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402221閱讀:379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包括機殼、大齒輪軸、繩輪、小齒輪軸、離心制動組件、繩索、手輪、鎖繩器和繩索導向器,其中,所述繩索導向器設有2個,為鉤狀,分別固接于所述機殼兩肩部,開口相對,且該開口小于其內側直徑;應用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使用更方便、更穩定。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個人安全防護救援設備的部件,具體是一種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

【背景技術】
[0002]救援型高空速降逃生器主要用于幫助懸于半空并被繩索鎖死不能自主活動的人員進行解鎖并速降至安全地帶的工具。現有救援型高空速降逃生器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一些結構缺陷引起的不足,如螺旋形繩索導向器,在鉤掛繩索時不是很方便,特別是該段繩索隨手輪轉動變長時容易脫離導向器,彎鉤形的繩索導向器因其所在位置、弧度及開口等設計不合理,同樣存在繩索易脫離的現象;繩索脫離導向器后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此時,拉動鎖繩器下方繩索,很可能不是拉緊該段繩索,而會將繩索自鎖繩器中拉出,從而退回到逃生器中,使被救援人再次墜落到原懸掛處,此次救援失敗。此外現有救援型高空速降逃生器只有一個繩索導向器,只能實施單向救援,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擔]繩索,使長繩端與繩索導向器同側,否則無法再次使用。該項操作既繁瑣,又容易被遺忘,應急性較差;若想用一個繩索導向器進行雙向救援,則非常容易發生繩索纏繞、打結現象,導致施、被救人均被困空中、甚至發生更危險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的救援型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結構上不足帶來的安全隱患及不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更為方便、更安全的繩索導向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包括機殼、大齒輪軸、繩輪、小齒輪軸、離心制動組件、繩索、手輪、鎖繩器和繩索導向器,其中,所述繩索導向器設有2個,為鉤狀,分別固接于所述機殼兩肩部,開口相對,且該開口小于其內側直徑。
[0006]所述機殼主要包括中空的大倉、小倉及實體的懸吊柄三部分,該懸吊柄上設有懸吊孔,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與固定點的鏈接。所述的機殼兩肩部(即,倉壁上部的懸吊柄左右兩側),所述鉤狀的繩索導向器,開口相對,即,開口向著懸吊柄,該開口距離懸吊柄約13?22mm。所述的開口(即,開口的寬度)小于繩索導向器內側的直徑,該直徑是指,繩索導向器內側與開口寬度平行的最大直徑,以達到繩索可在繩索導向器內自由穿梭的同時不易自開口脫出的目的。
[0007]所述繩索導向器與所述機殼為一體結構。該繩索導向器的外側面(以距離手輪遠的一面設定為外側面)與所述機殼的外側面(以距離手輪遠的一面設定為外側面)為同一平面。該設計,可以避免繩索與機殼楞摩擦造成磨損帶來的產生安全隱患。
