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組裝在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上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尤其涉及在沖切加工時在沖切刃上殘膠少且即使在曝露在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也不易產生發泡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另外,本發明涉及組裝有該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
背景技術:
觸摸面板被使用在各種領域中,例如組裝到智能手機、平板等便攜式信息終端上。在通常使用的外掛(out-cell)型的觸摸面板中,在由玻璃等形成的表面保護面板的下方配置著形成有由氧化銦錫(ITO)等形成的觸摸面板布線的膜,在該帶觸摸面板布線的膜的下方依次設置著偏振板、顯示器。
為了改善便攜式信息終端的顯示畫面的透明性、亮度、對比度等并且提高能見性,進行的是:通過利用折射率比空氣小的透明粘接劑填埋表面保護面板與帶觸摸面板布線的膜的層間以及帶觸摸面板布線的膜與偏振板的層間,從而減小這些構件與層間的折射率差。
作為透明粘接劑,從透明性、粘合性、涂敷性等觀點出發,大多使用了丙烯酸系粘合劑或粘合帶(例如專利文獻1)。
另外,近年來,為了便攜式信息終端的薄型化及高性能化,而著眼于代替外掛型的新型觸摸面板的構成。
例如被稱作蓋玻璃一體型(所謂的OGS:one glass solution)、蓋板一體型等的觸摸面板是對作為表面保護面板的玻璃板、樹脂膜(例如聚酯膜)等實施了觸摸面板布線而得的觸摸面板。另外,被稱作外掛(on-cell)型、內嵌(in-cell)型等的觸摸面板是通過在顯示器內部形成觸摸面板布線而使顯示器中內置有觸摸面板功能的觸摸面板。
即使在這些新型觸摸面板的構成中,為了貼合偏振板,也使用了如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那樣的丙烯酸系粘合劑或粘合帶。
然而,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那樣的丙烯酸系粘合劑或粘合帶在沖切為觸摸面板的形狀的加工中會在沖切刃上附著丙烯酸系粘合劑(殘膠),存在沖切刃的清洗耗費時間這樣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7430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為此,本發明人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若不使用如丙烯酸系粘合劑那樣在常溫下具有粘性的粘合劑而使用在常溫下粘性低且不產生殘膠的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則可以解決該問題。含有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透明粘接劑可以通過邊加熱邊進行壓接來體現對偏振板的粘接性,在常溫下的沖切加工時對沖切刃的殘膠少。
然而,若使用含有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透明粘接劑,則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產生例如如下問題:因由偏振板產生的逸出氣體等原因而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使能見性變差。此種問題也會在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劑的情況下發生,而在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情況下變得更為顯著。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是組裝在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上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在沖切加工時在沖切刃上殘膠少,即使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也不易產生發泡。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組裝有該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為一種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是附著有含有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上述偏振板的附著有上述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不足50°,所述接觸角是基于JIS R-3257而得到的。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敘述。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通過使用含有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透明粘接劑,并且將基于JIS R-3257得到的偏振板的附著有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調整為特定范圍,從而可以抑制在沖切加工時殘留在沖切刃上的殘膠,并且可以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由此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是附著有含有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在本說明書中,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是指含有聚乙烯醇縮醛和增塑劑的樹脂。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制備,即,將聚乙酸乙烯酯進行皂化,并將所得的聚乙烯醇在催化劑存在下利用醛進行縮醛化。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并無特別限定,一般為70~99.9摩爾%的范圍內,優選為70~99.8摩爾%,更優選為80~99.8摩爾%。
