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容納容器等。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一例,已知有噴墨式打印機。在噴墨式打印機中,通過使作為液體的一例的墨水從噴射頭噴出到印刷紙張等印刷介質上,能夠進行對印刷介質的印刷。在這樣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已知有:具有將貯留在作為液體容納容器的一例的罐(墨水容納部)中的墨水經由管(軟管)供應到噴射頭(打印頭)的液體供應裝置的液體噴射裝置。作為這樣的液體供應裝置,以往,已知有:將貯留在罐(墨水容納部)中的墨水經由管(軟管)供應到噴射頭(打印頭)的構成(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另外,在具有這樣的液體供應裝置的液體噴射裝置中,以往,已知有:當向罐注入墨水時,通過從使用液體噴射裝置時的罐的姿勢(以下稱作使用姿勢)推倒罐使其變化為向罐注入墨水時的罐的姿勢(以下稱作注入姿勢)(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以下,有時將在液體噴射裝置上附加了液體供應裝置的構成表現為液體噴射系統。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12-715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12-5130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上述的液體噴射系統中,在罐上設置有大氣導入口(通氣口)。大氣導入口是可將大氣導入到罐的內部的開口。當罐內的墨水被消耗時,罐內的壓力低于大氣壓。這時,大氣從大氣導入口被導入到罐內,因此罐內的壓力容易維持為大氣壓。
另外,在上述的液體噴射系統中,從罐向噴射頭導入墨水的管具有長度的富余,以能夠應對使用姿勢和注入姿勢之間的姿勢變化。也就是說,當罐處于使用姿勢時,管有松弛。由此,能夠減少改變罐的姿勢時作用于管的外力。其結果是,即使使罐的姿勢變化,也能夠避免管被拉伸或管被擠壓。當罐處于使用姿勢時,管的松弛容納于罐和液體噴射裝置之間的空間。
在這樣的液體噴射系統中,當罐處于使用姿勢時管具有松弛,從而可以想到:當使罐成為注入姿勢、或成為使用姿勢時,管的松弛能夠與大氣導入口重疊。如果管的松弛與大氣導入口重疊,則存在大氣導入口被管堵塞的情況。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大氣難以被導入到罐內,罐內的壓力下降,因此罐內的墨水難以被供應到噴射頭。其結果是,容易阻礙印刷,因此可以想到:無法發揮液體噴射系統的功能,作為液體噴射系統的可靠性受損。由此,在以往的液體容納容器或液體噴射系統中,存在難以提高可靠性的問題。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可以作為以下的形態或應用例來實現。
[應用例1]
一種液體容納容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能夠對液體噴射部供應液體,所述液體噴射部能夠噴射液體,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多個液體容納部,所述液體容納部能夠容納所述液體;以及管,所述管與所述液體容納部連接,并且能夠將容納于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所述液體從所述液體容納部送出,針對所述多個液體容納部中的每一個,連接有一個所述管,在所述多個液體容納部中的至少一個設置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能夠將所述多個管中的至少兩個所述管在與所述液體容納部的一個側面交叉的 方向上排列并支承。
[應用例2]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以能夠卡合或卸下的方式被設置于所述液體容納部。
[應用例3]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具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能夠將一個所述管以及延長所述一個管的延長管彼此接合,所述一個管和所述延長管經由設置于所述接合部的通孔彼此連通。
[應用例4]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第一嵌合部,所述一個管嵌合到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嵌合部,所述延長管嵌合到所述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的粗細彼此不同。
[應用例5]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形成有多個開口,所述管能夠被插入到所述開口,所述支承部支承被插入到所述開口中的所述管。
[應用例6]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個開口中的一個上形成有缺口部。
[應用例7]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側面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底面,所述支承部能夠將所述多個管中的所述至少兩個管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支承。
[應用例8]在上述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液體噴射部側設置有開閉部,所述開閉部能夠對所述多個管的流路進行開閉。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噴射系統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噴射系統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噴射系統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機構單元和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印刷部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噴射系統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實施例1的墨水供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罐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罐的立體圖;
圖10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多個罐的立體圖;
圖11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單元和支承框架的立體圖;
圖12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單元和供應管以及支承框架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單元的立體圖;
圖14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立體圖;
圖15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16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側視圖;
圖17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單元的立體圖;
圖18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罐單元和流路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19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0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1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管支承部和按壓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22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3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4是圖23中的A-A線處的截面圖;
圖25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下降了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26是圖23中的B-B線中的截面圖;
