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攝影設備和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

文檔序號:2731268閱讀:35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攝影設備和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面部檢測AF(自動聚焦)功能的攝影設備。
技術背景傳統上,已經有了區分逆光條件的攝影設備。例如,在按照曰 本專利公開第05-264887號的設備中,判斷對象是否處于逆光條件 下,當判定處于逆光條件下時,延長電荷存儲圖像傳感器的積分時間, 以再次進行積分,從而根據此時的傳感器輸出再次進行聚焦檢測。按照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11-223759號,該設備包括兩種類型 的采樣裝置(有至少一部分共有的存儲時間)并且構成為這樣在判 定處于逆光條件下時,以第二采樣裝置的輸出為優先地進行聚焦檢 測。在按照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6-145666號的設備中,通過檢 測圖像信號的高頻分量的信號量來獲得焦點對準評估值,并且根據該 焦點對準評估值,檢測出焦點對準位置并且判斷所檢測到的焦點對準 位置是焦點對準位置還是錯誤的焦點對準位置。發明內容按照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05-264887號的技術,在逆光條件的 情況下,總共要進行兩次積分和兩次計算,這使得聚焦檢測非常費時。 按照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11-223759號的技術,要依據逆光判斷的結 果改變AF的電荷存儲時間,需要切換圖像采集元件的操作。在日本 專利申請公開第2006-145666號中,并非必然總是實現適合于攝影情 景的聚焦。本發明是鑒于上面介紹的問題而做出的,并且它的目的在于通 過進行適合于情景的AF控制來提高聚焦的成功率。
本發明涉及攝影設備或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其中通過攝影 鏡頭在圖像采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由圖像采集 元件獲得的圖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 量進行積分,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 值來搜索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涉及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設備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 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控制部分,該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 分的攝影情景來改變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范圍或要由濾 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的任何一個,并且之后移動攝影鏡頭來搜索焦點 對準位置。按照本發明的這個方面,可以依據攝影情景(比如存在或不存 在逆光或面部)來進行焦點對準位置的精確搜索,因為焦點對準位置 是通過依據攝影情景改變焦點對準位置搜索范圍或用于焦點對準檢 測的濾波器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來計算的。這里使用的攝影情景包括處于逆光或正常光條件下、攝影人 物對象或除了人物之外的對象、具有明亮或昏暗圖像、以及具有高或 低對比度的圖像。此外,與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有關的攝影設備包括情景區分 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和控制部分,該部分依據由情景區分部 分區分的攝影情景進行焦點對準位置搜索過程。按照本發明的這個方面,可以通過依據攝影情景進行適當的焦 點對準位置計算過程來依據攝影情景進行精確聚焦。而且,涉及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的攝影設備包括.*試探性焦點 對準位置計算部分,該部分分別通過用來根據從濾波器輸出的信號計 算焦點評估值的第一過程和不同于第一過程的第二過程來計算第一 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控制部分,該部 分判斷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 差是否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響應于所述差處于預定范圍之內 的判斷結果,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上作為最終 焦點對準位置。
按照本發明的這個方面,由于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是由兩個不 同的過程計算出來的,并且當它們之間的差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的時 候,將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確定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可以確 保第一焦點對準位置為真正的焦點對準位置有很高的可能性,從而進行精確聚焦。該設備可以構成為這樣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計算部分響應于 所述差不處于預定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來改變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 位置的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和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二者 中的至少一個,并且之后再次計算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控制 部分判斷重新檢測到的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與第二試探性焦點 對準位置之間的差是否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響應于所述差處于 預定的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一焦點對準位置上 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控制部分可以重復進行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重新計算, 直到做出所述差處于預定范圍之內的判斷。控制部分響應于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計算次數變得超過為一或更多的預定次數這一事件,來將攝影鏡頭移動到參考位置作為 最終焦點對準位置。