[0008]本實用新型的繩索導向器可應用到任何一種現有的或改進的救援型速降逃生器上,該繩索導向器的結構與應用與速降逃生器的內部構造互不影響。現以一種改進的雙向救援速降逃生器為載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應用。
[0009]上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中,所述的機殼相背地設有大、小兩倉,其中小倉在上,該大、小兩倉分別設有相應的蓋板,所述蓋板通過螺栓或卡扣與機殼固接,機殼頂端設有懸吊柄,該懸吊柄上設有懸吊孔;
[0010]所述小倉蓋板的中心、大倉蓋板的中心及上部設有軸孔,大倉蓋板的外側面設有鎖繩器;所述小倉的中心設有可與大倉貫通的孔洞,所述大倉上部的外壁設有對稱的2個繩索導向器,下部設有繩槽,中心設有圓形凹坑;
[0011]所述的繩輪套設在大齒輪軸的軸上并與其固接,置于所述大倉內;所述大齒輪軸的齒輪與所述小齒輪軸的齒輪相嚙合,該小齒輪軸的軸先后貫穿小倉中心的孔洞、離心制動組件、小倉蓋板及手輪,并分別與離心制動組件及手輪固接;所述的離心制動組件置于所述小倉內;
[0012]所述的繩索從一繩槽進入,繞過繩輪并卡在其內側后,從另一繩槽伸出;大齒輪軸、小齒輪軸均通過軸承與機殼的凹坑、蓋板的軸孔連接。
[0013]所述的大齒輪軸及小齒輪軸均為齒輪與軸的一體結構,該結構不但可簡化組裝過程,更可增強齒輪軸的強度及傳動效率,其中的大齒輪軸又可稱為傳動齒輪軸,小齒輪軸可稱為制動齒輪軸,相應的,機殼的大倉也可稱為傳動齒輪倉(簡稱傳動倉),小倉可稱為制動齒輪倉(簡稱制動倉)。
[0014]上述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將傳動齒輪與制動齒輪進行分倉處理,并使制動倉位置高于傳動倉,該設計既可避免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粉末污染繩索或傳動機構,又能防止制動齒輪軸變形導致的齒輪咬合不暢和齒面的過度磨損,進一步保障了該設備的安全運轉,延長其使用壽命。
[0015]所述的繩槽設有兩個;所述的繩索繞過繩輪并卡在其內側,具體是指繩索自一個繩槽進入大倉內,繞過并部分內陷、卡合在所述繩輪兩內側面形成的槽中,其間的摩擦力使繩索與繩輪不易產生相對運動,自另一繩槽伸出。
[0016]所述的繩輪套設在大齒輪軸的軸上并與其固接(可通過銷釘等方式實現固接),置于所述大倉內,優選繩輪所在一側向內,即,該繩輪與大倉蓋板間隔有大齒輪軸的齒輪,該設計可保證繩索與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的懸吊孔(懸吊點)在與地面垂直的一條直線上,使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在工作過程中受力均衡,有利于其正常、穩定運作。
[0017]所述繩槽中的繩索沿大倉弧形外壁向上彎折繞過同側繩索導向器向下進入鎖繩器,從而實現繩索的固定,此時,繩索受力不會啟動所述速降逃生器內部的傳動件。本實用新型所述繩索導向器設有2個,兩繩槽內的繩索均可被鎖死,從而實現雙向救援,簡化了每次使用前繁瑣的準備工作,方便、快捷、高效。
[0018]上述的鎖繩器通過螺栓或卡扣等方式固接于大倉蓋板外側面下部的居中位置,所述鎖繩器包括底座和兩個鎖扣,該鎖扣內側面(即,兩鎖扣相對的一面)為弧形且設有防滑楞/紋,自然狀態時,兩鎖扣間呈V形缺口,底部相觸或幾乎相觸;所述鎖扣的內部設有彈簧,可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向內轉動(即,左側鎖扣可順時針轉動,右側鎖扣可逆時針轉動)0?60°,以便繩索可輕松進入兩鎖扣間并可向下運動,因防滑楞、鎖扣形狀及轉向設置,鎖扣間的繩索無法向上運動,從而實現鎖繩的目的。
