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JP-A-2007-147709 (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收容容器,該收容容器具有包括彼此面對的一對大寬度側板和彼此面對的一對小寬度側板的箱形形狀,并且該收容容器包括出入口,通過該出入口放入或去除與設備相關的材料諸如手冊(小冊子)或⑶-ROM。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使得能夠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小冊子收容器,該小冊子收容器包括:第一收容構件,該第一收容構件包括:第一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一接納部相連的第二接納部;和第二收容構件,該第二收容構件包括第三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相連的第四接納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相結合地一起接納小冊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三接納部之間的第一寬度不同于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四接納部之間的第二寬度。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小冊子收容器,第一收容構件,該第一收容構件包括: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一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一接納部相連且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二接納部;以及第二收容構件,該第二收容構件包括: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三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相連并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四接納部;其中在處于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的姿勢時用于接納小冊子的第一寬度,不同于在處于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第四接納部的姿勢接納小冊子時用于接納小冊子的第二寬度。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的第一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的第二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的第一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的第二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三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并且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和所述第四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三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并且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和所述第四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三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四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五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六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三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四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三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四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根據第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本體,該電子設備本體包括供安裝所述小冊子收容器的安裝部。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根據第二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電子設備本體,該電子設備本體包括供安裝所述小冊子收容器的安裝部。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本體設置有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內部的空氣和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外部的空氣能進行交換的進出氣口 ;并且其中所述安裝部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所述進出氣口不會被收容在所述小冊子收容器中的小冊子覆蓋。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本體設置有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內部的空氣和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外部的空氣能進行交換的進出氣口 ;并且其中所述安裝部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所述進出氣口不會被收容在所述小冊子收容器中的小冊子覆蓋。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根據第十七方面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本體,在該電子設備本體中,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是共用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根據第十八方面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本體,在該電子設備本體中,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是共用的。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小冊子收容器沒有被分開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小冊子收容器沒有被分開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小冊子收容器沒有被分開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小冊子收容器沒有被分開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五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或第二小冊子寬度的第一收容構件和第二收容構件彼此分離開的情況相比,可以容易地確定第一收容構件和第二收容構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六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或第二小冊子寬度的第一收容構件和第二收容構件彼此分離開的情況相比,可以容易地確定第一收容構件和第二收容構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七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
