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柔性印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組式柔性印刷機。
背景技術:
柔性版印刷也常簡稱為柔版印刷,是包裝常用的一種印刷方式。根據我國印刷技術標準術語GB9851.4-90的定義,柔性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通過網紋輥傳遞油墨的印刷方式,然而,現有的柔性印刷機結構復雜,生產效率低,維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組式柔性說印刷機,具體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加工效率高的機組式柔性印刷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組式柔性印刷機,包括主機架、放卷裝置、進卷牽引裝置、印刷單元、烘干箱裝置、收卷裝置,放卷裝置、進卷牽引裝置、烘干箱裝置、收卷裝置分別設置在主機架上,承印材料依次由放卷裝置排出依次通過進卷牽引裝置、印刷單元、烘干箱裝置至收卷裝置,烘干箱裝置與收卷裝置之間設置牽引冷卻裝置。
優選的,放卷裝置設置第一自動糾偏裝置和\或收卷裝置設置第二自動糾偏裝置。
進一步的,主機架包括由左至右設置的第一機架、第二機架、第三機架,放卷裝置設置在第二機架上,收卷裝置設置在第三機架上,印刷單元的壓印滾筒設置在第一機架上。
優選的,承印材料的輸送路徑呈迂回式由放卷裝置輸送至收卷裝置。
優選的,印刷單元的壓印滾筒與印刷單元的印版滾筒相切設置。
優選的,所述的烘干箱裝置內沿承印材料走向為方向設置若干組承托承印材料的烘干導向輥,烘干導向輥呈弧形排布。
優選的,印刷單元的印版滾筒設置在柔性印刷小車上,柔性印刷小車可拆卸的設置接近第一機架處。
優選的,在承印材料的輸送路徑上分別設置張緊輥分布在接近放卷裝置、印刷單元、收卷裝置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印刷效率高,且帶有烘干及冷卻配套的使用,成品率,機組平臺也可以兼容其他印刷方式,進一步的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實施例1的機組式柔性印刷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一種機組式柔性印刷機,包括主機架、放卷裝置1、進卷牽引裝置2、印刷單元3、烘干箱裝置4、收卷裝置6,放卷裝置1、進卷牽引裝置2、烘干箱裝置4、收卷裝置6分別設置在主機架上,承印材料S依次由放卷裝置1排出依次通過進卷牽引裝置2、印刷單元3、烘干箱裝置4至收卷裝置6,烘干箱裝置4與收卷裝置6之間設置牽引冷卻裝置5。
上述實施例中,加工過程如下:置于放卷裝置1上的承印材料S由進卷牽引裝置2帶至印刷單元3進行油墨印刷,在印刷完成以后通過烘干箱裝置4進行烘干,承印材料S再通過牽引冷卻裝置5進行冷卻牽引,在冷卻以后的承印材料S由收卷裝置6完成收卷。
放卷裝置1設置第一自動糾偏裝置、收卷裝置6設置第二自動糾偏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在加工過程中承印材料出現橫向竄動,導致出現橫向誤差,影響印刷質量。
主機架包括由左至右設置的第一機架A、第二機架B、第三機架C,放卷裝置1設置在第二機架B上,收卷裝置6設置在第三機架C上,印刷單元3的壓印滾筒33設置在第一機架A上,承印材料S的輸送路徑呈迂回式由放卷裝置1輸送至收卷裝置6。
優選的,印刷單元3的壓印滾筒33與印刷單元3的印版滾筒32相切設置,印版滾筒32設置在壓印滾筒(33)的底部。
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烘干箱裝置4內沿承印材料S走向為方向設置多組承托承印材料S的烘干導向輥41,烘干導向輥41呈弧形排布,其弧形開口向下,具體的,烘干箱裝4置置于第一機架A、第二機架B、第三機架C的頂端。
印刷單元3的印版滾筒32設置在柔性印刷小車31上,柔性印刷小車31可拆卸的設置接近第一機架A處,具體的柔性印刷小車31可以設置在壓印滾筒33的底部處,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更換柔性印刷小車31,比如在柔性印刷小車31內的油墨用完時或根據承印材料S的不同適應性的更換不同的柔性印刷小車31。
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承印材料S的輸送路徑上分別設置張緊輥7分布在接近放卷裝置1、印刷單元3、收卷裝置6處,在接近印刷單元3的壓印滾筒33兩側設置張緊輥7,壓印滾筒33設置在兩側的張緊輥7的下凹處,在承印材料的輸送路徑上配合設置導向輥8。
當然,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實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