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提供方法以及墨提供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求取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相應的補正值(Δθ1~Δθn),以補正值(Δθ1~Δθn)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θ1b~θnb),作為補正后的打開量(θ1b′~θnb′)。在利用用墨刮刀(15)去除墨輥組(6)內的墨而使該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θ1b′~θnb′)的狀態,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
【專利說明】
墨提供方法以及墨提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通過傳墨輥的傳出動作經由墨輥組將供應到墨斗輥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的墨提供方法以及墨提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圖23示出輪轉印刷機中的各個顏色的印刷組件內的墨棒(inker)(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在圖23中,I是墨斗,2是蓄存在墨斗I中的墨,3是墨斗棍,4(4_1?4_n)是在墨斗輥3的軸向上被并列設置多個的墨斗鍵,5是傳墨輥,6是墨輥組,7是印刷版,8是安裝了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9是膠印滾筒,1是壓印滾筒。
[0003]該墨提供裝置通過墨斗鍵4-1?4-n的開度調整將墨斗I內的墨2提供給墨斗輥3,通過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經由墨輥組6將供應到墨斗輥3的墨提供給印刷版7。
[0004]預先在印刷版7上印上圖樣,膠印滾筒9接受提供到印刷版7的墨,由膠印滾筒9接受到的墨被轉印到在膠印滾筒9與壓印滾筒10之間傳輸的印刷紙張(被印刷體)11上。
[0005]另外,在墨輥組6的墨的流動路徑的末端設置有與印刷版7相接的著墨輥6-1?6-
4。另外,經由著水輥12將蓄存在水槽13中的潤濕水與經由著墨輥6-1?6-4的墨一起提供給印刷版7。
[0006]在墨提供裝置中,在進行印刷作業的切換的情況下,S卩,在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更換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情況下,將墨斗鍵4-1?4-n的開度、墨斗輥3的旋轉量等變更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值,經由墨輥組6將墨斗I內的墨2提供給更換后的印刷版7’。在該情況下,在正式印刷前進行測試印刷,并調整墨提供量,得到應滿意的色調。由此,在墨輥組6、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上形成所期望的墨膜厚分布(墨膜厚度的梯度)。
[0007]但是,在該墨提供裝置中,在將印刷版7更換為印刷版7’而要進行下一個印刷作業的情況下,針對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墨膜厚分布殘留在墨輥組6中。在該情況下,必須將針對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墨膜厚分布逐漸改變成針對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墨膜厚分布,在得到應滿意的色調之前,需要大量的墨提供量的調整和測試印刷,出現“印刷前準備時間增加”、“工作負荷增大”、“印刷材料浪費”、“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尚”等冋題。
[0008]為此,以減少直至得到應滿意的色調為止的墨提供量的調整和測試印刷的次數作為目的,提出有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示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
[0009]〔專利文獻I(印刷耗墨+預打墨2)〕
[0010]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中,在印刷作業的切換時,在停止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的基礎上,在保持安裝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不變的狀態下開動主機,進行規定張數的印刷(白紙印刷),由此減少墨提供裝置內的墨(印刷耗墨),在墨輥組6中留下隨著從上游成為下游而變薄的在印刷中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墨膜厚分布Ma(參考圖24A),S卩,留下與印刷版7的沒有圖樣的部分(圖樣面積率為零的部分)對應的基準墨膜厚分布Ma(墨移除)。
[0011]接下來,在將墨斗鍵4-1?4-n的開度、墨斗輥3的旋轉量等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值的基礎上,在使著墨輥6-1?6-4脫開的狀態下,開動主機,使傳墨輥5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出動作,將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Mb(參考圖24B)重疊在留在墨輥組6中的基準墨膜厚分布Ma上(預打墨2)。
[0012]〔專利文獻2(返回墨斗+預打墨I)〕
[0013]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中,在印刷作業的切換時,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零,在該狀態下使傳墨輥5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出動作,來使墨輥組6上的墨全都回到墨斗I內(返回墨斗)ο由此,成為墨棍組6內的各棍不保有墨的狀態。
[0014]接下來,在將墨斗鍵4-1?4-n的開度設為規定開度(例如50%)的基礎上,并且在將墨斗輥3的旋轉量設為規定量(例如50%)的基礎上,使傳墨輥5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出動作,在墨輥組6中形成印刷中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墨膜厚分布(基準墨膜厚分布)Ma(參考圖24A)(預打墨I的第I步驟)。
[0015]然后,在將墨斗鍵4-1?4-n的開度、墨斗輥3的旋轉量等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 ’的圖樣相應的值的基礎上,在使著墨輥6-1?6-4脫開的狀態下,開動主機,使傳墨輥5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出動作,將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Mb(參考圖24B)重疊在形成在墨輥組6中的基準墨膜厚分布Ma上(預打墨I的第2步驟)。
[0016]圖25示出由具備該墨提供裝置的印刷機印刷出的印刷物。在印刷物(被印刷體)11上,在除圖樣區域11-1以外的空白部印刷了帶狀的色條11-2。在一般的4色印刷的情況下,色條11-2由青、洋紅、黃、黑這些各顏色的濃度測定用的塊(網點面積率100%的實地的色標)llal、I la2、I Ia3、lla4構成。區域SI?Sn與印刷機的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1?4_n的鍵區(key zone)對應。
[0017]〔顏色校準〕
[0018]對各顏色的印刷組件預先設定基準濃度。即,對青、洋紅、黃、黑這些各顏色預先設定基準濃度值,在印刷物11的印刷時,進行使各顏色的濃度值與該基準濃度值一致這樣的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1?4-n的開度調整。該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1?4-n的開度調整基于印刷到印刷物11上的各顏色的濃度測定用的塊I la( IlalU la2、11a3、11a4)的濃度由未圖示的墨提供量調整裝置進行。
[0019]例如若以印刷物11中的區域SI為代表進行說明,則測定通過測試印刷或正式印刷而得到的印刷物11的各顏色的濃度測定用的塊Ua的濃度值,求取該測定到的各顏色的濃度值與預先設定的各顏色的基準濃度值之間的濃度差,根據該求取到的各顏色的濃度差來求取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1的打開量的調整值(向區域SI提供的墨提供量的調整值),將該求取到的調整值(基準的調整值)乘以獨立的系數(控制比率)來求取修正值,將該修正值作為反饋量來調整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1的打開量。
[0020]同樣地,對區域S2?Sn也求取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2?4-n的打開量的調整值(向區域S2?Sn提供的墨提供量的調整值),將該求取到的調整值(基準的調整值)乘以控制比率來求取修正值,將該求取到的修正值作為反饋量來調整各顏色的印刷組件中的墨斗鍵4-2?4-n的打開量。
[0021]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印刷耗墨+預打墨2)中,由于在墨輥組6上留下墨膜厚分布Ma時進行白紙印刷,因此存在紙張被浪費這樣的問題。
[0022]另外,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返回墨斗+預打墨I)中,由于使墨輥組6上的全部墨回到墨斗I,從零起形成修正的墨膜厚分布(Ma+Mb),因此存在非常花費時間的問題。另外,在該方法中,由于使乳化的墨(與潤濕水融合的墨)返回墨斗I,因此還存在發生印刷障礙、印刷材料被浪費這樣的問題。
[0023]為此,本申請的
【申請人】考慮一種墨提供方法,使墨提供裝置內的墨輥組6能分割成上游側和下游側,并且設置清除留在上游側的輥組中的墨的墨刮刀,在將墨輥組6分離成上游側和下游側的狀態下,去除留在上游側的輥組中的墨來使該墨減少,之后將上游側的輥組和下游側的輥組連結,將各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在該狀態下進行一定次數的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使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重疊,從而正常的印刷物就能立即印刷。
[0024]但是,在該墨提供方法中,即使利用墨刮刀來刮取留在上游側的輥組中的墨,也不能完全消除與各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膜厚的差異,其不良影響會遺留到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中,出現正常的印刷物無法立即印刷、印刷材料被浪費這樣的問題。
[0025]針對該問題,S卩,針對即使利用墨刮刀來刮取留在上游側的輥組上的墨也不能完全消除與各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膜厚的差異這一問題,采用圖26以及圖27進彳丁說明。
[0026]圖26是例示前次的印刷作業(作業A)及本次的印刷作業(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和針對該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印刷狀態)的圖。圖26中的上段的圖表示作業A和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下段的圖表示針對作業A和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
[0027]作業A的與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從左向右變大(墨的膜厚變大),與作業A相反,作業B的與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從右向左變大(墨的膜厚變大)。另外,tl是基本墨膜厚,t2是圖樣膜厚,W是印刷版的寬度,基本墨膜厚tl以及圖樣膜厚t2表示墨輥組6上的隨著從上游成為下游而變薄的墨的膜厚的平均值。
[0028]圖27A示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采用專利文獻I所示的方法(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在該情況下,由于采用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因此作業A的印刷版的圖樣膜厚t2被清除而僅留下基準墨膜厚tl。為此,若將各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就會將作業B的圖樣膜厚t2重疊在基準墨膜厚tl上。
[0029]圖27B示出在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利用墨刮刀來刮取墨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在該情況下,由于墨刮刀相對于輥寬度方向一致地刮取墨,因此不能消除與各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的膜厚的凹凸的影響,并且會以侵入到基準墨膜厚tl的形態將墨去除。為此,即使將各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也無法得到使作業B的圖樣膜厚t2重疊在基準墨膜厚tl上的墨膜厚。
[0030]現有技術文獻
[0031]專利文獻
[0032]專利文獻1: JP特開平10-16193號公報
[0033]專利文獻2: JP特開平11-188844號公報
[0034]專利文獻3: JP特開平11-188849號公報
[0035]專利文獻4: JP特開平3-97564號公報
[0036]專利文獻5: JP特開昭58-201008號公報
[0037]專利文獻6: JP特開昭58-2010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38]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39]本發明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墨提供方法以及墨提供裝置,在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中所使用的印刷版的圖樣(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時,不進行白紙印刷,也不進行返回墨斗,就能在短時間內補正形成在墨輥組中的墨膜厚分布,并且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影響。
[0040]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41]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備以下步驟: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墨輥組內的墨,從而使墨輥組內的墨減少的步驟;計算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步驟;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的步驟,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以求取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所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步驟;將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步驟;和在墨輥組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墨輥的傳出動作,在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步驟。
[0042]在本發明中,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墨輥組內的墨,從而使墨輥組內的墨減少。另外,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并且,以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在墨輥組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在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由此,不進行白紙印刷或返回墨斗,就能直接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并且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影響。
[0043]發明效果
[0044]根據本發明,由于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墨輥組內的墨,從而使墨輥組內的墨減少,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以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在墨輥組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在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因此在印刷作業的切換時,不進行白紙印刷,也不進行返回墨斗,就能在短時間內補正形成在墨輥組上的墨膜厚分布,并且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45]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墨提供方法的實施中所使用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I個實施例(實施例1)的框圖。