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八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九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第一收容構件的形狀與第二收容構件的形狀不同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部件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在支撐小冊子的封面的壁部中沒有形成用于減少小冊子收容深度的切口的情況相比,例如用戶可以接觸從切口露出的小部分材料并將該小部分材料容易地從小冊子收容器取出。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在支撐小冊子的封面的壁部中沒有形成用于減少小冊子收容深度的切口的情況相比,例如用戶可以接觸從切口露出的小部分材料并將該小部分材料容易地從小冊子收容器取出。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在支撐小冊子的封面的壁部中沒有形成用于減少小冊子收容深度的切口的情況相比,例如用戶可以接觸從切口露出的小部分材料并將該小部分材料容易地從小冊子收容器取出。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在支撐小冊子的封面的壁部中沒有形成用于減少小冊子收容深度的切口的情況相比,例如用戶可以接觸從切口露出的小部分材料并將該小部分材料容易地從小冊子收容器取出。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一安裝部和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不同于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二安裝部和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情況相比,可以在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共同使用布置在安裝構件中的安裝部。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一安裝部和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不同于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二安裝部和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情況相比,可以在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共同使用布置在安裝構件中的安裝部。根據在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一安裝部和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不同于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二安裝部和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情況相比,可以在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共同使用布置在安裝構件中的安裝部。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中描述的小冊子收容器,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多個第一安裝部和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不同于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的多個第二安裝部和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情況相比,可以在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共同使用布置在安裝構件中的安裝部。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沒有設置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沒有設置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小冊子收容器的情況相比,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的方向。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所收容的小冊子覆蓋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進出氣口的情況相比,可以抑制電子設備本體的溫度過高。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所收容的小冊子覆蓋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進出氣口的情況相比,可以抑制電子設備本體的溫度過高。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不共同使用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安裝部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安裝部的數量。根據在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中描述的電子設備,與形成第一小冊子寬度時和形成第二小冊子寬度時不共同使用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安裝部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形成在電子設備本體中的安裝部的數量。
將基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示出了當將小冊子縱向地放置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中時的布置的放大立體圖;圖2是示出了當將小冊子橫向地放置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中時的布置的放大立體圖;圖3是示出了小冊子縱向地放置時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和圖像形成設備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了小冊子橫向地放置時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和圖像形成設備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被運送時的放大立體圖;圖6是示出了使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來改變用來收容小冊子的寬度的狀態的放大立體圖;圖7是示出了使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來改變用來收容小冊子的寬度的另一個狀態的放大立體圖;圖8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構造的圖;圖9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構造的圖;圖1OA和IOB是示出了使用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的一個構件收容小冊子的狀態的立體圖;以及圖1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的構件的尺寸示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參照圖1至11描述根據本發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冊子收容器和電子設備。圖I中的箭頭UP表示豎直方向中的向上方向。如圖9所示,在作為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10的設備本體IOA的上部中布置有能夠打開和關閉的罩蓋構件12、用來裝載一張原稿的玻璃臺板、和讀取裝載在玻璃臺板16上的原稿R的讀稿器14。在讀稿器14中布置向裝載在玻璃臺板16上的原稿R照射光的光源18。讀稿器14設置有光學系統,該光學系統包括:全反射鏡20,該全反射鏡20在與玻璃臺板16平行的方向上反射由光源18發射出并從原稿R反射的光;半反射鏡22,該半反射鏡22向下反射由全反射鏡20反射的光;半反射鏡24,該反射鏡24在與玻璃臺板16平行的方向上反射由半反射鏡22反射的光并使光返回;以及成像透鏡26,由半反射鏡24返回的光入射在該成像透鏡26上。 讀稿器14還設置有將由成像透鏡26成像的反射光轉換成電信號的光電轉換裝置28,并且還設置有用于處理由光電轉換裝置28轉換的作為圖像的電信號的圖像處理器29。光源18、全反射鏡20、半反射鏡22和半反射鏡24能夠沿著玻璃臺板16移動。根據該構造,當讀取裝載在玻璃臺板16上的原稿R時,光源18將光施加至裝載在玻璃臺板16上的原稿R,同時使光源18、全反射鏡20、半反射鏡22和半反射鏡24移動,從而使被原稿R反射的反射光在光電轉換裝置28上成像。另一方面,在設備本體IOA的豎直方向的中心處布置有多個圖像形成單元30,這些圖像形成單元用于形成不同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并且關于水平方向傾斜布置。在圖像形成單元30上方布置有環狀的中間轉印帶32,其纏繞在旋轉驅動輥48、供給張力的張力供給輥54、利用驅動輥的旋轉而旋轉的支撐輥50,以及第一惰輥56和第二惰輥58上。