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19771閱讀:141來源:國知局
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現有技術中液晶模組裝配結構裝配效率的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模組裝配模組,包括背光組件、液晶面板、背板及膠框,所述背光組件設置在由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圍成內腔內,所述膠框的水平支臂壓設在所述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且所述膠框的側壁固設在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上,所述液晶面板設置在所述水平支臂上,所述液晶模組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與所述膠框卡接固定,所述外框由底壁和與所述底壁連接的彈性上壓邊及下壓邊圍成槽體,所述上壓邊壓接在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上,所述下壓邊壓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邊上。
【專利說明】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及液晶模組。

【背景技術】
[0002]液晶模組為背光組件與顯示面板組成,在顯示面板上顯示圖像時,背光組件為顯示面板提供光源,其中,在四周邊緣上用邊框將背光組件與顯示面板固定組裝為一整體結構。
[0003]請參閱圖1、圖2及圖3,現有技術中液晶模組1,包括:液晶面板12、背光組件13及四周向上折邊的背板131,其中,背光組件13設置在背板131四周折邊圍成的腔體中,膠框11與背板131的四周折邊卡接固定,以將背光組件13與背板131固定在一起,在膠框11的支臂上用粘膠將液晶面板12預固定,這樣,液晶面板12與背光組件13預固定在一起,且液晶面板12在背光組件13之上,當液晶面板12在顯示圖像時,背光組件13為液晶面板12提供均勻的光照。還需設置外框2將液晶面板12與背光組件13及背板131固定在一起,其中,截面為U型的外框2包括設置在液晶模組I的上邊側及左右邊側組成的第一外框組件21,及設置下邊側的第二外框組件22,第一外框組件21包括前折邊211及后折邊212,前折邊211壓接在顯示面板12上,用螺釘3穿過后折邊212的螺釘孔31將后折邊212與背板131的底面固定,這樣,外框21將液晶面板12與背光組件13固定成一整體結構。
[0004]發明人在實施現有技術裝配過程中,首先將背光組件13與背板13用膠框11固定,然后將液晶面板12放置在膠框11的支臂上以預固定,再將外框2插入到該預固定的液晶模組I的四周邊上,最后,在外框2后側四周的后折邊212上用螺釘3擰緊固定,為實現外框2與液晶模組I之間穩固需設置多個螺釘3,以致裝配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及液晶模組,以將液晶模組穩定固定,且可提高液晶模組裝配效果。
[0006]為了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一方面,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模組裝配模組,包括背光組件、液晶面板、背板及膠框,所述背光組件設置在由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圍成內腔內,所述膠框的水平支臂壓設在所述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且所述膠框的側壁固設在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上,所述液晶面板設置在所述水平支臂上,所述液晶模組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與所述膠框卡接固定,所述外框由底壁和與所述底壁連接的彈性上壓邊及下壓邊圍成槽體,所述上壓邊壓接在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上,所述下壓邊壓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邊上。
[0007]結合上述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可實現方式中,在另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膠框的側壁在所述液晶面板一側的第一延伸部凸出至所述液晶面板外,所述膠框的側壁在所述背板的底板一側的第二延伸部凸出至所述背板的底板外;在所述上壓邊靠近所述槽體的內壁上設置臺階,且所述臺階卡接在所述膠框上的第一延伸部上,在所述下壓邊靠近所述槽體的內壁上設置臺階,且所述臺階卡接在所述膠框上的第二延伸部上。
[0008]與現有技術中,液晶模組背光組件設置背板的底板與四周折邊圍成的內腔中,膠框與背板的四周折邊卡接固定,膠框支臂壓接在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液晶面板設置在膠框的四周支臂上,截面為U型的外框的前折邊壓接液晶面板,后折邊與背板的底板用螺釘進行鎖緊固定一整體結構,不得不在外框的四周的后折邊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螺釘以固定,由于采用螺釘裝配方式效率較低,且現階段螺釘裝配需要人工裝配,包括將螺釘設置在預定位置,然后在將預設的螺釘擰緊固定過程,I個螺釘裝配過程需要2S左右,通常液晶模組至少要設置12個螺釘,這樣至少耗時為24s左右,然而,液晶模組裝配生產線上每小時下線300臺左右,每臺每個工位耗時小于12s,這樣,裝配螺釘至少設置在2個工位才能完成,裝配效率較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外框有底壁和與所述底壁連接的彈性上壓邊及下壓邊圍成槽體結構,所述上壓邊壓接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邊緣上,所述下壓邊壓接在所述背板的底板上,且所述外框與所述膠框卡接固定,由于本實施例中彈性外框及上壓邊壓接液晶面板和下壓邊壓接背板的底板上,在裝配過程中,外框僅需插入預固定的液晶模組四周,在插入時外框發生彈性形變,插接到位后外框彈性變形壓緊在液晶面板和背板的底板上,以實現外框與液晶模組預固定,且外框上設置倒扣與膠框實現卡接固定,這樣,本實施例的裝配過程僅需將外框插接入預固定的液晶模組即可完成裝配,可省略現有技術中螺釘裝配過程,不需設置裝配螺釘的裝配工位,提高生產效率。
[0009]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液晶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液晶模組的刨面立體示意圖;
[0012]圖3圖2中A區的放大圖;
[0013]圖4本實用新型中液晶模組的刨面立體示意圖;
[0014]圖5為圖4中B區的放大圖;