圖27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下降了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28是示出實施例1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29是示出實施例2的墨水供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0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單元的立體圖;
圖31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立體圖;
圖32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33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支承部件的立體圖;
圖34是示出圖33中的C-C線處的截面圖;
圖35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支承部件和供應管以及延長管的立體圖;
圖36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和支承部件的側視圖;
圖37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單元的立體圖;
圖38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罐單元和流路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39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0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1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管支承部和按壓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2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3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4是圖43中的D-D線處的截面圖;
圖45是示意性地示出實施例2中的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的XZ平面中的截面的圖;
圖46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下降了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47是示出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48是示出實施例3中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9是示出實施例3中的管支承部和按壓部件的立體圖;
圖50是示出實施例3中的管支承部和按壓部件的立體圖;
圖51是示出能夠適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2是示出能夠適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3是示出能夠適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4是示出能夠適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的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5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墨水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56是示出實施例4-1的罐的立體圖;
圖57是圖56中的F部的放大圖;
圖58是圖57中的G-G線處的截面圖;
圖59是示出實施例4-2的罐的立體圖;
圖60是圖59中的H部的放大圖;
圖61是圖59中的M-M線處的截面圖;
圖62是示出實施例4-3的罐的立體圖;
圖63是示出圖62中的N部的放大圖;
圖64是圖63中的Q-Q線處的截面圖;
圖65是示出實施例4-4的罐的立體圖;
圖66是圖65中的S部的放大圖;
圖67是圖66中的T-T線處的截面圖;
圖68是示出實施例4-5的罐的立體圖;
圖69是圖68中的V部的放大圖;
圖70是圖69中的W-W線處的截面圖;
圖7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帽部件的立體圖;
圖72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罐和帽部件的立體圖;
圖73是示出實施例4-4的罐和帽部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關于實施方式,以包括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一例的噴墨式打印機(以下稱作打印機)的液體噴射系統為例,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在各附圖中,為了使各個構成成為可辨識的程度的大小,構成或部件的比例尺有時不同。
(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噴射系統1具有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一例的打印機3和作為液體供應裝置的一例的墨水供應裝置5。打印機3具有打印機殼體6。打印機殼體6構成打印機3的外殼。墨水供應裝置5具有罐殼體7和多個(2個以上)罐9。打印機殼體6和罐殼體7構成 液體噴射系統1的外殼。罐9是液體容納容器的一例。
在圖1中標注有作為彼此正交的坐標軸的XYZ軸。對于此后所示的圖也根據需要標注有XYZ軸。在各個XYZ軸中,箭頭的方向表示+方向(正方向),箭頭的方向的反方向表示-方向(負方向)。在使用液體噴射系統1的狀態下,液體噴射系統1被配置在由X軸和Y軸規定的水平的平面上。在液體噴射系統1的使用狀態下,Z軸是與水平的平面正交的軸,-Z軸方向是鉛垂下方向。
打印機殼體6包括供紙罩11和排紙罩12。如圖2所示,供紙罩11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在圖中的R1方向上旋轉。由此,供紙罩11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開閉。當供紙罩11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成為打開狀態(以下稱作開狀態)時,成為能夠將印刷紙張等印刷介質P從供紙部13導入到打印機3的狀態。另外,排紙罩12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在圖中的R2方向上旋轉。由此,排紙罩12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開閉。當排紙罩12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成為開狀態時,成為能夠將印刷介質P從排紙部14排出到打印機3之外的狀態。在圖2中,示出供紙罩11和排紙罩12的開狀態。另一方面,在圖1中,示出供紙罩11和排紙罩12的閉狀態。
在打印機殼體6中,容納有打印機3的機構單元15(圖4)。機構單元15是在打印機3中執行印刷動作的機構部分。關于機構單元15的具體結構后述。如圖1所示,多個罐9被容納在罐殼體7內,并分別容納有供印刷的墨水。在液體噴射系統1中,多個罐9被設置在打印機殼體6的外側。因此,在液體噴射系統1中,多個罐9沒有被內置在覆蓋機構單元15的打印機殼體6中。
在打印機3中,將設置有排紙部14(圖2)的面作為正面16。另外,打印機3在與正面16交叉的上表面17上具有操作面板18。在操作面板18上設置有電源按鈕19A或其它的操作按鈕19B等。墨水供應裝置5在打印機殼體6中被設置在與正面16和上表面17交叉的側部21上。在罐殼體7上設置有窗部22。窗部22在罐殼體7中被設置在與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側部27。窗部22具有透光性。并且,在與窗部22重疊的位置處設 置有多個罐9。因此,使用液體噴射系統1的操作員能夠經由窗部22視覺確認多個罐9。在各罐9中與窗部22重疊的面被設定為可視覺確認罐9內的墨水的視覺確認面28。能夠經由該視覺確認面28來對罐9內的墨水的殘留量進行視覺確認。
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罐9中的與窗部22對置的部位具有透光性。從各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視覺確認罐9內的墨水。從而,操作員通過經由窗部22視覺確認多個罐9,能夠視覺確認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打印機殼體6和罐殼體7相互獨立地被構成。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罐殼體7被構成為:能夠以內含多個罐9的狀態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拆裝。
