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面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色紗線及多功能針織面料和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經影響到全球的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傳統的紡織服裝行業,以歐、美、德、意、日為代表的各大國際知名品牌,無論從產品開發與設計、生產與成衣制作、銷售與產品物流等諸多方面都紛至沓來的移入我國境內,主導和影響著國內外的市場變化。然而,在給我國紡織業帶來發展和機遇之同時,也給我們做技術的人們帶來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標準的挑戰。如何根據國際知名品牌的標準和要求,調整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創新開發國際市場急需的新型、多功能的紡織服裝用紗線和面料是其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而針織面料具有質地柔軟、吸濕透氣、優異的彈性與延伸回復性,以及可生產性。針織服裝服飾穿著舒適、貼身和體、無拘緊感、能充分體現人體曲線美的特質。現代針織面料更加豐富多彩,已經進入多功能化和高檔化的發展階段,各種肌理效應、不同功能的新型針織面料不斷開發出來,給針織品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視覺效果和更加舒服的效果。
但現有的針織面料在新型功能性纖維的選用和搭配上單一、面料穿著服用性差、縮水率和穩定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針織面料服用要求;而且目前的針織面料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經過各種化學功能整理的織物手感硬、彈性差、透氣差、耐洗次數不高、強力下降大,整理前后經常出現色光萎暗、色光變化、跳燈嚴重,導致返單、續單時顏色難以復制、跟單和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多功能色紗線及多功能針織面料和制備方法,制得的針織面料具有手感細膩、飄逸柔滑、尺寸穩定性和服用性好、綠色環保、功能性持久、耐洗次數好、面料性價比高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多功能色紗線,該色紗線是由有色粘膠纖維與天絲纖維混紡成條之后,經過復合紡紗機紡成捻度為400~500T/M的環錠紡紗線,再與無捻超細FDY全拉伸的PTT聚酯紗線在絡并捻機上復合成并列的多功能色紗線。
進一步地,將得到的多功能色紗線加捻,加捻方向與環錠紡紗線的加捻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將得到的多功能色紗線加捻,加捻方向為Z捻或S捻。
進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計,所述多功能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0~40%、天絲纖維20~30%和FDY的PTT聚酯紗線35~45%。
優選地,所述多功能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5%、天絲纖維25%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
進一步地,所述環錠紡紗線與所述FDY的PTT聚酯紗線之間采用水溶性粘合劑粘結復合。
進一步地,所述水溶性粘合劑為丙烯酸酯,其含固量為5~8%;優選地,含固量為6%。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是提供一種采用所述多功能色紗線經功能整理而成的針織用多功能復合色紗線或多功能色紗線針織而成的多功能針織面料。
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是提供一種所述的多功能復合色紗線及多功能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上述多功能色紗線進行功能整理而成的針織用多功能復合色紗線或由所述多功能色紗線針織而成的坯布;
(2)將復合色紗線依次經松筒——入缸——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5~15g/l)PH5-6,50℃×30分鐘——脫水——烘干——檢驗——絡筒——包裝,即得針織用多功能復合色紗線;
將針織坯布依次經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4~8g/l)——脫水——再次浸軋復配的多功能整理劑(8~12g/l)——拉幅定形——(磨毛、刷毛)——驗布——打卷包裝,即得多功能針織面料。
進一步地,所述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0~20份、分散劑8~10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0~40份、乳化劑3~8份、交聯劑3~5份和去離子水17~46份。
優選地,所述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2~15份、分散劑8~10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5~38份、乳化劑4~6份、交聯劑3~4份和去離子水20~35份。