[0046]圖2是表示由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控制的印刷組件內的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使墨輥組連結的狀態(將墨輥組分割前的狀態))的圖。
[0047]圖3是表示由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控制的印刷組件內的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將墨輥組分割后的狀態)的圖。
[0048]圖4是表示由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控制的印刷組件內的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將墨輥組分割后利用刮刀來刮取上游側的輥小組內的墨的狀態)的圖。
[0049]圖5A-圖5C是表示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中的存儲器的內容的圖。
[0050]圖6是表示色度計的設置狀況的側視圖。
[0051]圖7是表示使用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進行印刷作業的切換時的向墨輥組、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形成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墨膜厚分布的形成過程的圖。
[0052]圖8是例示前次的印刷作業(作業A)及本次的印刷作業(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和針對該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印刷狀態)的圖。
[0053]圖9A是表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以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的圖。
[0054]圖9B是表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利用墨刮刀來刮取墨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的圖。
[0055]圖1OA是表示移除后的墨膜厚成分J2的圖。
[0056]圖1OB是表示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和相當于墨去除成分Jl的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的圖。
[0057]圖11是表示在墨裝置內預打墨后不對墨輥組進行分割就形成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墨膜厚分布的情況下的與圖7對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形成過程的圖。
[0058]圖12是表示在將墨輥組分割前將下游側的輥小組和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設為裝上狀態的情況下的與圖7對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形成過程的圖。
[0059]圖13A-圖13S是用于說明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詳細的動作的流程圖。
[0060]圖14A-圖14C是表示實施例2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中的存儲器的內容的圖。
[0061]圖15A-圖15S是用于說明實施例2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詳細的動作的流程圖。
[0062]圖16是表示墨斗輥控制裝置的內部構成的概況的框圖。
[0063]圖17是表示墨斗輥控制裝置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0064]圖18是表示墨斗鍵控制裝置的內部構成的概況的框圖。
[0065]圖19A-圖19B是表示墨斗鍵控制裝置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0066]圖20是表示作為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中的CPU的處理動作來實現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的框圖。
[0067]圖21是表示不經由膠印滾筒就將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的墨直接轉印在印刷紙張上的示例的圖。
[0068]圖22是表示不經由膠印滾筒就將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的墨直接轉印在印刷紙張上的情況下的作為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中的CPU的處理動作來實現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的框圖。
[0069]圖23是表示印刷機中的各顏色的印刷組件內的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圖。
[0070]圖24A-圖24B是表示形成在墨提供裝置的墨輥組上的墨膜厚分布的圖。
[0071 ]圖25是表不由印刷機印刷的印刷物的概況的俯視圖。
[0072]圖26是例示前次的印刷作業(作業A)及本次的印刷作業(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和針對該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印刷狀態)的圖。
[0073]圖27A是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以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的圖。
[0074]圖27B是表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利用墨刮刀來刮取墨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75]以下基于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0076]〔實施例1:將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設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的示例〕
[0077]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墨提供方法的實施中所使用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I個實施例(實施例1)的框圖。
[0078]該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具備:CPU(中央運算處理裝置(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10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102、ROM (Read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103、輸入裝置104、顯示器105、輸出裝置(打印機等)106、印刷停止開關107、印刷作業切換開始開關108、濃度測定開關109、印刷機的原動電動機110、原動電動機驅動器111、原動電動機用旋轉編碼器112、D/A變換器113、印刷機的原點位置檢測器114、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墨傳出裝置116。
[0079]還具備:色度計117、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用旋轉編碼器119、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驅動器120、色度計的當前位置檢測用計數器121、A/D變換器122、色度計原點位置檢測器123、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124、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用閥125、著水輥裝脫用氣缸126、著水輥裝脫用氣缸用閥127、著墨輥裝脫用氣缸128、著墨輥裝脫用氣缸用閥129、墨刮刀裝脫用氣缸130、墨刮刀裝脫用氣缸用閥131、進紙裝置132、印刷組件133、存儲器 134、輸入輸出接口(1/0,I/F)135-l?135-13。
[0080]圖2是表示由該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控制的各印刷組件內的墨提供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圖。在圖2中,與圖23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參考圖23說明的構成要素相同或同等的構成要素,省略其說明。在該墨提供裝置中,墨輥組6能以圖2中以虛線所示的行LI為邊界而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
[0081 ]具體地,位于上游側的輥小組6A與下游側的輥小組6B之間的輥6C被以支點Pl為轉動中心而搖動的搖動臂14的一端部進行軸支撐,在該搖動臂14的另一端部連結設置輥組分害J/連結用氣缸124。另外,為了與其他部件相區別而在此用一點劃線示出搖動臂14。
[0082]在該結構中,若使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124進行伸長動作(參考圖3),則搖動臂14以支點Pl為轉動中心而向箭頭A方向搖動,伴隨著該搖動,棍6C的周面從位于上游側的棍小組6A的墨流動路徑的最下端的輥6A1的周面分離。另外,輥6C的周面從位于下游側的輥小組6B的墨流動路徑的最上端的輥6B1的周面分離。由此,墨輥組6被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
[0083]若從該狀態使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124進行退縮動作,則搖動臂14以支點Pl為轉動中心而向箭頭B方向搖動,伴隨著該搖動,棍6C的周面與位于上游側的棍小組6A的墨流動路徑的最下端的輥6A1的周面對接。另外,輥6C的周面與位于下游側的輥小組6B的墨流動路徑的最上端的輥6B1的周面對接(參考圖2)。由此,上游側的輥小組6A與下游側的輥小組6B連結,恢復成I個墨輥組6。
[0084]另外,對墨輥組6設置:與上游側的輥小組6A的輥6A2的周面相接來刮取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的墨刮刀15;和回收利用該墨刮刀15刮取的墨的墨容器16。對墨刮刀15設置墨刮刀裝脫用氣缸130。在對墨進行刮取的情況下,使墨刮刀裝脫用氣缸130進行退縮動作來使墨刮刀15與輥6A2的周面對接(參考圖4)。若使墨刮刀裝脫用氣缸130進行伸長動作,則墨刮刀15從輥6A2的周面分離。
[0085]在該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中,CPUlOl得到經由接口 135-1?135-13給出的各種輸入信息,且一邊訪問RAM102、存儲器134—邊遵循保存于R0M103的程序而動作。
[0086]原動電動機用旋轉編碼器112每隔印刷機的原動電動機110的規定旋轉角就產生旋轉脈沖,并輸出給原動電動機驅動器111。印刷機的原點位置檢測器114檢測印刷機的每I旋轉的原點位置,產生原點位置檢測信號并輸出給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
[0087]墨傳出裝置116針對傳墨輥5設置。若開啟墨傳出裝置116,則開始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若關閉墨傳出裝置116,則停止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
[0088]著水輥裝脫用氣缸126針對著水輥12設置。若使著水輥裝脫用氣缸126進行伸長動作,則著水輥12成為裝上狀態(與印刷版7(7 ’)相接的狀態),若使著水輥裝脫用氣缸126進行退縮動作,則著水輥12成為脫開狀態(從印刷版7(7’)分離的狀態)。
[0089]著墨輥裝脫用氣缸128針對著墨輥6-1?6-4設置。若使著墨輥裝脫用氣缸128進行伸長動作,則著墨輥6-1?6-4成為裝上狀態(與印刷版7 (7’)相接的狀態),若使著墨輥裝脫用氣缸128進行退縮動作,則著墨輥6-1?6-4成為脫開狀態(從印刷版7(7’)分離的狀態)。
[0090]圖5A-圖5C中將存儲器134的內容分割示出。在存儲器134設置存儲器Ml?M28。在存儲器Ml中存儲計數值N。在存儲器M2中存儲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b?Snb。在存儲器M3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a?Sna。在存儲器M4中存儲各印刷組件的墨斗鍵的總數η。在存儲器M5中存儲色度計的當前位置檢測用計數器121的計數值。在存儲器M6中存儲色度計117的當前位置。在存儲器Μ7中存儲應由色度計117測定的印刷樣本的各塊的位置。在存儲器Μ8中存儲來自色度計117的顏色數據。在存儲器Μ9中存儲印刷樣本的各塊的濃度值Dl?Dn ο在存儲器Ml O中存儲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
[0091]在存儲器Mll中存儲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在存儲器Μ12中存儲墨刮取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I ο在存儲器Ml3中存儲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在存儲器M14中存儲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b?0nb。在存儲器M15中存儲基準濃度值DR。在存儲器M16中存儲印刷樣本的各塊的濃度值Dl?Dn與基準濃度值DR之差(濃度差)Δ Dl?Δ Dn。在存儲器M17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在存儲器M18中存儲墨斗鍵4-1?4-n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an。在存儲器M19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 Θ1ι~ Δ θ?η。
[0092]在存儲器Μ20中存儲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補正系數β。在存儲器Μ21中存儲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KAl?Mn。在存儲器M22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ΚΑ0。在儲器M23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 Θ2ι~ Δ Θ2η。在存儲器Μ24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b’?0nb’。在存儲器Μ25中存儲墨斗輥的旋轉量。在存儲器M26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2 ο在存儲器M27中存儲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3 ο在存儲器M28中存儲印刷速度Vp。
[0093]色度計117如圖6所示那樣安裝在設置于支柱20-1、20_2間的滾珠絲杠(導螺桿)20-3上。滾珠絲杠20-3借助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而正/反旋轉。通過該滾珠絲杠20-3的正/反旋轉,在被滾珠絲杠20-3引導的同時,色度計117在支柱20-1、20-2間進行移動。色度計117的頭部117-1朝向測定臺20-4的放置測定對象的面20_4a。
[0094]另外,在圖1中,200是驅動墨提供裝置中的墨斗輥3的墨斗輥控制裝置,300-1?300-n是控制墨提供裝置中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墨斗鍵控制裝置。墨斗輥控制裝置200以及墨斗鍵控制裝置300-1?300-n按各顏色的墨提供裝置的每一個來設置,在該實施例中,為了簡化說明而將墨提供裝置設為I個。即,以I個墨提供裝置為代表來說明其動作。
[0095]〔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概略動作〕
[0096]在進入到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的詳細動作的說明前,為了易于理解而說明其概略動作。
[0097](I)停止進紙,并且停止使用印刷版7的印刷(結束前一個印刷作業)。若停止了印屆IJ,則進行滾筒拔出而使膠印滾筒9從印版滾筒8以及壓印滾筒10分離,并且使著墨輥6-1?6-4脫開,使著水輥12脫開,從印版滾筒8分離(參考圖3)。在該情況下,如圖7中作為階段SI所示那樣,在墨輥組6中留有與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Me。即,留有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膜厚分布Me。
[0098](2)在印刷機停止狀態下,將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更換成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并且清洗膠印滾筒9(圖7:階段S2)。
[0099](3)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移除時的分割)。由此,墨輥組6的墨膜厚分布Mc如圖7中作為階段S3所示那樣,被劃分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的墨膜厚分布McA和下游側的棍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McB。
