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89180閱讀:1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形成裝置,尤其涉及操作面板用的觸控筆的收納構造。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打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能夠通過直接觸摸顯示畫面來進行各種指示和設定的觸摸面板式的操作面板正在普及。在這種圖像形成裝置中,為了在操作面板的顯示畫面上以多個顯示密集存在的狀態進行顯示的情況下,也能夠準確地觸摸用戶所期望的顯示,也附設有觸控筆。通常,觸控筆收納于操作面板或其周邊,例如,在日本特開2009-175780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通過設置于操作面板上表面的夾持部件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夾持觸控筆。另外,在日本特開2009-33592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中,在圖像形成裝置的框體上表面設置有凹部,在該部分放置觸控筆。然而,如專利文獻I的圖像形成裝置所示,在通過夾持部件夾持觸控筆的結構中,當從夾持部件取出觸控筆時,由于多少需要用力,對希望直接使用觸控筆的用戶來說,不能說使用便利性良好。這一點在將觸控筆夾持到夾持部件中時也同樣。另外,在同一文獻中,觸控筆被保持為全部露出在外部的狀態,存在操作面板周邊變煩雜進而損害美觀之虞。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所示,僅將觸控筆載置于凹部,在圖像形成裝置受到較大振動的情況下等,存在觸控筆飛出的危險,且存在觸控筆容易丟失的問題。另外,與專利文獻I的情況相同,由于觸控筆整體露出,因此存在損害美觀之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觸控筆的圖像形成裝置,不會損害外裝的美觀和使用便利性,且具備不存在觸控筆飛出而丟失的問題的筆保持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具備操作面板,該操作面板能夠通過基于觸控筆的觸摸操作進行輸入,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具備保持所述觸控筆的筆保持部,所述筆保持部具備:開口部,該開口部是為了從外部插入觸控筆而設置的;以及收納部,該收納部形成為:在從所述開口部插入的觸控筆沿第一中空部的第一底面進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并且觸控筆的重心通過第一與第二底面的邊界部,從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產生姿態變化,由此被所述收納部收納。根據上述結構,由于觸控筆以從開口部插入到內部的狀態被保持,因此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變少,與使其全部露出的情況相比,損害美觀之虞較小。另外,被插入的觸控筆構成為:首先通過第一中空部,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該觸控筆的重心通過第一與第二底面的邊界部,以觸控筆的姿態朝向垂直方向下方傾斜的狀態進行保持,因此,不易發生由于圖像形成裝置的振動等而筆從收納部飛出的問題。這樣,觸控筆由于由重力的作用引起的姿態變更而穩定地被保持于收納部,由于不由其它部件夾持,容易收納、取出,且使用便利性變得非常好。另外,優選第一底面是水平的,第二底面相對于水平面傾斜。進而,優選所述操作面板附設于圖像形成裝置的主體部,所述筆保持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上的附設有所述操作面板的位置的周邊部。并且,優選所述觸控筆的后端部從所述開口部向外方突出。在此,優選所述觸控筆具有細末端部,該細末端部隨著從重心的位置向后端接近外徑逐漸減小。另外,優選所述操作面板具有面板主體部與疊加于所述面板主體部之上的顯示部,所述顯示部設置成能夠沿著從裝置正面注視時的左右方向從與面板主體部的重疊多的第一位置向重疊少的第二位置自由移動,所述筆保持部形成為沿與所述顯示部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觸控筆。并且,優選當從正面注視所述操作面板時,所述突出方向為向右的方向。


通過以下基于表示本發明的詳細實施例的附圖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優點和特征是顯而易見的。在附圖中:圖1 (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復印機的結構的立體圖,(b)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圖。圖2 (a)及(b)是表示在設置于上述復印機的操作面板中顯示面板部的動作狀態的圖。圖3是表示設置于上述復印機的觸控筆的收納部的結構的部分剖切圖。圖4 (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當將觸控筆收納于上述收納部時的姿態變化的圖。圖5 (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將觸控筆收納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收納部的變形例時的姿態變化的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觸控筆的變形例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以將本發明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實施方式適用于電子照相式的復印機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圖1 (a)是該復印機I的外觀立體圖,(b)是表示觸控筆的收納地點放大圖。如同圖所示,復印機I在打印部2的上方按順序層疊設置有圖像讀取部8以及原稿輸送部9。