在中間轉印帶32在圖中箭頭A的方向上循環的同時,由圖像形成單元30形成的不同顏色的色調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具體地說,如圖8所示,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四個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依次布置。其中形成首先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的黃色(Y)色調劑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30Y布置在最高位置處,形成最后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的黑色(K)色調劑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30K布置在最低位置,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以關于水平方向傾斜的狀態以恒定間隔布置。這四個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具有相同的基本構造。在以下描述中,當區分顏色時將與各顏色對應的字母(Y、M、C和K)附在附圖標記后,當不特別地區分顏色時不附加與各顏色對應的字母。各顏色的圖像形成單元30都包括利用未示出的驅動單元而沿著箭頭D方向旋轉的圖像支撐構件34和對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均勻地充電的充電構件36。光學掃描器40在圖像形成單元30下方布置成沿著所述多個圖像形成單元30傾斜,該光學掃描器40利用與預定顏色對應的激光束照射圖像支撐構件34的被充電裝置36均勻充電的表面,以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42關于充電構件36布置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該顯影裝置42利用預定顏色的色調劑使形成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上的靜電潛像顯影以使靜電潛像顯現。布置有電源單元43,該電源單元43布置在與光學掃描器40平行的方向上并向圖像形成單元30等供給電力。在電源單元43的側方豎直地布置有第一進出氣口 112和第二進出氣口 114,這些進出氣口貫穿設備本體IOA的側板11的表面。另一方面,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相對側布置有一次轉印構件46,其將形成在圖像支撐構件34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中間轉印帶位于一次轉印構件46和圖像支撐構件34之間。清潔裝置44關于一次轉印構件46布置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與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接觸,用于清除留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上沒有被從圖像支撐構件34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的殘余色調劑等。也就是說,每個圖像形成單元30都包括圖像支撐構件34、充電構件36、顯影裝置42和清潔裝置44。分別向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顯影裝置42供給預定顏色色調劑的色調劑盒38Y、38M、38C和38K布置在中間轉印帶32的上方。包含黑色(K)色調劑的色調劑盒38K具有高使用頻率,因而尺寸比其他色調劑盒大。根據該構造,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彩色色調劑數據從圖像處理器29 (參見圖9)或外部順序地輸出至光學掃描器40。基于圖像數據從光學掃描器40發射出的激光束使對應的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曝光,以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形成在圖像支撐構件34的表面上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影裝置42Y、42M、42C和42K顯影為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彩色色調劑圖像。順序形成在圖像支撐構件34上的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調劑圖像通過一次轉印構件46多重轉印到傾斜地布置在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上方的中間轉印帶32上。另一方面,用于清潔中間轉印帶32的表面的清潔裝置52布置在驅動輥48的相對偵牝中間轉印帶32位于二者之間。可以通過打開布置在設備本體IOA的前表面(用戶站立的前側)上的前罩蓋(未示出)而將清潔裝置52從設備本體10拆下和安裝到設備本體10A。在支撐輥50的相對側夾著中間轉印帶52布置有二次轉印構件60,用于將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的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到片材構件P上。也就是說,二次轉印構件60和支撐輥50之間的位置用作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片材構件P的二次轉印位置。在二次轉印構件60的上方布置有定影裝置64,該定影裝置64將色調劑圖像定影至沿著輸送路徑62輸送且由二次轉印構件60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構件P。如圖9所示,輸送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構件P的輸送輥66關于定影裝置64布置在片材構件P的輸送方向上的下游(以下簡稱為“輸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切換片材構件P的輸送方向的切換門68關于輸送棍66布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一排出棍70關于切換門68布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該第一排出棍70排出由切換到一個方向的切換門68引導的片材構件P。第二排出棍78關于開關門68布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該第二排出棍78排出由切換到另一個方向的切換門68引導并由輸送輥73輸送的片材構件P。另一方面,收容片材構件P的片材供送部80、82、84和86布置在設備本體IOA的下部,并且關于二次轉印構件60布置在片材構件P的輸送方向上的上游(以下簡稱為“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具有不同尺寸的片材構件P被收容在片材供送部80、82、84和86中。每個片材供送部80、82、84和86都設置有供送輥88以將片材工件P從每個片材供送部80、82、84和86送出到輸送路徑62。一張一張地輸送片材構件P的輸送棍90和輸送棍92關于供送棍88布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
配準輥94關于輸送輥92布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該配準輥94暫時止動片材構件P,并在預定時間將該片材構件P發送到二次轉印位置。另一方面,在二次轉印位置旁邊布置有雙面輸送單元98,該雙面輸送單元98使片材構件P翻轉并輸送該片材構件P,以在片材構件P的兩面形成圖像。雙面輸送單元98設置有翻轉路徑100,通過使輸送輥73反轉而輸送來的片材構件P通過該翻轉路徑100。多個輸送輥102沿著翻轉路徑100布置,由輸送輥102輸送的片材構件P以正面朝下的狀態下被再次輸送到配準輥94。在雙面輸送單元98周圍布置有可折疊手動旁路供送單元106。設置有供送輥108和輸送輥110和111以輸送從打開的可折疊手動旁路單元106供送的片材構件P,由輸送輥110和111輸送的片材構件P被輸送到配準輥94。下面將描述小冊子收容器120,在形成有第一進出氣口 112和第二進出氣口 114的側板11的下方布置有作為安裝構件的示例的側板116,小冊子收容器120安裝到側板116,用于收容其中描述了圖像形成設備10的操作順序等的小冊子S。如圖1所示,小冊子收容器120包括具有基本對稱形狀的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并且能夠通過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而收容小冊子S。圖1示出了當縱向布置A4尺寸的小冊子時(以下稱為“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小冊子收容器120,而圖2示出了當橫向布置A4尺寸的小冊子S時(以下稱為“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小冊子收容器120。