[0100](4)使印刷機的旋轉速度增速到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使墨刮刀15附著于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輥6A2,在該狀態下使印刷機進行一定旋轉(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 ),刮取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而使其減少(參考圖4)。即,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移除。由此,如圖7中作為階段S4所示那樣,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留有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MaA’。這時,下游側的輥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通過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而被平均,成為平坦的墨膜厚分布McB ’。
[0101]在該階段S4,由于與專利文獻1、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同樣地,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是以基準濃度來印刷的假定下實施墨的刮取,因此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不是以基準濃度印刷的情況下,留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會出現過量和不足。
[0102]S卩,在實際的印刷中,由于以與顧客認可的校正印刷盡可能相同的色調進行印刷,因此實際印刷的印刷物的各顏色的濃度與基準濃度(標準濃度)不同,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結束的時間點的墨輥組上的墨膜厚分布大多情況下與以基準濃度(標準濃度)印刷的情況不同。
[0103]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印刷耗墨+預打墨2)、專利文獻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返回墨斗+預打墨I)中,始終在標準狀態(基準濃度下的印刷狀態)的假定下來實施印刷耗墨、返回墨斗,因此留在墨輥組上的墨會出現過量和不足,在預打墨2或預打墨I下的墨膜厚分布向留在該墨輥組上的墨膜厚分布重疊后,必須一邊進行測試印刷一邊手動調整墨提供量,會成為操作人員的負擔且準備時間會變長,從而使印刷機的運轉率降低,并且浪費印刷材料,存在這樣的問題。
[0104]在上述的階段S4,由于與該專利文獻1、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同樣地,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是以基準濃度來印刷的假定下實施墨的刮取,因此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不是以基準濃度印刷的情況下,留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會出現過量和不足(問題I)。
[0105]另外,在專利文獻3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中,“在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安裝在印版滾筒上保持不變的狀態下停止傳墨輥的傳出動作,在保持這樣不變的狀態下進行一定張數的印刷來減少墨提供裝置內的墨量”時,對應于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來變更印刷張數,但由于實際上在各墨斗鍵的范圍下濃度并不相同,因此實際上并沒有效果。
[0106]另外,在該階段S4,由于墨刮刀15相對于輥寬度方向一致地刮取墨,因此留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MaA ’會成為受到與墨斗鍵4-1?4_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的膜厚的凹凸的影響的、且以侵入到與圖樣面積率為零的部分對應的基準墨膜厚分布中的形態將墨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問題2)。
[0107]圖8例示前次的印刷作業(作業A)及本次的印刷作業(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和針對該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印刷狀態)。圖8中的上段的圖表示作業A和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下段的圖表示針對作業A和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墨提供裝置內的墨的膜厚。
[0108]作業A的與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從左向右變大(墨的膜厚變大),與作業A相反,作業B的與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從右向左變大(墨的膜厚變大)。另外,tl是基本墨膜厚,t2是圖樣膜厚,W是印刷版的寬度,基本墨膜厚tl以及圖樣膜厚t2表示墨輥組6上的隨著從上游成為下游而變薄的墨的膜厚的平均值。
[0109]圖9A示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采用專利文獻I所示的方法(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在該情況下,由于以白紙印刷將墨印刷耗減,因此作業A的印刷版的圖樣膜厚t2被清除而僅留下基準墨膜厚tl。為此,若將各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則作業B的圖樣膜厚t2就重疊在基準墨膜厚tl上。
[0110]圖9B示出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利用墨刮刀15刮取墨后的墨的膜厚(移除后的膜厚)。在該情況下,由于墨刮刀15相對于輥寬度方向一致地刮取墨,因此不能消除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的膜厚的凹凸的影響,并且會以侵入到基準墨膜厚tl的形態將墨去除。為此,即使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也無法得到使作業B的圖樣膜厚t2重疊在基準墨膜厚11上的墨I旲厚。
[0111]S卩,如圖1OA中轉記圖9B的從作業A向作業B切換印刷作業時的“移除后的膜厚”所示那樣,在將圖1OA中的以基準墨膜厚tl XW(印刷版的寬度)表現的矩形的面積設為基準膜厚成分JO的情況下,除侵入到該基準膜厚成分JO中的按鍵狀的墨去除成分(以白色示出的部分)Jl以外的成分(以黑色示出的部分)J2成為移除后的墨膜厚成分。為此,即使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作業B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也不能得到使作業B的圖樣膜厚t2重疊在基準墨膜厚tl上的墨膜厚。
[0112](5)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對于上述問題I,求取相當于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以下將該補正成分稱作JX)的補正值(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另外,對于上述問題2,如圖1OB所示那樣,為了將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和相當于墨去除成分Jl的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加在移除后的墨膜厚成分J2上,求取相當于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的補正值(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面積率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以該第I補正值和第2補正值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該補正后的打開量。另外,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階段S5)。
[0113](6)然后,在印刷機的旋轉速度被設為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的狀態下,進行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2的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來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膜厚成分、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和基準膜厚填補成分加在留在墨輥組6中的移除后的墨膜厚成分上,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Md(圖7:階段S6)。
[0114](7)停止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將墨輥組6再次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印刷開始時的分割)。由此,墨輥組6的墨膜厚分布Md如圖7中作為階段S7所示那樣,被劃分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的墨膜厚分布Md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MdB0
[0115](8)將著墨輥6-1?6-4以及著水輥12裝上,并且僅將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即,將著墨輥6-1?6-4以及著水輥12設為與印刷版7’的版面相接的狀態,并且將膠印滾筒9僅相對于印版滾筒8裝上(傳出動作保持停止不變)。由此,下游側的輥小組6B、著水輥12、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被設為裝上狀態(圖7:階段S8)。
[0116](9)在該狀態下,使印刷機旋轉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3,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圖7:階段S9)。在該情況下,僅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比較薄的墨膜厚分布MdB的墨被提供給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防止了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變得過厚。
[0117]S卩,如圖11所示那樣,考慮在與圖7的階段S6對應的圖11的階段S6之后,不分割墨輥組6,而將著墨輥6-1?6-4、著水輥12、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圖11:階段S7),使印刷機旋轉規定次數,也對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提供墨,但在該情況下,由于墨提供裝置內的全部的墨在墨輥組6、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內被平均,因此會對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大量提供過多的墨,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會過于變厚(圖11:階段S8)。
[0118]與此相對,通過在圖7的階段S6之后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圖7:階段S7),從而僅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比較薄的墨膜厚分布MdB的墨提供給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圖7:階段S9),防止了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過于變厚。
[0119](10)之后,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再次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階段S10),進行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將膠印滾筒9也相對于壓印滾筒10設為裝上狀態,即,設為使印版滾筒8、膠印滾筒9以及壓印滾筒10間接觸的滾筒裝入狀態(參考圖2),使用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
[0120]在該情況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最終的正式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在印刷中作成。這時,由于下游側的輥小組6B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內的墨膜厚分布MdB’變薄,因此墨從上游側快速流到下游側,在墨輥組6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中迅速形成正式印刷中的墨膜厚分布Me(圖7:階段S11)。
[0121]在圖11所示的方法中,由于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過于變厚(圖11:階段S8),因此直至形成正式印刷中的墨膜厚分布Me(圖11:階段S9)為止非常花費時間,會產生大量的廢紙。與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防止了對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形成的墨膜厚分布過于變厚,因此墨從上游側快速流到下游側,在墨輥組6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中迅速形成正式印刷中的墨膜厚分布,能在將印刷版7’更換而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后,在短時間內得到正常的印刷物。
[0122]另外,在使用圖7說明的概略動作中,在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后(圖7:階段S7),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相對于印版滾筒8設為了裝上狀態(圖7:階段S8),但也可以如圖12所示那樣,在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前,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相對于印版滾筒8設為裝上狀態(圖12:階段S7),之后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圖12:階段S8)。
[0123]〔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詳細動作〕
[0124]在對印刷作業進行切換的情況下,操作人員接通印刷停止開關107。于是,CPUlOl確認印刷停止開關107被接通(圖13A:步驟SlOr‘是”),對進紙裝置132輸出進紙停止指令,使向印刷機的進紙停止(步驟S102),將滾筒拔出指令、著墨輥的脫開指令、著水輥的脫開指令輸出給印刷組件133(步驟3103、3104、3105)。
[0125]S卩,通過滾筒拔出指令,使膠印滾筒9從印版滾筒8以及壓印滾筒10脫開。另外,通過著墨輥的脫開指令,使著墨輥6-1?6-4脫開,作為從印刷版7分離的狀態。另外,通過著水輥的脫開指令,使著水輥12脫開,作為從印刷版7分離的狀態。另外,CPUlOl對原動電動機驅動器111輸出停止信號(步驟S106),使原動電動機110停止。由此,印刷機停止(圖7:階段SI)。
[0126]〔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的調動〕
[0127]CPUlOl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 (步驟S107),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圖13B:步驟S108),讀入存儲器M2的第N個地址位置的圖樣面積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作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而寫入到存儲器M3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09)。
[0128]然后,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步驟SI 1),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n(步驟S111),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112“是”),都重復步驟S108?S112的處理動作。由此,從存儲器M2中讀出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圖樣面積率Slb?Snb,作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a?Sna保存在存儲器M3中。
