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廢渣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固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黃金工業含氰廢渣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我國大多數黃金礦山一直采用氰化提金工藝,在黃金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氰尾礦漿,這些含氰尾礦漿以干排或濕排的方式堆積在尾礦庫內,隨著黃金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開采歷史的延長,含氰廢渣的堆積量在逐年增加,占用大量土地,這些廢渣由于含有氰化物和重金屬,成為黃金礦山企業普遍存在的危險廢物,在尾礦庫防滲處理不當或者維護管理不及時時,含氰廢渣中氰化物將會因雨淋下滲對周邊環境和地下水產生污染。目前,國內外針對含氰廢水治理的文獻資料和工程案例較多,對含氰廢渣治理方面的研究較少,至今還沒有含氰廢渣工業化治理上的應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處理效果好、處理效率高的含氰廢渣處理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是由篩分機、一段給料機、廢渣處理器、二段給料機和混料槽組成,其中篩分機上方一側設有進料口,另一側下方設有篩下出料口,篩下出料口與一段給料機的皮帶傳輸系統相連,置于皮帶傳輸系統上方,篩分機內部設有篩網和電動裝置;一段給料機由支架和皮帶傳輸系統組成,支架置于皮帶傳輸系統底部,皮帶傳輸系統下端置于篩分機篩下出料口下方,上端置于廢渣處理器進料口 ;廢渣處理器由圓筒形外殼、底座、排氣管、進料口、電磁振動出料機、臭氧曝氣管、臭氧發生器和檢修孔構成,其中圓筒形外殼和底座相互焊接在一起構成反應器的外殼,圓筒形外殼的上端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下端設有進料口,圓筒形外殼的下端設有電磁振動出料機,電磁振動出料機由出料槽、電磁系統、板彈簧和機座構成,圓筒形外殼的側身下端設有臭氧曝氣管和檢修孔,臭氧曝氣管前端深入到圓筒形外殼內部,末端與臭氧發生器相連,臭氧曝氣管前端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等間距設有曝氣支管,每支曝氣支管上等間距垂直朝上設有穿孔曝氣管;二段給料機由支架和皮帶傳輸系統組成,支架置于皮帶傳輸系統底部,皮帶傳輸系統下端置于電磁振動出料機出料槽下方,上端置于混料槽進料口 ;混料槽由圓筒形槽體和基座組成,圓筒形槽體上方設有混料槽進料口和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圓筒形槽體側身下方設有混料槽出料口,圓筒形槽體正下方設有動力系統,圓筒形槽體內部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與動力系統相連。
[0005]所述穿孔曝氣管均勻的布設在圓筒形外殼的內部,穿孔曝氣管的高度為圓筒形外殼高度的1/2?4/5。
[0006]所述圓筒形外殼、底座、排氣管、出料槽、臭氧曝氣管、臭氧曝氣支管、穿孔曝氣管全為不銹鋼材質。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對含氰廢渣篩分后采用臭氧氧化法直接對含氰廢渣進行氧化處理,然后添加重金屬固定劑進行固定,避免濕式處理造成可能造成的水污染,并可實現廢渣中的氰化物和重金屬的有效處理,具有處理處理效果好、處理效率高、系統運行穩定、運行成本低、工程投資少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臭氧曝氣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I—篩分機;11—篩分機進料口 ;12—篩下出料口 ;13—篩網;14 —電動裝置;2—一段給料機;21—支架;22—皮帶傳輸系統;3—廢渣處理器;31—圓筒形外殼;32—底座;33—排氣管;34—進料口 ;35—電磁振動出料機;351—出料槽;36—臭氧曝氣管;361—臭氧曝氣支管;362—穿孔曝氣管;37—檢修孔;38—臭氧發生器;4一二段給料機;5—混料槽;51—圓筒形槽體;52—基座;53—混料槽進料口 ;54—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55—混料槽出料口 ;56—動力系統;57—攪拌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2]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由篩分機1、一段給料機2、廢渣處理器3、二段給料機4和混料槽5組成,其中篩分機I上方一側設有篩分機進料口 11,另一側下方設有篩下出料口 12,篩下出料口 12與一段給料機2的皮帶傳輸系統22相連,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上方,篩分機I內部設有篩網13和電動裝置14 ;一段給料機2由支架21和皮帶傳輸系統22組成,支架21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的底部,皮帶傳輸系統22下端置于篩分機I篩下出料口 12的下方,上端置于廢渣處理器進料口 34 ;廢渣處理器3由圓筒形外殼31、底座32、排氣管33、進料口 34、電磁振動出料機35、臭氧曝氣管36、檢修孔37和臭氧發生器38構成,其中圓筒形外殼31和底座32相互焊接在一起構成反應器的外殼,圓筒形外殼31的上端設有排氣管33,排氣管33下端設有進料口 