該設備此外還可以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 并且可以構成為這樣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 改變所述預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該設備的構成還可以是這樣的情景區分部分檢測逆光條件, 并且控制部分響應于由情景區分部分檢測到逆光條件來將針對兩個 不同的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計算出來的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 置進行比較,并且當這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差處于預定的 范圍之內時,令針對兩個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之一檢測到的兩個 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該設備此外還可以包括面部檢測部分,該部分根據圖像信號 檢測面部區域;和區域確定部分,該部分依據由面部檢測部分檢測到 的面部區域來確定脖子區域、胸部區域、腹部區域和腿部區域中的至
少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不同的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可以包括 面部區域、脖子區域、胸部區域、腹部區域、腿部區域和所有或部分 這些區域的任意組合區域中的任意兩種。而且,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可以包括面部區域、脖子區域、 胸部區域、腹部區域、腿部區域和所有或部分這些區域的任意組合區 域中的任意一種。可以構成為這樣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可以從預定的第 一頻率分量切換到低于該第一頻率分量的預定的第二頻率分量。涉及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包括步驟區 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改變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范圍 或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二者之一,并且之后移動攝影鏡頭來搜 索焦點對準位置。涉及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包括步驟區 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依據所區分的攝影情景進行焦點對準位置 搜索過程。涉及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的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包括步驟分別通過用來根據從濾波器輸出的信號計算焦點評估值的第一過程和不同于該第一過程的第二過程來計算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判斷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差是否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響應于所述差處于預定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來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一試探 性焦點對準位置上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按照本發明,由于焦點對準位置是通過依據攝影情景改變焦點 對準位置檢測范圍和用于焦點對準檢測的濾波器二者之一來計算出 來的,因此可以依據包括存在和不存在逆光或面部之類的攝影情景而 進行精確聚焦。


圖1是表示數碼相機的前視圖; 圖2是表示數碼相機的后視圖;圖3是表示數碼相機的框圖;圖4是表示面部檢測LSI的框圖;圖5表示由面部檢測LSI輸出的面部信息的例子;圖6表示攝影操作的示范性流程圖;圖7表示面部檢測AF的示范性流程圖;圖8表示AF目標面部區域設定的示范性流程圖;圖9表示逆光判斷處理的流程圖;圖IO表示逆光判斷的概念說明;圖ll表示表明逆光判斷結果的標志的例子;圖12A和12B表示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逆光面部AF處 理的流程圖;圖13A、 13B、 13C和13D概念性地圖解說明AF區域放大處理的內容;圖14A和14B表示正常光AF處理的流程圖;和 圖15表示涉及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逆光面部AF處理的主 要部分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在下文中參照附圖解釋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按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數碼相機(下文中, 簡稱為相機)100的前視圖。相機100具有位于其前表面上的鏡頭筒60,并且該鏡頭筒60 配備有內置攝影鏡頭101,該攝影鏡頭101包括變焦透鏡101a和聚 焦透鏡101b,從而變焦透鏡101a在光軸方向上的移動能夠實現焦距 的調節,并且聚焦透鏡101b在光軸方向上的移動還能夠實現焦點的 調節。鏡頭筒60在對應于最短焦距的廣角端與對應于最長焦距的遠景 端(這兩端都是預先設定好的)之間伸出和縮回,以致凸出相機主體
180和收入相機主體180。在圖1中,鏡頭筒60是縮回在相機主體 180中的。相機100還配備有鏡頭蓋61,該鏡頭蓋61通過在不進行攝影操 作的時候蓋在攝影鏡頭101的前面將其與外界隔離來保護攝影鏡頭 101,并且向外界暴露攝影鏡頭101來進行圖像采集。鏡頭蓋61配置有可打開和可關閉結構,用于在其關閉位置上蓋 住攝影鏡頭101的前表面,并且在其打開位置上將攝影鏡頭101的前 表面暴露于外部。鏡頭蓋61與電源開關121的打開/關閉聯動。在附 圖1中,鏡頭蓋61是打開的。在相機100的頂部表面上具有模式撥盤123和電源開關121,模 式撥盤123配備有中央快門釋放按鈕104,并且相機100在其前表面 上具有電子閃光燈單元105a、 AF輔助光燈105b、自動定時器燈105c 等。圖2是表示相機100的后視圖。相機100在其背面上有變焦開 關127。連續按壓變焦開關127的遠景(T)側會使鏡頭筒60朝向遠 景端伸出,并且連續按壓變焦開關127的另一側(W)會使鏡頭筒60朝向廣角端移動。在相機100的背面上配備有圖像顯示LCD 102、十字鍵124、面 部按鈕125、信息位置確認鍵126等。十字鍵124是一個操作系統, 其上/下和左/右方向分別設定顯示亮度控制/自動定時器/微距攝影/ 閃光燈攝影。下面將要解釋,按壓十字鍵124的下部按鍵,可以設定 自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主CPU20會在自動定時器電路83完成計 時之后促使CCD圖像傳感器132進行快門操作。當在設定了攝影模式 的同時按下面部按鈕125的時候,啟動下面介紹的面部檢測。圖3表示相機100的框圖。相機IOO配備有控制部分120,通過 該部分,用戶可以在使用該相機100的時候進行各種不同的控制。控 制部分120包括用于打開電源啟動相機100的電源開關121;用于 選擇自動操作、手動操作、風景模式、肖像模式、證件照片模式等的 模式撥盤123;用于設定和選擇不同菜單或進行變焦的十字鍵124; 面部按鈕125;和用于執行或取消由十字鍵124選擇的菜單的信息位 置確認鍵126。
相機100還配備有用于顯示所拍攝的圖像、再現的圖像等的圖 像顯示LCD 102和用于輔助操作的操作LCD顯示器103。