更為優選地,所述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4份、分散劑9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5份、乳化劑6份、交聯劑4份和去離子水28份。
進一步地,所述納米高嶺黏土具有納米級尺寸、層狀結構以及可改質性的復合材料。它是由無數的鎂、鋁、硅酸鹽層堆棧而成,其化學式為:(Al2-xMgx)Ⅷ(Si4)ⅣO10(OH)2Mgn+x/n.mH2O,當納米黏土的八面與四面體層中的原子(如Al3+)被低價數的原子(如Mg2+)所取代時,黏土層內的電荷平衡將被破壞而吸附陽離子(Mgn+)至層間以恢復電中性。因此提高了高分子的穩定性、耐熱性,強化了高分子基材的機械穩定性能。本發明將具有納米級尺寸、層狀結構、無數的鎂、鋁、硅酸鹽層堆棧而成的黏土與抗皺、抗起毛起球的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配伍組合,由于鎂、鋁、硅酸鹽層自身也具有透氣、透水的性質,可有效增加水分、氣體在高分子基材中的滲透路徑,從而增加了吸濕透氣、保濕導濕、抗起毛起球、抗褶皺和抗菌的復合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整理劑的制備方法為:用少量的去離子水稀釋納米高嶺黏土至糊狀,然后加入分散劑、乳化劑和1/2的水,高速旋轉攪拌10min后,再加入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交聯劑和剩余的水,超聲波法繼續分散、乳化,直至達到足夠小的分散懸浮粒子,調節乳液的pH值為7.0。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的各工藝條件為:缸內整理:pH5~6或者pH9~10,45~50℃×15min;浸軋整理:pH5~6,20~30℃浸軋;定形:150~180℃,2~5min。
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發明所采用的多功能色紗線由不同收縮比例的紗線捻絲而成,由于該混紡紗線的特殊結構,具有高的抗起球性,大大增加面料使用效果;而由該多功能色紗線針織而成的織物經過整理后的面料,高嶺黏土與GP-105整理劑能夠圍繞纖維表面形成分子屏障,高溫定形之后成為一層表面張力極小的網狀結構膜,達到吸濕透氣、保濕導濕、抗菌抑菌的目的;制得具有吸濕透氣、保濕導濕、抗菌抑菌、除臭消臭、低溫產生并放射遠紅外線和負氧離子功能、抗起毛起球、抗褶皺的多功能面料;該面料表面觸感柔軟,懸垂度好,且具有手感細膩、飄逸柔滑、服用性和穩定性好,由于不染色減少環境污染、綠色環保功能性永久、面料性價比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色紗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色紗線加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色紗線,該色紗線1是由有色粘膠纖維4與天絲纖維5混紡成條之后,經過復合紡紗機紡成捻度為400~500T/M的環錠紡紗線3,再與無捻超細FDY全拉伸PTT聚酯紗線2在絡并捻機上復合而成的多功能色紗線。
如圖2所示,以及將若干根得到的多功能色紗線即色紗線1加捻,加捻方向與環錠紡紗線3的加捻方向相反,加捻后即得加捻的多功能復合色紗線6。
其中,所得到多功能復合色紗線6的并列復合加捻紗線的加捻方向為Z捻或S捻。按重量百分比計,多功能色紗線1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6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0~40%、天絲纖維20~30%和FDY的PTT聚酯紗線35~45%;優選地,多功能色紗線1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6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5%、天絲纖維25%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
優選地,環錠紡紗線與FDY的PTT聚酯紗線之間采用水溶性粘合劑粘結復合。水溶性粘合劑為丙烯酸酯,其含固量為5~8%;優選地,含固量為6%。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和具體的介紹,以使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但是下述實施例并不限制本發明范圍。
實施例1多功能針織面料的制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多功能色紗線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針織成針織坯布,其中,色紗線為2根S捻并列復合紗線,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0%、天絲纖維30%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環錠紡紗線3的捻度為400T/M;
(2)將針織坯布依次經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4~8g/l)——脫水——再次浸軋復配的多功能整理劑(8~12g/l)——拉幅定形——(磨毛、刷毛)——驗布——打卷包裝,即得多功能色紗線針織面料。