具體地說,如圖1中所示,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布置在圖面中的左側,而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在圖面的右側。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在安裝方向圍繞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姿勢逆時針旋轉基本90度的狀態下布置在圖面的右側,而第二收容構件124在安裝方向圍繞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姿勢順時針旋轉基本90度的狀態下布置在圖面的左側。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收容構件122包括具有矩形面板形狀并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一接納部122A (參見圖1)和具有矩形面板形狀并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二接納部122B (參見圖2)。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二接納部122B在長度方向上的端部處彼此相連,由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二接納部122B形成的角度基本為90度。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一接納部122A的小冊子支撐寬度(圖中所示的尺寸G)小于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二接納部122B的小冊子支撐寬度(圖中所示的尺寸H)。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支撐收容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的小冊子S的封面(包括后封面)的一對板狀壁部122C和122D具有基本相同形狀并且彼此面對,這一對板狀壁部連接至其中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二接納部122B的寬度方向彼此不同的邊緣部。在壁部122C和壁部122D中形成有具有L形邊緣的切口 128,用來降低小冊子S的收容深度。類似地,第二收容構件124包括具有矩形面板形狀并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三接納部124A (參見圖1)和具有矩形面板形狀并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接納小冊子S的端面的第四接納部124B (參見圖2)。第三接納部124A具有與第一接納部122A基本相同的形狀,第四接納部124B具有與第二接納部122B基本相同的形狀。與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二接納部122B類似,第三接納部124A和第四接納部124B在長度方向上的端部彼此相連,由第三接納部124A和第四接納部124B形成的角度基本為90度。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支撐收容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的小冊子S的封面(包括后封面)的一對板狀壁部124C和124D具有相同形狀并彼此面對,這一對板狀壁部124C和124D連接至其中第三接納部124A和第四接納部124B的寬度方向彼此不同的邊緣部。壁部124C和壁部124D分別具有與壁部122C和壁部122D基本相同的形狀,并且在壁部124C和壁部124D中形成有與切口 128形狀相同的切口 130。具體地說,切口 128和切口 130的形狀確定成使得,即使當具有存儲諸如打印驅動程序之類的軟件的CD (壓縮盤)之類的CD盒K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和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收容在小冊子收容器120中,用戶也可取出CD盒K。也就是說,收容在小冊子收容器120中的⑶盒K的至少一部分從切口 128或切口 130暴露于外部(參見圖3和4)。根據該構造,在如圖1所示小冊子縱向布置時,通過使第一接納部122A的開口邊緣164和第三接納部124A的開口邊緣166彼此相對而使得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三接納部124A的板表面面向縱向方向,從而可以確定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姿勢。因而,可以獲得當A4尺寸的小冊子S縱向布置時設定的第一寬度(圖1中所示的尺寸J)。從第一接納方向(圖1中所示的箭頭E的方向)被收容的小冊子S的端面由第一接納部122A和第三接納部124A接納。在該狀態下,小冊子S不可以橫向地布置。第一收容構件122的壁部122C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壁部124C接觸側板116。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通過使第二接納部122B的開口邊緣168和第四接納部124B的開口邊緣70彼此接觸而使得第二接納部122B和第四接納部124B的板表面面向豎向方向,可以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確定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姿勢。因而可以獲得第二寬度(圖中所示的尺寸N),該第二寬度與第一寬度不同并且在A4尺寸的小冊子S橫向布置時可應用該第二寬度。從第二收容方向(圖2中的箭頭F的方向)收容的小冊子S的端面由第二接納部122B和第四接納部124B接納。在該狀態下,與小冊子的縱向布置類似,第一收容構件122的壁部122C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壁部124C接觸側板116。如圖1所示,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在安裝至設備本體IOA的側板116的壁部122C中形成有小冊子縱向布置時使用的作為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一安裝部的示例的第一安裝孔134。具體地說,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姿勢中,兩個第一安裝孔134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且這兩個安裝孔134之間的間距限定為距離L。類似地,如圖2中所示,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在安裝至設備本體IOA的側板116的壁部122C中形成有小冊子橫向布置時使用的作為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二安裝部的示例的第二安裝孔136。具體地說,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姿勢中,兩個第二安裝孔136在豎直方向上布置,并且這兩個安裝孔136之間的間距限定為距離L,這與第一安裝孔134類似。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布置在第一收容構件122的一側的第一安裝孔134 (參見圖1)和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布置在第一收容構件122的一側的第二安裝孔136 (參見圖2)是通用的(是相同的孔)。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在安裝至設備本體IOA的側板116的壁部124C中形成有小冊子縱向布置時使用的作為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三安裝部的示例的第三安裝孔140。具體地說,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姿勢中,兩個第三安裝孔140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且這兩個安裝孔140之間的間距限定為距離L,類似地,如圖2所示,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在安裝至設備本體IOA的側板116的壁部124C中形成有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使用的作為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四安裝部的示例的第四安裝孔142。具體地說,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姿勢中,在豎直方向上布置有兩個第四安裝孔142,并且這兩個安裝孔142之間的間距限定為距離L,這與第三安裝孔140類似。也就是說,第一安裝孔134、第二安裝孔136、第三安裝孔140和第四安裝孔142被布置成關于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之間繪制的在豎直方向上延伸的虛擬中心線基本對稱。