如作為示出機構單元15和墨水供應裝置5的立體圖的圖4所示,打印機3的機構單元15具有印刷部41。另外,墨水供應裝置5具有供應管43。如圖5所示,印刷部41具有滑架45、作為液體噴射部的一例的打印頭47、多個中繼單元49。打印頭47和多個中繼單元49被搭載在滑架45上。供應管43具有可撓性,被設置在罐9(圖4)和中繼單元49之間。罐9內的墨水經由供應管43被送到中繼單元49(圖5)。中繼單元49將從罐9經由供應管43供應的墨水中繼到打印頭47。打印頭47將被供應的墨水作為墨滴噴出。
另外,液體噴射系統1具有控制部(未圖示)、介質運送機構(未圖示)和頭運送機構(未圖示)。控制部負責液體噴射系統1的動作。液體噴射系統1的動作由控制部控制。介質運送機構基于來自控制部的指令通過來自馬達(未圖示)的動力驅動介質運送機構,從而在Y軸方向上運送印刷介質P。頭運送機構基于來自控制部的指令經由正時帶(未圖示)向滑架45傳遞來自馬達(未圖示)的動力,從而沿X軸運送滑架45。打印頭47被搭載在滑架45上。因此,打印頭47能夠通過頭運送機構經由滑架45沿X軸被運送。打印頭47以與印刷介質P對置的狀態被支承到滑架45。一邊通過介質運送機構和頭運送機構使相對于印刷介質P的打印頭47的相對位置變化,一邊通過從打印頭47噴出墨水來向印刷介質P實施印刷。
在液體噴射系統1中,在各罐9上設置有墨水注入部(后述)。用戶或操作員能夠從墨水注入部將墨水注入到罐9內。例如,在伴隨著印刷而罐9內的墨水被消耗、罐9內的墨水量減少的情況等,用戶或操作員能夠從墨水注入部將墨水補充到罐9內。墨水注入部收納在罐殼體7的內側,由罐殼體7和打印機殼體6覆蓋。因此,在罐殼體7被安裝到打印機殼體6上的狀態(圖1所示的狀態)下,用戶或操作員無法視覺確認墨水注入部。
如圖6所示,在將罐殼體7從打印機殼體6拆下再使罐殼體7相對于打印機殼體6橫轉、且通過使上面板62旋轉來打開的狀態下,墨水注入部57從罐殼體7露出。上面板62在圖1所示的罐殼體7的姿勢下構成上表面25。在墨水注入部57安裝有帽58。墨水注入部57由帽58封堵。用戶或操作員在將墨水注入到罐9內時,將帽58從墨水注入部57卸下再將墨水注入到罐9內。
當使罐殼體7橫轉為圖6所示的狀態時,罐殼體7的窗部22(圖1)朝向-Z軸方向。在罐殼體7的窗部22朝向-Z軸方向的狀態下,罐9的視覺確認面28(圖1)也朝向-Z軸方向。罐9的視覺確認面28朝向-Z軸方向的姿勢稱作注入姿勢。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注入姿勢下,墨水注入部57如圖6所示的那樣朝向+Z軸方向。與此相對,罐9的視覺確認面28朝向與Z軸交叉的方向(例如,圖1所示的X軸方向或Y軸方向等)的姿勢稱作使用姿勢。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圖1所示的使用姿勢下,墨水注入部57朝向-X軸方向。
(實施例1)
對實施例1的墨水供應裝置5A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實施例1的墨水供應裝置5A具有:罐殼體7、多個供應管43、罐單元71、支承框架73和流路開閉裝置75。罐單元71包括彼此結合的多個罐9。在實施例1的墨水供應裝置5A中,在罐單元71包括6個罐9。
在圖7所示的罐單元71中,墨水的種類按照每個罐9而不同。在墨水供應裝置5A中,作為墨水的種類,采用黑色、黃色、品紅色、青色、淡品紅色、淡青色6種。并且,容納黑色的墨水的罐9、容納黃色的墨水的 罐9、容納品紅色的墨水的罐9、容納青色的墨水的罐9、容納淡品紅色的墨水的罐9和容納淡青色的墨水的罐9分別被設置有一個。
針對每個罐9設置有供應管43。因此,在墨水供應裝置5A中,設置有6根供應管43。罐單元71被支承于支承框架73。在罐單元71中,各罐9通過螺絲被固定于支承框架73。另外,罐殼體7也通過螺絲被固定于支承框架73。并且,在由支承框架73和罐殼體7圍繞的區域內容納罐單元71。
此處,對罐9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罐9具有容器81和片材部件83。在容器81上設置有凹部(未圖示)。片材部件83被接合到容器81,封堵容器81的凹部。由容器81和片材部件83圍繞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墨水容納部發揮功能。墨水被容納于墨水容納部。在容器81上設置有前述的墨水注入部57、通氣口84、通氣口部85和供應口86。墨水注入部57通到罐9內的墨水容納部。
通氣口84和供應口86也分別通到墨水容納部。通氣口84被設置在容器81的側壁87上。通氣口84被形成在通氣口部85上。通氣口部85從容器81的側壁87向-X軸方向凸出。通氣口部85被設置成筒狀。通氣口84是被形成在通氣口部85的開口,是通向墨水容納部的大氣的流入口(也稱作導入口)。當墨水容納部內的墨水被消耗而墨水容納部內的墨水量減少時,墨水容納部內的壓力變得低于大氣壓。這時,大氣能夠從通氣口84流入到墨水容納部內,墨水容納部內的壓力容易維持為大氣壓。供應口86位于比罐9的底面89靠-Z軸方向側。供應口86是能夠將墨水容納部內的墨水向墨水容納部之外排出的排出口。墨水容納部內的墨水經由供應口86被向打印頭47(圖5)供應。在供應口86連接圖7示出的供應管43。
在側壁87和底面89之間設置有側壁88。側壁88與底面89交叉,從底面89向Z軸方向延伸。側壁88位于比側壁87靠-X軸方向側。因此,在側壁87和側壁88之間在X軸方向上設置有高度差。在罐單元71的6個罐9中,在側壁87和側壁88之間的高度差的空間的一部分配置有流路開閉裝置75(圖7)。
在容器81的底面89設置有從底面89向-Z軸方向凸出的側壁91。在 側壁91上形成有貫穿側壁91的開口93。形成了開口93的側壁91呈框狀。開口93被形成為能夠插入供應管43的大小。呈框狀的側壁91被構成為能夠支承被插入到開口93的供應管43。另外,如圖9所示,容器81具有從側壁95向Y軸方向凸出的嵌合部97和被設置在嵌合部97的相反側(-Y軸方向側)的被嵌合部99。如圖10所示,沿Y軸相鄰的2個罐9被構成為:通過一個罐9的嵌合部97和另一個罐9的被嵌合部99(圖9)相互嵌合來能夠結合。這樣,通過嵌合部97和被嵌合部99,能夠連結多個罐9。
在罐單元71中,如圖11所示,在6個罐9被連結的狀態下,各罐9被固定在支承框架73上。在圖11中,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構成,對切斷了支承框架73的一部分的狀態進行圖示。在罐9的底面89和支承框架73的底面101之間設置有間隙。因此,在罐9的底面89和支承框架73的底面101之間設置有空間103。連接到罐9的供應口86的供應管43如圖12所示的那樣在空間103中被進行配管。多個供應管43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供應管43以插入到框狀的側壁91的開口93的狀態(通過了的狀態)被進行配管。由此,能夠將多個供應管43在空間103內擴散的情況抑制得少。也就是說,容易捆綁多個供應管43。
如圖13所示,在罐單元71中設置有支承部件105。支承部件105將6個供應管43之中的3個供應管43在Z軸方向上支承。支承部件105被設置在罐9A3上,罐9A3是罐單元71中從位于最Y軸方向側的罐9A1開始向-Y軸方向數的時候的第三個罐。支承部件105支承:被連接到罐9A6的供應管43A6、被連接到與罐9A6相鄰的罐9A5的供應管43A5和被連接到與罐9A5相鄰的罐9A4的供應管43A4。
被連接到罐9A6的供應管43A6在通過罐9A6的開口93A6、罐9A5的開口93A5和罐9A4的開口93A4之后到達支承部件105。供應管43A5在通過罐9A5的開口93A5和罐9A4的開口93A4之后到達支承部件105。供應管43A4通過罐9A4的開口93A4之后到達支承部件105。在罐單元71中設置有1個支承部件105,但是支承部件105的個數不被限定為1個。作為罐單元71,例如,也可以采用設置了多個支承部件105的構 成。
支承部件105如圖14所示的那樣被設置在罐9的側壁91上。支承部件105如圖15所示的那樣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罐9拆裝。支承部件105具有一對嵌合部107和卡合部109。另外,在支承部件105上形成有開口111和缺口部113。一對嵌合部107從由于開口111而呈框狀的框部115向Z軸方向凸出。在Y軸方向上,在一對嵌合部107之間設置有間隙。卡合部109從框部115向Z軸方向凸出。開口111被設置在框部115,在Y軸方向上貫穿框部115。缺口部113被形成在框部115的Z軸方向側。缺口部113朝向Z軸方向開口。
具有上述的構成的支承部件105被安裝在罐9的側壁91上。這時,側壁91嵌合在一對嵌合部107上,卡合部109與開口93卡合。由此,如圖14所示,針對罐9安裝支承部件105。在支承部件105被安裝到罐9的狀態下,支承部件105和側壁91構成支承部117。如果從支承部件105被安裝到罐9上的狀態、解除卡合部109的卡合、且使支承部件105相對于罐9向-Z軸方向移位,則能夠將支承部件105從罐9卸下。
在支承部件105被安裝到罐9的狀態下,缺口部113與罐9的開口93重疊。并且,如圖16所示,通過開口93和缺口部113形成開口119。在圖16中,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構成,在開口119的區域畫上剖面線。開口119被設定為能夠插入供應管43的大小。插入到開口119的供應管43在Z軸方向上通過開口119被支承。另外,插入到開口119中的供應管43的X軸方向和-X軸方向的位移量通過開口93和支承部件105而被限制。
