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包括輪盤主體、緩降器中心軸、行星輪、行星輪銷軸、齒圈。工作時,鋼絲繩帶動輪盤主體轉動,進而使安裝在輪盤上的行星輪運轉,行星齒輪與齒圈、中心軸嚙合,齒圈固定在殼體上,中心軸發生旋轉,完成由輪盤主體到緩降器中心軸的變速傳動。本實用新型的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結構緊湊、運行平穩、無噪音,且可靠性高。輪盤主體采用兩瓣對扣安裝的形式,裝配過程簡單,故障率低。
【專利說明】
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傳動技術,屬于高層建筑自救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使用于高樓緩降逃生包緩降器的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城市化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城市用地的緊張致使高層樓房越來越多,在高樓層發生火災等危情的情況時,人們撤離事故現場的能力和方式十分有限,而且危險系數很高,在此背景下,誕生了高樓層緩降逃生設備,但目前的緩降逃生設備的減速機構,存在結構簡單、體積大、傳動比低、噪音大、承載能力差、可靠性低、緩降效果不佳,這就影響了設備的安全性能,并造成產品的整體性能低劣,進而有極大可能在使用過程產生中產生危險的后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可靠、安全系數更高、運轉平穩、噪音低、承載性能強的結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包括:緩降器中心軸;輪盤主體,所述輪盤主體是通過軸承安裝在緩降器中心軸;行星輪,是通過行星輪銷軸固定在輪盤主體上;銷軸,螺釘、彈簧墊圈、平墊將行星輪銷軸固定在輪盤主體上。
[0005]進一步地,行星輪通過行星輪銷軸、螺釘、彈簧墊圈、平墊固定在輪片主體上后,與緩降器中心軸嚙合運轉;
[0006]進一步地,軸承裝入兩件組合裝配的輪盤主體后,再用銷軸固定;
[0007]進一步地,行星輪與齒圈嚙合傳動。
[0008]本發明用于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工作原理是:鋼絲繩帶動輪片主體轉動,進而使固定在輪片主體上的行星輪與齒圈嚙合傳動,同時,行星輪帶動緩降器中心軸發生嚙合傳動,達到緩降器中心軸的減速的傳動。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使得逃生緩降設備運行穩定,安全系數更高,使用更方便;又一方面,增大傳動比,載荷能力更強,保證了設備的最佳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用于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明的用于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13]1、緩降器中心軸;2、輪片主體;3、軸承;4、行星輪銷軸;5、銷軸;6、螺釘;
[0014]7、彈簧墊圈;8、平墊;9、齒圈;10、行星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具體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16]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其它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7]如圖1、圖2所示,軸承(3)通過輪片主體(2)對扣裝入,行星輪銷軸裝入行星輪(10)后,裝配至輪片主體(2),再通過螺釘(6)、彈簧墊圈(7)、平墊(8)鎖緊固定,裝日、裝入銷軸定位,穿入緩降器中心軸(I)與行星輪(10)嚙合傳動,再轉配齒圈(9)與行星輪(10)嚙合傳動。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特征是:包括: 緩降器中心軸(I); 輪盤主體(2),所述輪盤主體是通過軸承(3)安裝在緩降器中心軸(I); 行星輪(10),是通過行星輪銷軸(4)固定在輪盤主體(2)上; 齒圈(9),行星輪(10)與齒圈(9)嚙合傳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減速機構還包括銷軸(5);將兩件輪盤主體(2)組合裝配后,固定牢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逃生包緩降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減速機構還包括螺釘(6)、彈簧墊圈(7 )、平墊(8);螺釘(6)、彈簧墊圈(7 )、平墊(8)將行星輪銷軸(4)固定在輪盤主體(2)上。
【文檔編號】A62B1/18GK205659279SQ201620516055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發明人】張金波, 劉志欣, 王浩為, 諶繼南, 尹香惺
【申請人】中際聯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