所述框體的頂邊上。所述框體上還通過旋轉軸安裝有固定鉤。采用本發明中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成本低廉,設備簡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繁瑣的云梯鋪設步驟,節省了大量時間;占地面積小,適用性強,適合大多數高樓火災險情,不受樓宇排布間距的影響;機動方便,尤其適用于環境較為復雜的樓群之間作業,能夠進入到大型直升機或飛艇不能進出的區域;效率高,在數分鐘內將滅火噴水槍吊升至幾十米高空,能夠盡最大可能避免因火勢過猛引起的人員傷亡。
圖I為本發明中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中步驟I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中步驟2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中步驟3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中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中步驟4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錨鉤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中金屬桿與彈射裝置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彈射裝置的A向視圖。圖8為本發明中滅火噴水槍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滅火噴水槍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一種高樓火災逃生滑道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如圖I所示,步驟I :小型遙控直升機I攜帶拋擲物2升空,直至到達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所述拋擲物2與引線3相連,并且引線3垂至地面與承重線4的一端相連,所述承重線4的另一端與滅火噴水槍5相連;所述滅火噴水槍5安裝在消防水帶6上,消防水帶6的另一端連接在消防栓(圖中未示出)上;小型遙控直升機I具有輕便靈活的特點,相對于大型直升機而言,價格低,適合在救火搶險中廣泛應用。由于小型遙控直升機I受到其自身承載能力的限制,進而不能承受較大重量,因此在該步驟I中,首先通過小型遙控直升機將連接有引線3的拋擲物帶入空中。引線3采用質量較輕的耐火材料制成,由于其質量較輕,因此不會給小型遙控直升機I增加過重負荷;本發明中的引線3優選為玻璃纖維高溫線,所述玻璃纖維高溫線又稱防火線,采用耐高溫高強型、超細柔韌型玻璃纖維加工制成,具有耐高溫、絕緣、防火阻燃、耐腐蝕、耐老化、耐氣候性、高強度以及外表光滑的特點。該步驟I中,小型遙控直升機I上還安裝有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圖中未示出),通過該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能夠使地面操作人員實時觀測火勢情況以及樓宇周邊環境,從而對小型遙控直升機I進行準確定位;如圖2所示,步驟2 :小型遙控直升機I釋放拋擲物2,將所述拋擲物2固定在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所述拋擲物2,如圖5所示,包括錨鉤201a,所述錨鉤201a通過連接繩索202與一定滑輪203相連,引線3繞過所述定滑輪203。在步驟2中,地面操作人員通過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的觀測,選擇拋擲物的最佳投放點,通常可以將所述錨鉤201a投放至樓頂的欄桿處或其他能夠使錨鉤201a抓牢的位置,而后遙控小型遙控直升機I對拋擲物2進行釋放。當然,作為本發明中拋擲物2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6、7所示,所述拋擲物2包括所述拋擲物包括一段金屬桿201b,該金屬桿201b中部固定有連接繩索202,連接繩索202的另一端與一定滑輪203相連,引線3繞過所述定滑輪203 ;在小型遙控直升機I上設置有彈射裝置。所述彈射裝置包括彈射管204,彈射管204中安裝有彈簧205,該彈簧205遠離彈射管出口的一端固定在彈射管204的管壁上,金屬桿201b在彈射管204出口處插入到管內,并且將彈簧205壓縮,所述彈射管204的末端設置有卡槽205,在金屬桿201b的端部設置有與卡槽205相配合的卡口 206。在步驟2中,地面操作人員通過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的觀測,選擇拋擲物的最佳投放點,通常可以將所述金屬桿201b彈射至樓頂或被困人員所在樓層的欄桿縫隙內,當金屬桿201b進入欄桿縫隙后,由于受定滑輪203的重力作用而向后運動,但金屬桿201b的中部連接有連接繩索202,在其向后運動過程中會橫向卡在欄桿上,從而完成定位操作。如圖3所示,步驟3:通過引線3將承重線4引至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即,向下拉動引線3的自由端從而使引線的另一端帶動載重線4上移并繞過定滑輪。由于引線3收到小型遙控直升機I的承載能力限制,使其不能太粗太重,因此限制了引線3的抗拉強度,進而不能使用引線3直接將連接有消防水帶6的滅火噴水槍5吊起,因此該步驟3中通過引線3將具有較大承載能力的載重線4拉至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進而通過載重線4將滅火噴水槍吊起。 所述載重線4可以為強度較大的耐火材料制成,本發明中優選載重線4為鋼絲繩。如圖4所示,步驟4 :通過承重線4將滅火噴水槍5引致火災樓層位置,即,向下拉動載重線4,使其另一端帶動滅火噴水槍5上移至火災樓層的窗口處,從而完成對滅火噴水槍的吊升,進而打開消防栓,對樓層室內進行滅火。