如圖17所示,連接到罐9A3的供應管43A3被插入開口119中。由此,多個供應管43之中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和供應管43A3被支承部117支承。支承部117將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和供應管43A3支承到底面89上。通過支承部117,供應管43A3比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和供應管43A4向Z軸方向偏移。換言之,支承部117將供應管43A3與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在與底面89交叉的方向上排列支承。也就是說,供應管43A3與供 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由此,容易避免供應管43的配管所用的空間103(圖12)沿罐9的底面89而變寬的情況。
供應管43A3與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排列的方向不限于沿Z軸的上下方向。作為供應管43A3與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排列的方向,如果供應管43A3與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供應管43A4上下錯開,則也可以采用交錯狀地排列的構成。另外,支承部117支承供應管43的面不限于底面89,也可以是其它側面。
在罐9中,為了在防止供應管43的彎曲的同時使能夠插入到開口93中的供應管43的條數增加,需要沿底面89、即在-X軸方向上擴大開口93的尺寸。換言之,在罐9中,難以將被連接到連續排列的4個罐9的4條供應管43集中插入到這4個罐9之中的1個的開口93中。這是從防止供應管43的彎曲或破裂的觀點來考慮的。
對此,根據在罐單元71設置支承部117(圖17)構成,能夠在與底面89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并支承多個供應管43之中的至少2個。由此,能夠避免2個供應管43在底面89上平行地排列,因此容易避免為了對多個供應管43進行配管而所需要的空間103沿底面89變寬。其結果是,容易使墨水供應裝置5小型化,因此容易使打印機3或液體噴射系統1小型化。
另外,在支承部117中,多個供應管43在與底面89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因此容易將底面89和多個供應管43之間的距離設定成希望的距離。只要準備底面89和支承部件105的開口111之間的距離彼此不同的多個支承部件105,就容易將底面89和多個供應管43之間的距離設定成希望的距離。由此,例如,容易將打印頭47和墨水供應裝置5A的水頭差設定成希望的水頭差。
另外,支承部117的開口119的一部分由支承部件105的缺口部113構成。缺口部113朝向Z軸方向開口。因此,能夠在開口93(圖15)中插入供應管43之后、將支承部件105安裝到罐9上。這是由于,能夠將缺口部113向Z軸方向插入到已被插入到開口93中的供應管43上。由此, 例如,能夠在支承部件105的開口111中插入供應管43、且在罐9的開口93中也插入其它供應管43之后,將支承部件105安裝到罐9上。因此,在罐單元71的組裝方法(順序)中,能夠準備多個組合。在支承部117中,雖然開口119(圖16)由罐9的開口93和支承部件105的缺口部113構成,但是開口119的構成不限于此。作為開口119,例如,也可以采用只以缺口部113構成開口119的例子。在該構成中,也可以將供應管43向-Z軸方向插入到作為開口119的缺口部113中。
如圖18所示,流路開閉裝置75在供應管43A6、供應管43A5和供應管43A4的經路上被設置在比支承部件105靠罐9側的相反側、即比支承部件105靠打印頭47(圖5)側。如前所述,流路開閉裝置75在罐單元71的6個罐9中被配置在側壁87和側壁88之間的高度差的空間的一部分。在墨水供應裝置5A中,流路開閉裝置75以在Y軸方向上從罐9A2跨到罐9A1的方式被設置。
如圖19所示,流路開閉裝置75具有管支承部131、按壓部件133、凸輪部件135、操作把手137和罩139。管支承部131被設置在比6條供應管43靠-Z軸方向側。按壓部件133被設置在6條供應管43的與管支承部131側相反的一側、即比6條供應管43靠Z軸方向側。凸輪部件135被設置在按壓部件133的與管支承部131側相反的一側、即比按壓部件133靠Z軸方向側。罩139被設置在凸輪部件135的與管支承部131側相反的一側、即比凸輪部件135靠Z軸方向側。
在管支承部131上設置有多個槽141。多個槽141沿Y軸排列。在槽141中插入供應管43。如圖20所示,供應管43沿槽141鋪設在槽141內。由此,6條供應管43在管支承部131中沿Y軸排列。按壓部件133具有遍及管支承部131的多個槽141的長度。因此,按壓部件133具有遍及在管支承部131中沿Y軸排列的6條供應管43的長度。圖19所示的操作把手137被構成為能夠安裝到凸輪部件135上。當操作把手137被安裝到凸輪部件135時,如圖20所示,凸輪部件135和操作把手137被一體地構成。如圖4所示,操作把手137露出到罐殼體7之外。當用戶或操作員用手指抓住操作把手137來使操作把手137旋轉時,凸輪部件135與操作把 手137的旋轉連動地旋轉。
如圖21所示,在管支承部131上設置有能夠插入按壓部件133的凹部143。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將按壓部件133插入到凹部143內、直到按壓部件133抵接到凹部143的底部的位置為止。在按壓部件133上設置有被引導部145。另外,在管支承部131中,與按壓部件133的被引導部145對置的位置處設置有能夠插入被引導部145的引導部147。通過將按壓部件133的被引導部145插入到管支承部131的引導部147,能夠將按壓部件133插入到管支承部131的凹部143內。
在將按壓部件133的被引導部145插入到管支承部131的引導部147的狀態下,在被引導部145和引導部147之間空出間隙。并且,設定為:在將按壓部件133插入到凹部143內的狀態下,在按壓部件133和凹部143之間存在間隙。因此,能夠將按壓部件133順暢地插入到凹部143內且將按壓部件133從凹部143內順暢地拔出。另外,當將按壓部件133相對于凹部143進行插入或拔出時,按壓部件133的被引導部145通過管支承部131的引導部147被引導。因此,能夠將按壓部件133相對于管支承部131沿XY平面偏移的情況抑制得少。
如圖22所示,按壓部件133以在管支承部131的槽141內鋪設了供應管43的狀態隔著供應管43被配置在與凹部143(圖21)對置的位置處。由此,6條供應管43被管支承部131和按壓部件133夾持。在此,按壓部件133能夠被劃分為第一區域148和第二區域149。第一區域148是與被鋪設在管支承部131的6條供應管43之中的供應管43A1、供應管43A2和供應管43A3交叉的區域。第二區域149是與被鋪設在管支承部131的6條供應管43之中的供應管43A4、供應管43A5和供應管43A6交叉的區域。
如圖22所示,凸輪部件135具有軸部161、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軸部161沿Y軸延伸,并具有遍及在管支承部131中沿Y軸排列的6條供應管43的長度。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分別被設置在軸部161。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沿Y軸排列。第一凸輪163比第二凸輪165位于靠操作把手137側、即位于比第二凸輪165靠Y軸方向側。第 一凸輪163被設置在與按壓部件133之中的第一區域148對置的位置處。第二凸輪165被設置在與按壓部件133之中的第二區域149對置的位置處。并且,凸輪部件135如圖23所示的那樣被配置在能夠與按壓部件133抵接的位置。這時,凸輪部件135的第一凸輪163能夠與按壓部件133的第一區域148(圖22)抵接。另外,第二凸輪165能夠與按壓部件133的第二區域149(圖22)抵接。
凸輪部件135的軸部161呈軸狀,如作為圖23中的A-A線處的截面圖的圖24所示的那樣,具有以點J為中心的圓狀的外周。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分別具有包含將點K作為中心的圓弧狀的輪廓的外周。點J和點K相互錯開。也就是說,軸部161和第一凸輪163的中心相互錯開(偏心)。另外,軸部161和第二凸輪165的中心也相互錯開(偏心)。凸輪部件135與操作把手137的旋轉連動、且以軸部161為中心旋轉。
這時,由于點J和點K相互錯開,因此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的外周如圖25所示的那樣與軸部161的旋轉連動地移位。由此,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作為以軸部161為旋轉中心而升降的凸輪來發揮功能。圖24示出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上升了的狀態。另一方面,圖25示出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下降了的狀態。