[0019]所述的大齒輪軸、小齒輪軸均通過軸承與機殼的凹坑、蓋板的軸孔連接。具體是大齒輪軸的軸一端與固接有軸承的所述大倉中心設有的圓形凹坑連接,另一端與固接有軸承的大倉蓋板中心的軸孔連接;小齒輪軸的遠齒輪一端,貫穿固接有軸承的小倉蓋板中心的軸孔與手輪固接,另一端與固接有軸承的大倉蓋板上部的軸孔連接,上述連接方式,既保證了連接的牢固性,又最大程度的減小了軸與機殼、蓋板的摩擦力,可大大降低或避免傳動系統與制動系統間能量傳遞的損失,為高空人員安全、平穩、快速下降提供了又一層的保障。所述的軸承為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
[0020]所述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可通過其機殼上部的懸吊孔與吊環或掛鉤等連接件與救援人員連接,到達被救援人所在地后,將短端繩索與稍高處固定點固接,長端繩索自然下垂至地面或安全地帶,將長端繩索繞過同側繩索導向器并鎖入鎖繩器,再將高空速降逃生器與被救人員連接(如,通過被救援人身上的安全繩實現連接),此時,根據短端繩索所在繩槽位置選擇方向轉動手輪,使短端繩索縮短,從而將二人一同向上提起一段距離(當高空速降逃生器只與被救援人連接時,則將被救援人單人提起),然后拉緊長端繩索(即,自鎖繩器下端拉出剛轉出的那段繩索),這樣就可以避免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中傳動件的轉動,此時,被救人鎖死的繩索可以解開,之后,將鎖繩器、繩索導向器中繩索放出,二人同時速降至安全處。
[0021]所述手輪通過銷釘等固接方式與所述小齒輪軸端頭固接,該手輪的直徑為180?250mm,優選200?230mm,在一優選實施例中,該直徑為200mm。手輪偏小時(小于180mm),同樣的操作力施加在手輪上的力矩偏小,救援時非常費力,為救援增加難度;手輪偏大(大于250_)時,則造成救援時手的運動軌跡偏大,容易疲勞,此外,一般救援的空間較小,手輪過大會占據較大空間,給救援帶來活動不便的困擾。
[0022]當高空作業人員降落時,通過人體帶動繩輪在繩索上快速下行,相應地,迅速帶動大齒輪軸、小齒輪軸快速轉動,最終帶動離心制動組件工作,從而將工作人員下降速度在很短時間內(如,0.2秒左右)控制在0.5-2m/s的安全范圍內,直到安全平臺,達到快速、安全降落的目的。
[0023]為盡量合理地增大繩索與繩輪間的接觸面積、增大其間的摩擦力,進一步避免繩索與繩輪間的相對運動,保證人體下降的勢能幾乎可以全部轉化為齒輪的動能,從而快速起動離心制動組件,穩定下降速度,發明人特別設計了如下結構:所述大倉內部的繩槽兩側設有繩槽凸塊,該繩槽凸塊可將繩索壓向繩輪內側,此外,優選兩繩槽之間也設有繩槽凸塊,可有效防止繩索被繩輪卡帶隨其運動,而造成繩索纏繞或卡死在繩輪上的情況;所述繩輪的內側面設有凹、凸齒,且兩內側面的凹、凸齒為凹、凸對應,即,凹齒對著凸齒,凸齒對著凹齒。所述的凹、凸齒與常規的防滑紋、防滑齒截然不同,該凹齒和凸齒均為梯形,所述凸齒的上表面、凹齒的底面優選設計為平面結構,凹齒與凸齒之間優選設計為弧形過渡。上述凹、凸齒形狀的選擇是經過大量試驗、研究得出的,該凹、凸齒設計,可使內嵌在繩輪中的部分繩索發生密集的微小轉向,可明顯增強繩索與繩輪間的摩擦力,有效杜絕二者間的相對運動,即,杜絕打滑現象。
[0024]欲達到上述目的,所述繩索的直徑的選擇及繩輪兩內側面夾角的設定也十分重要。現有高空速降逃生器常用的繩索直徑為9-13_,長度依使用高度而定,一般為60?120米,綜合考慮到繩索的強度(安全性)及其體積和重量(便攜度),發明人優先選用9-10_規格繩索,可承受總重200kg以內人員的安全使用。