[0129]〔濃度測定〕
[0130]操作人員從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當中選出I張,作為印刷樣本11放置在測定臺20-4(圖6)上。在該放置狀態下,印刷樣本11的色條11-2位于色度計117的頭部117-1的下表面。在該狀態下,操作人員接通濃度測定開關109。若接通濃度測定開關109(圖13C:步驟S113 “是”),則CPUl OI開始濃度的測定處理。
[0131]〔顏色數據的拾取〕
[0132]在該濃度測定的處理中,CPUlOl對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驅動器120輸出正轉信號,來使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正轉(步驟S114)。通過該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的正轉,滾珠絲杠20-3進行正轉,色度計117被該滾珠絲杠20-3引導而從與支柱20-1相接的原點位置向支柱20-2方向移動。
[0133]CPUlOl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N= I (步驟SI 15),從色度計的當前位置檢測用計數器121中讀入計數值并存儲到存儲器M5中(步驟S116),根據該讀入的計數值來計算色度計117的當前位置并存儲到存儲器M6中(步驟S117 ),讀出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步驟SI 18 ),讀出存儲器M7中的要測定的印刷樣本的第N個塊的位置(步驟SI 19),在色度計117的當前位置到達該讀出的第N個塊的位置時(圖13D:步驟S120“是”),對色度計117輸出測定指令信號(步驟S121),由色度計117經由A/D變換器122來拾取位于該位置的印刷樣本11的塊Ila的顏色數據,將拾取到的顏色數據存儲到存儲器M8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22)。
[0134]接下來,CPUlOl根據在步驟S122中拾取到的顏色數據算出印刷樣本11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值DN,并存儲到存儲器M9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23)。然后,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 (步驟S124),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 (步驟S125),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126“是”),都重復步驟S116?S126的處理動作。由此,每當到達存儲在存儲器M7中的第N個塊的位置,就由色度計117拾取位于該位置的印刷樣本11的塊Ila的顏色數據,將拾取到的顏色數據保存到存儲器M8中,并且將根據該顏色數據算出的濃度值Dl?Dn保存到存儲器M9中。
[0135]CPUlOl若完成從印刷樣本11的顏色數據的拾取(步驟S126“是”),則使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的正轉停止(圖13E:步驟S127)。然后,使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反轉(步驟S128),在色度計原點位置檢測器123的輸出成為“有效”(步驟S129“是”),色度計117回歸到原點位置后,使色度計移動用電動機118的反轉停止(步驟S130)。
[0136]〔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的輸入〕
[0137]接下來,CPUlOl將由輸入裝置104輸入的印刷版7’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保存到存儲器M2中。另外,在該實施例中,在印刷版7 ’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測定中,使用本申請的
【申請人】給出的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6所示的“圖樣面積率測定裝置”,將使用“圖樣面積率測定裝置”測定出的圖樣面積率寫入到可移動型的存儲器中,通過將寫入了該圖樣面積率的可移動型的存儲器設置于輸入裝置104,來進行印刷版7’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輸入。另外,也可以將CPUlOl和“圖樣面積率測定裝置”以聯機(online)方式連結,從“圖樣面積率測定裝置”直接獲取印刷版7 ’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
[0138]若將可移動型的存儲器設置于輸入裝置104,即,若輸入了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印刷版7,的圖樣面積率(步驟S131 “是”),則CPUlOl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圖13F:步驟S132),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133),將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印刷版7,的圖樣面積率從可移動型的存儲器讀出,存儲到存儲器M2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34)。
[0139]然后,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步驟SI35),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n(步驟S136),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137“是”),都重復步驟S133?SI37的處理動作。由此,將印刷版7 ’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從可移動型的存儲器中讀出,作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b?Snb而保存在存儲器M2中。
[0140]〔版更換、清洗〕
[0141]另一方面,操作人員在印刷機停止且著墨輥6-1?6-4以及著水輥12被設為脫開的狀態下(圖7:階段SI),將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更換成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并且進行膠印滾筒9的清洗(圖7:階段S2)。
[0142]〔墨輥組的分割〕
[0143]若將印刷作業切換開始開關108接通(圖13G:步驟S138“是”),則CPUlOl對墨傳出裝置116輸出動作停止信號(步驟S139),使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停止。然后,對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用閥125輸出分割信號(步驟S140),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參考圖3)。
[0144]由此,墨輥組6的墨膜厚分布Mc如圖7中作為階段S3所示那樣,被劃分成上游側的棍小組6A的墨膜厚分布McA和下游側的棍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McB。
[0145]〔上游側的輥小組中的墨的刮取〕
[0146]接下來,CPUlOl從存儲器MlO中讀出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 (步驟S141),經由D/A變換器113對原動電動機驅動器111輸出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 (步驟S142)。由此,印刷機開始旋轉,其速度上升到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
[0147]然后,CPUlOl對墨刮刀裝脫用氣缸用閥131輸出裝上信號(步驟S143)。由此,如圖4所示那樣,墨刮刀裝脫用氣缸130進行退縮動作,墨刮刀15與輥6A2的周面對接,開始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的刮取(墨的去除)。
[0148]CPUlO I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達到存儲器Ml 2中的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為止都繼續該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的去除。即,CPUlOl在對墨刮刀裝脫用氣缸用閥131輸出裝上信號后(步驟S143),對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以及使能信號(圖13H:步驟S144),停止向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步驟S145),使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從零起的計數動作開始。然后,從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中讀入計數值并存儲到存儲器Ml I中(步驟S146 ),讀出存儲器Ml2中的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步驟S147),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為止(步驟S148“是”),都重復步驟S146?S148的處理動作。
[0149]然后,在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的時間點(步驟S148“是”),對墨刮刀裝脫用氣缸用閥131輸出脫開信號(步驟S149),完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的去除。
[0150]由此,如圖7中作為階段S4所示那樣,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留下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MaA’。這時,下游側的輥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通過墨刮取時的旋轉次數NI而被平均,成為平坦的墨膜厚分布McB’。
[0151]在該階段S4中,由于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是以基準濃度印刷的假定下實施墨的刮取,因此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物不是以基準濃度印刷的情況下,留在上游側的輥小組6A中的墨會出現過量和不足。另外,由于墨刮刀15相對于輥寬度方向一致地刮取墨,因此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MaA’成為受到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的差異所導致的墨的膜厚的凹凸的影響的、且以侵入到與圖樣面積率為零的部分對應的基準墨膜厚分布中的形態將墨去除后的墨膜厚分布。
[0152]〔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補正后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
[0153]接下來,CPUl OI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 (圖131:步驟S150),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151),從存儲器M2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b(步驟SI52)。
[0154]然后,讀出存儲器M13中的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步驟S153),使用該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根據下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b來求取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將該求取到的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b存儲到存儲器M14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54)。
[0155]接下來,CPUlOl從存儲器M9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值DN(步驟SI55),從存儲器Ml5中讀出基準濃度值DR(步驟SI56),從基準濃度值DR中減去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值DN,求取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差Δ DN,存儲到存儲器M16的第N個地址位置(圖13J:步驟S157)。
[0156]然后,從存儲器M3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 (步驟S158 ),讀出存儲器Ml 7中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步驟S159),使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根據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來求取第N個墨斗鍵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Ν,存儲到存儲器M18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 S160)。
[0157]然后,CPUlOl在步驟S157中求取到的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差ADN上乘以步驟S160中求取到的第N個墨斗鍵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Ν,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 Θ IN,存儲到存儲器Ml9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 S161)。
[0158]接下來,CPUlOl從存儲器M3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圖13Κ:步驟S162),從存儲器Μ20中讀出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補正系數β(步驟S163),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上乘以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補正系數β,來求取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ΚΑΝ,并存儲到存儲器M21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64)。
[0159]然后,從存儲器Μ22中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KAO(步驟S165),從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間面積率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KAO中減去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相關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ΚΑΝ,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 Θ2Ν,并存儲到存儲器Μ23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66)。
[0160]然后,CPUlOl從存儲器Μ14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GNb(步驟S167),從存儲器Μ19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A Θ1Ν(圖13L:步驟S168),將該讀出的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 Θ1Ν和步驟S166中求取到的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A Θ2Ν相加到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上,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GNb’(0Nb’ =0Nb+A Θ1Ν+Δ Θ2Ν),存儲到存儲器M24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169),并且發送給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步驟S170)。