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并無特別限定,從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的觀點出發,分子量大的聚乙烯醇縮醛較為適合,因此優選使用平均聚合度高的聚乙烯醇。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的優選的下限為200、優選的上限為4000。若上述平均聚合度不足200,則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會使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容易產生發泡。若上述平均聚合度超過4000,則在將上述聚乙烯醇進行縮醛化時溶液粘度會異常變高而難以縮醛化,另外,有時難以進行上述透明粘接劑的成形。上述平均聚合度的更優選的下限為600、更優選的上限為3800,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800、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3600。
在將上述聚乙烯醇在催化劑存在下利用醛進行縮醛化時,可以使用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的溶液。作為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的溶液中所使用的溶劑,可列舉例如水等。
上述醛并無特別限定,一般適合使用碳數為1~10的醛。
上述碳數為1~10的醛并無特別限定,可以是直鏈狀的醛,也可以是支鏈狀的醛,可列舉例如正丁醛、異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苯甲醛等。其中,優選正丁醛、正己醛、正戊醛,更優選正丁醛。這些醛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并用兩種以上。
即,上述聚乙烯醇縮醛優選為聚乙烯醇縮丁醛(在上述醛為正丁醛的情況下,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稱作聚乙烯醇縮丁醛(PVB))。通過使用上述聚乙烯醇縮丁醛,從而適當地體現出上述透明粘接劑對上述偏振板的粘接力,提高耐光性、耐候性等。另外,也可以根據需要并用2種以上的聚乙烯醇縮醛。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的含有率(羥基量)的優選的下限為16摩爾%、優選的上限為45摩爾%。若上述羥基量為16摩爾%以上,則上述透明粘接劑對上述偏振板的粘接力提高。若上述羥基量為45摩爾%以下,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柔軟性變高,操作性提高,并且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與上述增塑劑的相容性變高,上述透明粘接劑的高低差追隨性提高。上述羥基量的更優選的下限為18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20摩爾%、特別優選的下限為22摩爾%,更優選的上限為40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38摩爾%、更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36摩爾%、特別優選的上限為35摩爾%。
予以說明,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量為將羥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除以主鏈的全部乙烯基量所求得的摩爾分率以百分率(摩爾%)表示而得到的值。羥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例如可以利用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的方法來求得。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的優選的下限為0.1摩爾%、優選的上限為30摩爾%。若上述乙酰基量為0.1摩爾%以上,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與上述增塑劑的相容性變高,并且上述透明粘接劑的高低差追隨性提高。若上述乙酰基量為30摩爾%以下,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耐濕性提高。另外,若上述乙酰基量超過30摩爾%,則制造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時的反應效率會降低。上述乙酰基量的更優選的下限為0.2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0.3摩爾%,更優選的上限為24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20摩爾%、更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19.5摩爾%、特別優選的上限為15摩爾%。
予以說明,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基量為將從主鏈的總乙烯基量減去縮醛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和羥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所得的值除以主鏈的總乙烯基量而求得的摩爾分率以百分率(摩爾%)表示而得到的值。縮醛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例如可以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作為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基量調整為上述范圍的方法,可列舉例如對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進行調整的方法。即,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基量依賴于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若使用皂化度低的聚乙烯醇,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基量變大,若使用皂化度高的聚乙烯醇,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酰基量變小。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的優選的下限為50摩爾%、優選的上限為85摩爾%。若上述縮醛化度為50摩爾%以上,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與上述增塑劑的相容性變高。若上述縮醛化度為85摩爾%以下,則可以縮短用于制造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所需的反應時間。上述縮醛化度的更優選的下限為54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58摩爾%、特別優選的下限為60摩爾%。上述縮醛化度的更優選的上限為82摩爾%、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79摩爾%、特別優選的上限為77摩爾%。