34,圓筒形外殼31的下端設有電磁振動出料機35,電磁振動出料機35由出料槽351、電磁系統、板彈簧和機座構成,圓筒形外殼31的側身下端設有臭氧曝氣管36和檢修孔37,臭氧曝氣管36前端深入到圓筒形外殼31內部,末端與臭氧發生器38相連,臭氧曝氣管36前端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等間距設有曝氣支管361,每支曝氣支管361上等間距垂直朝上設有穿孔曝氣管362 ;二段給料機4由支架21和皮帶傳輸系統22組成,支架21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底部,皮帶傳輸系統22下端置于電磁振動出料機出料槽351下方,上端置于混料槽進料口 53 ;混料槽5由圓筒形槽體51和基座52組成,圓筒形槽體51上方設有混料槽進料口 53和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54,圓筒形槽體51側身下方設有混料槽出料口 55,圓筒形槽體51正下方設有動力系統56,圓筒形槽體51內部設有攪拌裝置57,攪拌裝置57與動力系統56相連。
[0013]所述穿孔曝氣管362均勻的布設在圓筒形外殼31的內部,穿孔曝氣管362的高度為圓筒形外殼31高度的1/2?4/5。
[0014]所述圓筒形外殼31、底座32、排氣管33、出料槽351、臭氧曝氣管36、臭氧曝氣支管361、穿孔曝氣管362全為不銹鋼材質。
[0015]本實用新型在進行處理含氰廢渣時,含氰廢渣首先在篩分機I中進行篩分,篩下部分從篩下出料口 13進入到皮帶傳輸系統22上,被皮帶傳輸系統22輸送至廢渣處理器3中,從穿孔曝氣管362中通入臭氧對含氰廢渣進行氧化處理,處理后的廢渣采用電磁振動出料機35從出料槽351卸出,然后經二段給料機4輸送至混料槽5中,通過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54投加重金屬固定劑,在攪拌狀態下與廢渣進行反應,反應完成后由混料槽出料口55卸出,送至渣場堆存。
【主權項】
1.含氰廢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是由篩分機(I)、一段給料機(2)、廢渣處理器(3)、二段給料機(4)和混料槽(5)組成,其中篩分機(I)上方一側設有篩分機進料口(11),另一側下方設有篩下出料口(12),篩下出料口(12)與一段給料機(2)的皮帶傳輸系統(22)相連,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上方,篩分機(I)內部設有篩網(13)和電動裝置(14);一段給料機⑵由支架(21)和皮帶傳輸系統(22)組成,支架(21)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的底部,皮帶傳輸系統(22)下端置于篩分機(I)篩下出料口(12)的下方,上端置于廢渣處理器進料口(34);廢渣處理器(3)由圓筒形外殼(31)、底座(32)、排氣管(33)、進料口(34)、電磁振動出料機(35)、臭氧曝氣管(36)、檢修孔(37)和臭氧發生器(38)構成,其中圓筒形外殼(31)和底座(32)相互焊接在一起構成反應器的外殼,圓筒形外殼(31)的上端設有排氣管(33),排氣管(33)下端設有進料口(34),圓筒形外殼(31)的下端設有電磁振動出料機(35),電磁振動出料機(35)由出料槽(351)、電磁系統、板彈簧和機座構成,圓筒形外殼(31)的側身下端設有臭氧曝氣管(36)和檢修孔(37),臭氧曝氣管(36)前端深入到圓筒形外殼(31)內部,末端與臭氧發生器(38)相連,臭氧曝氣管(36)前端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等間距設有曝氣支管(361),每支曝氣支管(361)上等間距垂直朝上設有穿孔曝氣管(362) ;二段給料機(4)由支架(21)和皮帶傳輸系統(22)組成,支架(21)置于皮帶傳輸系統(22)底部,皮帶傳輸系統(22)下端置于電磁振動出料機出料槽(351)下方,上端置于混料槽進料口(53);混料槽(5)由圓筒形槽體(51)和基座(52)組成,圓筒形槽體(51)上方設有混料槽進料口(53)和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54),圓筒形槽體(51)側身下方設有混料槽出料口(55),圓筒形槽體(51)正下方設有動力系統(56),圓筒形槽體(51)內部設有攪拌裝置(57),攪拌裝置(57)與動力系統(56)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廢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曝氣管(362)均勻的布設在圓筒形外殼(31)的內部,穿孔曝氣管(362)的高度為圓筒形外殼(31)高度的1/2 ?4/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廢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形外殼(31)、底座(32)、排氣管(33)、出料槽(351)、臭氧曝氣管(36)、臭氧曝氣支管(361)、穿孔曝氣管(362)均為不銹鋼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含氰廢渣處理系統,它是由篩分機、一段給料機、廢渣處理器、二段給料機和混料槽組成,其中,廢渣處理器設有排氣管、進料口和電磁振動出料機,內部設有臭氧曝氣管和穿孔曝氣管,混料槽設有重金屬固定劑加藥管和攪拌裝置。本實用新型對含氰廢渣篩分后采用臭氧氧化法直接對含氰廢渣進行氧化處理,然后添加重金屬固定劑進行固定,避免濕式處理造成可能造成的水污染,并可實現廢渣中的氰化物和重金屬的有效處理,具有處理效果好、處理效率高、系統運行穩定、運行成本低、工程投資少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IPC分類】A62D101/45, A62D3/38
【公開號】CN204910590
【申請號】CN201520484841
【發明人】劉強
【申請人】長春黃金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