相機100包括快門釋放按鈕104。按下快門釋放按鈕104會通知 主CPU 20開始拍攝。相機IOO可以通過使用預定的菜單屏幕來在攝 影模式和再現模式之間切換。相機100還配備有AF輔助光燈105b 和閃光燈操作裝置,AF輔助光燈105b具有發光二極管(LED),用 于在對比度AF模式下向對象發射點光,閃光燈操作裝置具有電子閃 光燈單元105a,用于發射閃光。
相機100還配備有攝影鏡頭101、光圈131和CCD圖像傳感器 132 (下文中簡稱為CCD 132) , CCD 132是用于將通過攝影鏡頭101 和光圈131形成的對象圖像轉換為模擬圖像信號的圖像采集元件。 CCD 132通過在可變的充電存儲時間(曝光時間)內持續累積由入射 在CCD 132上的對象光產生的電荷來產生圖像信號。CCD 132在與從 CG部分136輸出的垂直同步信號VD同步的時刻相繼地輸出各個幀對 應的圖像信號。
當所使用的圖像采集元件是CCD 132時,為其配備光學低通濾 波器132a,該低通濾波器消除掉入射光中不必要的高頻分量,以便 防止產生色差信號、疊柵條紋等。而且,還要配備紅外截止濾波器 132b,用來吸收或反射入射光的紅外線,以修正對較大波長范圍具有 高靈敏度的CCD傳感器132的固有的靈敏度特性。光學低通濾波器 132a和紅外截止濾波器132b可以以任何方式排列,而不局限于任何 特定的形態。
相機IOO還配備有白平衡和Y處理部分133,該部分包括放大系 數可變的放大器,白平衡和Y處理部分133用來調節由來自CCD傳感 器132的模擬圖像信號代表的對象圖像的白平衡、控制對象圖像的梯 度特性中直線的斜率(Y)、以及放大模擬圖像信號。
相機100還配備有A/D轉換部分134和緩沖存儲器135, A/D轉 換部分134用于將來自白平衡和Y處理部分133的模擬信號A/D轉換 成數字R、 G和B圖像數據,緩沖存儲器135用于存儲來自A/D轉換
部分134的R、 G和B圖像數據。
還將由A/D轉換部分134獲得的R、 G和B圖像數據輸入到AF 檢測部分150。
AF檢測部分150可以切換到兩個不同的高通濾波器之一來作為 AF濾波器,這兩個高通濾波器具有針對圖像數據的高通或低通頻帶 (無丟棄地通過的頻帶)。AF檢測部分150通過優先使用這些濾波 器之一作為AF濾波器來計算下面介紹的AF評估值。
就優先使用哪個濾波器而言,可以預先在EEPR0M 146中存儲用 于切換這些濾波器的默認優先級,或者可以響應于下面介紹的逆光判 定處理的結果來切換這些濾波器,或者可以響應于面部檢測的結果來 切換這些濾波器。
例如,在比如這樣的情況下當由CPU 20判定是正常光照條件 時;當判定是明亮攝影場景時;當判定由模式轉盤123選擇了風景模 式時;當判定沒有檢測到面部時;當判定即使檢測到面部區域,面部
區域的面積相對于整個圖像的面積也小于預定的比例(例如,小于 1/10)時(就是說,風景的數據量占主要部分);當判定是高對比度 攝影場景時,也就是在通過分離光度計測量確定了針對多個區域的各 組其亮度被判定為相鄰區域之間的亮度差小于預定值的情況下;諸如 此類,比較好的是切換到具有較高通頻帶的濾波器,因為在整個圖像 數據或在面部區域中將會有較多的高頻分量。
另外,在下列情況下當判定是逆光時、當選擇了夜景模式時、 當面部區域的面積小于預定的比例時、或者當拍攝場景是昏暗場景或 者低對比度場景時,比較好的是切換到具有較低通頻帶的濾波器,以 便盡快提取預定的頻率分量,因為面部區域中的高頻分量變得要比除 了面部區域之外的區域內的高頻分量多,或者因為整體的圖像數據量 或面部區域內的圖像數據量減少。
另外,當比如在風景畫面的情況下沒有檢測到面部區域時,可 以將濾波器切換到具有較高通頻帶的高通濾波器。
在下面的介紹中,可以將享有優先權的AF濾波器表述為第一濾 波器,而將不享有優先權的AF濾波器表述為第二濾波器。雖然為了
簡明,下文中將具有較高通頻帶的濾波器表示為第一濾波器,并且將 具有較低通頻帶的濾波器表示為第二濾波器,但是這些濾波器的通頻 帶可以是反過來的。
AF檢測部分150使用與來自A/D轉換部分134的圖像數據中的 期望求總區域(AF區域)相應的R、 G、 B圖像數據的全部或部分(例 如,僅G信號),從而通過能夠切換通頻帶的AF濾波器來從沿著垂 直或水平方向一維連續的圖像數據中提取預定的頻率分量,并且將通 過對這一頻率分量進行求總而獲得的值(AF評估值)輸出到CPU20。
AF檢測部分150可以從在一個時刻獲得的圖像中同時提取針對 第一濾波器和第二濾波器的不同的頻率分量,并且同時輸出與它們相 應的兩個AF評估值。雖然當接連切換第一濾波器和第二濾波器來計 算AF評估值時,需要移動聚焦透鏡101b兩次,就是說,在將AF濾 波器切換到第一濾波器和在切換到第二濾波器時,但是按照前面介紹 的方式,僅僅需要一次移動。
CPU 20通過聚焦電動機111將聚焦透鏡101b移動到從AF檢測 部分150輸出的AF評估值最大的透鏡位置。
相機IOO還配備有CG (時鐘發生器)部分136、用于測光/測距 的CPU 137、充電和閃光控制部分138、通信控制部分139、 YC處理 部分140和電源電池68。
CG部分136輸出用于驅動CCD 132的垂直同步信號VD、包括高 速輸出脈沖P的驅動信號、用于控制白平衡和Y處理部分133和A/D 轉換部分134的控制信號、以及用于控制通信控制部分139的控制信 號。CG部分136接收由測光/測距CPU 137輸入的控制信號。
測光/測距CPU 137控制分別用來驅動變焦透鏡101a、聚焦透鏡 lOlb、光圈131的變焦電動機110、聚焦電動機111和用于光圈調節 的光圈電動機112,從而計算出到對象的距離(聚焦),并且控制CG 部分136以及充電和閃光控制部分138。變焦電動機IIO、聚焦電動 機111和光圈電動機112的驅動是由電動機驅動器62控制的,對電 動機驅動器62的控制命令是由測光/測距CPU 137或主CPU 20發出 的。
變焦透鏡101a、聚焦透鏡101b、光圈131和AF輔助光燈105 的驅動源并非必須局限于各種不同的電動機,比如變焦電動機iio、 聚焦電動機111和光圈電動機112,而是也可以是例如致動器。
測光/測距CPU137在快門釋放按鈕104半按(Sl為開)時根據 由CCD132周期性(每1/30秒到1/60秒)地(取景圖像)獲得的圖 像數據來測量對象的亮度(EV值計算)。
就是說,AE操作處理部分151對從A/D轉換部分134輸出的R、 G和B圖像信號進行積分,并且將所得積分值提供給測光/測距CPU 137。測光/測距CPU 137根據從AE操作處理部分151輸入的積分值 檢測出對象的平均亮度(對象亮度),并且計算出適于進行攝影的曝 光值(EV值)。
然后,測光/測距CPU 137根據所獲得的EV值并且按照預定的 程序圖(AE操作)來確定出曝光值,包括光圈131的光圈值(F值) 和CCD 132的電子快門(快門速度)。
全按下快門釋放按鈕104 (S2為開)會促使測光/測距CPU 137 根據所確定的光圈值來驅動光圈131、控制光圈131的直徑、并根據 所確定的快門速度經由CG 136來控制CCD 132的電荷存儲時間。
AE操作包括光圈優先AE、快門速度優先AE、程序AE等,并且 任何一種操作都是通過測量對象亮度并按照根據對象亮度的測量值 確定的曝光值(即,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的組合)進行拍攝而得以控制 來以適當曝光采集圖像。這實現了消除用來確定曝光的復雜處理。
AF檢測部分150從A/D轉換部分134中提取出與由測光/測距 CPU 137選擇的檢測范圍相應的圖像數據。搜索和檢測焦點位置的方 法是通過利用圖像數據中AF區域部分的高頻分量在焦點對準位置上 會具有最大幅度這一特點來進行的。AF檢測部分150針對一個場景
對所提取的圖像數據中的高頻分量進行積分,以便計算出幅度值。AF 檢測部分150在測光/測距CPU 137控制聚焦電動機111驅動變焦透 鏡101a在可移動范圍(就是說,從無限遠端(INF點)到近端終點 (NEAR點))內移動的同時連續進行幅度值的計算,并且在檢測到 最大幅度時將檢測到的值發送給測光/測距CPU 137。不過,比如當
象由本申請人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1-208959號一樣設定 了風景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將焦點看成是在無限遠端上)時,可以 根據需要將聚焦透鏡101b從無限遠端移動到最近端來縮短聚焦所需 要的時間。