[0161]在此,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相當于使用圖1OB說明的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Θ1Ν相當于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JX,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Θ2Ν相當于使用圖1OB說明的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因此,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b’(0Nb ’ = 0Nb+ ΔΘ1Ν+Δ Θ2Ν)相當于將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JX、和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相加在一起的膜厚成分“JB+JX+JY”。
[0162]然后,CPUlOI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 (步驟S171),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172),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173“是”),都重復步驟S151?S173的處理動作。
[0163]由此,利用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Θ^'ΔΘΙη和第2補正值ΔΘ2η對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
的打開量9Ib?0nb進行補正而將該打開量01b?0nb設為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01b’?0nb’,將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01b’?0nb’存儲到存儲器M24中,并發送給墨斗鍵控制裝置300-1?300-n。
[ΟΙ64]〔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的確認〕
[0165]接下來,CPUl OI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 (圖13M:步驟S174),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175),確認有無來自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176)。
[0166]在此,若未從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176 “否”),則返回到步驟S174,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重復步驟S175、SI76。
[0167]若從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了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176“是”),則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 (步驟S177),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178),將計數值N和墨斗鍵的總數η進行比較(步驟S179)。
[0168]CPUlOl直到計數值N與墨斗鍵的總數η—致為止,都重復步驟S175?S179的處理動作。然后,若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179“是”),S卩,若確認從全部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設定完成信號,則CPUlOl判斷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對全部墨斗鍵控制裝置300(300-1?300-n)發送全部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完成信號(圖13N:步驟S180)。
[0169]〔墨輥組的連結〕
[0170]接下來,CPUlOl對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用閥125輸出連結信號(步驟S181),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連結,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階段S5)。
[0171 ]〔預打墨(墨膜厚分布的形成)〕
[0172]接下來,CPUlOl讀出保存在存儲器M25中的墨斗輥的旋轉量(步驟S182),將該讀出的墨斗輥的旋轉量發送給墨斗輥控制裝置200(步驟S183)。
[0173]然后,接受來自墨斗輥控制裝置200的墨斗輥的旋轉量接收完成信號(步驟S184“是”),對墨傳出裝置116輸出動作信號(步驟S185),開始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CPUlOl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達到存儲器M26中的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2為止都繼續該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步驟S186?S190(圖130))。
[0174]S卩,對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以及使能信號(步驟S186),停止向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步驟S187),使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從零起的計數動作開始。然后,從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讀入計數值并存儲到存儲器Ml I中(步驟S188),讀出存儲器M26中的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2(步驟S189),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2為止(步驟S190“是”),都重復步驟S188?S190的處理動作。
[0175]由此,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膜厚成分、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和基準膜厚填補成分加到留在墨輥組6中的移除后的墨膜厚成分上,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Md(圖7:階段S6)。
[0176]若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2(步驟190“是”),則CPUlOl對墨傳出裝置116輸出動作停止信號,使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停止(步驟 S191)。
[0177]〔向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
[0178]接下來,CPUl OI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 (圖13P:步驟S192),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I93),從存儲器M14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b(步驟S194),發送給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步驟S195)。然后,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I (步驟S196),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197),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198“是”),都重復步驟S193?S198的處理動作。
[0179]由此,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b?0nb被發送到墨斗鍵控制裝置300-1?300-n。
[0180]〔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的確認〕
[0181]接下來,CPUl OI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 (圖13Q:步驟S199),從存儲器Ml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200),確認有無來自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201)。
[0182]在此,若未從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201 “否”),則返回到步驟S199,將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設為I,重復步驟S200、S201。
[0183]若從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了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201 “是”),則在存儲器Ml中的計數值N上加1(步驟S202),從存儲器M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203),對計數值N和墨斗鍵的總數η進行比較(步驟S204)。
[0184]CPUlOl直到計數值N與墨斗鍵的總數η—致為止都重復步驟S200?S204的處理動作。然后,若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204“是”),即,若確認從全部墨斗鍵控制裝置300發送來設定完成信號,則CPUlOl判斷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對全部墨斗鍵控制裝置300(300-1?300-n)發送全部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205)。
[0185]〔墨輥組的分割(輥組再分割)〕
[0186]然后,CPUlOl對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用閥125輸出分割信號(圖13R:步驟S206),將墨輥組6再次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參考圖3)。
[0187]由此,墨輥組6的墨膜厚分布Md如圖7中作為階段S7所示那樣,被劃分為上游側的棍小組6A的墨膜厚分布MdA和下游側的棍小組6B的墨膜厚分布MdB。
[0188]〔將下游側的輥小組和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設為裝上狀態〕
[0189]接下來,CPUlOl將著水輥的裝上指令、著墨輥的裝上指令、印版滾筒和膠印滾筒的裝上指令輸出給印刷組件133(步驟3207、3208、3209)。即,通過著水輥的裝上指令,將著水輥12裝上,設為與印刷版7’相接的狀態。另外,通過著墨輥的裝上指令,將著墨輥6-1?6-4裝上,設為與印刷版7’相接的狀態。另外,通過印版滾筒和膠印滾筒的裝上指令,僅將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即,將膠印滾筒9僅相對于印版滾筒8裝上。由此,下游側的輥小組6B和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c被設為裝上狀態(圖7:階段S8)。
[0190]〔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向印版滾筒/膠印滾筒提供墨)〕
[0191]然后,在該狀態下,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達到存儲器M27中的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3為止,CPUlOl都使印刷機旋轉(步驟S210?S214(圖13S))。
[0192]S卩,對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以及使能信號(步驟S210),停止向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輸出復位信號(步驟S211),使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從零起的計數動作開始。然后,從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讀入計數值并存儲到存儲器MlI中(步驟S212),讀出存儲器M27中的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3(步驟S213),直到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3為止(圖13S:步驟S214“是”),都重復步驟S212?S214的處理動作。
[0193]由此,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中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圖7:階段S9)。在該情況下,僅下游側的輥小組6B中的比較薄的墨膜厚分布MdB的墨被提供給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防止了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過于變厚。
[0194]〔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印刷開始)〕
[0195]〔墨輥組的連結〕
[0196]若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達到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旋轉次數N3(步驟S214 “是”),則CPUlOl對墨傳出裝置116輸出動作信號(步驟S215),使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開始。
[0197]然后,CPUlOl對輥組分割/連結用氣缸用閥125輸出連結信號(步驟S216),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再次連結(參考圖2),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階段S10)o
[0198]〔進紙和滾筒裝入〕
[0199]然后,CPUlOI從存儲器M28中讀出印刷速度Vp (步驟S217),經由D/A變換器113對原動電動機驅動器111輸出印刷速度的旋轉指令(步驟S218),將印刷機的速度設為印刷速度Vp。另外,對進紙裝置132輸出進紙指令(步驟S219),開始向印刷機的進紙。另外,將滾筒裝入指令(壓印滾筒和膠印滾筒的裝上指令)輸出給印刷組件133(步驟S220),將膠印滾筒9也相對于壓印滾筒10設為裝上狀態。即,設為使印版滾筒8、膠印滾筒9以及壓印滾筒10間接觸的滾筒裝入狀態(參考圖2)。由此,使用印刷版7’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
[0200]在該情況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最終的正式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在印刷中作成。這時,由于下游側的輥小組6B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MdB’變薄,因此墨從上游側快速流到下游側,在墨輥組6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中迅速形成正式印刷中的墨膜厚分布Me(圖7:階段S11)。
[0201]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例中,作為CPUlOl的處理動作,執行以下步驟: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刀15來刮取去除墨棍組6內的墨,從而使墨棍組6內的墨減少的步驟(步驟S143?S149);計算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步驟(步驟S150?S154);求取與墨斗鍵4-1?4_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的步驟(步驟S162?S166);以求取到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所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步驟(步驟S167?S169);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步驟(步驟S170?S173);和在墨輥組6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步驟(步驟S183?S191)(圖7所示的階段S4?S6)。由此,不進行白紙印刷或返回墨斗,就能直接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并且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的影響。
[0202]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求取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步驟S155?S161),以該求取到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步驟S167?S169),在墨輥組6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7’相應的墨膜厚分布(步驟S183?S191)。由此,能直接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而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濃度的影響。
