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漿料篩選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結構包括第一段精篩裝置、第二段精篩裝置和第三段精篩裝置,所述第一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包括壓力篩,所述壓力篩內設置有篩鼓、在所述篩鼓內轉動的旋翼和驅動所述旋翼轉動的傳動軸,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設置于所述篩鼓的上方。該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良漿產出率高、廢紙纖維利用率高,能有效節約造紙資源。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行業的漿料篩選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我國造紙工業原料匱乏的問題日益嚴重,由于現有的紙機車速的提高和造紙產能的加大,現有的制漿設備遠不能滿足造紙供漿,因此在廢紙制漿過程中,需要大幅度提高廢紙的利用率,即需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廢紙中纖維。
[0003]在現今制漿造紙過程中,由于廢紙漿料含有較多的垃圾,采用傳統的精篩系統對廢紙漿料中的垃圾和纖維進行分離后,排出的垃圾仍然混有片狀的廢紙片,原因是廢紙漿料中的廢紙片沒有被完全分散,使得這些廢紙片附著在垃圾中同時被排出,導致排渣量大,良漿產出率低,廢紙纖維流失量大,使得廢紙纖維的利用率難以提高,導致廢紙單耗居高不下。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該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良漿產出率高、廢紙纖維利用率高,能有效節約造紙資源。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提供了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包括第一段精篩裝置、第二段精篩裝置和第三段精篩裝置,所述第一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包括壓力篩,所述壓力篩內設置有篩鼓、在所述篩鼓內轉動的旋翼和驅動所述旋翼轉動的傳動軸,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設置于所述篩鼓的上方。
[0007]其中,所述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還包括良漿收集裝置,所述第一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和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分別與所述良漿收集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位于所述篩鼓的外側。
[0008]其中,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和排渣輸出端的孔徑均為IOOmm?500mmo
[0009]其中,所述篩鼓為縫篩或者孔篩。
[0010]其中,在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之間增設一疏解裝置,所述疏解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連接,所述疏解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0011]其中,所述壓力篩為UV型升流式壓力篩。
[0012]其中,所述UV型升流式壓力篩的篩縫設置為0.1mm?0.3mm。[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設置有三段精篩處理過程,而且在第二段精篩中采用壓力篩對紙漿進行篩選,所述壓力篩采用旋翼推漿,旋轉的旋翼能快速推動紙漿的短纖維迅速通過篩鼓向外排出,同時,旋轉的旋翼使紙漿在篩鼓中產生湍流,能有效分解紙漿中所含的纖維、漿團、紙片等,從根本上減少尾槳的產出量,故提高了良漿的產出量,實現了廢紙纖維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從而節約了廢紙的消耗量,為制漿造紙行業提供了更好的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壓力篩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1-第一段精篩裝置,
[0021]2-第二段精篩裝置,
[0022]3-第三段精篩裝置,
[0023]4-良漿收集裝置,
[0024]5-疏解裝置,
[0025]6-篩鼓,
[0026]7-旋翼,
[0027]8-傳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9]實施例1
[003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之一,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段精篩裝置1、第二段精篩裝置2、第三段精篩裝置3和良漿收集裝置4,第一段精篩裝置I的排渣輸出端與所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渣輸出端與第三段精篩裝置3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段精篩裝置I的排漿輸出端、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漿輸出端和第三段精篩裝置3的排漿輸出端分別與良漿收集裝置4的輸入端連接,良漿收集裝置4將收集到的良漿用于制紙工序。
[0031]特別地,第二段精篩裝置2為壓力篩,如圖3所示,所述壓力篩內設置有篩鼓6、在篩鼓6內轉動的旋翼7和驅動旋翼7轉動的傳動軸8。具體地,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渣輸出端設置于篩鼓6的上方,而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漿輸出端則位于篩鼓6的外側。其中,篩鼓6優選為縫篩或者孔篩。優選地,所述壓力篩為UV型升流式壓力篩。進一步地,所述UV型升流式壓力篩的篩縫設置為0.1mm?0.3mm,優選為0.2mm。這樣寬度小于0.2mm的廢紙纖維就可以通過篩縫以作良漿處理。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漿輸出端和排渣輸出端的孔徑均優選為IOOmm?500mm,優選為300mm。
[0032]采用壓力篩對紙漿進行篩選,所述壓力篩采用旋翼推漿,旋轉的旋翼7能快速推動紙漿的短纖維迅速通過篩鼓6向外排出,同時,旋轉的旋翼7使紙漿在篩鼓6中產生湍流,能有效分解紙漿中所含的纖維、漿團、紙片等,從根本上減少尾槳的產出量,故提高了良漿的產出量和廢紙纖維利用率。
[0033]實施例2
[003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之二,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主要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未解釋的特征,采用實施例1中的解釋,在此不再進行贅述。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第二段精篩裝置2與第三段精篩裝置3之間增設一疏解裝置5,疏解裝置5的輸入端與第二段精篩裝置2的排渣輸出端連接,疏解裝置5的輸出端與第三段精篩裝置3的輸入端連接。增設的疏解裝置5,可使第二段精篩裝置2排出的渣料中附著的廢紙片完全分散,這些在疏解裝置5中被完全分散的廢紙片進入第三段精篩裝置3后被重新利用,從而提高了廢紙纖維的利用率,同時減少了排洛量。
[0035]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精篩裝置、第二段精篩裝置和第三段精篩裝置,所述第一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包括壓力篩,所述壓力篩內設置有篩鼓、在所述篩鼓內轉動的旋翼和驅動所述旋翼轉動的傳動軸,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設置于所述篩鼓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還包括良漿收集裝置,所述第一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和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分別與所述良漿收集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漿輸出端位于所述篩鼓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衆輸出端和排洛輸出端的孔徑均為100mnT500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篩鼓為縫篩或者孔篩。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之間增設一疏解裝置,所述疏解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段精篩裝置的排渣輸出端連接,所述疏解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段精篩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篩為UV型升流式壓力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造紙的纖維精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UV型升流式壓力篩的篩縫設置為O. lmnTO. 3mm。
【文檔編號】D21D5/02GK203569372SQ201320680317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李文斌 申請人:東莞理文造紙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