按壓部件133如圖24所示被配置在供應管43的外周。此時,如作為圖23中的B-B線處的截面圖的圖26所示的那樣,供應管43的流路168被開放。當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下降時,按壓部件133如圖25所示的那樣與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的下降連動地向供應管43側下降。由此,供應管43被按壓部件133擠壓。在此,供應管43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構成。其結果是,供應管43的流路168如圖27所示的那樣被堵塞。這時,供應管43的流路168也可以不被完全關閉。并且,當從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下降了的狀態、使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上升時,按壓部件133如圖24所示的那樣通過供應管43的彈力而上升。由此,供應管43的流路被開放(圖26)。
罩139如圖28所示的那樣被構成為能夠卡合到管支承部131,并且從Z軸方向側覆蓋按壓部件133(圖22)、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 由此,按壓部件133(圖22)、第一凸輪163和第二凸輪165通過罩139被保護。
能夠通過流路開閉裝置75來開閉6條供應管43的流路168。由此,例如,當移動或運送液體噴射裝置1時,如果通過流路開閉裝置75堵塞流路168則容易抑制墨水從打印頭47漏出。當移動或運送液體噴射裝置1時,存在振動或沖擊作用于罐9或供應管43內的墨水的情況。當振動或沖擊作用于罐9或供應管43內的墨水時,存在壓力作用于打印頭47內的墨水的情況。因此,當移動或運送液體噴射裝置1時,存在墨水從打印頭47漏出的情況。對于這樣的情況,流路開閉裝置75是有效的。如果在移動或運送液體噴射裝置1之前、通過流路開閉裝置75來堵塞流路168,則能夠將作用于打印頭47內的墨水的壓力變動抑制得低。因此,能夠將墨水從打印頭47漏出抑制得低。另外,例如,在將墨水注入到罐9之前、通過流路開閉裝置75來堵塞流路168也是有效的。這是由于,當使罐9從使用姿勢變化到注入姿勢時,能夠將作用于打印頭47內的墨水的壓力變動抑制得低。
(實施例2)
對實施例2的墨水供應裝置5B進行說明。在實施例2中,對與實施例1的構成相同的構成標注與實施例1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如圖29所示,實施例2的墨水供應裝置5B具有罐殼體7、多個供應管43、罐單元191、支承框架73和流路開閉裝置193。罐單元191包括彼此結合的多個罐9。在實施例2的墨水供應裝置5B中,罐單元191包括5個罐9。也就是說,在實施例2的罐單元191中,5個罐9被連結。
在如圖29所示的罐單元191中,墨水的種類按照每個罐9而不同。在墨水供應裝置5B中,作為墨水的種類,采用黑色、黃色、品紅色、青色4種。并且,在5個罐9之中的2個罐9中容納黑色的墨水。在剩余的3個罐9中分別容納黃色的墨水、品紅色的墨水和青色的墨水。黑色的墨水被容納在在罐單元191中從位于最Y軸方向側的罐9B1開始向-Y軸方向數的時候的第四個罐9B4和第五個罐9B5中。各罐9的構成與實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墨水供應裝置5B中,也針對每個罐9設置有供應管43。因此,在墨水供應裝置5B中,設置有5條供應管43。罐單元191被支承于支承框架73。在罐單元191中,各罐9通過螺絲被固定于支承框架73。另外,罐殼體7也通過螺絲被固定于支承框架73。并且,在由支承框架73和罐殼體7圍繞的區域內容納罐單元71。
并且,與實施例1同樣地,在罐9的底面89(圖11)和支承框架73的底面101之間設置有空間103。在實施例2中,連接到罐9的供應口86的供應管43也在空間103中被進行配管(圖12)。另外,在實施例2中,多個供應管43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供應管43也以插入到框狀的側壁91的開口93的狀態(通過了的狀態)被進行配管。由此,能夠將多個供應管43在空間103內擴散的情況抑制得少。也就是說,容易捆綁多條供應管43。
如圖30所示,在罐單元191中設置有支承部件195。支承部件195將5個供應管43之中的3個供應管43在Z軸方向上支承。支承部件195被設置在罐9B3上,罐9B3是在罐單元191中從位于最Y軸方向側的罐9B1開始向-Y軸方向數的時候的第三個罐。支承部件195支承:被連接到罐9B5的供應管43B5、被連接到與罐9B5相鄰的罐9B4的供應管43B4、被連接到與罐9B4相鄰的罐9B3的供應管43B3。
被連接到罐9B5的供應管43B5在通過罐9B5的開口93B5和罐9B4的開口93B4之后到達支承部件195。供應管43B4在通過罐9B4的開口93B4之后到達支承部件195。雖然在罐單元191中設置了1個支承部件195,但是支承部件195的個數不限于1個。作為罐單元191,例如,也可以采用設置了多個支承部件195的構成。
支承部件195如圖31所示的那樣被設置在罐9的側壁91上。支承部件195如圖32所示的那樣被構成為能夠相對于罐9拆裝。支承部件195與實施例1同樣地具有一對嵌合部107和卡合部109。另外,在支承部件195上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有缺口部113。另一方面,支承部件195具有接合部196因此與實施例1不同。在支承部件195上設置有2個接合部196。接合部196的個數不限于2個,也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3個以上。 以下,在識別2個接合部196的情況下,2個接合部196分別被表記為接合部196A和接合部196B。
如圖33所示,接合部196沿Y軸延伸。在接合部196上設置有第一嵌合部197和第二嵌合部198。如作為圖33中的C-C線處的截面圖的圖34所示,在接合部196上形成有沿Y軸貫穿接合部196的通孔199。供應管43分別嵌合到第一嵌合部197和第二嵌合部198。與第一嵌合部197嵌合的供應管43和與第二嵌合部198嵌合的供應管43經由通孔199相互連通。由此,接合部196被構成為能夠接合2個供應管43。以下,與第二嵌合部198嵌合的供應管43被表記為延長管43E。
在實施例2中,第一嵌合部197的粗細和第二嵌合部198的粗細相互不同。在該實施例中,第二嵌合部198比第一嵌合部197粗。另外,與第二嵌合部198嵌合的延長管43E比與第一嵌合部197嵌合的供應管43粗。因此,與第二嵌合部198嵌合的延長管43E的流路168比與第一嵌合部197嵌合的供應管43的流路168寬。在實施例2中,如圖35所示,供應管43B4和供應管43B5分別經由支承部件195與延長管43E接合。
具有上述的構成的支承部件195如圖36所示的那樣被安裝到罐9的側壁91上。在支承部件195被安裝到罐9上的狀態下,支承部件195和側壁91構成支承部117。如果從支承部件195被安裝到罐9上的狀態、解除卡合部109的卡合、且使支承部件105相對于罐9向-Z軸方向移位時,則能夠將支承部件195從罐9卸下。
在支承部件195被安裝到罐9上的狀態下,缺口部113和罐9的開口93重疊。并且,由開口93和缺口部113形成開口119。在圖36中,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構成,在開口119的區域畫上剖面線。開口119被設定為能夠插入供應管43的大小。插入到開口119的供應管43在Z軸方向上通過開口119被支承。另外,插入到開口119中的供應管43的X軸方向和-X軸方向的位移量通過開口93和支承部件105而被限制。
如圖37所示,連接到罐9B3的供應管43B3被插入開口119中。由此,多個供應管43之中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被支承部117支承。支承部117將供應管43B5、供應管 43B4、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支承到底面89上。通過支承部117,供應管43B3比供應管43B5和供應管43B4向Z軸方向偏移。換言之,支承部117將供應管43B3與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在與底面89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并支承。也就是說,供應管43B3與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在上下方向排列。由此,容易避免供應管43的配管所用的空間103(圖12)沿罐9的底面89而變寬的情況。
在實施例2中的支承部117中,也得到與實施例1中的支承部117同樣的效果。供應管43B3與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排列的方向不限于沿Z軸的上下方向。作為供應管43B3與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排列的方向,如果供應管43B3與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上下錯開,則也可以采用交錯狀排列的構成。另外,支承部117支承供應管43的面不限于底面89,也可以是其它側面。另外,供應管43的粗細和延長管43E的粗細不限于上述情況,也可以采用供應管43比延長管43E粗的構成。并且,也可以采用供應管43和延長管43E同樣粗的構成。
如圖38所示,流路開閉裝置193在供應管43B5、供應管43B4和供應管43B3的經路上,被設置在比支承部件195靠罐9側的相反側、即比支承部件195靠打印頭47(圖5)側。與實施例1同樣地,流路開閉裝置193在罐單元191的5個罐9中被配置在側壁87和側壁88之間的高度差的空間的一部分。在墨水供應裝置5B中,流路開閉裝置193以在Y軸方向上從罐9B2跨到罐9B1的方式被設置。