測光/測距CPU 137在獲得了檢測值之后向聚焦電動機111發出 一個命令,以促使聚焦透鏡101b朝向與檢測值相應的聚焦位置移動。 聚焦電動機111響應于由測光/測距CPU 137發出的命令促使聚焦透 鏡101b移動到聚焦位置(AF操作)。
測光/測距CPU 137借助與主CPU 20之間的通信而與快門釋放 按鈕104相連接,并且當用戶將快門釋放按鈕104按下一半時,進行 聚焦位置的檢測。測光/測距CPU 137與變焦電動機IIO相連,從而 當主CPU 20通過變焦開關127獲得了來自用戶的沿著TELE方向或 WIDE方向變焦的命令時,對變焦電動機110進行的驅動使得變焦透 鏡101a能夠在WIDE端和TELE端之間移動。
充電和閃光控制部分138在由電源電池68供電的時候對用于使 電子閃光燈單元105a閃光的閃光電容器(未示出)充電,并且控制 電子閃光燈單元105a的閃光。
充電和閃光控制部分138控制加給自動定時器燈(計數燈)105c 和AF輔助光燈105b的電源,從而響應于電源電池68的充電開始和 包括快門釋放按鈕104的半按/全按操作信號以及來自主CPU 20和測 光/測距CPU 137的表示光量和閃光時刻的信號的各種不同信號的接 收,可以在期望的時刻獲得期望的光量。
自動定時器燈105c可以使用LED并且這些LED可以與AF輔助 光燈105b中使用的LED共用。
主CPU 20與自動定時器電路83相連。當設定為自拍模式時, 主CPU 20基于快門釋放按鈕104的全按信號進行計時。在時間計時 期間,主CPU 20通過測光/測距CPU 137促使自動定時器燈105c按 照隨著剩余時間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快的閃爍速度進行閃爍。自動定時 器電路83在計時完成時向主CPU 20輸入計時完成信號。然后主CPU 20根據該計時完成信號來促使CCD 132進行快門操作。
通信控制部分139配備有通信端口 107。該通信控制部分139 通過將由相機100拍攝的對象的圖像信號輸出到具有USB端口的諸如 個人計算機之類的外部設備,并且通過使得這樣的外部設備能夠將圖 像信號輸入到相機100中而起到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通信的作用。相 機100具有一種與用膠巻拍攝的標準相機的在IS0膠片速度80、 100、 200、 400、 1600之間切換的切換功能相仿的功能,并且當選擇了 ISO 400或更大的膠片速度時,包含在白平衡和Y處理部分133中的放大 器的放大系數切換到高靈敏度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將放大系數設定 為高于預定的放大系數。通信控制部分139在以高靈敏度模式進行拍 攝的期間斷開與外部設備的通信。相機100此外還配備有壓縮/展開/ID提取部分143和I/F部分 144。壓縮/展開/ID提取部分143通過總線142讀取出存儲在緩沖存 儲器135中的圖像數據并且對該圖像數據進行壓縮,經由I/F部分 144將該圖像數據存儲在存儲卡200中。壓縮/展開/ID提取部分143 在它讀取出存儲在存儲卡200中的圖像數據時還提取出存儲卡200 唯一專有的識別號(ID),以使壓縮/展開/ID提取部分143讀取出 存儲在存儲卡200中的圖像數據,并將其展開并存儲到緩沖存儲器 135中。由壓縮/展開/ID提取部分143按照預定的格式對存儲在緩沖存 儲器135中的Y/C信號進行壓縮,然后以預定的格式(例如,Exif (可互換圖像文件格式)文件)經由1/F部分144將其記錄到諸如存 儲卡200這樣的可移動介質或者諸如硬盤(HDD) 75這樣的內置大容 量存儲介質上。數據向硬盤(HDD) 75上的記錄和數據從硬盤(HDD) 75上的讀取是由硬盤控制器74響應于由主CPU 20發出的命令來加 以控制的。相機100還配備有主CPU 20、 EEPROM 146、 YC/RGB轉換部分147 和顯示驅動器148。主CPU20提供對相機100的總體控制。EEPROM 146 存儲相機100唯一專有的個體數據和程序。YC/RGB轉換部分147將 在YC處理部分140中產生的彩色視頻信號YC轉換為三色RGB信號, 并且將經過轉換的數據經由顯示驅動器148輸出到圖像顯示LCD
102。相機100具有用于從AC電源供電的AC適配器48和可拆卸地安 裝在相機100上的電源電池68。電源電池68可以是可重復充電的二 次電池,比如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按照另外一種可供 選用的方案,電源電池68可以是一次性原電池,比如鋰電池或堿性 電池。電源電池68安裝在電池安裝室(未示出)內,與相機100的 各個電路電連接。在將AC適配器48連接在相機100上來經由該AC適配器48從 AC電源向相機100供電的時候,即使電源電池68安裝在電池安裝室 內,也優先將來自AC適配器48的電力輸出供應給相機100的各個部 分作為驅動電力。在AC適配器48沒有連接在相機100上并且電源電 池68安裝在電池安裝室內的時候,將來自電源電池68的電力輸出供 應給相機100的各個部分作為驅動電力。雖然沒有示出,但是相機100除了安裝在電池安裝室內的電源 電池68之外還配備有備用電池。內置備用電池可以是例如由電源電 池68充電的專用二次電池。在因為替換或拆除電源電池68而沒有電 源電池68安裝在電池安裝室內的時候,備用電池為相機100的基本 功能供電。就是說,來自電源電池68或AC適配器48的電力供應的中斷會 使切換電路(未示出)將備用電池連接到RTC 15上,以便為這些電 路供電。這能夠實現對包括RTC 15的基本功能連續供電,直到備用 電池29的使用壽命結束。RTC (實時時鐘)15是用于計時的專用芯片,并且即使在來自電 源電池68或AC適配器48的電力供應中斷的時候也依然利用來自備 用電池的電力供應繼續工作。圖像顯示LCD 102配備有背光70,背光70從液晶屏71的背面 側并且以節電模式照亮透明或半透明液晶屏71,主CPU20經由背光 驅動器72來控制背光70的明亮度(亮度),從而能夠降低背光70 的電力消耗。在按下操作部分120的信息位置確認鍵126來促使圖像 顯示LCD 102顯示菜單屏幕并且在菜單屏幕上進行預定操作時,可以
開啟/關閉節電模式。圖4表示面部檢測LSI 20b的框圖構成的實例。圖5圖解說明由面部檢測LSI 20b輸出的作為面部信息的信息。 面部檢測LSI 20b從A/D轉換器部分134所連續輸出的并且被存儲在 緩沖存儲器135中的CCDRAW圖像中檢測面部信息,包括以下信息 包括了人物面部部分的面部區域的數目、各個面部的位置、各個面部 的大小、各個面部的檢測評分(所檢測到的面部區域是真正面部的可 能性)、各個面部的朝向、和各個面部的傾斜;并將檢測結果輸出到 緩沖存儲器135。圖6是表示利用面部檢測處理并且由CPU 20控制的攝影操作的 梗概的流程圖。如該圖所示,主要有兩個不同的時機來進行面部檢測 處理即,以取景圖像開始(S3)和在常規曝光之后開始(S12)。 這里介紹的面部檢測S1AF (S9)的目的是通過使用取景圖像中的面 部檢測結果限定XY平面內的AF區域來可靠地進行聚焦。圖7是表示面部檢測S1AF的操作過程的梗概的流程圖。給出這一操作過程的簡要概述,當通過諸如按下面部按鈕125 之類的預定動作來打開了面部檢測時并且當從取景圖像中檢測到作 為面部檢測的試探結果的面部時,這一操作優先于其它AF方案進行。此外,可以采用由例如本申請人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 2006-046123號中介紹的技術來作為實施面部檢測S1AF的具體方法。圖8是表示面部檢測S1AF的S21 [AF區域設定]中的過程的流程圖。在S41中,選擇出要作為AF目標的任何一個面部區域。選擇的 方法可以例如是這樣的確定各個面部區域的大小,并且選擇面積最 大的面部區域。在S42中,進行逆光判斷處理,該處理的詳情將在后面介紹。 在S43中,根據由面部檢測LSI 20b輸出的面部區域的坐標中 在S41選擇出的面部區域的坐標來計算AF區域。這一操作的梗概為 根據由面部檢測LSI 20b檢測到的面部信息中所包含的面部的大小、 朝向和傾斜來計算AF區域的矩形的中心和四個角的坐標。然后,將