本復印機I是將打印部2與圖像讀取部8之間的空間作為排紙部2a來使用的所謂體內排紙型的復印機。原稿輸送部9是在執行輸送原稿的同時讀取其圖像的所謂過紙方式的圖像讀取時使用的構件,從放置于原稿供紙托盤9a的原稿疊的最上方的紙張開始一張張抽出,輸送至圖像讀取部8的原稿讀取位置之后,排出到原稿排紙托盤9b上。圖像讀取部8具有以下公知的結構:具備光源(未圖示)與保持反射鏡的掃描部(未圖示),經由光學透鏡使由該反射鏡反射的原稿圖像感光于CCD傳感器(未圖示),進而生成圖像數據。打印部2是電子照相式的構件,實施感光鼓的曝光、顯影、一次轉印、二次轉印以及定影等一系列動作,將從圖像讀取部8輸出的圖像數據印刷到紙張,然后排出到形成于框體上表面的體內排紙托盤2a。另外,操作面板5以在圖像讀取部8的框體20 (主體部)向面前側伸出的方式附設于本實施方式的復印機I。如圖1 (b)所示,在框體20的操作面板5的Y’方向側形成有筆保持部20s,該筆保持部20s保持用于對顯示面板部52進行操作的觸控筆40。這樣將筆保持部20s配置于操作面板5的周邊部是為了使用戶注視操作面板5時易于注意到觸控筆40的存在,從而提高用戶友好性。操作面板5由觸摸面板式的顯示面板部52以及設置有機械式的按鈕的操作面板主體部51等構成。圖2 Ca)及圖2 (b)是從上方注視操作面板5的圖。顯示面板部52在疊加于操作面板主體部51的上部的狀態下,設置成能夠沿X軸自由滑動,通常,如圖2 Ca)所示,當從上方(Z方向)注視時,處于操作面板主體部51與顯示面板部52重疊的狀態(操作面板主體部51與顯示面板部52的重疊多的狀態。以下稱為“面板關閉狀態”)。在面板關閉狀態下,用戶使用自己的手指或觸控筆40來觸摸顯示于顯示面板部52的圖標或消息等,進行輸入操作。另一方面,如圖2 (b)所示,為了不習慣這種觸摸操作的用戶,從面板關閉狀態變成使顯示面板部52沿圖中的箭頭方向(X方向)移動了的狀態(操作面板主體部51與顯示面板部52的重疊少的狀態。以下稱為“開放狀態”),由此使隱藏于顯示面板部52的下方的數值鍵51a向外部露出,進而由數值鍵51a進行輸入操作。圖3是當從裝置正面觀察觸控筆40的筆保持部20s時的部分剖視圖。另外,圖4 (a)及圖(b)是示意性地表示觸控筆40從收納開始時至收納完成時的姿態變化的圖。為了供觸控筆40插入,筆保持部20s具有收納部21,該收納部21由以下構成:在框體20開口的開口部20a ;與該開口部20a連接的第一中空部22 ;以及與第一中空部22相鄰的第二中空部23。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形成為水平,第二中空部23的底面23a從底面22a的X方向側的端部(以下稱為“邊界部P”)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以水平面為基準傾斜角度Θ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復印機I中,從防止裝置主體的振動以及使其移動時防止飛出這樣的觀點來看,角度Θ (° )的值優選為5°以上,但是從不占去框體20內沿垂直方向的空間而緊湊地收納,以及用戶沿大致水平方向順利地拔出這樣的觀點來看,優選為1°以下,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3°。根據以上的結構,如圖4 (a)所示,觸控筆40被插入開口部20a,首先,沿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進入之后,突入具有底面23a的第二中空部23,該底面23a相比底面22a高度逐漸變低。之后,如圖4 (b)所示,當觸控筆40的重心Q通過底面22a以及23a的邊界部P時,觸控筆40的前端部朝向垂直方向下方自然地產生姿態變化,重心Q移動到更低的位置,并且前端部抵接于第二中空部23的縱壁23b,從而沿X軸方向被定位,在使觸控筆40的后端部從開口部20a露出的狀態下,收納完成。用戶從其操作位置能夠容易地目視識別觸控筆40的露出部分,從而能夠在使用時快速地抓住該露出部分并向外部拉出。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從正面注視操作面板5時,觸控筆40的后端部向右突出,因此慣用右手的人容易拿取。此外,形成有細末端部40a (圖3),該細末端部40a在從觸控筆40的重心Q的位置至后端之間,隨著接近后端外徑逐漸減小,觸控筆整體形成為大致紡錘形狀,當插入觸控筆40時,觸控筆40的后端側不會與第一中空部22的頂端22b干涉而妨礙姿態變化(參照圖4 (b)的B向視圖)。由此,能夠較低地設置第一中空部22的中空部的高度,從而有助于裝置尺寸的緊湊化。另外,通過裝置的振動等,即使作用有使觸控筆40從筆保持部20s飛出的力,由于重心Q需要越過第一與第二底面22a、23a的邊界部P,所以該飛出會被抑制。根據以上的結構,觸控筆40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以相對于水平方向稍微向下傾斜的狀態下被保持于收納部,因此,不易從開口部20a飛出,并且如本實施方式所示,觸控筆40是紡錘形狀,雖然是放置在平坦部時姿態不穩定的形狀,但由于觸控筆40的前端抵接于縱壁23b,觸控筆40的最粗的部分與第二底面23a接觸,因此即使裝置振動,也不易產生觸控筆40導致的晃蕩的聲音。另外,由于觸控筆40構成為不被夾持,而是利用由重力的作用引起的姿態變更來穩定地進行保持,因此,觸控筆40的收納以及取出非常容易,能夠提高觸控筆的使用便利性。另外,在收納狀態下,觸控筆40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變少,在收納狀態下,損害美觀
之虞變小。此外,關于觸控筆40的保持,由于僅通過收納部21的內部形狀來實現,因此不需要另外設置保持用的夾持部件,從而能夠降低成本。另外,如上所述,顯示面板部52構成為,使其相對于操作面板主體部51沿X軸方向(從裝置正面觀察為左方向)滑動而形成為開放狀態,并且由于觸控筆40構成為沿與其相反的右方向拔出,因此不會妨礙開放狀態的顯示面板部52,且不會對觸控筆40的拆裝操作造成障礙。<變形例>本發明并不限于如上述的實施方式,也能夠實施如下所述的變形例。