予以說明,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是將縮醛基所鍵合的乙烯基量除以主鏈的全部乙烯基量所求得的摩爾分率以百分率(摩爾%)表示而得的值。縮醛化度可以通過利用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的方法測定乙酰基量和乙烯醇量(羥基的含有率),由所得的測定結果算出摩爾分率,接著,從100摩爾%中減去乙酰基量和乙烯醇量,由此計算得到。
作為對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進行調整的方法,可列舉例如對上述醛的添加量進行調整的方法。若減少上述醛的添加量,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變低,若增多上述醛的添加量,則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變高。
上述增塑劑并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現有公知的增塑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并用2種以上。作為上述增塑劑,可列舉例如:一元有機酸酯、多元有機酸酯等有機酸酯增塑劑;有機磷酸增塑劑、有機亞磷酸增塑劑等磷酸增塑劑等。其中,優選有機酸酯增塑劑。
上述增塑劑優選為液狀增塑劑。
上述一元有機酸酯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通過丁酸、異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基酸、正辛酸、2-乙基己基酸、壬酸(正壬基酸)、癸酸等一元有機酸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丙二醇等二醇的反應而得到的二醇酯等。
上述多元有機酸酯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通過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多元有機酸與碳數4~8的具有直鏈或支鏈結構的醇的反應而得的酯化合物等。
上述有機酸酯增塑劑優選為下述式所示的二酯增塑劑。通過使用上述二酯增塑劑,從而使上述透明粘接劑的成形性提高。
R1-CO-(-R3-O-)p-CO-R2
式中,R1及R2分別表示碳數5~10(優選碳數6~10)的有機基團,R3表示亞乙基、亞異丙基或正亞丙基,p表示3~10的整數。
上述有機酸酯增塑劑具體可列舉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己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環己酯、己二酸二異壬酯、己二酸庚基壬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酯、磷酸酯與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由碳數4~9的烷基醇及碳數4~9的環狀醇所制作的混合型己二酸酯等。
上述有機磷酸增塑劑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異癸基苯酯、磷酸三異丙酯等。
在上述增塑劑中,優選選自己二酸二己酯(DHA)、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4GH)、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4G7)及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3G7)中的至少1種,更優選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3G7)、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進一步優選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上述增塑劑相對于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含量并無特別限定,但是相對于上述聚乙烯醇縮醛100重量份的優選的下限為5重量份、優選的上限為75重量份。若上述含量不足5重量份,則會使上述透明粘接劑的成形性降低。若上述含量超過75重量份,則會使上述透明粘接劑的透明性降低或者上述增塑劑滲出。上述增塑劑的更優選的下限為10重量份、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15重量份,特別優選的下限為20重量份,更優選的上限為65重量份、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55重量份、特別優選的上限為45重量份。
予以說明,由于會因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而產生凝聚力,因此上述增塑劑的含量越少越優選。即,為了提高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與上述增塑劑的相容性,優選降低上述增塑劑的含量。由此,可以進一步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
作為提高上述聚乙烯醇縮醛與上述增塑劑的相容性的方法,優選例如增大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化度的方法、提高乙酰基量的方法。另外,也優選使上述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的封端性下降的方法。作為抑制羥基的封端化的方法,優選降低熟化溫度的方法。