如圖39所示,流路開閉裝置193具有管支承部201、按壓部件203、凸輪部件205、操作把手137和罩207。管支承部201被設置在比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靠-Z軸方向側。管支承部201被劃分為第一管支承部201A和第二管支承部201B。按壓部件203被設置在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的與管支承部201側相反的一側。按壓部件203包括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相互獨立地被構成。凸輪部件205被設置在按壓部件203的與管支承部201側相反的一側、即按壓部件203的Z軸方向側。罩207被設置在凸輪部件205 的與管支承部201側相反的一側、即凸輪部件205的Z軸方向側。
在管支承部201的第一管支承部201A上設置有多個槽221。在第二管支承部201B上設置有多個槽223。第一管支承部201A是設置有多個槽221的區域。第二管支承部201B是設置有多個槽223的區域。多個槽221在第一管支承部201A中沿Y軸排列。多個槽223在第二管支承部201B中沿Y軸排列。在各槽221中分別插入多個供應管43之中的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在各槽223中插入延長管43E。
如圖40所示,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沿槽221鋪設在槽221內。因此,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被管支承部201之中的第一管支承部201A支承(圖39)。另外,各延長管43E沿槽223鋪設在槽223內。因此,各延長管43E被管支承部201之中的第二管支承部201B(圖39)支承。如上所述,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在管支承部201中沿Y軸排列。
如圖40所示,第一按壓部件203A在管支承部201中與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交叉且沿Y軸延伸。第一按壓部件203A具有沿Y軸跨過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的長度。第二按壓部件203B在管支承部201中與2條延長管43E交叉且沿Y軸延伸。第二按壓部件203B具有沿Y軸跨過2條延長管43E的長度。
如圖41所示在管支承部201上跨過第一管支承部201A和第二管支承部201B設置有能夠插入按壓部件203的凹部231。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管支承部201A中,能夠將第一按壓部件203A插入到凹部231內、直到第一按壓部件203A與凹部231的底部抵接的位置為止。另外,在第二管支承部201B中,能夠將第二按壓部件203B插入到凹部231內、直到第二按壓部件203B與凹部231的底部抵接的位置為止。在第一按壓部件203A上設置有被引導部233A和被引導部233B。在第二按壓部件203B上設置有被引導部235A和被引導部235B。
另外,在管支承部201中,在與第一按壓部件203A的被引導部233A對置的位置處設置有能夠插入被引導部233A的引導部237。在管支承部201中,在與第二按壓部件203B的被引導部235A對置的位置處設置有能 夠插入被引導部235A的引導部238。并且,在管支承部201中,在與第一按壓部件203A的被引導部233B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的被引導部235B對置的位置處設置有能夠插入被引導部233B和被引導部235B的引導部239。
在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管支承部201中,通過將被引導部233A插入到引導部237、并將被引導部233B插入到引導部239,能夠將第一按壓部件203A插入到管支承部201的凹部231內。另外,在第二按壓部件203B和管支承部201中,通過將被引導部235A插入到引導部238、并將被引導部235B插入到引導部239,能夠將第二按壓部件203B插入到管支承部201的凹部231內。
設定為:在將第一按壓部件203A插入到凹部231內的狀態下,在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凹部231之間存在間隙。并且,在將第一按壓部件203A插入到凹部231內的狀態下,在被引導部233A和引導部237之間、以及被引導部233B和引導部239之間分別存在間隙。設定為:在將第二按壓部件203B插入到凹部231內的狀態下,在第二按壓部件203B和凹部231之間存在間隙。并且,在將第二按壓部件203B插入到凹部231內的狀態下,在被引導部235A和引導部238之間、以及被引導部235B和引導部239之間分別存在間隙。
因此,能夠將按壓部件203順暢的插入到凹部231內且將按壓部件203順暢地從凹部231內拔出。另外,當將按壓部件203相對于凹部231進行插入或拔出時,被引導部233A通過引導部237被引導,被引導部235A通過引導部238被引導,被引導部233B和被引導部235B通過引導部239被引導。因此,能夠將按壓部件203相對于管支承部201沿XY平面偏移的情況抑制得少。
如圖42所示,第一按壓部件203A以在管支承部201的槽221(圖41)內鋪設了供應管43的狀態隔著供應管43被配置在與凹部231(圖41)對置的位置處。由此,3條供應管43被管支承部201和第一按壓部件203A夾持。如圖42所示,第二按壓部件203B以在管支承部201的槽223(圖41)內鋪設了延長管43E的狀態隔著延長管43E被配置在與凹部231 (圖41)對置的位置處。由此,2條延長管43E被管支承部201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夾持。第一按壓部件203A的沿Y軸的長度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的沿Y軸的長度被設定成彼此大致相同的長度。由此,容易根據供應管43和延長管43E排列,制造變得容易。
如圖42所示,凸輪部件205具有軸部251、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軸部251沿Y軸延伸,并具有遍及在管支承部201中沿Y軸排列的3條供應管43和2條延長管43E的長度。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分別被設置在軸部251上。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沿Y軸排列。第一凸輪253比第二凸輪255位于靠操作把手137側、即位于比第二凸輪255靠Y軸方向側。第一凸輪253被設置在與第一按壓部件203A對置的位置處。第二凸輪255被設置在與第二按壓部件203B對置的位置處。并且,凸輪部件205如圖43所示那樣被設置在能夠與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抵接的位置。這時,凸輪部件205的第一凸輪253能夠與第一按壓部件203A抵接。另外,第二凸輪255能夠與第二按壓部件203B抵接。
如作為圖43中的D-D線處的截面圖的圖44所示,凸輪部件205的軸部251呈軸狀,并具有以線J1為中心的圓狀的外周。第一凸輪253具有包含以線K1為中心的圓弧狀的輪廓的外周。第二凸輪255具有包括以線L1為中心的圓弧狀的輪廓的外周。線J1、線K1和線L1彼此錯開。也就是說,軸部251和第一凸輪253的中心相互錯開(偏心)。另外,軸部251和第二凸輪255的中心也相互錯開(偏心)。并且,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的中心也相互錯開(偏心)。如圖45所示,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具有大小相互不同而形狀大致相似的截面,其中,圖4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的XZ平面中的截面的圖。第二凸輪255的截面大于第一凸輪253的截面。
凸輪部件205與操作把手137(圖43)的旋轉連動地以軸部251為中心旋轉。此時,線J1、線K1和線L1彼此錯開,因此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的外周如圖46所示的那樣與軸部251的旋轉連動地移位。由此,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作為以軸部251為旋轉中心進行升降的凸輪 來發揮功能。如上所述,當第二凸輪255的截面大于第一凸輪253的截面時,線K1和線L1相互錯開,由此第二凸輪255的位移量大于第一凸輪253的位移量。也就是說,第二凸輪255的升降量大于第一凸輪253的升降量。圖44示出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上升了的狀態。另一方面,圖46示出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下降了的狀態。
如圖44所示,第一按壓部件203A被放置在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的外周。這時,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的各自的流路168被開放。另外,第二按壓部件203B被放置在2條延長管43E的外周。這時,2條延長管43E的各種的流路168被開放。
