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包括基座、測試治具模塊、固定板、光學鏡片模塊和自動調焦模塊。自動對焦攝像頭放置于測試治具模塊上,測試治具模塊可前后移動的裝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前部;固定板固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后部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上方;光學鏡片模塊固設于固定板的前端;自動調焦模塊可旋轉地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一側;測試完成后,測試治具模塊自動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自動調焦模塊旋轉至測試治具模塊上方后下降與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結合,并通過光學鏡片模塊配合進行自動調焦作業。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不需要變換工作機臺就可自動對自動對焦攝像頭測試和調焦,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
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各種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本計算機上的自動對焦攝像頭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對圖像技術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相機的像素值也越來越高,因此對自動對焦攝像頭拍攝圖像的清晰度也要求更為嚴格,相應地對自動對焦攝像頭的產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在完成自動對焦攝像頭制造后,需要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測試并進行調焦處理,在測試過程中,還需要測試制造的自動對焦攝像頭是否存在壞點,存在壞點的自動對焦攝像頭是否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現有的測試機或調焦機只能單一地進行測試或調焦,若自動對焦攝像頭測試后,需要繼續進行調焦處理的,則需要人工把自動對焦攝像頭從測試機上移動到調焦機上,這樣既浪費大量的時間,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自動對焦攝像頭在變換工作機臺時可能出現定位偏差,還可能使得自動對焦攝像頭在轉移過程中發生刮花而報廢。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不需要變換工作機臺就可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測試和調焦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不需要變換工作機臺就可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測試和調焦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以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用以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調焦和測試,裝設于一燈箱內,該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包括一基座、一測試治具模塊、一固定板、一光學鏡片模塊、一自動調焦模塊、一近焦測試模塊和一白板測試模塊;所述測試治具模塊可前后移動的裝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前部,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放置于測試治具模塊上;所述固定板固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后部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上方;所述光學鏡片模塊固設于固定板的前端,測試治具模塊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時,光學鏡片模塊位于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所述自動調焦模塊可旋轉地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一側,自動對焦攝像頭經測試治具模塊測試完成后,測試治具模塊自動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自動調焦模塊旋轉至測試治具模塊和光學鏡片模塊之間后下降與測試治具模塊及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結合,完成結合后通過光學鏡片模塊取得相對應的影像,使用取得的影像進行自動調焦作業,調焦完成后,自動調焦模塊回到初始位置;所述近焦測試模塊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的上表面,近焦測試時,近焦測試模塊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白板測試模塊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的下表面,白板測試時,白板測試模塊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