上述透明粘接劑中,上述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含量優選為50重量%以上。若上述含量不足50重量%,則有時無法抑制在沖切加工時殘留在沖切刃上的殘膠,或者無法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上述含量的更優選的下限為60重量%、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70重量%、更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80重量%、特別優選的下限為90重量%。
上述增塑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含量的上限并無特別限定,可以為100重量%。
上述透明粘接劑可以根據需要在不損害透明性的范圍內含有粘接力調節劑、增粘樹脂、增塑劑、乳化劑、軟化劑、微粒、填充劑、顏料、染料、硅烷偶聯劑、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蠟等公知的添加劑。
上述透明粘接劑的形狀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片狀、膜狀、液狀(分散液狀、乳液狀)等,但優選片狀。
在片狀的情況下,上述透明粘接劑的厚度并無特別限定,可以根據用途進行設定,但優選的下限為5μm、優選的上限為800μm。若上述厚度不足5μm,則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貼合時會發生氣泡的卷入。上述厚度的更優選的下限為10μm、更優選的上限為600μm,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25μm、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400μm,更進一步優選的下限為50μm、更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300μm,特別優選的下限為75μm、特別優選的上限為200μm。
上述透明粘接劑只要具有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所需的透明性即可,總透光率優選為70%以上。
上述透明粘接劑的制造方法并無特別限定,在片狀的情況下,可列舉例如將含有塑化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及根據需要配合的添加劑的組合物利用擠出法、涂敷法、澆鑄法、壓延法、沖壓法等通常的制膜法制膜成片狀的方法。
基于JIS R-3257得到的上述偏振板的附著有上述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不足50°。
通過將上述相對于水的接觸角調整為不足50°,從而可以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上述相對于水的接觸角的優選的上限為40°、更優選的上限為30°、進一步優選的上限為25°、特別優選的上限為20°、最優選的上限為15°。
上述相對于水的接觸角的下限并無特別限定,優選為1°以上、更優選為5°以上。
予以說明,基于JIS R-3257得到的偏振板的附著有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可以依據JIS R-3257使用接觸角測定裝置(例如KSV公司制“CAM200”等)進行測定。
上述偏振板只要具有上述范圍的接觸角,則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在將經拉伸的聚乙烯醇膜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染色后的聚乙烯醇層的雙面貼合有例如由三乙酰基纖維素(TAC)等形成的透明膜作為保護膜的偏振板或偏振膜。在耐久性的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使用具有高偏光性能的利用碘染色后的碘系偏振膜,在耐久性的要求嚴格的情況下,使用偏光性能略低但耐久性優異的利用二色性染料染色后的染料系偏振膜。
在上述保護膜上可以進一步形成表面涂層。作為上述表面涂層,可列舉例如由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形成的硬涂層等。
為了調整為上述范圍的接觸角,可以對上述偏振板的附著有上述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上述表面改性處理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等離子體處理、電暈處理、UV臭氧照射處理、親水硅烷偶聯處理、利用金屬氧化物的蒸鍍或濺射、化學的蝕刻處理等。其中,從使處理較為容易的方面出發,優選等離子體處理、電暈處理或UV臭氧照射處理,更優選等離子體處理或電暈處理。
上述等離子體處理的方法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使用常壓等離子體處理裝置(例如積水化學工業公司制AP-T01等)在氧濃度500~1000ppm、處理速度0.1~1.5m/min的條件下實施等離子體處理的方法。上述電暈處理的方法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使用電暈處理裝置(例如春日電機公司制AGI020等)的高頻電源在處理速度0.1~1m/min的條件下實施電暈處理的方法。
圖1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一例的剖視圖。
圖1所示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3在偏振板2的表面附著有透明粘接劑1,基于JIS R-3257得到的偏振板2的附著有透明粘接劑1的一側的表面2x相對于水的接觸角被調整為上述的范圍。
予以說明,在圖1中,偏振板2在聚乙烯醇層2a的雙面貼合有保護膜2b,并且在保護膜2b上進一步形成了硬涂層2c,但是,在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中,偏振板并不限于此種構成。
制造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方法并無特別限定,例如,若將上述透明粘接劑和上述偏振板層疊并加熱到70~85℃附近,則可以容易使上述透明粘接劑附著于上述偏振板的表面。予以說明,也可以進行在常壓下將上述透明粘接劑和上述偏振板層疊后在加熱的同時進行加壓的高壓釜(ACV)處理。
另外,將上述透明粘接劑和上述偏振板層疊并加熱至85℃附近而使上述透明粘接劑附著于上述偏振板的表面后,再利用真空層壓機例如在1個氣壓下進行70℃、30分鐘的預加熱壓接,之后,在70℃、30分鐘的條件下進行在加熱的同時進行加壓的高壓釜(ACV)處理,由此可以抑制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貼合時的氣泡的卷入。