當第一凸輪253下降時,如圖46所示,第一按壓部件203A與第一凸輪253的下降連動地向供應管43側下降。由此,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被第一按壓部件203A擠壓。另外,當第二凸輪255下降時,第二按壓部件203B與第二凸輪255的下降連動地向延長管43E側下降。由此,2條延長管43E被第二按壓部件203B擠壓。其結果是,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的流路168(圖44)被堵塞。這時,流路168也可以不被完全關閉。
并且,當從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下降了的狀態、使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上升時,第一按壓部件203A和第二按壓部件203B如圖44所示的那樣分別通過供應管43和延長管43E的彈力而上升。由此,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供應管43B3和2條延長管43E的流路被開放。
如圖47所示,罩207被構成為能夠與管支承部201卡合,從Z軸方向側覆蓋按壓部件203(圖39)、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由此,按壓部件203(圖39)、第一凸輪253和第二凸輪255被罩207保護。在上述的實施例2中,也可以獲得與實施例1相同的效果。在實施例2中,供應管43B1、供應管43B2和供應管43B3中的每一個與第一管對應,并且延長管43E與第二管對應。另外,軸部251與動作部件對應,操作把手137與操作部對應,引導部239與引導部對應,罩207與保護罩對應。在實施例2中的流路開閉裝置193中,也可以獲得與實施例1的流路開閉裝 置75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的流路開閉裝置75中,采用以凸輪部件135驅動按壓部件133的構成。另外,在實施例2的流路開閉裝置193中,采用以凸輪部件205驅動按壓部件203的構成。然而,流路開閉裝置75或流路開閉裝置193的構成不限于此。作為流路開閉裝置75或流路開閉裝置193的構成,也可以采用省略了凸輪部件135或凸輪部件205的構成。關于從流路開閉裝置75或流路開閉裝置193中省略了凸輪部件135或凸輪部件205的構成,以流路開閉裝置75為例作為實施例3進行說明。在實施例3中,關于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相同的構成,標注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圖48所示,實施例3中的流路開閉裝置281具有管支承部283、按壓部件285和罩287。在流路開閉裝置281中,省略了流路開閉裝置75的凸輪部件135或流路開閉裝置193的凸輪部件205。在管支承部283上與實施例1同樣地設置有多個槽141。多個槽141也可以是實施例2中的槽221或槽223。按壓部件285被設置在6條供應管43的與管支承部283側相反的一側、即位于比6條供應管43靠Z軸方向側。罩287被設置在按壓部件285的與管支承部283側相反的一側、即位于比按壓部件285靠Z軸方向側。罩287與實施例1的罩139或實施例2的罩207相同,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按壓部件285具有按壓部288、操作部289和卡止銷291。在管支承部283上與實施例1同樣地設置有能夠插入按壓部件285的凹部143。按壓部件285的按壓部288被插入到凹部143內。按壓部件285的操作部289從按壓部288向Y軸方向凸出。卡止銷291被設置在按壓部件285的一端,沿X軸凸出。在管支承部283上設置有軸承部(未圖示),按壓部件285的卡止銷291被插入軸承部。按壓部件285被構成為以能夠插入到管支承部283的軸承部的卡止銷291為旋轉中心相對于管支承部283旋轉。
當供應管43被鋪設在槽141內、且按壓部件285的卡止銷291被插入 到管支承部283的軸承部時,如圖49所示,按壓部件285以按壓部288被放置在供應管43上且相對于管支承部283傾斜的狀態靜止。然后,當通過使力作用于操作部289來使按壓部件285向圖中R3方向旋轉時,如圖50所示,供應管43被按壓部件285擠壓。由此,供應管43的流路168(圖26、圖44)被堵塞。這樣,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281中,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同樣地能夠開閉流路168。
在可適用實施例3的流路開閉裝置281的墨水供應裝置5中,如圖51所示,操作部289從罐殼體7露出。在罐殼體7上形成有沿Z軸延伸的開口部295。操作部289經由開口部295露出到罐殼體7的外側。如圖52所示,操作員或用戶能夠沿開口部295向-Z軸方向按下操作部289。在開口部295上設置有彎曲部297。在彎曲部297中,開口部295向X軸方向彎曲。并且,如圖53所示,能夠將操作部289插入到彎曲部297。由此,如圖54所示,能夠通過彎曲部297固定(鎖定)操作部289。
在實施例1~實施例3中,罐單元71或罐單元191分別具有連結了多個罐9的構成。然而,罐單元71或罐單元191的構成不限于此。作為罐單元71或罐單元191的構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將一個液體容納容器劃分成多個墨水容納部(液體容納部)的構成。
(實施例4)
對實施例4的罐9D進行說明。實施例4的罐9D除了罐9的通氣口部85(圖9)的構成不同之外,具有與實施例1~實施例3中各自的罐9同樣的構成。因此,以下,關于與罐9相同的構成,標注與實施例1~實施例3各自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4的罐9D中的通氣口部85區別于實施例1~實施例3中各自的罐9的通氣口部85,因此表記為通氣口部85D。
在液體噴射系統1中,如圖3所示,在墨水供應裝置5和打印機3之間在供應管43上設置有松弛。由于在供應管43上設置有松弛,如圖6所示,能夠使墨水供應裝置5相對于打印機3橫轉。當將墨水供應裝置5安裝到打印機3上時(圖1所示的狀態),從墨水供應裝置5向打印頭47延伸的供應管43如圖55所示的那樣以在墨水供應裝置5和打印機3之間彎 曲的狀態被容納。
此時,可以想到供應管43和通氣口84重疊。當供應管43和通氣口84重疊時,存在通氣口84被供應管43堵塞的情況。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大氣難以被導入到罐9內,罐9內的壓力下降,因此罐9內的墨水難以被供應到打印頭47。其結果是,可以想到容易阻礙印刷,因此無法發揮液體噴射系統1的功能,作為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受損。
如圖56所示,實施例4的罐9D具有通氣口部85D。通氣口部85D從容器81的側壁87向-X軸方向凸出。通氣口部85D被設置成筒狀。以下,對實施例4的罐9D舉出幾個例子,分別進行說明。以下,為了分別辨別罐9D的幾個例子,每個例子附加不同的數字。
(實施例4-1)
如圖56所示,實施例4-1的罐9D1具有通氣口部85D1。如作為圖56中的F部的放大圖的圖57所示,在通氣口部85D1上形成有在與作為通氣口部85D1凸出的方向的凸出方向(在本例中是-X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開口的開口301。如在作為圖57中的G-G線處的截面圖的圖58所示,即使通氣口84被供應管43堵塞,通氣口部85D1的通氣流路303也經由被形成在通氣口部85D1上的開口301與大氣連通。通氣流路303是從通氣口84通到罐9D內的流路。由此,罐9D1內與大氣連通。因此,罐9D1內的壓力容易被維持成大氣壓,因此容易抑制印刷功能的降低。從而,容易維持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開口301的個數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超過一個的多個。
(實施例4-2)
如圖59所示,實施例4-2的罐9D2具有通氣口部85D2。如作為圖59中的H部的放大圖的圖60所示,在通氣口部85D2上形成有從通氣口部85D2的前端向與側壁87側相反的一側凸出的多個凸部305。如作為圖60中的M-M線處的截面圖的圖61所示,即使供應管43與通氣口84重疊,也在多個凸部305之間確保開口307。通氣口部85D2的通氣流路303經由開口307與大氣連通。由此,罐9D2內與大氣連通。因此,罐9D2內的壓力容易被維持成大氣壓,因此容易抑制印刷功能的降低。從而,容易維持 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如果當供應管43與通氣口84重疊時能夠確保間隙,則凸部305的個數也可以是一個。
(實施例4-3)
如圖62所示,實施例4-3的罐9D3具有通氣口部85D3。如作為圖62中的N部的放大圖的圖63所示,在通氣口部85D3上形成有從通氣口部85D3的前端向側壁87側缺口的多個缺口部309。如作為圖63中的Q-Q線處的截面圖的圖64所示,即使供應管43與通氣口84重疊,也由多個缺口部309確保開口311。通氣口部85D3的通氣流路303經由開口311與大氣連通。由此,罐9D3內與大氣連通。因此,罐9D3內的壓力容易被維持成大氣壓,因此容易抑制印刷功能的降低。從而,容易維持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