(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收納部21中,雖然第二中空部23的底面以水平面為基準傾斜角度Θ (。),但是并不限于此。圖5 (a)及(b)是表示當將觸控筆40收納于將收納部21的形狀置換為其它形狀的筆保持部120s時的觸控筆40的姿態變化的圖,對于與收納部21共同的結構,標注與其相同的附圖標記。如圖5 (a)所示,在筆保持部120s的第二中空部123中,底面123a處于比底面22a低的位置,并且相對于水平面平行。亦即,在底面22a與底面123a之間產生高度差。即使是這種結構,也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收納部21同樣地能夠收納觸控筆40。也就是說,形成為以下結構:如圖5(a)所示,觸控筆40從外部插入到開口部20a,在沿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進入之后,突入第二中空部123,該第二中空部123具有高度比底面22低的底面123a,并且當觸控筆40的重心Q通過底面22a和底面123a的邊界部P時,如圖5 (b)所不,前端部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產生姿態變化,重心Q進一步向較低位置移動,前端部抵接于第二中空部123的縱壁123b,在沿X軸方向被定位的狀態下進行收納。(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觸控筆40的前端抵接于第二中空部23的縱壁23,進行X軸方向上的定位,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設置插入深度限制單元,如圖6所示,例如在將筆夾140a附設于觸控筆40的后端部而形成的觸控筆140中,筆夾140a的前端部與開口部20a的周邊部的縱壁20b抵接,從而限制沿X軸方向上的插入深度。(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復印機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打印機或傳真等,總之只要是具備觸摸面板式的操作面板的圖形形成裝置都能夠適用。另外,可以將上述實施方式及上述變形例的內容在可能的范圍內分別進行組合。雖然通過實施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充分說明,但是應注意的是,對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各種變化和修改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些變化和修改只要不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應該被視為包括在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備操作面板,該操作面板能夠通過基于觸控筆的觸摸操作進行輸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具備保持所述觸控筆的筆保持部, 所述筆保持部具備: 開口部,該開口部是為了從外部插入觸控筆而設置的;以及 收納部,該收納部形成為:在從所述開口部插入的觸控筆沿第一中空部的第一底面進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并且觸控筆的重心通過第一與第二底面的邊界部,從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產生姿態變化,由此被所述收納部收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底面是水平的,第二底面相對于水平面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面板附設于圖像形成裝置的主體部, 所述筆保持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上的附設有所述操作面板的位置的周邊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觸控筆的后端部從所述開口部向外方突出。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觸控筆具有細末端部,該細末端部隨著從重心的位置向后端接近外徑逐漸減小。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面板具有面板主體部與疊加于所述面板主體部之上的顯示部, 所述顯示部設置成能夠沿著從裝置正面注視時的左右方向從與面板主體部的重疊多的第一位置向重疊少的第二位置自由移動, 所述筆保持部形成為沿與所述顯示部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觸控筆。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當從正面注視所述操作面板時,所述突出方向為向右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是具備能夠通過基于觸控筆(40)的觸摸操作進行輸入的操作面板的復印機(1),該復印機(1)具備保持觸控筆(40)的筆保持部(20s),筆保持部(20s)具備開口部,為了從外部插入觸控筆(40)而設置;以及收納部(21),其形成為在從開口部插入的觸控筆(40)沿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進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底面(22a)低的底面(23a)的第二中空部(23),并且觸控筆(40)的重心通過底面(22a)與底面(23a)的邊界部(P),從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產生姿態變化,由此進行收納。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092019SQ2012104052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內田里美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