所計算出來的中心坐標和四角坐標轉換為作為要實際獲取AF評估值的目標的CCDRAW圖像的坐標系統。然后,將轉換之后通過用直線連 接四角形成的矩形閉合區域確定為AF區域。圖9是表示逆光判斷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并且圖IO概念性地 圖解說明逆光判斷的要點。在逆光判斷處理中,與面部區域邊界介于其外側的像素相反, 將處于由面部檢測LSI 20b檢測到的面部區域的垂直邊界外側的像素 的光度測量值減去面部區域的垂直邊界內側的像素的光度測量值,并 且當該差值大于預定的閾值時,存儲該值(Temp—deltaEV)。對AE 的16份分割區域的各個像素重復進行這一處理(見圖9中的S50到 S71和圖10)。此外,將針對各個像素存儲的上述差值(Temp一deltaEV)中的 最大值(max—deltaEV)與預定閾值(FACE—AF—BACKLIGHT—TH)的十 倍值進行比較(S72 ),并且如果max_deltaEV > FACE—AF—BACKLIGHT—THX 10,則判定為逆光(S73),如果不大于, 則不是逆光(S74)。而且,取決于圖像采集元件和AF檢測部分的構成,可以這樣安 排將面部區域的水平邊界外側的像素的光度測量值減去面部區域的 水平邊界內側的像素的光度測量值。此外,如圖11中所示,當由逆光判斷處理判定為逆光時,在 EEPROM 146中存儲表示了要進行專用于逆光的AF操作的標志[l], 并且當判定不是逆光時,在EEPROM 146中存儲表示了不進行專用于 逆光的AF操作的標志[O]。圖12A和12B是表示AF操作的過程的流程圖,包括與在EEPROM 146中存儲著表示要進行專用于逆光的AF操作的標志[l]的情況相對 應的專用AF操作。這一處理代表圖7中的S26到S30的詳細內容。在該處理中,首先進行[逆光面部AF區域設定]、[中斷處理0FF 設定]和[在小范圍面部搜索之后的全范圍搜索0FF設定]。這里,[逆光面部AF區域設定]是將基于面部信息的AF區域(在 圖8中的S43中計算出來的AF區域)設定為逆光面部AF區域的處理。
而且,[中斷處理OFF設定]是這樣的處理過程將通過按照固 定量在固定方向上進行聚焦透鏡101b的精細驅動(步進驅動)(搜索步驟)而新獲得的AF評估值與在精細驅動之前獲得的先前AF評估 值進行比較,當AF評估值減小了時,判定該AF評估值已經通過了它 的峰值位置(所謂的剛好焦點對準的位置)(具有下降的趨勢)并且 不進行中斷AF搜索本身的處理。
原因在于在具有大信號量的圖像或高對比度的圖像中,能夠相對精確地判定AF評估值中存在峰值點,因此最好中斷在此之后進 行的無用搜索(中斷處理);不過,逆光條件下的面部區域包括大量 噪聲分量并且由此獲得的AF評估值表現出象大大小小的山丘一樣的 眾多最大值,并且被判定為將處于下降趨勢的第一個大的山丘的最大 值點可能是由噪聲造成的,并不是真正的焦點對準位置。因此,如果 在該大山丘的峰值處中斷AF搜索,則會有未完成精確對焦的危險。
而且[在小范圍面部搜索之后的全范圍搜索OFF設定]是這樣的 設定當在利用面部檢測的小范圍搜索中沒有找到AF評估值的峰值 時,不再進行全范圍搜索。就是說,從最近端(Near端)朝向無線 遠端(INF端)步進驅動聚焦透鏡101b的范圍被局限在相對于預定 參照位置(Pulse—Target)的特定范圍之內(局限在朝向最近端預定 足巨離的范圍(Pluse—Target—Search—Step*Search—Range—Near)之內 和朝向無限遠端預定距離的范圍 (Pluse—Target+Search—Step*Search—Range—Inf)之內),并且搜 索AF評估值的峰值;此后,即使在搜索之后沒有在AF評估值中找到 峰值,也不再進行全范圍搜索。這是因為,由于在正常光條件下的面 部區域中只有很少的噪聲分量,所以即使峰值存在于遠離預定參考位 置(Pulse—Target)某一距離的位置上,也能確保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不過,在逆光條件下,本質上不同于面部自然對比度的信息
(比如噪 聲分量)會產生相對較大的影響,遠離預定參考點(Pulse—Target) 的峰值位置可靠性不高。此外,針對最近端上的步進驅動的參考值(Search—Range—Near) 和針對無限遠端上的步進驅動的參考值(Search_Range—Inf)可以是 不同的值。在這種情況下,最近端上的搜索范圍 (Pluse一Target—Search—Step*Search—Range—Near )禾口無限遠端上的 搜索范圍(Pluse一Target-Search—St一Search—Range—Inf)可以是 分別設定的。然后,參照圖8的S43中計算出來的AF區域設定攝影鏡頭101 的AF的搜索范圍(S101)。而且,可以將搜索范圍的大小設定為與 正常光期間不同的值。然后,通過在前述搜索范圍之內驅動攝影鏡頭 101來獲得AF評估值(S102),并且判斷是否在由第一濾波器提取 的頻率分量所確定的AF評估值中獲得了峰值(S103);并且如果獲 得了峰值,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05,而如果沒有獲得峰值,則移動 到S104。然后,判斷是否在由第二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確定的AF評估 值中獲得了峰值(S104),如果獲得了峰值,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05, 并且如果沒有獲得峰值,則移動到S115。并且,計算出當在S103或S104中獲得了 AF評估值的峰值時的 攝影鏡頭101的位置并且令其為試探性的焦點對準位置 (Temp—pint—pulseO) (S105)。接著,判斷該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即—pint—pulseO)是否 處于在最近端距預定參考位置(Pulse—Target,通過任何方法預先設 定的焦點,所謂的"預設焦點")在預定臨界距離范圍 (Backlight—Range_Near)之內,并且是否處于在無限遠端距預定參 考位置在預定臨界距離范圍(Backlight_Range_Inf)之內,并且如 果沒有處于最近端或無限遠端二者中任何一個的預定臨界距離的范 圍之內,則認為該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_pulseO)作為焦 點對準位置的可靠性不足,并且處理過程移動到S10S。如果臨時焦 點對準位置(Temp—pint_pulseO)處于最近端和無限遠端上距參考位 置(Pulse—Target)的預定范圍之內,則認為該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 足以可靠地作為焦點對準位置,并且處理過程移動到S115。此外,確定預定參考位置(Pulse—Target)的方法可以是任何 方法,只要它不同于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pulseO)的計 算方法,并且可以想到各種不同的方法。例如,當檢測到面部區域時, 根據面部在屏幕中的比例和變焦位置進行該計算。并且,當沒有檢測到面部區域時,可以從EEPROM 146中讀取出與當前設定的攝影模式 (比如風景模式)相應的默認位置和變焦位置或者正常AF期間的默 認位置,令這一值為預定參考位置。另外,與逆光判斷的結果相應的 參考位置可以從EEPR0M 146中讀取出。此外,最近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Backlight—Range—Near) 和無限遠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Backlight—Range—Inf)可以是不 同的值。例如,在遠距離攝影場景(比如風景模式)中,焦點對準位 置存在于無限遠端上,并且在短距離攝影場景(比如人像攝影(或在 面部檢測期間)或微距攝影模式)中,焦點對準位置存在于最近端上; 這樣,其中存在焦點對準位置的可能范圍將會隨著攝影場景不同而不同,比如變寬或變窄,或者變得偏向最近端或無限遠端。于是,例如, 當在人像模式下或在面部檢測期間,無限遠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 (Backlight—Range—Inf )可以小于最近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 (Backlight—Range—Near),從而能夠防止聚焦到所要成像的對象背 后的點上(所謂的背后聚焦)。當最近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Backlight—Range—Near)和無 限遠端上臨界距離的參考值(Backlight—Range—Inf)不能分開設定 時,參考位置可以依據攝影場景的區分結果來改變。在S108中,判斷是否在EEPROM 146中存儲著表示要進行專用 于逆光條件的AF操作的標志[l]。如果存儲著標志[l],則處理過程 移動到S109,并且如果存儲著標志[O],則移動到S114。S109到S113是專用于逆光的操作。這里,通過諸如日本專利申 請第2006-046123號的第0196段及之后中公開的那樣的AF區域放大 處理,參照面部區域將AF區域朝向軀干放大,從而令通過從放大獲 得的區域(放大區域)中減去原始面部區域和諸如脖子、腿之類的預 定區域而獲得的區域為胸部區域,并且使其成為與面部區域無關的新 的AF區域(S109),處理過程移動到SllO。不過,也可以令經過放 大的區域本身為新的AF區域。