(實施例4-4)
如圖65所示,實施例4-4的罐9D4具有通氣口部85D4。如作為圖65中的S部的放大圖的圖66所示,在通氣口部85D4上,通氣口部85D4包括延長部313。延長部313向與作為凸出方向的-X軸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例中是Z軸方向)延伸。也就是說,在本例中,通氣口部85D4從側壁87向-X軸方向凸出,在延長部313中向Z軸方向彎曲。并且,在延長部313的端部形成有通氣口84。由此,通氣口84向與作為凸出方向的-X軸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例中是Z軸方向)開口。因此,如作為圖66中的T-T線處的截面圖的圖67所示,即使在通氣口部85D4供應管43重疊,通氣流路315也通過通氣口84與大氣連通。通氣流路315是從通氣口84通到罐9D4內的流路。由此,罐9D4內與大氣連通。因此,罐9D4內的壓力容易被維持成大氣壓,因此容易抑制印刷功能的降低。從而,容易維持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延長部313延伸的方向不限于Z軸方向,可以采用各種方向。
(實施例4-5)
如圖68所示,實施例4-5的罐9D5具有通氣口部85D5。如作為圖68中的V部的放大圖的圖69所示,在通氣口部85D5上形成有從通氣口部85D5的前端向與側壁87側相反的一側凸出的多個凸部317。如作為圖69 中的W-W線處的截面圖的圖70所示,多個凸部317比通氣口84的邊緣向-X軸方向側凸出。因此,即使供應管43與通氣口84重疊,也在多個凸部317之間確保開口318。即,通氣口部85D5的通氣流路303經由朝向與通氣口部85D5的凸出方向-X方向不同的方向的開口318與大氣連通。由此,罐9D5內與大氣連通。因此,罐9D5內的壓力容易被維持成大氣壓,因此容易抑制印刷功能的降低。從而,容易維持液體噴射系統1的可靠性。如果當供應管43與通氣口84重疊時能夠確保間隙,則凸部317的個數也可以是一個。
在實施例4-1、實施例4-2、實施例4-3和實施例4-5中,通氣流路303如圖58、圖61、圖64、和圖70所示的那樣被形成為從外部側向罐9D的內側變細的錐狀。據此,即使在墨水從罐9D的內側流入到通氣口部85D內的情況下,通過毛細現象墨水也容易被向通氣流路303的細側吸引,因此容易避免墨水從通氣口部85D向外漏出。在這些實施例中,通氣流路303與錐部對應。
在實施例1~實施例4中的罐9或罐9A、罐9B、罐9D中,在通氣口部85或通氣口部85D包含可拆裝的帽部件321(圖71)。如圖71所示,帽部件321具有帽部323和把手部325。如圖72所示,帽部323被構成為能夠嵌合到通氣口部85或通氣口部85D。通過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或通氣口部85D,能夠通過帽部323來堵塞通氣口84。由此,能夠使墨水難以從通氣口84蒸發。操作員或用戶通過以抓著帽部件321的把手部325的狀態向Z軸方向拉拔帽部件321,能夠將帽部件321從罐9或罐9D卸下。
在實施例4-1、實施例4-2、實施例4-3和實施例4-5中,分別能夠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D(85D1、85D2、85D3、85D5)。當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D1(圖57)時,開口301被帽部323堵塞。當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D2(圖61)時,兩個凸部305之間的開口307被帽部323堵塞。當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D3(圖64)時,由缺口部309形成的開口311被帽部323堵塞。當將帽部件321安裝到通氣口部85D5(圖70)上時,兩個凸部317之間的開口318被帽 部323堵塞。從而,在實施例4-1、實施例4-2、實施例4-3和實施例4-5中,也能夠使墨水難以從通氣口部85D蒸發。
如圖73所示,可適用于實施例4-3的罐9D4的帽部件321具有帽部323朝向-Z軸方向的構成。由此,通過使帽部323嵌合到延長部313(圖66),能夠將帽部件321安裝到罐9D4。由此,在罐9D4中也能夠使墨水難以從通氣口84蒸發。操作員或用戶通過以抓著帽部件321的把手部325的狀態將帽部件321向Z軸方向拉拔,能夠將帽部件321從罐9D4卸下。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液體噴射裝置也可以是進行噴射、噴出或涂覆來消耗墨水以外的其它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此外,作為從液體噴射裝置成為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噴出的液體的狀態,包括粒狀、淚狀、以及線狀地拉長尾巴的形狀。另外,這里所說的液體,只要是能夠使液體噴射裝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質在液相時的狀態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它的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液)那樣的流狀體。另外,不僅包括作為物質的一個狀態的液體,還包括在溶劑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顏料或金屬顆粒等由固體物質構成的功能材料的顆粒的液體等。作為液體的代表性的例子,除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墨水外也能列舉出液晶等。此處,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中性墨水、熱熔墨水等包括各種液體組成物的墨水。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具體例,例如可以是噴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態含有在制造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光)顯示器、面發光顯示器、彩色濾波器等時使用的電極材料、顏色材料等材料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另外,也可以是噴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體有機物的液體噴射裝置、被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噴射作為試料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印染裝置、微分配器等。進而,可以是對鐘表、相機等精密機械精確地噴射潤滑油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固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噴射到基板上的液體噴射裝置。另外,也可以是為了對基板等進行蝕刻而噴射酸或堿性等蝕刻液的液體噴射裝置。
標號說明
1…液體噴射系統、3…打印機、5,5A,5B…墨水供應裝置、6…打印機殼體、7…罐殼體、9,9A,9B,9D…罐、11…供紙罩、12…排紙罩、13…供紙部、15…機構單元、14…排紙部、16…正面、17…上表面、18…操作面板、19A…電源按鈕、19B…操作按鈕、21…側部、22…窗部、23…正面、25…上表面、27…側部、28…視覺確認面、41…印刷部、43…供應管、43E…延長管、45…滑架、47…打印頭、49…中繼單元、57…墨水注入部、58…帽、62…上面板、71…罐單元、73…支承框架、75…流路開閉裝置、81…容器、83…片材部件、84…通氣口、85,85D…通氣口部、86…供應口、87…側壁、88…側壁、89…底面、91…側壁、93…開口、95…側壁、97…嵌合部、99…被嵌合部、101…底面、103…空間、105…支承部件、107…嵌合部、109…卡合部、111…開口、113…缺口部、115…框部、117…支承部、119…開口、131…管支承部、133…按壓部件、135…凸輪部件、137…操作把手、139…罩、141…槽、143…凹部、145…被引導部、147…引導部、148…第一區域、149…第二區域、161…軸部、163…第一凸輪、165…第二凸輪、168…流路、191…罐單元、193…流路開閉裝置、195…支承部件、196,196A,196B…接合部、197…第一嵌合部、198…第二嵌合部、201…管支承部、201A…第一管支承部、201B…第二管支承部、203…按壓部件、203A…第一按壓部件、203B…第二按壓部件、205…凸輪部件、207…罩、221…槽、223…槽、231…凹部、233A,233B…被引導部、235A,235B…被引導部、237…引導部、238…引導部、239…引導部、251…軸部、253…第一凸輪、255…第二凸輪、281…流路開閉裝置、283…管支承部、285…按壓部件、287…罩、288…按壓部、289…操作部、291…卡止銷、295…開口部、297…彎曲部、301…開口、303…通氣流路、305…凸部、307…開口、309…缺口部、311…開口、313…延長部、315…通氣流路、321…帽部件、323…帽部、325…把手部、P…印刷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