[0007]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裝設有前后延伸的測試治具導軌,所述測試治具模塊包括一第一驅動器、一結合平臺、一鏡頭托盤和一托盤蓋;所述第一驅動器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測試治具導軌上,所述結合平臺裝設于第一驅動器上,所述鏡頭托盤裝設于結合平臺上,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裝設于鏡頭托盤上,所述托盤蓋蓋設于鏡頭托盤上,托盤蓋的后端樞接于鏡頭托盤的后端,托盤蓋的中間于自動對焦攝像頭處開設有一開孔。
[0008]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還包括一蓋板閉合模塊,蓋板閉合模塊包括一支架和一閉合懸臂;所述支架裝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前部于測試治具模塊的另一側,所述閉合懸臂固設于支架上并延伸至鏡頭托盤后部的上方。
[0009]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蓋板閉合模塊還包括一第二驅動器、一導引桿和一滾輪;所述導引桿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支架的上部,所述第二驅動器固設于導引桿的前端,所述閉合懸臂固設于第二驅動器上,所述滾輪樞接于閉合懸臂的自由端。
[0010]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自動調焦模塊包括一升降氣缸、一旋轉氣缸、一調焦座、一軸承、一調焦環、一調焦電機和一傳動皮帶;所述升降氣缸裝設于基座的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一側的后部,所述旋轉氣缸固設于升降氣缸上,所述調焦座的后端固設于旋轉氣缸上,調焦座的前端凸伸出旋轉氣缸的前表面,調焦座的前部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安裝孔,所述軸承固設于安裝孔內并凸伸出調焦座的下表面,所述調焦環固設于軸承的下表面,所述調焦電機裝設于調焦座上,所述傳動皮帶套設于軸承及調焦電機上,調焦電機通過傳動皮帶可驅動軸承帶動調焦環旋轉。
[0011]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自動調焦模塊還包括一微調滑臺,所述微調滑臺固設于旋轉氣缸上端,所述調焦座的后端固設于微調滑臺上。
[0012]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基座上表面后部的兩側均固設有若干固定柱,若干固定柱的頂端高于測試治具模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若干固定柱的頂端。
[0013]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前端的兩側均固設有一固定桿,兩固定桿之間固設有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表面的中部固設有一安裝部,所述光學鏡片模塊裝設于安裝部上;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于兩固定桿之間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一導軌;所述近焦測試模塊包括一近焦測試主體部和一第三驅動器,近焦測試主體部與第三驅動器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一導軌上。
[0014]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二導軌;所述白板測試模塊包括一白板測試主體部和一第四驅動器,白板測試主體部與第四驅動器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二導軌上。
[0015]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還包括一條形碼掃描模塊,條形碼掃描模塊包括一旋轉升降氣缸和一固設于旋轉升降氣缸上的條形碼掃描儀;所述旋轉升降氣缸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一側的前部,所述自動調焦模塊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一側的后部,與條形碼掃描模塊為同一側。
[0016]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不需要變換工作機臺就可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測試和調焦,從而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0018]圖2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II之局部放大圖。
[0019]圖3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條形碼掃描模塊掃描狀態之狀態圖。
[0020]圖4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蓋板閉合模塊閉合托盤蓋之狀態圖。
[0021]圖5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測試治具模塊蓋好托盤蓋后移動至調焦位置之狀態圖。
[0022]圖6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自動調焦模塊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調焦之狀態圖。
[0023]圖7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自動調焦模塊完成調焦回到初始位置之狀態圖。
[0024]圖8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近焦測試模塊進行進焦測試之狀態圖。
[0025]圖9為圖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白板測試模塊進行白板測試之狀態圖。
