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80300閱讀:6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
背景技術
鏡頭被用在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上,如手機、照相機、攝像機等。在完成鏡頭制造后,需要對鏡頭進行測試并進行調焦處理。在測試過程中,需要測試制造的鏡頭是否存在壞點,存在壞點的鏡頭是否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現有的測試機或調焦機智能單一地進行測試或調焦,若鏡頭測試后,需要繼續進行調焦處理的,則需要把鏡頭從測試機上移動到調焦機上。這既浪費大量的時間,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鏡頭在變換工作機臺時可能出現定位偏差,還可能使得鏡頭在轉移過程中發生刮花而報廢。除了上述不足外,現有的測試機測試的鏡頭尺寸在8mm以上,鏡頭尺寸小于8mm的以手動測試讀取數值為主,其測試效率及測試精度低。現有的調焦由于技術的限制而存在以下缺陷調焦環由伺服電機驅動,這極大地增加了成本,使調焦機本身價格高昂,也間接地增加了鏡頭調焦成本;伺服電機與調焦環通過同步帶輪與同步帶傳動,其占用空間較大,影響調焦時鏡頭的視角影響調焦結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測試精度高且工作效率高的鏡頭測試調焦機。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燈箱、設置于所述燈箱內的對焦板、配光燈、基準板及外圍主機,在所述基準板上設置有擺動臺、X軸調焦工作臺、Y軸測試工作臺,在所述擺動臺上對角設置有兩個鏡頭托盤,所述擺動臺可作旋轉運動,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由X軸氣缸驅動在X軸方向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設置有調焦環,所述調焦環由設置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的調焦電機驅動作旋轉運動,所述調焦環設置在支撐氣缸上,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上設置有白屏,所述白屏由設置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上的Y軸測試氣缸驅動在Y軸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鏡頭托盤上設置有傳感器I,所述X軸氣缸、所述調焦電機、所述Y軸測試氣缸、所述傳感器均與所述外圍主機電連接。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的下側面上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由定位氣缸和定位插銷組成,所述定位氣缸驅動所述定位插銷運動,在所述擺動臺上設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插銷與所述定位凹槽相適配,所述定位氣缸與外圍主機電連接。所述擺動臺的旋轉部分由擺臺內軸、擺臺外軸、軸承構成,所述軸承設置在所述擺臺內軸與所述擺臺外軸之間。在所述擺臺外軸的外圓周上固定設置有大齒輪I,所述大齒輪I上嚙合有小齒輪I,所述小齒輪I設置在擺動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擺動臺由所述擺動電機帶動作擺動運動。在所述調焦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小齒輪II,在所述調焦環的外沿上設置有與所述小齒輪II相嚙合配合的大齒輪II。在所述鏡頭托盤上設置有托盤蓋。所述軸承的數目設置為二,所述軸承為推力軸承。在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置物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機架、燈箱、設置于所述燈箱內的對焦板、配光燈、基準板及外圍主機,在所述基準板上設置有擺動臺、X軸調焦工作臺、Y軸測試工作臺,在所述擺動臺上對角設置有兩個鏡頭托盤,所述擺動臺可作旋轉運動,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由X軸氣缸驅動在X軸方向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設置有調焦環,所述調焦環由設置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的調焦電機驅動作旋轉運動,所述調焦環設置在支撐氣缸上,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上設置有白屏,所述白屏由設置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上的Y軸測試氣缸驅動在Y軸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鏡頭托盤上設置有傳感器I,所述X軸氣缸、所述調焦電機、所述Y軸測試氣缸、所述傳感器均與所述外圍主機電連接,所以,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X軸調焦工作臺和Y軸測試工作臺,只要把鏡頭產品安裝在擺動臺上,既實現了對鏡頭的測試,同時也實現了對鏡頭的調焦處理,通過在所述擺動臺設置兩個工位,當一個鏡頭產品處于測試調焦階段時,另一個工位上可以進行鏡頭安裝,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所述外圍主機對所述X軸氣缸、所述調焦電機、所述Y軸測試氣缸、所述傳感器進行控制,使得本實用新型整個工作過程實現自動化;實現測試與調焦在同一個基準板上,無需移動,提高了測試精度與調焦精度;在調焦過程中,所述調焦環依靠自身重量下壓在鏡頭產品上,避免了調焦下壓時與鏡頭產品未對接造成鏡頭產品損壞。