圖13A到13D概念性地表示AF區域放大處理地內容。這個處理沿著取決于包含在面部信息中的面部的傾斜方向從面部朝向軀干的 方向按照預定的增量將AF區域放大到預定的大小。圖13A表示這樣 一種方式當面部的傾斜方向為0度時,按照與面部區域大小相同的 增量將AF區域垂直向下連續放大到面部區域的5倍大小。圖13B表 示這樣一種方式當面部的傾斜方向為90度時,按照與面部區域大 小相同的增量將AF區域連續水平向左放大到面部區域的6倍大小。 圖13C表示這樣一種方式當面部的傾斜方向為180度時,按照與面 部區域相同大小的增量將AF區域連續垂直向上放大到面部區域的5 倍大小。圖13D表示這樣一種方式當面部的傾斜方向為270度時, 按照與面部區域相同大小的增量將AF區域連續水平向右放大到面部 區域的6倍大小。AF使用面部檢測的基礎是由點AF實現的,其中從根據面部區域 確定的AF區域中確定AF評估值來搜索峰值點。不過,在實踐中,會 有面部區域的AF評估值的峰值過小以致不能獲得焦點對準位置的情 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通過使用AF區域放大處理獲得的AF 區域。在S110中,參照圖像中的胸部區域,設定攝影鏡頭101的AF 搜索范圍來獲得AF評估值,并且判斷是否已經獲得了從第一濾波器 所提取的數據計算出來的AF評估值的峰值;如果已經獲得了峰值, 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12,而如果沒有,則移動到Slll。在Slll中,參照圖像中的胸部區域,設定攝影鏡頭101的AF 搜索范圍來獲得AF評估值,并且判斷是否已經獲得了從第二濾波器 所提取的數據計算出來的AF評估值的峰值;如果已經獲得了峰值, 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12,而如果沒有,則移動到S120。在S112中,計算在S110或S111中獲得AF評估值的峰值時攝 影鏡頭101的位置,令其為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 (Temp—pint—pulse2)。在S113中,判斷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差的絕對值 |Temp—pint—pulseO-Temp—pint_pulse2 I是否小于預定的可允許閾值。如果前述絕對值小于預定的可允許閾值,則處理過程移動到 S114,并且如果不小于預定的可允許閾值,則移動到S119。在S114中,假設將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_pulseO) 被確認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則將攝影鏡頭101移動到該試探性焦 點對準位置(Te即—pint—pulseO)來進行聚焦。S115到S118是將S109到S112的各個處理過程分別從"面部區 域"改變為"胸部區域"的處理。另外,也可以用"脖子區域"、"腹 部區域"或"腿部區域"來替換。就是說,首先在S115,判斷是否比如通過上面介紹的放大處理 來確定了胸部區域。如果確定了胸部區域,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16, 并且如果沒有確定,則移動到S120。在S116中,令胸部區域為AF區域,根據第一濾波器的數據計 算出AF評估值來搜索它的峰值點。由此,如果AF評估值的峰值存在, 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18,并且如果不存在,則移動到S117。在S117中,根據圖像中的胸部區域范圍獲得AF評估值,并且 判斷是否獲得了基于第二濾波器的數據的AF評估值的峰值;并且如 果獲得了該峰值,則處理過程移動到S118,并且如果沒有獲得,則 移動到S120。在S118中,計算出獲得AF評估值的峰值時的攝影鏡頭101的 位置,令它成為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rap—pint—pulseO)。在S119中,假設將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pulse2) 確認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則將攝影鏡頭101移動到試探性焦點對 準位置(Temp—pint—pulse2)來進行聚焦。不過,可以預先在EEPROM 146中存儲表示了是否令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pulse2) 成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標志,從而只有在存儲有表示了令試探性 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一pulse2)成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的標志的 時候,才將攝影鏡頭101移動到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 (Temp_pint—pulse2)。在S120中,假設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pulseO)和 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Temp—pint_pulse2)都不能被確認為焦點對準
位置,則將攝影鏡頭101移動到預定的參考位置(Pulse_Target)來 進行聚焦。通過到目前所介紹的操作,即使在逆光情景下,也可以通過將 AF區域從面部改變到與人物對象相關的另一個區域或者通過降低濾 波器的通頻帶來盡可能地進行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而且,圖14A和14B表示包括與在EEPR0M 146中存儲著表示了 不進行專用于逆光條件的AF操作的標志[O]的情況相對應的AF操作 的AF操作流程。參照這一處理的梗概,通過沿著固定的方向進行聚焦透鏡101b 的精細驅動(步進驅動)來獲得AF評估值(S131到S132)。步進驅 動的驅動量(大約等于聚焦深度)是由AF搜索期間的焦距(變焦位 置)和光圈值的和來定義的。假設所有實際的驅動量都與正常AF期 間的驅動量相同,并且使用固定的參數集,該參數集存儲在EEPR0M 146中。是否進行AF搜索的中斷處理的判斷(S134)和在進行中斷處理 的時候是否僅對第一濾波器的評估值進行該判斷的判斷(S135)是由 EEPR0M 146的設定值來決定的。此外,當在利用面部檢測的小范圍搜索中沒有AF評估值的峰值 時,是否進行全范圍搜索的判斷(S141)也是由EEPROM 146的設定 值來決定的。