[0025]發明人在對現有高空速降逃生器的使用與研究中,發現其繩輪兩內側面間的夾角偏大,約為28-30°。當該夾角大于等于28°時,即便是選用較粗的繩索,也不可避免繩索與繩輪間的相對運動(當角度偏大時,繩索對繩輪內側面的正壓力減小,摩擦力減小,因此容易產生相對運動),即,無法保證使用者勻速下降,輕者造成使用者的不適,重者可能會給使用者造成身體損傷。特別是在使用其提升功能時,該角度偏大帶來的缺陷更為明顯,當該夾角大于等于28°時,幾乎無法提起總重為60kg的人員,就連50kg都很困難,這種重量相對于正常工作人員的體重明顯偏低,不但耗費時間、精力,還有可能造成救援失敗。眾所周知,高空作業人員身上都有安全帶等安全措施,一旦發生意外,與安全帶連接的止跌扣便會起作用,將其懸于半空防止跌落,而此時的工作人員由于驚嚇、停止墜落的強大沖擊力等原因,會發生虛弱無力或昏迷等現象,需要快速解救下來采取其他救治措施,延誤最佳施救時間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選擇合適的繩輪夾角角度十分重要。
[0026]所述繩輪的兩內側面的夾角為22-25°,該角度范圍的繩輪剛好使繩索內嵌到繩輪中約1/3?1/2,即便是兩名速降人員同時使用,繩索嵌入繩輪的深度約繩索的2/3,也不會發生角度偏小時繩索完全陷入繩輪內側不易拉出的現象,該現象雖然不會影響下降速度,但會對繩索產生非常嚴重的磨損,增加了更換繩索的成本,或疏于更換時存在造成人員身體傷害的隱患。該角度的選擇更可使提升重量達到200kg,完全可以滿足3個正常體重人員的提升。
[0027]為減小繩索在出、入口(即,繩槽)處的晃動幅度,所述大倉蓋板的內側設有與繩槽相應的限位塊,該限位塊優選為離體式結構(即,該限位塊與大倉蓋板經組裝在一起),該設計較鑄造一體式結構在加工上更容易、便捷。當大倉蓋板與機殼固接后,所述限位塊卡合在繩槽內,使繩索位置基本固定。在速降的過程中,所述繩索始終被限定在設計的范圍內。
[0028]所述的離心制動組件包括離心座、離心塊和彈簧,其中離心座由中部的圓環(同心圓環)和外部的扇環形凸塊組成,該扇環形凸塊與圓環等厚,且為一體結構,所述的扇環形凸塊為2-4個,優選為2個,均勻分布在圓環周圍,所述扇環形凸塊的高度不小于0.8cm,優選不小于1cm ;所述的圓環中心的孔為軸孔,所述小齒輪軸的軸貫穿該軸孔、小倉蓋板及手輪后分別與該離心座及手輪固接;所述扇環形凸塊弧形面的居中位置設有凹槽,該凹槽與所述扇環形凸塊的圓弧邊平行;所述的離心塊為扇環形,數量與所述的扇環形凸塊相同,該離心塊可剛好卡合于離心座的每兩個扇環形凸塊之間,且離心塊外緣高于該扇環形凸塊外緣;所述離心塊由兩層組成,內層由剛性材料特別是金屬材料(如:鑄鋼、不銹鋼等鋼制材料)制成,外層由具有一定彈性的材料(如非金屬復合材料)制成,兩層可通過膠粘、焊接等方式固接在一起;所述離心塊的內層高出所述的扇環形凸塊,該高出部分的中間設有與離心塊圓弧邊平行的孔道,所述的彈簧分別貫穿離心塊的孔道后對接、固定,使離心塊套設并部分內嵌在離心座側面,即,內陷在兩扇環形凸塊之間,所述的彈簧,其暴露在離心塊外部的部分置于所述扇環形凸塊弧形面的凹槽內。
[0029]當下降勢能轉化為動能使小齒輪軸快速旋轉時,小齒輪軸帶動同軸固定的離心座高速運動而產生離心力,使離心塊張開(外移)與小倉內壁發生摩擦,從而降低繩索下降速度,下降速度降低后離心力減小,離心塊在彈簧作用下漸漸收回,摩擦力減小,最終二者平衡,下降速度相對穩定。
[0030]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大、小齒輪的齒數比約為6-10,優選為8。該設計使傳動速比為增速6-10。當增速比小于6時,下降過程中小齒輪轉速較慢,產生離心力較小,在某段速度范圍內,離心塊沒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打開,在較長時間內起不到減速的作用。這無疑會造成逃生人員在下降過程中的恐慌,也會使落地時身體承受較大的沖擊力,對人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當曾速比大于10時,下降過程中小齒輪轉速過快,產生的離心力很大,這表現在剛下降速度就馬上穩定了,造成下降速度慢,使緊急時刻逃生的時間被延長的不良后果。
