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6574閱讀:379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繩索牽引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救災場所、高空作業以及野外升降等場合,都需要用到繩索牽引裝置,從最開始的純機械人力牽引,到現在的自動化電機牽引,升降速度以及操作簡便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載重量提升。現在的繩索牽引裝置,多數采用電機驅動的方式,省時省力,因而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由于電機的穩定性以及電源的穩定性,導致其存在發生意外的可能,比如線路出現問題導致電機沒電,比如電機損壞,從而使電機失去本身的制動力,如果沒有額外的機械制動,將會失控,導致人身財產的損失。中國專利公布號為CN101766873A的發明專利,其公開了一種利用傳動繩在轉向處對轉向輪的作用力,通過杠桿原理放大壓塊與繩索之間的正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從而制動傳動繩,確保不會發生裝置失控下墜。然而其制動過程需要人拉脫制動銷,而不是突發情況發生時立刻制動,同時,其制動銷的結構在重大負重的情況下,手柄對其產生很大的壓力,并不容易拉開。另外,其制動原理是壓塊與繩索之間的摩擦力,在安全下降的過程中,繩索會被磨損,增加繩索在下次使用時斷裂的風險,同時,壓槽和壓塊也會因摩擦而光滑,導致其下一次的制動能力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在突發情況時立刻制動,并能簡單安全地降落,保障人身財產的安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與支架固定的自動觸發結構和與支架鉸接的把手結構、制動結構;所述把手結構設有把手和杠桿,用于在把手掰開或者歸位時帶動所述制動結構轉動;所述制動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制動端鉸接,所述制動結構的另一端與所述自動觸發結構活動連接,并且設有制動部;所述自動觸發結構用于在掉電時,將制動部彈起。

優選的,所述杠桿彎曲成一大于90度的夾角設置,所述把手與所述杠桿固定。

或者,所述把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鉸接與所述杠桿的中部,所述把手結構與所述支架鉸接于所述把手的中部。

優選的,所述制動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支架鉸接的壓繩結構,所述壓繩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壓繩端鉸接,另一端活動設置一壓繩輪。

優選的,所述制動結構連接所述杠桿的一端設置第二制動軸孔。

優選的,所述制動端設有第一制動軸孔,所述第一制動軸孔彎曲設置,所述第一制動軸孔的彎曲朝向與所述杠桿的彎曲朝向相反。

優選的,所述壓繩輪的外圓周設置為齒狀。

優選的。所述自動觸發結構設有彈簧和可通電的線圈。

優選的,所述制動部的制動一側表面設有間隔相等的條紋。

采用上述方案,本發明的制動裝置采用把手結構、制動結構和自動觸發結構,把手結構和制動結構形成兩個杠桿作用,可以在掉電的瞬間達到制動的目的,同時可以實施人工操作,進行制動、下降,達到安全下降的目的,保證人身財產的安全,并且對繩索無損害,而且在通電時,制動裝置還可以增大繩索與轉輪的摩擦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圖1實施例的把手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實施例的制動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又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通電時的把手掰開狀態的工作示例圖。

圖8是圖7實施例的把手歸位狀態的工作示例圖。

圖9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掉電時的把手掰開狀態的工作示意圖。

圖10是圖9實施例的把手歸位狀態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采用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或“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用于描述具體的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與支架固定的自動觸發結構和與支架鉸接的把手結構、制動結構;所述把手結構設有把手和杠桿,用于在把手掰開或者歸位時帶動所述制動結構轉動;所述制動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制動端鉸接,所述制動結構的另一端與所述自動觸發結構活動連接,并且設有制動部;所述自動觸發結構用于在掉電時,將制動部彈起。所述杠桿彎曲成一大于90度的夾角設置,所述把手與所述杠桿固定。所述把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鉸接與所述杠桿的中部,所述把手結構與所述支架鉸接于所述把手的中部。所述制動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支架鉸接的壓繩結構,所述壓繩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壓繩端鉸接,另一端活動設置一壓繩輪。所述制動結構連接所述杠桿的一端設置第二制動軸孔。所述制動端設有第一制動軸孔,所述第一制動軸孔彎曲設置,所述第一制動軸孔的彎曲朝向與所述杠桿的彎曲朝向相反。所述壓繩輪的外圓周設置為齒狀。所述自動觸發結構設有彈簧和可通電的線圈。所述制動部的制動一側表面設有間隔相等的條紋。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是,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繩索牽引的制動裝置,包括支架、與支架固定的自動觸發結構3和與支架鉸接的把手結構1、制動結構2;所述把手結構設有把手和杠桿,用于在把手掰開或者歸位時帶動所述制動結構轉動;所述制動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制動端鉸接,所述制動結構的另一端與所述自動觸發結構活動連接,并且設有制動部;所述自動觸發結構用于在掉電時,將制動部彈起。

優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把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鉸接于所述杠桿的中部,所述把手結構與所述支架鉸接于所述把手的中部。所謂中部,并非是指所述把手的中心位置,而是其本體中不靠近兩端的中間部分,可以是離本體一端的本體的二分之一處、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處或五分之一處,由此,把手組成一個杠桿結構,把手掰開和歸位時,可以帶動杠桿運動。