由于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的下側面上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由定位氣缸和定位插銷組成,所述定位氣缸驅動所述定位插銷運動,在所述擺動臺上設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插銷與所述定位凹槽相適配,所述定位氣缸與外圍主機電連接,所以,通過所述定位機構,在進行鏡頭測試和調焦時,鎖緊所述擺動臺,提高了測試調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由于所述擺動臺的旋轉部分由擺臺內軸、擺臺外軸、軸承構成,所述軸承設置在所述擺臺內軸與所述擺臺外軸之間,所以,通過擺臺內、外軸的設置,,且所述擺臺內、外軸由軸承固定,提高了同軸度,加強了穩定性和可靠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測試調焦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測試調焦部分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所述X軸測試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所述擺動臺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所述擺臺內、外軸結合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所述調焦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燈箱2、設置于所述燈箱2內的對焦板(在附圖中未作標示)、配光燈3、基準板4及外圍主機(在附圖中未作標示)。在所述基準板4上設置有擺動臺5、X軸調焦工作臺6、Y軸測試工作臺7。在所述擺動臺5上對角設置有兩個鏡頭托盤8,所述擺動臺5可作旋轉運動。在所述鏡頭托盤8上設置有托盤蓋M。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由X軸氣缸9驅動在X軸方向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上設置有調焦環10,所述調焦環10由設置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上的調焦電機11驅動作旋轉運動。所述調焦環10設置在支撐氣缸(在附圖中未作標示)上。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上設置有白屏12,所述白屏由設置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上的Y軸測試氣缸13驅動在Y軸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鏡頭托盤8上設置有傳感器(在附圖中未作標示)。所述X軸氣缸9、所述調焦電機11、所述Y軸測試氣缸13、所述傳感器均與所述外圍主機電連接。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的下側面上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由定位氣缸14和定位插銷15組成。所述定位氣缸14驅動所述定位插銷15運動。在所述擺動臺5上設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插銷15與所述定位凹槽相適配,所述定位氣缸14與外圍主機電連接。所述擺動臺5的旋轉部分由擺臺內軸16、擺臺外軸17、軸承18構成,所述軸承18設置在所述擺臺內軸16與所述擺臺外軸17之間。所述軸承18的數目設置為二,所述軸承18為推力軸承。在所述擺臺外軸17的外圓周上固定設置有大齒輪I 19,所述大齒輪I 19上嚙合有小齒輪I 20,所述小齒輪I 20設置在擺動電機21的輸出軸上。所述擺動臺5由所述擺動電機21帶動作擺動運動。在所述調焦電機11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小齒輪II 22,在所述調焦環10的外沿上設置有與所述小齒輪II 22相嚙合配合的大齒輪II 23。在所述機架1上還設置有置物臺25。將鏡頭產品置入所述鏡頭托盤8并蓋上所述托盤蓋M后,按下兩側啟動按鈕。所述擺動臺5順時針擺動180度。當所述傳感器感應到鏡頭產品放置正確及所述擺動臺5擺動到位后,所述定位氣缸14驅動所述定位插銷15固定擺動臺及校正擺動角度。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在所述X軸氣缸9拉動向左平移至鏡頭產品正上方,所述傳感器檢測位置正確后,所述支撐氣缸松開,所述調焦環10在自重作用下自由落下,通過設置在所述調焦環10下側的調焦爪26與鏡頭產品連接,所述調焦電機11開始動作。所述調焦電機11先進行初步調整并通過所述對焦板讀取鏡頭產品的清晰度,由所述外圍主機進行計算,進一步反饋數據給所述調焦電機,調整電機轉動角度進行精確調整。本實用新型中的調焦環的精度采用二次細分,即所述外圍主機控制所述調焦電機的輸出脈沖數,同時設計所述小齒輪II 22和所述大齒輪II 23的此輪比,使所述調焦電機11運動平穩,保證測試精度高的要求,以此方式通過計算輸入相應脈沖直至達到最佳值。所述調焦電機11停止動作。所述支撐氣缸動作頂起所述調焦環10。所述X軸氣缸4將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復位。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由所述Y軸測試氣缸13驅動由后往前移至鏡頭產品正上方。所述傳感器檢測到位置正確后開始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由所述Y軸測試氣缸13推動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復位。所述定位機構退回拔出所述定位插銷15。在以上自動測試動作的同時,操作人員在所述擺動臺5的另一端上放置鏡頭產品,傳感器檢測到所述定位插銷不鎖緊的情況下,所述擺臺電機21逆時針轉動180度,以此測試動作循環進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鏡頭加工領域。