[020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利用墨刮刀15來刮取去除墨輥組6內的墨,從而使墨輥組6內的墨減少(步驟S143?S149),求取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步驟S155?S161),求取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步驟S162?S166),以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以及第2補正值來補正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步驟S167?S169)。由此,不進行白紙印刷或返回墨斗,就能直接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并且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的影響,也不會受到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與各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濃度的影響。
[0204]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根據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與基準濃度之差以及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面積率來求取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作為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值(步驟S155?S161)。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后,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步驟S192?S198)。
[0205]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印刷作業結束后,使印刷機停止,并且在使位于墨輥組6的墨的流動路徑的末端的著墨輥6-1?6-4脫開后(步驟SlOl?S106),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偵_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步驟S140),通過利用墨刮刀15來刮取去除該分割出的輥小組6A、6B當中的輥小組6A內的墨,從而使輥小組6A內的墨減少(步驟S143?S149)。
[0206]另外,在該實施例中,雖然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這2個部分,但其數目并不限于2個,如果是2個以上,則其數目是幾個都可以。即,雖然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對墨輥組6進行2分割,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若將輥6C也包括在內則嚴密說是3分割),但也可以進行3分割,或進行4分割等,進一步分割成更多的輥小組。
[0207]另外,在將墨輥組6分割成2個以上的輥小組的情況下,只要將分割出的輥小組當中的至少最下游側的輥小組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即可。另外,在將墨輥組6分割成2個以上的輥小組的情況下,雖然將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當中的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去除,但是只要是一部分輥小組,則其數目也可以是多個。另外,刮取墨的構件(墨刮取構件)也并不限于刀,也可以將刮板等作為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當中的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
[0208]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墨輥組6被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步驟S140)。然后,作為該分割出的輥小組6A、6B當中的一部分輥小組,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去除(步驟S143?S149)。在該情況下,由于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停止,因而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不能進行返回墨斗。另外,由于上游側的輥小組6A從下游側的輥小組6B分離,因此也不能通過白紙印刷來進行去除。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不通過返回墨斗或白紙印刷,而是利用墨刮刀15進行刮取,來去除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使上游側的輥小組6A內的墨減少。
[0209]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將輥小組6A內的墨去除后,將分割出的輥小組6A和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步驟S181),在墨輥組恢復成I個墨輥組6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進行規定次數的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在恢復成I個的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步驟S183?S191)。
[0210]然后,將形成了該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步驟S206),將分割后的輥小組6A、6B當中的最下游側的輥小組6B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8設為裝上狀態,并且將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步驟S207?S209),使被設為裝上狀態的印版滾筒8、輥小組6B以及膠印滾筒9旋轉規定旋轉數,來將該輥小組6B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步驟S210?S214)。在該情況下,僅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比較薄的墨膜厚分布的墨被提供給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防止了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中的墨膜厚分布過于變厚。
[0211]另外,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印刷耗墨+預打墨2)、專利文獻2所示的墨膜厚的控制方法(返回墨斗+預打墨I)中,由于在將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重疊在形成于墨輥組的在印刷中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墨膜厚分布后,將著墨輥裝上,對更換后的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以及清洗過的膠印滾筒提供墨輥組內的墨,開始印刷,因此就從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中完全沒有墨的狀態起開始下一個作業的印刷,直到在印版滾筒、膠印滾筒以及墨輥組中在印刷中形成最終的正式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為止,都不能印刷正常的印刷物,會產生大量的廢紙,印刷材料會被浪費,存在這樣的問題。
[0212]另外,考慮了以下方法:在將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重疊在形成于墨輥組的在印刷中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墨膜厚分布后,在開始下一個作業的印刷前,設為使著墨輥、著水輥、印版滾筒和膠印滾筒相接觸的狀態來使印刷機旋轉規定次數,也對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提供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4)。但是,在該情況下,由于墨提供裝置內的全部的墨在墨輥組、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內被平均,因此會對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大量提供過量的墨,印版滾筒以及膠印滾筒中的墨膜厚分布會過于變厚。為此,在該被大量提供的過量的墨被消耗之前,會產生大量的廢紙,產生這樣的問題。與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僅將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比較薄的墨膜厚分布的墨提供給印刷版7’,因此不會產生上述那樣的問題。
[021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將輥小組6B內的墨向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提供后,將分割出的輥小組6A和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步驟S216),使用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步驟S217?S220)。由此,在提供下游側的輥小組6B內的墨而對印版滾筒8以及膠印滾筒9形成墨膜厚分布后,在將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連結而恢復成I個輥組6的狀態下,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在該情況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最終的正式印刷時的墨膜厚分布)在印刷中作成。這時,由于下游側的輥小組6B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內的墨膜厚分布變薄,因此墨從上游側快速流到下游側,在墨輥組6以及印版滾筒8及膠印滾筒9中迅速形成正式印刷中的墨膜厚分布。
[0214]〔實施例2:將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設為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示例〕
[0215]在實施例1中,將表示與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設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但在實施例2中,設為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
[0216]圖14A-圖14B示出實施例2中的存儲器134的內容。另外,實施例2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的構成由于與圖1所示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的構成相同,因此沿用該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的構成。
[0217]在存儲器134中設置存儲器M31?M59。在存儲器M31中存儲計數值N。在存儲器M32中存儲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b?Snb。在存儲器M33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與墨斗鍵4-1?4-n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la?Sna。在存儲器M34中存儲各印刷組件的墨斗鍵的總數η。在存儲器M35中存儲色度計的當前位置檢測用計數器121的計數值。在存儲器Μ36中存儲色度計117的當前位置。在存儲器Μ37中存儲應由色度計117測定的印刷樣本的各塊的位置。在存儲器Μ38中存儲來自色度計117的顏色數據。在存儲器Μ39中存儲印刷樣本的各塊的濃度值Dl?Dn。在存儲器Μ40中存儲預打墨時的旋轉速度Vpr。
[0218]在存儲器Μ41中存儲印刷機的旋轉次數計數用計數器115的計數值。在存儲器Μ42中存儲墨刮取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I ο在存儲器Μ43中存儲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在存儲器Μ44中存儲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b?0nb。在存儲器M45中存儲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a?0na。在存儲器M46中存儲基準濃度值DR。在存儲器M47中存儲印刷樣本的各塊的濃度值Dl?Dn與基準濃度值DR之差(濃度差)Δ Dl?Δ Dn。在存儲器M48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在存儲器M49中存儲墨斗鍵4-1?4-n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cm。在存儲器M50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η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ΛΘΙ^ΔΘΙη。
[0219]在存儲器Μ51中存儲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補正系數γ。在存儲器Μ52中存儲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KBl?KBn。在存儲器M53中存儲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ΚΒ0。在存儲器M54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 02!、ΔΘ2η。在存儲器M55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01b’?0nb’。在存儲器M56中存儲墨斗輥的旋轉量。在存儲器M57中存儲預打墨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2 ο在存儲器M58中存儲印版滾筒/膠印滾筒預打墨時的印刷機的旋轉次數N3 ο在存儲器M59中存儲印刷速度Vp0
[0220]圖15A?圖15S示出該實施例2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的CPUlOl所執行的印刷作業切替動作的流程圖。該實施例2中的CPUlOl所執行的處理動作當中的步驟S301(圖15A)?S349(圖15H)、步驟S375(圖15M)?S421(圖15S)的處理動作由于與實施例1的步驟SlOl (圖13A)?S149(圖13H)、步驟S174(圖13M)?S220(圖13S)的處理動作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僅說明包含與實施例1不同的處理的步驟S350(圖151)?S374(圖15L)的處理動作。
[0221]〔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補正后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
[0222 ] CPUl OI將存儲器M31中的計數值N設為I (圖151:步驟S350),從存儲器M31中讀出計數值N(步驟S351),從存儲器M32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b(步驟S352)。
[0223]然后,讀出存儲器M43中的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步驟S353),使用該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根據下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b求取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將該求取到的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存儲到存儲器M44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354)。
[0224]接下來,CPUlOl從存儲器M39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值DN(步驟S355),從存儲器M46中讀出基準濃度值DR(步驟S356),從基準濃度值DR中減去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值DN,求取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差A DN,并存儲到存儲器M47的第N個地址位置(圖15J:步驟S357)。
[0225]然后,從存儲器M33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步驟S358),讀出存儲器M48中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步驟S359),使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圖樣面積率-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變換表,根據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求取第N個墨斗鍵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Ν,并存儲到存儲器M49中(步驟S360)。