[0015]圖6為圖5中裝配外框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1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結合圖4、圖5及圖6所示,液晶模組包括背光組件(圖中未出)、液晶面板1、背板3及膠框2,背光組件設置在由背板3的四周折邊31圍成內腔內,其中,背光組件包括光學組件及背光源組成,背光源為LED燈或CCFL等為液晶模組提供顯示光線,背光源發出光線經過光學組件的擴散成均勻的光照,均勻的光照為液晶面板提供顯示亮度。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組中,背光源均勻設置在背板3的底板32內上,光學組件包括擴散板5及膜片4組成,背光源發出光線直射至擴散板5進行擴散,然后再進入膜片4處理更均勻的光線;在側入背光模組中,背光源設置在背板3的四周折邊31上,光學組件包括導光板和膜片組成,設置側面的背光源發出的光線經導光板的側邊入射在經膜片處理提供均勻的光線。
[0018]膠框2的水平支臂22壓設在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且膠框2的側壁21上設置卡槽211,在背板3的四周折邊31上設置卡扣311,膠框2的卡槽211與背板3的卡扣311卡接固定,液晶面板I設置在水平支臂22上,液晶模組還包括外框6,外框6與膠框2卡接固定,外框6由底壁63和與底壁63連接的彈性上壓邊62及下壓邊61圍成槽體,上壓邊62壓接在液晶面板I的邊緣上,下壓邊61壓接在背板3的底邊32上。
[0019]在本實施例中,膠框2的側壁21在液晶面板I 一側的第一延伸部211凸出至液晶面板I外,膠框2的側壁21在背板3的底板32 —側的第二延伸部212凸出至背板3的底板32外;
[0020]在上壓邊62靠近槽體的內壁上設置第一臺階621,且第一臺階621卡接在膠框2上的第一延伸部211上,在下壓邊61靠近槽體的內壁上設置第二臺階611,且第二臺階611卡接在膠框2上的第二延伸部212上。
[0021]與現有技術中,液晶模組背光組件設置背板的底板與四周折邊圍成的內腔中,膠框與背板的四周折邊卡接固定,膠框支臂壓接在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液晶面板設置在膠框的四周支臂上,截面為U型的外框的前折邊壓接液晶面板,后折邊與背板的底板用螺釘進行鎖緊固定一整體結構,不得不在外框的四周的后折邊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螺釘以固定,由于采用螺釘裝配方式效率較低,且現階段螺釘裝配需要人工裝配,包括將螺釘設置在預定位置,然后在將預設的螺釘擰緊固定過程,I個螺釘裝配過程需要2S左右,通常液晶模組至少要設置12個螺釘,這樣至少耗時為24s左右,然而,液晶模組裝配生產線上每小時下線300臺左右,每臺每個工位耗時小于12s,這樣,裝配螺釘至少設置在2個工位才能完成,裝配效率較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外框6有底壁63和與底壁63連接的彈性上壓邊62及下壓邊61圍成槽體結構,上壓邊62壓接在液晶面板I的四周邊緣上,下壓邊61壓接在背板3的底板32上,且外框6與膠框2卡接固定,由于本實施例中彈性外框6及上壓邊62壓接液晶面板I和下壓邊61壓接背板3的底板32上,在裝配過程中,外框6僅需插入預固定的液晶模組四周,在插入時外框6發生彈性形變,插接到位后外框6彈性變形壓緊在液晶面板I和背板3的底板32上,以實現外框6與液晶模組預固定,且外框6上設置倒扣(包括第一臺階621和第二臺階611)與膠框2實現卡接固定,這樣,本實施例的裝配過程僅需將外框插接入預固定的液晶模組即可完成裝配,可省略現有技術中螺釘裝配過程,不需設置裝配螺釘的裝配工位,提高生產效率。
[0022]在本實施例中,外框6由彈性的金屬材質構成,這樣,彈性金屬材質可發生一定彈性變形,裝配過程中翻身彈性形變,以方便裝配及裝配到位后膠框6的內壁上倒扣可卡接住膠框的第一延伸部211和第二延伸部212上,以實現外框6與預固定的液晶模組之間鎖緊固定。
[0023]彈性金屬材質的外框6的壁厚可以為0.2-0.6mm,其壁厚不宜過薄使強度不足以起到緊固的作用,壁厚也不宜太厚以使彈性性能不足,使裝配難度加大,且造成外框的厚度加大影響外觀。
[0024]在本實施中,外框6可四段式拼接方式,在裝配依次將四段外框分別裝配到預固定的液晶模組的外周邊上,且四角的拼接部位采用卡接方式拼接。
[0025]在本實施中,外框6還可以為一體成的U型結構與一段直線型框拼接而成,在裝配過程中,先將U型結構的外框裝配入液晶模組上,然后再將一段直線型框裝配卡接固定。
[0026]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液晶顯示裝置具體可以為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數碼相框、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
[0027]在上述各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包括背光組件、液晶面板、背板及膠框,所述背光組件設置在由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圍成內腔內,所述膠框的水平支臂壓設在所述背光組件的四周邊緣上,且所述膠框的側壁固設在所述背板的四周折邊上,所述液晶面板設置在所述水平支臂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模組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與所述膠框卡接固定,所述外框由底壁和與所述底壁連接的彈性上壓邊及下壓邊圍成槽體,所述上壓邊壓接在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上,所述下壓邊壓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邊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膠框的側壁在所述液晶面板一側的第一延伸部凸出至所述液晶面板外,所述膠框的側壁在所述背板的底板一側的第二延伸部凸出至所述背板的底板外; 在所述上壓邊靠近所述槽體的內壁上設置臺階,且所述臺階卡接在所述膠框上的第一延伸部上,在所述下壓邊靠近所述槽體的內壁上設置臺階,且所述臺階卡接在所述膠框上的第二延伸部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為彈性的金屬材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彈性金屬材質的所述外框的壁厚為0.2-0.6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為四段拼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為一體成型的U型框與一段直線型框拼接。
【文檔編號】G02F1/1333GK203965759SQ20142023690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1日
【發明者】唐志強, 陸賓林 申請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