權利要求1.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包括機架(1)、燈箱(2)、設置于所述燈箱(2)內的對焦板、配光燈(3)、基準板(4)及外圍主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準板(4)上設置有擺動臺(5)、X軸調焦工作臺(6)、Y軸測試工作臺(7),在所述擺動臺(5)上對角設置有兩個鏡頭托盤(8),所述擺動臺(5)可作旋轉運動,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由X軸氣缸(9)驅動在X軸方向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上設置有調焦環(10),所述調焦環(10)由設置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6)上的調焦電機(11)驅動作旋轉運動,所述調焦環(10)設置在支撐氣缸上,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上設置有白屏(12),所述白屏由設置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上的Y軸測試氣缸(13)驅動在Y軸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鏡頭托盤(8)上設置有傳感器,所述X軸氣缸(9)、所述調焦電機(11)、所述Y軸測試氣缸(13)、所述傳感器均與所述外圍主機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7)的下側面上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由定位氣缸(14)和定位插銷(15)組成,所述定位氣缸(14)驅動所述定位插銷(15)運動,在所述擺動臺(5)上設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插銷(15)與所述定位凹槽相適配,所述定位氣缸(14)與外圍主機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臺(5)的旋轉部分由擺臺內軸(16)、擺臺外軸(17)、軸承(18)構成,所述軸承(18)設置在所述擺臺內軸(16)與所述擺臺外軸(17)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擺臺外軸(17)的外圓周上固定設置有大齒輪I (19),所述大齒輪I (19)上嚙合有小齒輪I (20),所述小齒輪I (20)設置在擺動電機(21)的輸出軸上,所述擺動臺(5)由所述擺動電機(21)帶動作擺動運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調焦電機(11)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小齒輪II (22),在所述調焦環(10)的外沿上設置有與所述小齒輪II (22)相嚙合配合的大齒輪II (2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鏡頭托盤(8)上設置有托盤蓋(24)。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18)的數目設置為二,所述軸承(18)為推力軸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鏡頭測試調焦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1)上還設置有置物臺(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并提供了一種自動化程度高、測試精度高且工作效率高的鏡頭測試調焦機。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燈箱(2)、對焦板、配光燈(3)、基準板(4)及外圍主機,在所述基準板(4)上設置有擺動臺(5)、X軸調焦工作臺、Y軸測試工作臺,在所述擺動臺上對角設置有兩個鏡頭托盤,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由X軸氣缸驅動在X軸方向上作往復運動,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設置有調焦環(10),所述調焦環(10)由設置在所述X軸調焦工作臺上的調焦電機驅動作旋轉運動,所述調焦環(10)設置在支撐氣缸上,在所述Y軸測試工作臺上設置有白屏(12),在所述鏡頭托盤上設置有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鏡頭加工領域。
文檔編號G03B43/00GK202331007SQ20112047443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梁祖榮 申請人:珠海市運泰利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