[0031]上述設計的組合,可使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將速降人員的下降速度在約0.2秒內穩定到0.7?1.5m/s,使用者不會產生恐慌或不適感。
[0032]為避免離心塊在往復運動中位置發生偏離,所述離心制動組件還優選包括擋片,該擋片貼合于組合后的離心座與離心塊的表面,優選上下表面各設有一擋板,擋板可通過銷釘或其他方式與離心座固接,該擋板優選為圓形的片狀板,該擋板的邊緣低于(或短于)離心塊。
[0033]在所述離心塊與小倉內壁摩擦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粉末或碎屑,其不斷堆積極易影響傳動系統,嚴重威脅到高空速降逃生器的安全運作。因此,所述機殼的小倉蓋板下側設有排粉槽,即,該小倉蓋板下側設有凹陷區,優選扇形凹陷區,當機殼與小倉蓋板固接后,該排粉槽為一段縫隙,可隨時將摩擦產生的粉末排出小倉,保證倉內傳動系統不被污染。此外,排粉槽設于小倉蓋板下側(方向朝下),有效避免雨水等進入小倉內影響各組件間的潤滑效果,或生銹等不利后果。
[0034]所述機殼的小倉外壁優選設有散熱楞,該散熱楞的優選設計為:較厚的小倉外壁設有半圓形凹槽,該設計的散熱表面積大,更容易盡快將熱量散出。離心塊與小倉內壁摩擦會產生大量熱能,所述散熱楞可加快熱能的散發。沒有散熱楞或散熱慢會導致摩擦部分急劇升溫,從而使剎車效果降低、剎車不穩定,甚至剎車失效,同時會導致小倉內的金屬材料零件受熱膨脹變形,通過熱傳導會使齒輪軸溫度升高,齒形變化,大、小齒輪配合有誤,產生震動、齒輪卡死等現象,輕則產生噪音,重則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
[0035]具體應用時,短端繩索與較高處固定點固接,長端繩索繞過繩索導向器并鎖入鎖繩器中,被救援人或連同救援人一起與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連接,通過轉動手輪帶動小齒輪軸、大齒輪軸及繩輪運動,從而實現短端繩索縮短,即,救援人和/或被救援人被提升,將被救人鎖死的繩索解開后,將鎖繩器、繩索導向器中繩索放出,二人同時速降至安全處。下降的過程是,救援與被救援人在重力作用下帶動繩輪在繩索上自上而下高速運動,從而帶動與繩輪同軸固定的大齒輪軸轉動,大齒輪通過增速帶動與其嚙合的小齒輪軸高速轉動,小齒輪軸帶動與其同軸的離心制動組件高速旋轉,離心制動組件最外側的離心塊在離心力作用下向外甩而遠離離心座,與機殼內壁摩擦,起到剎車作用,從而阻止傳動機構轉速的進一步增加,當離心力與摩擦力形成一組平衡力關系,傳動系統的轉速就達到了一個平衡點,反映到人降落的狀態就是人員以0.5-2m/s的速度勻速下降,優選結構則可以0.7?1.5m/s、甚至0.8?1.2m/s勻速下降,從而達到人員自高處快速、平穩落下,安全逃生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6]圖1為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示意圖;
[0037]圖2為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剖視圖。
[0038]附圖標記:
[0039]1-掛鉤2-手輪3-繩索導向器4-鎖繩器5-繩索6_小倉蓋板7_小倉8_離心塊9-彈簧10-離心座11-懸吊孔12-機殼13-大倉蓋板14-小齒輪軸15-繩索16-繩輪17-凸齒18-凹齒19-大齒輪軸20-繩槽凸塊21-大倉22-限位塊23-排粉槽24-懸吊柄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41]實施例1——繩索導向器
[0042]如圖1(為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示意圖)、圖2(為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剖視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包括機殼12、大齒輪軸19、繩輪16、小齒輪軸14、離心制動組件、繩索5、手輪2、鎖繩器4和繩索導向器3,其中,所述繩索導向器3設有兩個,為鉤狀,分別固接于所述機殼兩肩部,開口相對,且該開口寬度小于其內側直徑。
[0043]所述繩索導向器與所述機殼為一體結構,其外側面與所述機殼的外側面為同一平面。
[0044]所述繩輪的內側面設有凹、凸齒,且兩內側面的凹、凸齒為凹、凸對應。該繩輪的兩內側面間的夾角為24°。
[0045]實施例2——含有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
[0046]如圖1(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示意圖)、圖2(含有本實用新型繩索導向器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剖視圖)所示,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包括機殼12、大齒輪軸19、繩輪16、小齒輪軸14、離心制動組件、繩索5和手輪2 ;所述機殼12相背地設有大、小兩倉,其中小倉7在上,該大、小兩倉分別設有相應的蓋板,所述蓋板通過螺栓與機殼12固接,機殼12頂端設有懸吊孔11 ;所述小倉蓋板6的中心、大倉蓋板13的中心及上部設有軸孔,大倉蓋板13外側面設有鎖繩器4 ;所述小倉7的中心設有可與大倉21貫通的孔洞,所述大倉21上部的外壁設有對稱的兩個繩索導向器3,下部設有繩槽,中心設有圓形凹坑;所述的繩輪16套設在大齒輪軸19的軸上并與其固接,置于所述大倉21內;所述大齒輪軸19的齒輪與所述小齒輪軸14的齒輪相嚙合,該小齒輪軸14的軸先后貫穿小倉7中心的孔洞、離心制動組件、小倉蓋板6及手輪2,并分別與離心制動組件及手輪2固接;所述的離心制動組件置于所述小倉7內;所述的繩索5從一繩槽進入,繞過繩輪16并卡在其內側后,從另一繩槽伸出;大齒輪軸19、小齒輪軸14均通過軸承與機殼12的凹坑、蓋板的軸孔連接。
[0047]所述的手輪2的直徑為230_,該手輪2通過銷釘與所述小齒輪軸14的端頭固接,從而實現通過旋轉手輪2來調整兩繩槽端繩索5的長度。在大倉內部的該繩槽兩側及兩繩槽之間設有繩槽凸塊20。
[0048]所述繩輪16內側面設有凹、凸齒,且兩內側面的凹、凸齒為凹、凸對應,即,凹齒18對著凸齒17。該凹齒18和凸齒17均為梯形,其中,凸齒17的上表面為平面結構,所述凹齒18為弧形凹陷。
[0049]所述大倉蓋板13內側設有與繩槽相應的限位塊22,該限位塊為離體式結構,當大倉蓋板13與機殼12固接后,所述限位塊22卡合在繩槽內,使繩索5位置基本固定。