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優選組裝在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上。
組裝有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的構成只要在偏振板上層疊有透明粘接劑,則并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外掛型、蓋玻璃一體型(所謂的OGS:one glass solution)、蓋板一體型、外嵌型、內嵌型等。組裝有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的方式也并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電阻膜式、靜電電容式、光學式、超聲波式、聲波照合式等便攜式信息終端、平面型或柔性圖像顯示裝置等中通常采用的方式。
在上述外掛型的觸摸面板中,在表面保護面板的下方配置著形成有由氧化銦錫(ITO)等形成的觸摸面板布線的膜,并且在該帶觸摸面板布線的膜的下方依次設置著偏振板、顯示器。上述表面保護面板并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玻璃板、樹脂板(例如聚碳酸酯板、亞克力板)等便攜式信息終端、平面型或柔性圖像顯示裝置等中通常采用的表面保護面板。
上述蓋玻璃一體型(所謂的OGS:one glass solution)或蓋板一體型的觸摸面板是對作為表面保護面板的玻璃板、樹脂膜(例如聚酯膜)等實施了觸摸面板布線的觸摸面板,在此種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帶觸摸面板布線的樹脂膜等的下方依次設置了偏振板、顯示器。
在上述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帶觸摸面板布線的樹脂膜等的觸摸面板布線上可以進一步形成有例如由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形成的硬涂層。
上述外嵌型或內嵌型的觸摸面板是通過在顯示器內部形成觸摸面板布線而使顯示器中內置有觸摸面板功能的觸摸面板,在表面保護面板的下方依次設置了偏振板、內置有觸摸面板功能的顯示器。上述表面保護面板并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玻璃板、樹脂板(例如聚碳酸酯板、亞克力板)等便攜式信息終端、平面型或柔性圖像顯示裝置等中通常采用的表面保護面板。
本發明之一還為下述的觸摸面板,即,包含選自玻璃板、樹脂板、樹脂膜、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及帶觸摸面板布線的樹脂膜中的至少1種被粘物與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且所述觸摸面板是將上述被粘物和上述偏振板借助上述透明粘接劑層疊而成的觸摸面板。
在本發明的觸摸面板中,可以與上述偏振板同樣地調整基于JISR-3257而得到的上述被粘物的附著有上述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另外,為了調整接觸角,可以對上述被粘物的附著有上述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由此,不僅可以抑制在上述透明粘接劑與上述偏振板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而且還可以抑制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上述被粘物與上述透明粘接劑的附著面產生發泡的現象。
圖2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觸摸面板的一例的剖視圖。
圖2所示的觸摸面板6為蓋玻璃一體型(所謂的OGS:one glass solution)的觸摸面板。在圖2所示的觸摸面板6中,在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4的下方依次設置了偏振板2、顯示器(予以說明,在圖2中示出包含偏振板2和顯示器的液晶顯示器模塊5)。將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4與偏振板2借助透明粘接劑1進行了層疊。
予以說明,在圖2中,就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4而言,在玻璃板4a上實施了觸摸面板布線4b,并且在觸摸面板布線4b上進一步形成了硬涂層4c。
本發明的觸摸面板的用途并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在便攜式信息終端(例如智能手機、平板)、LCD、EL、PDP等使用了圖像顯示面板的平面型或柔性圖像顯示裝置(例如電子紙、PDA、TV、游戲機)等中使用本發明的觸摸面板。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是組裝在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上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在沖切加工時在沖切刃上殘膠少,即使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也不易產生發泡。另外,根據本發明,還可以提供組裝有該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
附圖說明
圖1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一例的剖視圖。
圖2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觸摸面板的一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例。
(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1)的制造)
在具備攪拌裝置的反應機中投入離子交換水2700mL、平均聚合度為1800且皂化度為99.3摩爾%的聚乙烯醇300g,邊攪拌邊加熱溶解,得到溶液。接著,以使鹽酸濃度達到0.2重量%的方式在該溶液中添加作為催化劑的35重量%鹽酸,將溫度調整為15℃后,邊攪拌邊添加正丁醛(正BA)21g。之后,添加正丁醛(正BA)145g,結果析出白色粒子狀的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在自析出起15分鐘后,以使鹽酸濃度達到1.8重量%的方式添加35重量%鹽酸,加熱到50℃,使其在50℃熟化2小時。接著,將溶液冷卻,進行中和后,對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進行水洗,并使其干燥,由此得到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1)。羥基量為31.0摩爾%、乙酰基量為0.7摩爾%、縮丁醛化度(Bu化度)為68.3摩爾%。