[0226]然后,CPUlOl在步驟S357中求取到的印刷樣本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塊的濃度差ADN上乘以步驟S360中求取到的第N個墨斗鍵的與濃度差相關的補正系數αΝ,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 Θ IN,并存儲到存儲器Μ50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 S361)。
[0227]接下來,CPUlOl從存儲器Μ33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步驟S362),使用步驟S353中讀出的圖樣面積率-墨斗鍵打開量變換表,根據前一個印刷作業的與第N個墨斗鍵對應的范圍的圖樣面積率SNa來求取前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a,將該求取到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a存儲到存儲器M45的第N個地址位置(圖15K:步驟S363)。
[0228]然后,CPUlOl從存儲器M51中讀出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補正系數γ (步驟S364),在前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a上乘以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補正系數Y,來求取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KBN,并存儲到存儲器M5 2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365)0
[0229]然后,從存儲器M53中讀出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KBO(步驟S366),從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為零時的基準補正值KBO中減去與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關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KBN,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Θ2Ν,并存儲到存儲器M54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367)。
[0230]然后,CPUlOl從存儲器M44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b(步驟S368),從存儲器M50的第N個地址位置讀出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A Θ1Ν(圖15L:步驟S369),將該讀出的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 Θ1Ν和步驟S367中求取到的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Θ2Ν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相加,來求取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GNb’(0Nb’ =0Nb+A Θ1Ν+Δ Θ2Ν),存儲到存儲器Μ55的第N個地址位置(步驟S370),并且發送給第N個墨斗鍵控制裝置300(步驟S371)。
[0231]在此,下一個印刷作業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0Nb相當于使用圖1OB說明的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Θ1Ν相當于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JX,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ΔΘ2Ν相當于使用圖1OB說明的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因此,預打墨時的第N個墨斗鍵的打開量9Nb’(0Nb ’ = 0Nb+ ΔΘ1Ν+Δ Θ2Ν)相當于將作業B的圖樣膜厚成分JB、與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成分JX、和基準膜厚填補成分JY相加在一起的膜厚成分“JB+JX+JY”。
[0232]然后,CPUlOl在存儲器M31中的計數值N上加1(步驟S372),從存儲器M34中讀出墨斗鍵的總數η(步驟S373),直到計數值N超過墨斗鍵的總數η為止(步驟S374“是”),都重復步驟S351?S374的處理動作。
[0233]由此,利用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ΔΘΙ^ΔΘΙη和第2補正值ΔΘ2η對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
的打開量9Ib?0nb進行補正而將該打開量01b?0nb設為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01b’?0nb’,將該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ΘIb’?0nb’存儲到存儲器M55中,并發送給墨斗鍵控制裝置300-1?300-n。
[0234]〔墨斗輥控制裝置〕
[0235]圖16示出墨斗輥控制裝置200的內部構成的概況。墨斗輥控制裝置200具備CPU201、RAM202、R0M203、墨斗輥驅動用電動機204、墨斗輥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205、墨斗輥驅動用電動機用旋轉編碼器206、輸入輸出接口(1/0,1作)207、208、存儲器209、210,經由接口 207與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連接。在存儲器209中存儲接收到的墨斗輥的旋轉量。在存儲器210中存儲設為目標的墨斗輥的旋轉量。
[0236]若從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送來墨斗輥的旋轉量(圖17:步驟S501“是”),則CPU201將該接收到的旋轉量存儲到存儲器209中(步驟S502)。另外,對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發送墨斗輥的旋轉量接收完成信號(步驟S503)。另外,將接收到的墨斗輥的旋轉量存儲到存儲器210中,作為設為目標的墨斗輥的旋轉量(目標旋轉量)(步驟S504)。然后,從存儲器210中讀出目標旋轉量(步驟S505),根據該目標旋轉量來求取設為目標的墨斗輥驅動用電動機204的旋轉速度(步驟S506),送往墨斗輥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205,將墨斗輥的旋轉量校準成目標旋轉量(步驟S507)。
[0237]〔墨斗鍵控制裝置〕
[0238]圖18示出墨斗鍵控制裝置300(300-1?300-n)的內部構成的概況。墨斗鍵控制裝置300具備CPU301、RAM302、R0M303、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304、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305、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用旋轉編碼器306、計數器307、輸入輸出接口(1/0,I/F)308、309、存儲器310?313,經由接口 308與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連接。在存儲器310中存儲接收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在存儲器311中存儲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在存儲器312中存儲計數器307的計數值。在存儲器313中存儲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
[0239]若從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送來墨斗鍵的打開量(圖19A:步驟S601“是”),則CPU301將該接收到的打開量存儲到存儲器310中(步驟S602),并將接收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存儲到存儲器311中,作為設為目標的打開量(步驟S603)。
[0240]然后,從計數器307讀取計數值并存儲到存儲器312中(步驟S604),根據該讀取的計數器307的計數值求取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并存儲到存儲器313中(步驟S605),從存儲器311讀出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步驟S606),若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與設為目標的打開量相同(步驟S607 “是”),則立即前進到步驟S616(圖19B),向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輸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
[0241]在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與設為目標的打開量不同的情況下(步驟S607“否”),在直到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成為與設為目標的打開量相同為止都對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304進行驅動后(步驟S608?S615(圖19B)),向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輸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616)。
[0242]S卩,在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小于設為目標的打開量的情況下(步驟S608“是”),對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305發送正轉指令(步驟S609),從計數器307讀入計數值(步驟S611),根據該計數值來計算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步驟S612),從存儲器311中讀出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步驟S613),直到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與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一致為止(步驟S614“是”),都重復步驟S611?S614的處理動作。
[0243]另外,在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大于設為目標的打開量的情況下(步驟S608“否”),對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305發送反轉指令(步驟S610),從計數器307讀入計數值(步驟S611),根據該計數值來計算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步驟S612),從存儲器311中讀出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步驟S613),直到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與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一致為止(步驟S614“是”),都重復步驟S611?S614的處理動作。
[0244]然后,若步驟S614中當前的墨斗鍵的打開量與設為目標的墨斗鍵的打開量一致(步驟S614“是”),則對墨斗鍵驅動用電動機驅動器305輸出停止指令(步驟S615),向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輸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616)。
[0245]若向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輸出了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616),則CPU301在接收到來自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的全部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完成信號的時間點(步驟S617“是”),停止向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輸出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設定完成信號(步驟S618)。
[0246]圖20示出作為圖1所示的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100中的CPUlOl的處理動作而實現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框圖。CPUlOl遵循保存在R0M103中的程序,一邊訪問RAM102、存儲器134,一邊將圖20所示的各部分的功能實現為處理動作。
[0247]CPUlOl具備:墨減少處理部101A、墨斗鍵打開量運算部101B、墨斗鍵打開量補正值運算部101C、墨斗鍵打開量補正部101D、墨斗鍵打開量設定部101E、墨膜厚分布形成處理部101F、著墨輥脫開處理部101G、第I墨輥組分割處理部101H、墨輥組連結處理部1011、第2墨輥組分割處理部101J、滾筒裝上處理部101K、墨提供處理部101L、和印刷開始部101M。
[0248]墨減少處理部1lA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刀15來刮取去除墨輥組6內的墨,從而使墨輥組6內的墨減少(圖7所示的階段S4、步驟S143?S149)。
[0249]墨斗鍵打開量運算部1lB計算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步驟S150?S154)。
[0250]墨斗鍵打開量補正值運算部1lC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作為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墨斗鍵4-1?4-n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步驟S162?S166)。
[0251 ] 墨斗鍵打開量補正部1lD以求取到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所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步驟S167?S169)。
[0252]墨斗鍵打開量設定部1lE將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步驟S170?S173)。
[0253]墨膜厚分布形成處理部1lF在墨棍組6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墨斗鍵4_1?4-n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使傳墨輥5的傳出動作進行規定次數,來在墨輥組6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7’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圖7所示的階段S6、步驟 S183 ?S191)。
[0254]著墨輥脫開處理部1lG在印刷作業結束后,停止印刷機,并且使位于墨輥組6的墨的流動路徑的末端的著墨輥6-1?6-4脫開(圖7所示的階段S1、步驟SlOl?S106)。
[0255]第I墨輥組分割處理部1lH在著墨輥6-1?6-4的脫開后,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圖7所示的階段S3、步驟S140)。
[0256]墨輥組連結處理部1011在輥小組6A內的墨被去除后,將分割出的輥小組6A、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所示的階段S5、步驟S181)。
[0257]第2墨輥組分割處理部1lJ將形成了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墨輥組6分割成輥小組6A和6B (圖7所示的階段S7、步驟S206)。
[0258]滾筒裝上處理部1lK在墨輥組6被分割后,將輥小組6A、6B當中的下游側的輥小組6B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8設為裝上狀態,并且將印版滾筒8和用于將提供給安裝在該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的墨轉印到被印刷體上的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圖7所示的階段S8、步驟S207?S209)。
[0259]另外,在設為圖12所示的墨膜厚分布的形成過程的情況下,滾筒裝上處理部1lK在墨輥組6被分割前,將輥小組6B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8設為裝上狀態,并且將印版滾筒8和用于將提供給安裝在該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的墨轉印到被印刷體上的膠印滾筒9設為裝上狀態(圖12所示的階段S7)。