[0026]圖10為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白板測板模塊裝設于固定板之第二導軌上并處于白板測試時之示意圖。
[0027]圖1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自動調焦模塊之立體圖。
[0028]圖12為圖11所示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之自動調焦模塊另一角度之立體圖。
[0029]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0]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100基座10
[0031]測試治具導軌11固定柱12
[0032]測試治具模塊20第一驅動器21
[0033]結合平臺22 鏡頭托盤23
[0034]托盤蓋24 開孔241
[0035]條形碼掃描模塊30旋轉升降氣缸 31
[0036]條形碼掃描儀32蓋板閉合模塊 40
[0037]支架41 導引桿42
[0038]第二驅動器43 閉合懸臂44
[0039]滾輪45 固定板50
[0040]固定桿51連接部52
[0041]安裝部53 第一導軌54
[0042]第二導軌55光學鏡片模塊 60
[0043]自動調焦模塊70升降氣缸71
[0044]旋轉氣缸72微調滑臺73
[0045]調焦座74安裝孔741
[0046]軸承75 調焦環76
[0047]調焦電機77傳動皮帶78
[0048]近焦測試模塊80近焦測試主體部 81
[0049]第三驅動器82白板測試模塊 90
[0050]白板測試主體部91第四驅動器92[0051 ]自動對焦攝像頭200 調焦齒 201。
【具體實施方式】
[0052]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
[0053]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100,用以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調焦和測試,裝設于一燈箱(圖未示)內,包括一基座10、一測試治具模塊20、一條形碼掃描模塊30、一蓋板閉合模塊40、一固定板50、一光學鏡片模塊60、一自動調焦模塊70、一近焦測試模塊80和一白板測試模塊90。
[0054]請參閱圖1和圖5,所述基座10裝設于燈箱(圖未示)內,基座10的上表面裝設有前后延伸的測試治具導軌11,基座10上表面后部的兩側均固設有若干固定柱12。
[0055]請參閱圖1、圖4和圖5,所述測試治具模塊20可前后移動的裝設于基座10上表面的前部,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200放置于測試治具模塊20上。具體地,所述測試治具模塊20包括一第一驅動器21、一結合平臺22、一鏡頭托盤23和一托盤蓋24,第一驅動器21為一氣缸驅動器,所述第一驅動器21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測試治具導軌11上,所述結合平臺22裝設于第一驅動器21上,所述鏡頭托盤23裝設于結合平臺22上,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200裝設于鏡頭托盤23上,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200上設有調焦齒201,所述托盤蓋24蓋設于鏡頭托盤23上,托盤蓋24的后端樞接于鏡頭托盤23的后端,托盤蓋24的中間于自動對焦攝像頭200處開設有一開孔241。
[0056]請參閱圖1,所述條形碼掃描模塊30包括一旋轉升降氣缸31和一固設于旋轉升降氣缸31上的條形碼掃描儀32,所述旋轉升降氣缸31裝設于基座10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20一側的前部。
[0057]請參閱圖3,所述蓋板閉合模塊40包括一支架41、一導引桿42、一第二驅動器43、一閉合懸臂44和一滾輪45。所述支架41裝設于基座10上表面的前部于測試治具模塊20的另一側,所述閉合懸臂44固設于支架41上并延伸至鏡頭托盤23后部的上方,所述滾輪45樞接于閉合懸臂44的自由端。具體地,所述導引桿42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支架41的上部,所述第二驅動器43為一氣缸驅動器,所述第二驅動器43固設于導引桿41的前端,所述閉合懸臂44固設于第二驅動器43上并延伸至鏡頭托盤23后部的上方。
[0058]請參閱圖1、圖5和圖10,所述固定板50固設于基座10上表面的后部于測試治具模塊20的上方。具體地,所述若干固定柱12的頂端高于測試治具模塊20,所述固定板50固定于若干固定柱12的頂端。所述固定板50上表面的前端的兩側均固設有一固定桿51,兩固定桿51之間固設有一連接部52,所述連接部52上表面的中部固設有一安裝部53,固定板50的上表面于兩固定桿51之間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一導軌54,所述固定板50的下表面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二導軌55。
[0059]請參閱圖5,所述光學鏡片模塊60固設于固定板50的前端。具體地,所述光學鏡片模塊60裝設于安裝部53上。
[0060]請參閱圖1、圖5、圖11和圖12,所述自動調焦模塊70可旋轉地裝設于基座10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20的一側,自動調焦模塊70包括一升降氣缸71、一旋轉氣缸72、一微調滑臺73、一調焦座74、一軸承75、一調焦環76、一調焦電機77和一傳動皮帶78。所述升降氣缸71裝設于基座10的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20—側(與條形碼掃描模塊30為同一側)的后部,所述旋轉氣缸72固設于升降氣缸70上,所述調焦座74的后端固設于旋轉氣缸72上,調焦座74的前端凸伸出旋轉氣缸72的前表面。具體地,所述微調滑臺73固設于旋轉氣缸72上端,所述調焦座74的后端固設于微調滑臺73上,所述調焦座74的前端凸伸出微調滑臺73的前表面。所述調焦座74的前部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安裝孔741,所述軸承75固設于安裝孔741內并凸伸出調焦座74的下表面,所述調焦環76固設于軸承75的下表面,所述調焦電機77裝設于調焦座74上,所述傳動皮帶78套設于軸承75及調焦電機77上,調焦電機77通過傳動皮帶78可驅動軸承75帶動調焦環76旋轉。