或者,所述杠桿彎曲成一大于90度的夾角設置,所述把手與所述杠桿固定。

優選的,如圖3、4所示,所述杠桿彎曲形成第一分桿122和第二分桿121,兩分桿形成的夾角大于90度,所述第一分桿設有定軸1221,并且在端部設有第一制動軸孔1222,所述把手與杠桿固定于所述第二分桿;所述制動結構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分桿鉸接于所述第一制動軸孔,另一端設有制動部23以及觸發軸孔24,兩端的中間設有制動定軸22,所述觸發軸孔為長圓形;所述自動觸發結構3與所述制動結構鉸接于所述觸發軸孔,用于在所述自動觸發結構掉電時,將制動部彈起;所述把手結構、制動結構分別通過所述定軸、制動定軸與所述支架鉸接;所述自動觸發結構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由此,當繩索牽引裝置發生掉電意外時,制動裝置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制動動作,防止垂直下墜。同時,通過可以掰開或歸位把手,可以拉下或彈出制動部,進行安全降落。所述第二分桿設有壓繩軸孔1211,所述壓繩軸孔為長圓形。

如圖5、6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基礎上,優先的,所述制動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支架鉸接的壓繩結構4,所述壓繩結構的一端與所述杠桿的壓繩端鉸接,另一端活動設置一壓繩輪。即所述杠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制動結構,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繩結構。

優先的,所述壓繩結構與所述支架鉸接于所述壓繩結構的中部。由此,當把手掰開時,壓繩輪將往里靠,可以使外部的繩索更緊密地與轉輪壓緊,從而增大兩者的摩擦力,并且在下降過程,繩子與壓繩并不會產生摩擦,因而不會導致繩索的磨損。同時,在不掉電的情況下,不管繩子牽引裝置是上升還是下降,掰開把手均可以增大繩子與轉輪的摩擦力,使繩子與轉輪之間不會產生摩擦位移,上升或者下降更為快速以及安全。

為了使第一分桿與制動結構的滑動更為順暢,在上述任一實施例基礎上,優先的,所述制動結構連接所述第一分桿的一端設置第二制動軸孔21,第二制動軸孔為長圓形。

為了使制動結構在把手掰開時可以拉下制動部,在歸位時制動結構可以自由地以制動定軸為中心轉動,優先的,所述第一制動軸孔彎曲設置且角度大于90度,所述第一制動軸孔的彎曲朝向與所述杠桿的彎曲朝向相反,所謂彎曲朝向,即彎曲的部分組成的夾角方向,如圖2中所示,第一制動軸孔的彎曲朝向為向左,杠桿的彎曲朝向為向右。此處僅為借用圖2解釋彎曲朝向的意義,不代表本申請的其他技術方案限于此。

為了增大壓繩結構對繩子的附著力,優先的,所述壓繩輪的外圓周設置為齒狀。

優先的,所述自動觸發結構設有一線圈,所述制動部為磁性金屬,當自動觸發結構通電時,所述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力將制動部拉下。優先的,所述自動觸發結構還設有一彈簧,所述彈簧用于將制動部彈起。所述自動觸發結構通電時,線圈產生的磁力大于彈簧的彈力,使制動部被磁力拉下,從而無法被彈出,導致無法制動外部轉輪。

優先的,所述制動部制動一側表面設有間距均勻的條紋。由此形成一階梯表面,把手掰開拉下制動部的時候可以一步步放松。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杠桿、所述制動結構、所述壓繩結構三者之間的鉸接處均設有一長圓形軸孔,比如所述杠桿和所述制動結構鉸接處、所述杠桿和所述壓繩結構鉸接處,所述長圓形軸孔可以設置在兩者鉸接的任意一邊,所述長圓形為一長方形以及在其兩側寬上以寬為直徑的兩個半圓所組成的形狀,類似于球場的形狀,中間為長方形,兩邊各為一個半圓。優選的,所述所述杠桿和所述制動結構鉸接處還設置一彎曲軸孔,使得制動部在把手歸位狀態時,可以自由地被自動觸發結構彈開與拉下。具體的,所述彎曲軸孔設置在杠桿或者制動結構的一端。

通電時,如圖7、圖8,無論把手是掰開還是歸位狀態,制動部均不被彈起,也就沒有制動轉輪轉動,若設置了壓繩結構,把手結構的主要功能為帶動壓繩結構的轉動,使壓繩輪壓向或遠離轉輪,從而增大或減小繩索與轉輪之間的摩擦力。同樣的,可以看出圖9、圖10的結構具有相同的功能。

停電時,如圖9、圖10中,在把手歸位狀態時,制動部將會被彈出,從而制動轉輪轉動;在把手掰開狀態時,制動部將被拉下,從而無法制動轉輪轉動。同樣的,可以看出圖7、圖8的結構具有相同的功能。

于是,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保證了停電時,制動結構對轉輪的緊急制動,又可以通過制動結構,控制轉輪轉動,從而實現安全下降。此外在通電時,可以進一步加強繩索與轉輪的摩擦力。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的相互組合,形成各個實施例,應視為本發明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