[0050]所述的離心制動組件包括離心座10、離心塊8、彈簧9和擋片。其中離心座10由中部的圓環和外部的扇環形凸塊組成,該扇環形凸塊與圓環等厚,且為一體結構,所述的扇環形凸塊為兩個,對稱分布,所述扇環形凸塊的高度為1.4cm,其弧形表面設有凹槽;所述的圓環中心的孔為軸孔,所述小齒輪軸14的軸貫穿該軸孔、小倉蓋板6及手輪2后分別與該離心座及手輪2固接;所述的離心塊8有2個,為扇環形,卡合于離心座的扇環形凸塊之間;所述離心塊8由兩層組成,內層由不銹鋼制成,外層由非金屬復合材料制成,兩層通過膠粘固接在一起;所述離心塊8的內層高出所述的扇環形凸塊,該高出部分的中間設有與離心塊8圓弧邊平行的孔道,所述的彈簧9分別貫穿離心塊的孔道后對接、固定,使離心塊8套設部分內嵌在離心座內,所述的彈簧9,其暴露在離心塊8外部的部分置于所述扇環形凸塊弧形面的凹槽內。所述的擋片貼合于組合后的離心座10與離心塊8的表面,通過銷釘與離心座10固接,該擋板為圓形的片狀板,其邊緣低于(或短于)離心塊8。
[0051]在小倉蓋板6下側設有排粉槽23,當機殼12與小倉蓋板6固接后,該排粉槽23為一段縫隙,可隨時將摩擦產生的粉末排出小倉7。所述小倉7的外壁還設有散熱榜。
[0052]應用時,救援人員通過機殼12懸吊孔中的吊環或掛鉤與所述高空速降逃生器連接,到達被救援人所在地后,將短端繩索5與稍高處固定點固接,長端繩索5自然下垂至安全地帶,將長端繩索5繞過同側繩索導向器3并鎖入鎖繩器4,再將高空速降逃生器與被救人員身上的錨點連接,此時,根據短端繩索5所在繩槽位置選擇方向轉動手輪2,使短端繩索5縮短,將兩人同時向上提起一端距離,然后拉緊長端繩索5,此時,被救人鎖死的繩索可以解開,之后,將鎖繩器4、繩索導向器3中的繩索放出,二人同時速降至安全處。
[0053]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的繩索導向器,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包括機殼、大齒輪軸、繩輪、小齒輪軸、離心制動組件、繩索、手輪、鎖繩器和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導向器設有2個,為鉤狀,分別固接于所述機殼兩肩部,開口相對,且該開口小于其內側直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向救援高空速降逃生器中,所述的機殼相背地設有大、小兩倉,其中小倉在上,該大、小兩倉分別設有相應的蓋板,所述蓋板通過螺栓或卡扣與機殼固接,機殼頂端設有懸吊柄,該懸吊柄上設有懸吊孔; 所述小倉蓋板的中心、大倉蓋板的中心及上部設有軸孔,大倉蓋板的外側面設有鎖繩器;所述小倉的中心設有可與大倉貫通的孔洞,所述大倉上部的外壁設有對稱的2個繩索導向器,下部設有繩槽,中心設有圓形凹坑; 所述的繩輪套設在大齒輪軸的軸上并與其固接,置于所述大倉內;所述大齒輪軸的齒輪與所述小齒輪軸的齒輪相嚙合,該小齒輪軸的軸先后貫穿小倉中心的孔洞、離心制動組件、小倉蓋板及手輪,并分別與離心制動組件及手輪固接;所述的離心制動組件置于所述小倉內; 所述的繩索從一繩槽進入,繞過繩輪并卡在其內側后,從另一繩槽伸出;大齒輪軸、小齒輪軸均通過軸承與機殼的凹坑、蓋板的軸孔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該繩索導向器與所述機殼為一體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導向器的外側面與所述機殼的遠離手輪的一面為同一平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繩輪的內側面設有凹、凸齒,且兩內側面的凹、凸齒為凹、凸對應。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繩輪的兩內側面間的夾角為22-25。。
【文檔編號】A62B1/18GK204106880SQ201420359779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日
【發明者】謝濱 申請人:塞卡爾(北京)工業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