[0061]請參閱圖1和圖8,所述近焦測試模塊80包括一近焦測試主體部81和一第三驅動器82,所述第三驅動器82為一氣缸驅動器,所述近焦測試模塊80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50的上表面。具體地,近焦測試主體部81與第三驅動器82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一導軌54上。
[0062]請參閱圖1和圖10,所述白板測試模塊90包括一白板測試主體部91和一第四驅動器92,所述第四驅動器92為一氣缸驅動器,白板測試模塊90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50的下表面。具體地,白板測試主體部91與第四驅動器92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二導軌55上。
[0063]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100的工作流程如下:請參閱圖1和圖2,打開托盤蓋24,將自動對焦攝像頭200裝設于測試治具模塊20之鏡頭托盤23上,打開開關(圖未示),對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測試;請參閱圖1和圖3,測試完成后,旋轉升降氣缸31驅動條形碼掃描儀32上升并向測試治具模塊20的一側旋轉90度從而對自動對焦攝像頭200上的條形碼(圖未示)進行掃描;請參閱圖3和圖4,完成條形碼讀取后,旋轉升降氣缸31驅動條形碼掃描儀32回到初始位置,第二驅動器43驅動導引桿42相對支架41向前滑動,閉合懸臂44亦向前移動,滾輪45推頂托盤蓋24蓋合,滾輪45與托盤蓋24接觸可以避免托盤蓋24的磨損。
[0064]請參閱圖4和圖5,托盤蓋24蓋合后,第二驅動器43驅動導引桿42及閉合懸臂44回到初始位置,第一驅動器21向后移動并帶動結合平臺22及鏡頭托盤23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請參閱圖2、圖5、圖6、圖11和圖12,測試治具模塊20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后,光學鏡片模塊60位于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正上方,自動調焦模塊70旋轉至測試治具模塊20和光學鏡片模塊60之間后下降與測試治具模塊20及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配合,完成配合后通過光學鏡片模塊60取得相對應的影像,使用取得的影像進行自動調焦作業,具體地,旋轉氣缸72驅動調焦座74向測試治具模塊20的一側旋轉90度,使調焦環76位于鏡頭托盤23的正上方,然后升降氣缸71驅動調焦座74向下移動,調焦環76與自動對焦攝像頭200上的調焦齒201配合,如果調焦環76與自動對焦攝像頭200上的調焦齒201配合有偏差,可使用微調滑臺73進行調整,以確保調焦環76與自動對焦攝像頭200上的調焦齒201配合,完成配合后通過與光學鏡片模塊60配合取得相對應的影像,使用取得的影像控制調焦電機77通過傳動皮帶78帶動調焦環76旋轉進行自動調焦。
[0065]請參閱圖7和圖8,調焦完成后,自動調焦模塊70上升并旋轉至初始位置,近焦測試模塊80之第三驅動器82推動近焦測試主體部81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正上方進行近焦功能確認;完成近焦功能測試后,第三驅動器82拉動近焦測試主體部81回到初始位置,白板測試模塊90之第四驅動器92推動白板測試主體部91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正上方進行近焦功能確認;請參閱圖8、圖9和圖10,完成測試后,第四驅動器92拉動白板測試主體部91回到初始位置;請參閱圖1,完成后測試作業后,第一驅動器21驅動測試治具模塊20沿測試治具導軌11移動至初始位置,打開托盤蓋24,取下自動對焦攝像頭200,并準備進行下一個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調焦和測試作業。
[0066]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100通過測試治具模塊20可前后移動的裝設于基座10上表面的前部,將自動對焦攝像頭200放置于測試治具模塊20上并可對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第一驅動器21驅動測試治具模塊20自動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然后,自動調焦模塊70旋轉至測試治具模塊20和光學鏡片模塊60之間后下降與測試治具模塊20及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結合并進行調焦,調焦完成后,近焦測試模塊80自動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正上方進行近焦功能測試,近焦功能測試完成后,白板測試模塊90自動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200的正上方進行白板測試,從而實現不需要變換工作機臺就可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200進行測試和調焦,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主權項】