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布置在第二收容構件124側的第三安裝孔140 (參見圖1)和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布置在第二收容構件124側的第四安裝孔142 (參見圖2)是通用的(是相同的孔)。這些安裝孔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當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成形成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孔134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孔14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當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成形成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孔136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孔14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具體地說,這些安裝孔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形成在同一構件中的安裝孔的間距是距離L,形成在構件之間的安裝孔的間距是與距離L不同的距離T。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在面對壁部122C的壁部122D中形成有與形成在壁部122C中的安裝孔134和136相同的安裝孔150。類似地,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在面對壁部124C的壁部124D中形成有與形成在壁部124C中的安裝孔140和142相同的安裝孔152。因而,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狀。圖11示出了具有相同形狀的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尺寸的示例。下面將描述在側板116中形成的用來將小冊子收容器120安裝至設備本體IOA的安裝孔。如圖1和圖3中所示,在側板116中形成有四個安裝孔160,這些安裝孔160作為安裝部并與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成形成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第一寬度時的第一安裝孔134和第三安裝孔140對應。根據該構造,將作為固定工具的示例的緊固件162插入在第一安裝孔134和安裝孔160中,以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固定至側板116。類似地,將緊固件162插入第三安裝孔140和安裝孔160中,以將第二收容構件124固定至側板116。如上所述,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多個第一安裝孔134和多個第三安裝孔14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多個第二安裝孔136和多個第四安裝孔14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相同。因而,如圖2中所示,當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成形成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第二寬度時,安裝孔160、第二安裝孔136和第四安裝孔142彼此對應。因而,將緊固件162插入第二安裝孔136和安裝孔160以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固定至側板116。類似地,將緊固件162插入第四安裝孔142和安裝孔160以將第二收容構件124固定至側板116。也就是說,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和小冊子橫向布置時共同使用形成在側板116中的安裝孔160。如圖3和圖4所示,即使在將A4尺寸的小冊子S縱向地收容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小冊子收容器120中時(參見圖3),并且即使在將A4尺寸的小冊子S橫向收容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小冊子收容器120中時(參見圖4),安裝孔160的位置(參見圖1和2)也被確定成對于小冊子S來說不會覆蓋第一進出氣口 112以及第二進出氣口 114的開口。如圖5所示,在從工廠運輸圖像形成設備10 (參見圖9)時,可以使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彼此抱合,從而組合第一收容構件122的開口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開口。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可以在抱合狀態下運輸和搬送。如圖1和圖3所示,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布置在圖面的左側,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在圖面的右側,并且第一收容部122A的開口邊緣164和第三收容部124A的開口邊緣166彼此相對。因而,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被布置成形成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第一寬度。在該狀態下,將緊固件162插入第一安裝孔134和第二安裝孔160以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固定至側板116。類似地,將緊固件162插入第三安裝孔140和安裝孔160以將第二收容構件124固定至側板116。在A4尺寸的小冊子S縱向布置在小冊子收容器120中的狀態下,小冊子S不會覆蓋第一進出氣口 112以及第二進出氣口 114的開口。另一方面,在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布置在圖面的右側,第二收容構件124布置在圖面的左側,如圖2和4所示。與小冊子的縱向布置相比,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安裝方向發生改變,并且使第二接納部122B的開口邊緣168和第四接納部124B的開口邊緣170彼此接觸。在該狀態下,將緊固件162插入第二安裝孔136和安裝孔160以將第一收容構件122固定至側板116。類似地,將緊固件162插入第四安裝孔142和安裝孔160以將第二收容構件124固定至側板116。在A4尺寸的小冊子S橫向布置在小冊子收容器120中的狀態下,小冊子S不會覆蓋第一進出氣口 112以及第二進出氣口 114的開口。如上所述,通過將小冊子收容器120分成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并且改變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安裝方向,形成了第一寬度和與第一寬度不同的第二寬度。因而,當使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來根據應用來采用第一寬度和第二寬度時,可以選擇放置小冊子S的方向。在面對第一收容構件122中的壁部122C的壁部122D中形成有與形成在壁部122C中的安裝孔134和136相同的安裝孔150。類似地,在面對第二收容構件124中的壁部124C的壁部124D中形成有與形成在壁部124C中的安裝孔140和142相同的安裝孔152。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形成有與形成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的切口 128具有相同形狀的切口 130。因此,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狀。第一收容構件122可以通過利用壁部122D而不是壁部122C安裝至側板116,第二收容構件124可以通過利用壁部124D而不是壁部124C安裝至側板116。也就是說,無需改變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布置,就可以利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形成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的第一寬度和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的第二寬度。通過在第一收容構件122中形成切口 128,在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形成切口 130,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和小冊子橫向布置時,收容在小冊子收容器120中的⑶盒K的至少一部分從切口 128或切口 130暴露于外。