其中,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20份、分散劑10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40份、乳化劑8份、交聯劑5份和去離子水46份。整理劑的制備方法為:用少量的去離子水稀釋納米高嶺黏土至糊狀,然后加入分散劑、乳化劑和1/2的水,高速旋轉攪拌10min后,再加入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交聯劑和剩余的水,超聲波法繼續分散、乳化,直至達到足夠小的分散懸浮粒子,調節乳液的pH值為7.0。
其中,步驟2中的各工藝條件具體為:缸內整理:pH5,50℃×15min;浸軋整理:pH6,30℃浸軋;定形:180℃,2min。
實施例2多功能針織面料的制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多功能色紗線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針織成針織坯布,其中,色紗線為多根Z捻并列復合紗線,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0%、天絲纖維30%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環錠紡紗線3的捻度為400T/M;
(2)將針織坯布依次經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4~8g/l)——脫水——再次浸軋復配的多功能整理劑(8~12g/l)——拉幅定形——(磨毛、刷毛)——驗布——打卷包裝,即得多功能色紗線針織面料。
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的是,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4份、分散劑9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5份、乳化劑6份、交聯劑4份和去離子水28份。
實施例3多功能針織面料的制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多功能色紗線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針織成針織坯布,其中,色紗線為多根Z捻并列復合紗線,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5%、天絲纖維25%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環錠紡紗線3的捻度為500T/M;
(2)將針織坯布依次經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4~8g/l)——脫水——再次浸軋復配的多功能整理劑(8~12g/l)——拉幅定形——(磨毛、刷毛)——驗布——打卷包裝,即得多功能色紗線針織面料。
其中,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2份、分散劑8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5份、乳化劑4份、交聯劑3份和去離子水35份。該整理劑的制備方法為:用少量的去離子水稀釋納米高嶺黏土至糊狀,然后加入分散劑、乳化劑和1/2的水,高速旋轉攪拌10min后,再加入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交聯劑和剩余的水,超聲波法繼續分散、乳化,直至達到足夠小的分散懸浮粒子,調節乳液的pH值為7.0。
其中,步驟2中的各工藝條件具體為:缸內整理:pH9,45℃×15min;浸軋整理:pH8,20℃浸軋;定形:160℃,5min。
實施例4多功能針織面料的制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多功能色紗線或多功能復合色紗線針織成針織坯布,其中,色紗線為多根Z捻并列復合紗線,色紗線中含有色粘膠纖維35%、天絲纖維25%和FDY的PTT聚酯紗線40%,環錠紡紗線3的捻度為500T/M;
(2)將針織坯布依次經精煉——水洗——HAC中和——缸內加入復配的整理劑(4~8g/l)——脫水——再次浸軋復配的多功能整理劑(8~12g/l)——拉幅定形——(磨毛、刷毛)——驗布——打卷包裝,即得多功能色紗線針織面料。
與上述實施例3不同的是,整理劑的組分配比為:納米高嶺黏土14份、分散劑9份、GP-105哌啶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5份、乳化劑6份、交聯劑4份和去離子水28份。
性能測試:將采用本發明實施例1~4制備的針織面料進行各指標測試,具體測試結果如下表1、表2、表3和表4:
表1:針織面料的物理指標
表2:針織面料的牢度測試指標
其中:*—空白,沒有經過整理的織物,**—經過自制乳液整理劑整理的織物。
表3:針織面料的抗菌性指標
表4:針織面料的遠紅外線放射性質
注:實施例4測試的負離子濃度(個/cm3):5740
測試結果:
高嶺黏土具有納米級尺寸層狀結構和無數個含鎂鋁硅酸鹽層堆棧而成的黏土,不同型號的黏土PH值和化學成分含量也不同。根據紡織品整理技術的需求和應用的穩定性,本發明選擇了PH在9.5~10之間的H-Y182和H-Y185的天然納米級黏土作為紡織品功能整理的主要材料之一;本發明自制研究開發了整理液,進行針織產品染浴中與染浴后浸軋定形的二次整理,不僅達到了預期的多功能整理效果,而且解決了功能整理產品強度下降大的問題;經過自制復配的納米級多功能整理技術整理的針紡織產品,不僅提高了色牢度,且對色光沒有明顯的變化;經過自制的多功能整理劑整理后的針織面料,對人體皮膚無刺激和過敏反應。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