[0260]墨提供處理部1lL在墨輥組6被分割的狀態下,并且在輥小組6B和印版滾筒8被設為裝上狀態且印版滾筒8和膠印滾筒9被設為裝上狀態的狀態下,使印版滾筒8、輥小組6B以及膠印滾筒9旋轉規定旋轉數,將該輥小組6B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圖7所示的階段S9、步驟S210?S214)。
[0261]印刷開始部1lM在向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以及膠印滾筒9提供墨后,將分割出的輥小組6A、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圖7所示的階段S10、步驟S216),使用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圖7所示的階段S11、步驟S1217?S220)o
[0262]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2中,使用搖動臂14來分割、連結墨輥組6,但對墨輥組6進行分割、連結的機構并不限于利用搖動臂的機構,這點不言自明。
[0263]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2中,說明了經由膠印滾筒9將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7’)的墨轉印到印刷紙張11上的示例,但在不經由膠印滾筒9而直接將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7’)的墨轉印到印刷紙張11上的示例中(參考圖21),同樣也能應用本發明,能得到同樣的效果。圖22示出該情況下的與圖20對應的功能框圖。
[0264]在圖22所示的功能框圖中,滾筒裝上處理部101K’在將墨輥組6分割后或對墨輥組6進行分割前,將輥小組6A、6B當中的下游側的輥小組6B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7’的印版滾筒8設為裝上狀態。墨提供處理部101L’在墨輥組6被分割的狀態下,并且在輥小組6B和印版滾筒8被設為裝上狀態的狀態下,使印版滾筒8以及輥小組6B旋轉規定旋轉數,將該輥小組6B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印刷開始部101M’在向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提供墨后,將分割出的輥小組6A、6B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6,使用安裝在印版滾筒8上的印刷版7’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
[0265]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2中,在對墨輥組6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時,將墨輥組6分割成上游側的輥小組6A和下游側的輥小組6B,但也可以不必進行分割。即,在沒有進行分割、連結的機構的墨提供裝置中也可以應用本發明。
[0266]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2中,以I個墨提供裝置為代表說明了其動作,但在各顏色的墨提供裝置中可以進行同樣的動作,這點不言自明。即,在上述的實施例1、2的流程圖中,濃度值的測定等僅示出了 I種顏色份的處理動作,但實際上可以對所有顏色進行同樣的處理動作,在各顏色的墨提供裝置中可以同樣地進行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形成。
[0267]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2中,以第I補正值Δ 0h?Δ Θ1η和第2補正值Δ Θ2ι~ Δ Θ2η對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墨斗鍵4-1?4-n的打開量9Ib?Qnb進行補正來得到預打墨時的墨斗鍵的打開量01b’?0nb’,但也可以僅以第2補正值Δ QS1-A Θ2η進行補正。
[0268]〔實施例的擴展〕
[0269]以上參考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例。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能對本發明的構成、詳細情況進行本領域技術人員能理解的各種變更。
[0270]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0271]本發明作為通過傳墨輥的傳出動作經由墨輥組將提供給墨斗輥的墨向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進行提供的墨提供方法以及墨提供裝置,能用在輪轉印刷機等各種印刷機中。
[0272]符號說明
[0273]I 墨斗
[0274]2 墨
[0275]3墨斗輥
[0276]4(4-1 ?4-n)墨斗鍵
[0277]5傳墨輥
[0278]6墨輥組
[0279]7、7’ 印刷版
[0280]8印版滾筒
[0281]9膠印滾筒
[0282]10壓印滾筒
[0283]11印刷紙張(被印刷體)
[0284]15墨刮刀
[0285]101 CPU
[0286]102 RAM
[0287]103 ROM
[0288]100印刷作業切換控制裝置
[0289]200墨斗輥控制裝置
[0290]300(300-1?300-n)墨斗鍵控制裝置。
【主權項】
1.一種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 通過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調整來調整從墨斗內提供給墨斗輥的墨的量,在通過傳墨輥的傳出動作經由墨輥組將提供給該墨斗輥的墨向印刷版進行提供的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所述墨輥組內的墨,從而使所述墨輥組內的墨減少的步驟;計算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步驟; 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的步驟,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 以所述求取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所述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步驟; 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所述補正后的打開量的步驟;和在所述墨輥組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所述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進行規定次數的所述傳墨輥的傳出動作,在所述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步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取為所述補正值的步驟包括: 求取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的步驟,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 以所述補正值進行補正的步驟包括: 以所述求取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以及第2補正值來補正所述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步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取為所述補正值的步驟包括: 求取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與基準濃度之差、以及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的步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方法還具備: 在印刷作業結束后,停止印刷機,并且使位于所述墨輥組的墨的流動路徑的末端的著墨輥脫開的步驟;和 在所述著墨輥脫開后,將所述墨輥組分割成多個輥小組的步驟, 使所述墨減少的步驟包括: 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當中的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從而使該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減少的步驟。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方法還具備: 在所述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減少后,將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的步驟, 形成所述墨膜厚分布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墨輥組恢復成I個墨輥組的狀態下,以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進行規定次數的所述傳墨輥的傳出動作,在所述恢復成I個的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步驟。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方法還具備: 將形成了所述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墨輥組分割成多個輥小組的步驟; 在將所述墨輥組分割后或對所述墨輥組進行分割前,將所述多個輥小組當中的至少最下游側的輥小組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的所述印版滾筒設為裝上狀態的步驟;和 在所述墨輥組被分割的狀態下,并且在將所述多個輥小組當中的至少最下游側的輥小組和所述印版滾筒設為裝上狀態的狀態下,使該被設為裝上狀態的印版滾筒以及棍小組旋轉規定旋轉數,將該輥小組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的步驟。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方法還具備: 在將墨提供給安裝在所述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后,將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使用安裝在所述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的步驟, 形成所述墨膜厚分布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后,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的步驟。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取為所述補正值的步驟包括: 將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設為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或者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求取同該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相對應的補正值、或者同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相對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9.一種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墨斗鍵,其調整從墨斗內提供給墨斗輥的墨的量; 傳墨輥,其將提供給所述墨斗輥的墨傳出; 墨輥組,其將由所述傳墨輥傳出的墨向印刷版進行提供; 墨減少處理部,其在印刷作業結束后,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所述墨輥組內的墨,從而使所述墨棍組內的墨減少; 墨斗鍵打開量運算部,其計算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 墨斗鍵打開量補正值運算部,其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 墨斗鍵打開量補正部,其以所述求取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來補正所述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 墨斗鍵打開量設定部,其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所述補正后的打開量;和墨膜厚分布形成處理部,其在所述墨輥組內的墨減少了的狀態下,以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所述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使所述傳墨輥的傳出動作進行規定次數,在所述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斗鍵打開量補正值運算部求取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中印刷的印刷物的濃度與基準濃度之差、以及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求取與指標值相應的補正值,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2補正值,其中,該指標值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 所述墨斗鍵打開量補正部以所述求取到的墨斗鍵的打開量的第I補正值以及第2補正值來補正所述計算出的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裝置還具備: 著墨輥脫開處理部,其在印刷作業結束后,停止印刷機,并且使位于所述墨輥組的墨的流動路徑的末端的著墨棍脫開;和 第I墨輥組分割處理部,其在所述著墨輥的脫開后,將所述墨輥組分割成多個輥小組,所述墨減少處理部通過利用墨刮取構件來刮取去除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當中的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從而使該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減少。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裝置還具備: 墨輥組連結處理部,其在所述一部分輥小組內的墨減少后,將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 所述墨膜厚分布形成處理部在所述墨輥組恢復成I個墨輥組的狀態下,以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補正后的打開量的狀態,使所述傳墨輥的傳出動作進行規定次數,在所述恢復成I個的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裝置還具備: 第2墨輥組分割處理部,其將形成了所述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的墨輥組分割成多個輥小組; 滾筒裝上處理部,其在將所述墨輥組分割后或對所述墨輥組進行分割前,將所述多個輥小組當中的至少最下游側的輥小組和安裝了下一個印刷作業中使用的印刷版的所述印版滾筒設為裝上狀態;和 墨提供處理部,其在所述墨輥組被分割的狀態下,并且在將所述多個輥小組當中的至少最下游側的$昆小組和所述印版滾筒設為裝上狀態的狀態下,使該被設為裝上狀態的印版滾筒以及輥小組旋轉規定旋轉數,將該輥小組內的墨提供給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提供裝置還具備: 印刷開始部,其在將墨提供給安裝在所述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后,將所述分割出的多個輥小組連結而恢復成I個墨輥組,使用安裝在所述印版滾筒上的印刷版開始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 所述墨膜厚分布形成處理部在所述墨輥組中形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膜厚分布后,將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設定成與下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打開量。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墨提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斗鍵打開量補正值運算部將表示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的提供量的指標值設為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或者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求取同該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面積率相對應的補正值、或者與所述墨斗鍵所對應的范圍的前一個印刷作業的印刷版的圖樣相應的墨斗鍵的打開量,以作為所述墨斗鍵的打開量的補正值。
【文檔編號】B41F31/02GK105848900SQ20148006370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1日
【發明人】平野正大
【申請人】小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