在本發明的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形成第一寬度時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一安裝孔134和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三安裝孔14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形成第二寬度時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二安裝孔136和多個(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第四安裝孔14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因而,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和小冊子橫向布置時可以共同使用形成在側板116中的安裝孔160。對于具有相同的相對位置關系的安裝孔的間距來說,形成在同一個構件中的安裝孔的間距為距離L,形成在構件之間的安裝孔的間距為與距離L不同的距離T。當縱向布置A4尺寸的小冊子S時(參見圖3)和當橫向布置A4尺寸的小冊子S時(參見圖4),安裝孔160的位置被確定成對于小冊子S來說不會覆蓋第一進出氣口 112以及第二進出氣口 114的開口。盡管已經參照具體示例性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于該示例性實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以各種形式進行修改,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小冊子收容器120與圖像形成設備10組合使用,但是小冊子收容器120不限于與圖像形成設備10組合使用,而是可以與諸如傳真機之類的電子設備組合使用。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已經闡述了縱向和橫向布置A4尺寸的小冊子S。然而,例如當小冊子S的尺寸根據類型(例如A3尺寸和A4尺寸)而變化時,通過利用所述小冊子收容器120可以應付不同的小冊子寬度(小冊子尺寸)。盡管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已經闡述了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狀,但第一收容構件和第二收容構件不限于基本相同的形狀或基本對稱的形狀,而是可以具有不同形狀。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已經闡述了第一接納部122A (第三接納部124A)和第二接納部122B (第四接納部124B)彼此相連,但是它們可以彼此分開。如圖6和圖7所示,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小冊子收容器120被分成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因而,通過在側板116中形成特定的安裝孔174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中的至少一者,就可以在其內收容另一種尺寸的小冊子S。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小冊子收容器120分成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因而,可以利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中的任一個收容小冊子S。例如,如圖1OA和IOB所示,當將諸如分類器之類的可選裝置180安裝到設備本體IOA的側表面時,可以在可選裝置180和設備本體IOA之間形成臺階部182。可以利用第一收容構件122或第二收容構件124和臺階部182形成用于小冊子S的收容空間。盡管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沒有具體闡述,但是可以使第一收容構件122或第二收容構件124傾斜地布置而僅利用第一收容構件122或第二收容構件124在其中收容小冊子S。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安裝孔134的數量、第二安裝孔136的數量、第三安裝孔140的數量和第四安裝孔142的數量是兩個,但是其數量并不限于兩個,而是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個。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中形成有用于取出⑶盒K的切口 128和130,但是可以僅在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中的任一者中形成用于取出⑶盒K的切口。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第一接納部122A的開口邊緣164和第三接納部124A的開口邊緣166彼此面對而確定小冊子縱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姿勢。然而,可以將這些構件的形狀確定成通過將第一接納部122A的開口邊緣164和第三接納部124A的開口邊緣166彼此相組合來確定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姿勢。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小冊子縱向布置時和小冊子橫向布置時第一收容構件122的安裝方向和第二收容構件124的安裝方向都發生改變。然而,可以將這些構件的形狀確定成使得通過僅改變一個安裝方向來區分小冊子的縱向布置和小冊子的橫向布置。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利用緊固件162安裝至側板116。然而,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可以利用雙面膠帶等安裝至側板116。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第二接納部122B的開口邊緣168和第四接納部124B的開口邊緣170彼此接觸來確定第一收容構件122和第二收容構件124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為了圖示和說明之目的提供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非要窮盡或將本發明限于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選擇并描述所述實施方式是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由此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及適合于所想到的具體使用的各種變型。本發明的范圍旨在由如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冊子收容器,該小冊子收容器包括: 第一收容構件,該第一收容構件包括第一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一接納部相連的第二接納部;和 第二收容構件,該第二收容構件包括第三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相連的第四接納部; 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相結合地一起接納小冊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三接納部之間的第一寬度不同于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四接納部之間的第二寬度。