1.一種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用以自動針對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調焦和測試,裝設于一燈箱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測試治具模塊、一固定板、一光學鏡片模塊、一自動調焦模塊、一近焦測試模塊和一白板測試模塊;所述測試治具模塊可前后移動的裝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前部,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放置于測試治具模塊上;所述固定板固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后部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上方;所述光學鏡片模塊固設于固定板的前端,測試治具模塊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時,光學鏡片模塊位于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所述自動調焦模塊可旋轉地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一側,自動對焦攝像頭經測試治具模塊測試完成后,測試治具模塊自動向后移動至調焦位置,自動調焦模塊旋轉至測試治具模塊和光學鏡片模塊之間后下降與測試治具模塊及自動對焦攝像頭進行結合,完成結合后通過光學鏡片模塊取得相對應的影像,使用取得的影像進行自動調焦作業,調焦完成后,自動調焦模塊回到初始位置;所述近焦測試模塊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的上表面,近焦測試時,近焦測試模塊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白板測試模塊可前后移動地裝設于固定板的下表面,白板測試時,白板測試模塊向前移動至自動對焦攝像頭的正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裝設有前后延伸的測試治具導軌,所述測試治具模塊包括一第一驅動器、一結合平臺、一鏡頭托盤和一托盤蓋;所述第一驅動器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測試治具導軌上,所述結合平臺裝設于第一驅動器上,所述鏡頭托盤裝設于結合平臺上,所述自動對焦攝像頭裝設于鏡頭托盤上,所述托盤蓋蓋設于鏡頭托盤上,托盤蓋的后端樞接于鏡頭托盤的后端,托盤蓋的中間于自動對焦攝像頭處開設有一開孔。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蓋板閉合模塊,蓋板閉合模塊包括一支架和一閉合懸臂;所述支架裝設于基座上表面的前部于測試治具模塊的另一側,所述閉合懸臂固設于支架上并延伸至鏡頭托盤后部的上方。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閉合模塊還包括一第二驅動器、一導引桿和一滾輪;所述導引桿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支架的上部,所述第二驅動器固設于導引桿的前端,所述閉合懸臂固設于第二驅動器上,所述滾輪樞接于閉合懸臂的自由端。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調焦模塊包括一升降氣缸、一旋轉氣缸、一調焦座、一軸承、一調焦環、一調焦電機和一傳動皮帶;所述升降氣缸裝設于基座的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一側的后部,所述旋轉氣缸固設于升降氣缸上,所述調焦座的后端固設于旋轉氣缸上,調焦座的前端凸伸出旋轉氣缸的前表面,調焦座的前部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安裝孔,所述軸承固設于安裝孔內并凸伸出調焦座的下表面,所述調焦環固設于軸承的下表面,所述調焦電機裝設于調焦座上,所述傳動皮帶套設于軸承及調焦電機上,調焦電機通過傳動皮帶可驅動軸承帶動調焦環旋轉。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調焦模塊還包括一微調滑臺,所述微調滑臺固設于旋轉氣缸上端,所述調焦座的后端固設于微調滑臺上。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表面后部的兩側均固設有若干固定柱,若干固定柱的頂端高于測試治具模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若干固定柱的頂端。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前端的兩側均固設有一固定桿,兩固定桿之間固設有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表面的中部固設有一安裝部,所述光學鏡片模塊裝設于安裝部上;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于兩固定桿之間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一導軌;所述近焦測試模塊包括一近焦測試主體部和一第三驅動器,近焦測試主體部與第三驅動器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一導軌上。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裝設有兩個呈橫向排列并呈前后延伸的第二導軌;所述白板測試模塊包括一白板測試主體部和一第四驅動器,白板測試主體部與第四驅動器連接并可前后滑動地裝設于第二導軌上。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調焦及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條形碼掃描模塊,條形碼掃描模塊包括一旋轉升降氣缸和一固設于旋轉升降氣缸上的條形碼掃描儀;所述旋轉升降氣缸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一側的前部,所述自動調焦模塊裝設于基座上表面于測試治具模塊的一側的后部,與條形碼掃描模塊為同一側。
【文檔編號】G03B43/00GK205507194SQ201620299759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明人】張君豪, 姬鈴
【申請人】富港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