在進行全范圍搜索時,搜索的開始位置是NEAR端搜索 極限(S149)還是INF端搜索極限(S150)的判斷(S148)也可以是 由EEPR0M 146的設定值來規定的。[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實施方式的S117中,令胸部區域為AF區域,并且在沒 有獲得峰值時,處理過程移動到S120。不過,如圖15中所示,如果在胸部區域中沒有獲得峰值(S117 中的"否"),則可以進一步改變AF區域來重新計算AF評估值,由 此重復進行處理來獲得峰值。就是說,令除了胸部區域之外的通過前 面介紹的放大處理連續獲得的與腹部(或可以是脖子或腿)相應的適 當區域(比如脖子區域)成為AF區域(S201),并且通過第一濾波 器和第二濾波器從這個AF區域的圖像數據中提取特定頻率分量并求總來獲得AF評估值;并且判斷是否獲得了峰值(S202, S203),并 且如果獲得了峰值,則計算出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 (Temp—pint_pulse2) (S204),從而進行在該點上的聚焦(S119)。 這樣,通過改變AF區域和之后重復進行針對兩個不同通頻帶重 新計算AF評估值的操作,獲得AF評估值的峰值的可能性得到增加,使得盡快實現適當聚焦成為可能。重復改變AF區域的預定次數是任意的。例如,在即使通過從面部到脖子、腹部和腿改變了 AF區域3次來重復計算AF評估值也沒有 獲得AF評估值的峰值時,可以將攝影鏡頭IOI移動到預定的參考位 置(Pulse Target)來進行聚焦。 [第三實施方式]雖然在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中AF區域是依據逆光判斷的結果來 改變的,但是也可以依據各種攝影情景的區分來進行切換,而與逆光 判斷無關。例如,當CPU 20判定由模式撥盤123選擇了風景模式時并且當 檢測到面部區域時,可以以圖像為中心按照預定的展開比例(例如, 1.2倍)來放大AF區域。另外,在證件照模式下,最好不放大AF區域,因為在放大AF 區域時存在背后聚焦的風險。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影設備,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該設備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控制部分,該部分根據由所述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來改變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范圍或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并且之后移動攝影鏡頭來搜索焦點對準位置。
2. —種攝影設備,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集元件上形成對 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像信號中提取期 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以計算出焦點評 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 位置,該設備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和控制部分,該部分依據由所述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來 進行焦點對準位置搜索過程。
3. —種攝影設備,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集元件上形成對 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像信號中提取期 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以計算出焦點評 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 位置,該設備包括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計算部分,該部分分別通過用來根據從濾 波器輸出的信號計算焦點評估值的第一過程和不同于第一過程的第 二過程來計算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 禾口 控制部分,該部分判斷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 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差是否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響應于所述 差處于預定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一試探性焦點 對準位置上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
4.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所述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計算部分響應于所述差不處于所述預 定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來改變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焦點評估 值計算目標區域和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二者中的至少一個,并 且之后再次計算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所述控制部分判斷重新檢測到的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與第 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差是否處于所述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 響應于所述差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的判斷結果,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 一焦點對準位置上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
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重復進行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重新計算, 直到做出所述差處于所述預定范圍之內的判斷。
6.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響應于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計算次數變得 超過為一或更多的預定次數這一事件,來將攝影鏡頭移動到參考位置 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
7.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響應于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的計算次數變得 超過為一或更多的預定次數這一事件,來將攝影鏡頭移動到參考位置 作為最終焦點對準位置。
8.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改變所述預 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