由于滅火噴水槍始終懸吊在空中,其噴嘴的角度不易控制,鑒于此,本發明還包括一種能夠適用本發明方法的滅火噴水槍,包括豎直設置的槍體501部分以及水平設置的噴嘴502,槍體501底部與消防水帶6的端部601可旋轉地密封連接,所述槍體501上固定有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為電機503,電機503的輸出軸與一齒輪504相連,齒輪504與消防水帶6端部601外側設置的外齒紋相嚙合,從而通過電機503能夠帶動所述槍體501相對于消防水帶6的端部601旋轉。所述槍體501頂部安裝有攝像頭505,以及與該攝像頭505相連的無線傳輸裝置(圖中未示出),通過所述攝像頭505,地面操作人員能夠隨時觀測到噴嘴502前方的火災情況,進而能夠調整噴嘴502的角度。為了防止滅火噴水槍5在吊升過程中以及在滅火操作時隨意擺動或旋轉,可以講所述消防水帶6與槍體501相連接的端部601固定在一方形框體7底邊的中部;承重線4牽引在所述框體7的頂邊上。當承重線4將固定有滅火噴水槍5的框體7吊至火災樓層的窗外時,框體7能夠貼近墻壁,從而增加了消防水帶6的端部601的穩定性,使其不會隨意旋轉,進而當電機503帶動齒輪504轉動時,便于對噴嘴502的角度的調整。當對噴嘴502的角度的調整完畢,進行噴水滅火時,由于噴出的水量較大,滅火噴水槍5會受到一個向水流方向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具有遠離窗口的趨勢。因此,在所述框體7上還通過旋轉軸701安裝有固定鉤702。該固定鉤702為兩個,對稱安裝在框體7的兩個側邊上。當該滅火噴水槍被懸吊至火災樓層的窗外時,釋放該固定鉤702,使其鉤在窗戶的墻壁8上,能夠起到穩定滅火噴水槍的作用,在其噴水過程中能夠保持平衡,以及保持噴嘴的角度始終沖向窗口內部。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小型遙控直升機攜帶拋擲物升空,直至到達火災樓層以上高度;所述拋擲物與引線相連,并且引線垂至地面與承重線的一端相連,所述承重線的另一端與滅火噴水槍相連,所述滅火噴水槍安裝在消防水帶上,消防水帶的另一端連接在消防栓上; 2)小型遙控直升機釋放拋擲物,將所述拋擲物固定在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 3)通過引線將承重線引至火災樓層以上高度位置; 4)通過承重線將滅火噴水槍引致火災樓層位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的拋擲物包括錨鉤,所述錨鉤通過連接繩索與一定滑輪相連,引線繞過所述定滑輪;在步驟3)中,向下拉動引線的自由端從而使引線的另一端帶動載重線上移并繞過定滑輪;在步驟4)中向下拉動載重線,使其另一端帶動滅火噴水槍上移至火災樓層的窗口處。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拋擲物包括一段金屬桿,該金屬桿中部固定有連接繩索,連接繩索的另一端與一定滑輪相連,引線繞過所述定滑輪;在小型遙控直升機上設置有彈射裝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射裝置包括彈射管,彈射管中安裝有彈簧,該彈簧遠離彈射管出口的一端固定在彈射管壁上,金屬桿在彈射管出口處插入到管內,并且將彈簧壓縮,所述彈射管的末端設置有卡槽,在金屬桿的端部設置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卡口。
5.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線為玻璃纖維高溫線。
6.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線為鋼絲繩。
7.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遙控直升機上安裝有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在步驟I)中通過該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對小型遙控直升機進行準確定位,以及在步驟2)中通過該實時視頻監控與傳輸裝置選擇拋擲物的最佳投放點。
8.—種如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滅火噴水槍,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設置的槍體部分以及水平設置的噴嘴,槍體底部與消防水帶端部可旋轉地密封連接,所述槍體上設置有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所述槍體相對于消防水帶旋轉。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滅火噴水槍,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水帶與槍體相連接的端部固定在一方形框體底邊的中部;承重線牽引在所述框體的頂邊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滅火噴水槍,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上還通過旋轉軸安裝有固定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樓火災滅火噴水槍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小型遙控直升機攜帶拋擲物升空,直至到達火災樓層以上高度;2)小型遙控直升機釋放拋擲物,將所述拋擲物固定在被困人員所在樓層以上高度位置;3)通過引線將承重線引至火災樓層以上高度位置;4)通過承重線將滅火噴水槍引致火災樓層位置。以及一種滅火噴水槍,包括豎直設置的槍體部分以及水平設置的噴嘴,槍體底部與消防水帶可旋轉地密封連接,所述槍體上固定有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所述槍體相對于消防水帶旋轉。本發明成本低廉,設備簡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繁瑣的云梯鋪設步驟,節省了大量時間;占地面積小,適用性強,適合大多數高樓火災險情,不受樓宇排布間距的影響。
文檔編號A62C31/02GK102755707SQ2012102052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林威 申請人:神翼航空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