2.一種小冊子收容器,該小冊子收容器包括: 第一收容構件,該第一收容構件包括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一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一接納部相連且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二接納部;以及 第二收容構件,該第二收容構件包括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三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相連并接納小冊子的端面的第四接納部; 其中在處于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的姿勢時用于接納小冊子的第一寬度,不同于在處于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四接納部的姿勢接納小冊子時用于接納小冊子的第二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的第一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的第二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的第一開口邊緣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的第二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 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或者利用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的開口邊緣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并且 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或者利用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的開口邊緣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與所述第四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 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或者利用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三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的開口邊緣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并且 其中當利用所述第一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或者利用所述第二接納部和所述第四接納部接納小冊子時,所述第一接納部的開口邊緣或所述第二接納部的開口邊緣與所述第四接納部的開口邊緣彼此相對地放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 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
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 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
1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 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
1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一壁部;并且 所述第二收容構件進一步包括支撐小冊子的封面或后封面的第二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中形成有切口。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 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 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 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
1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 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 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 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
1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 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 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三安裝部,所 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 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
2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安裝構件;以及 多個第二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 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包括: 多個第三安裝部,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將所述第二安裝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和 多個第四安裝部,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將所述第二收容構件安裝至所述安裝構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基本相同。
21.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 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和 電子設備本體,該電子設備本體包括供安裝所述小冊子收容器的安裝部。
22.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 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和 電子設備本體,該電子設備本體包括供安裝所述小冊子收容器的安裝部。
23.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子設備, 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本體設置有進出氣口,該進出氣口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內部的空氣和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外部的空氣能進行交換;并且 其中所述安裝部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所述進出氣口不會被收容在所述小冊子收容器中的小冊子覆蓋。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電子設備, 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本體設置有進出氣口,該進出氣口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內部的空氣和所述電子設備本體外部的空氣能進行交換;并且 其中所述安裝部的位置被確定成使得所述進出氣口不會被收容在所述小冊子收容器中的小冊子覆蓋。
25.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 權利要求17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和 電子設備本體,在該電子設備本體中,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是共用的。
26.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 權利要求18所述的小冊子收容器;以及 電子設備本體,在該電子設備本體中, 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三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接納構件和所述第二接納構件被布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寬度時與所述多個第二安裝部和所述多個第四安裝部對應的安裝部是共用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小冊子收容器及電子設備。該小冊子收容器包括第一收容構件,該第一收容構件包括第一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一接納部相連的第一接納部;和第二收容構件,該第二收容構件包括第三接納部和與所述第三接納部相連的第四接納部,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構件和所述第二收容構件相結合地一起接納小冊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三接納部之間的第一寬度不同于所述第一接納部或所述第二接納部與所述第四接納部之間的第二寬度。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092045SQ2012101426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府中太一, 木村英俊, 紙本有子, 宇土修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