9.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情景區分部分, 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改變所述預 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
10.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情景區分部 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改變所述預 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
11. 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改變所述預 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
12. 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攝影情景,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改變所述預 定范圍和預定參考位置中的至少一個。
1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 所述情景區分部分檢測逆光條件,并且所述控制部分響應于由情景區分部分檢測到逆光條件來將針對 兩個不同的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計算出來的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進行比較,并且當這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的差處于所 述預定的范圍之內時,令針對兩個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之一檢測 到的兩個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為最終的焦點對準位置。
14. 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面部檢測部分,該部分根據圖像信號檢測面部區域,和 區域確定部分,該部分依據所述面部檢測部分檢測到的面部區域來確定脖子區域、胸部區域、腹部區域和腿部區域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兩個不同的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可以包括面部區域、脖子 區域、胸部區域、腹部區域、腿部區域和所有或部分這些區域的任意 組合區域中的任意兩種。
1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影設備,此外還包括 面部檢測部分,該部分根據圖像信號檢測面部區域,和 區域確定部分,該部分依據面部檢測部分檢測到的面部區域來確定脖子區域、胸部區域、腹部區域和腿部區域中的至少一種,其中 焦點評估值計算目標區域可以包括面部區域、脖子區域、胸部 區域、腹部區域、腿部區域和所有或部分這些區域的任意組合區域中 的任意一種。
16.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可以從預定的第一頻率分量切換到 低于該第一頻率分量的預定的第二頻率分量。
17. 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攝影設備,其中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可以從預定的第一頻率分量切換到 低于該第一頻率分量的預定的第二頻率分量。
18. —種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 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 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 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 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該方法包括步驟 區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改變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范圍和要由濾波器提取的 頻率分量至少二者之一,并且之后移動攝影鏡頭來搜索焦點對準位 置。
19. 一種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 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 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 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 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該方法包括步驟區分攝影情景;和依據所區分的攝影情景進行焦點對準位置搜索過程。
20. —種焦點對準位置搜索方法,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 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 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 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 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該方法包括步驟分別通過用來根據從濾波器輸出的信號計算焦點評估值的第一 過程和不同于該第一過程的第二過程來計算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 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判斷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和第二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之間 的差是否處于預定的范圍之內,并且,響應于所述差處于預定范圍之 內的判斷結果,來將攝影鏡頭移動到第一試探性焦點對準位置上作為 最終焦點對準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攝影設備,其中通過攝影鏡頭在圖像采集元件上形成對象圖像,并且通過濾波器從圖像采集元件所獲得的圖像信號中提取期望的頻率分量,從而對所提取的頻率分量進行積分,以計算出焦點評估值,并且,基于所計算出的焦點評估值,搜索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該設備包括情景區分部分,該部分區分對象圖像的攝影情景;和控制部分,該部分根據由情景區分部分區分的攝影情景來改變攝影鏡頭的焦點對準位置的搜索范圍或要由濾波器提取的頻率分量,并且之后移動攝影鏡頭來搜索焦點對準位置。
文檔編號G03B13/36GK101127832SQ20071014254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5日
發明者杉本雅彥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