(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2)及(3)的制造)
基于表1所示的配合及條件,與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1)同樣地制造出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2)及(3)。
(實施例1~25、比較例1~8)
(1)透明粘接劑的制造
使用所得的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1)~(3),以表2所示的塑化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的配合實施了以下的制膜。
相對于所得的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具有表1所示的縮丁醛化度(Bu化度)、羥基量、乙酰基量)100重量份,以表2所示的配合量添加作為增塑劑的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充分進行混煉,得到混煉物。將所得的混煉物利用壓制成型機進行壓制成型而制膜成片狀,得到表2所示膜厚的透明粘接劑。
(2)偏振板的表面改性處理
以表2所示的處理方法及處理速度實施了偏振板(日東電工公司制“SEG1425DU”)的表面改性處理。
使用積水化學工業公司制常壓等離子體處理裝置(AP-T01),在氧濃度1000ppm的條件下實施了等離子體處理。使用春日電機公司制AGI020的高頻電源,并使用長度410mm的陶瓷電極,實施了電暈處理。
在自進行等離子體處理或電暈處理起的5分鐘后,基于JIS R-3257,使用接觸角測定裝置(KSV公司制“CAM200”)測定了偏振板的處理面相對于水的接觸角。測得的接觸角如表2所示。
(3)層疊體的制造
作為被粘物,使用了玻璃板、ITO-PET膜或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表2中為OGS)。予以說明,對于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表2中為OGS),與上述(2)偏振板的表面改性處理同樣地進行了表面改性處理及接觸角的測定。
將用50mm×50mm的湯姆遜刀(Thomson blade)沖切而得的透明粘接劑夾入50mm×50mm的偏振板與50mm×50mm的被粘物之間。接著,使被粘物為下表面,使用SN-橡膠輥(1號100mm寬度)對偏振板的上表面進行擠壓而使被粘物與偏振板貼合,加入到70℃、0.5MPa的高壓釜中加熱30分鐘,得到依次層疊有被粘物(玻璃板、ITO-PET膜或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表2中為OGS))/透明粘接劑(表2中為PVB)/偏振板的層疊體。此時,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氣泡,并且對于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表2中為OGS),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OGS的附著面沒有氣泡。予以說明,在1小時以內進行了從上述(2)偏振板的表面改性處理至得到層疊體的操作。
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氣泡后,使用透明丙烯酸類粘合劑在偏振板的背面貼附玻璃板,得到表2所示構成的層疊體。
(比較例9~26)
(1)丙烯酸類共聚樹脂(4)的制造
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管、溫度計、氮氣引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丙烯酸正丁酯65.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6.0重量份、丙烯酸乙酯4.0重量份、丙烯酸羥基乙酯1.0重量份、丙烯酸4.0重量份和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異丁腈0.2重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100重量份中,進行氮氣置換后,在80℃聚合8小時,得到丙烯酸類共聚樹脂(4)。
將所得的丙烯酸類共聚樹脂(4)利用四氫呋喃(THF)稀釋50倍,并將所得的稀釋液用過濾器(材質:聚四氟乙烯、孔徑:0.2μm)進行過濾,制備成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供至凝膠滲透色譜(Waters公司制、2690Separations Model),在樣品流量1毫升/min、柱溫40℃的條件下進行GPC測定,測定丙烯酸類共聚樹脂(4)的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求得重均分子量(Mw)。所得的丙烯酸類共聚樹脂(4)的重均分子量為65萬。
作為色譜柱,使用GPC LF-804(昭和電工公司制),作為檢測器,使用差示折射計。
(2)透明粘接劑的制造
將所得的丙烯酸類共聚樹脂100重量份用乙酸乙酯進行稀釋,得到樹脂固體成分為45%的粘合劑溶液。相對于上述粘合劑溶液100重量份,添加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日本聚氨酯公司制CoronateL-45、固體成分45%)1重量份,攪拌15分鐘后,以使干燥后的厚度達到200μm的方式涂敷于厚度50μm的脫模PET膜的脫模處理面,在80℃干燥15分鐘。進而,在所得的粘合劑層上以使脫模處理面與粘合劑層接觸的方式重疊新準備的脫模PET膜,得到層疊體。之后,將片材在23℃養護5天,得到雙面貼附有脫模PET膜的透明粘接劑(厚度為200μm)。
(3)偏振板的表面改性處理
以表4所示的處理方法及處理速度,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了偏振板的表面改性處理。
(4)層疊體的制造
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依次層疊有被粘物(玻璃板或ITO-PET膜)/透明粘接劑(表4中為丙烯酸類共聚樹脂)/偏振板的層疊體。此時,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氣泡。
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氣泡后,使用透明丙烯酸類粘合劑在偏振板的背面貼附玻璃板,得到表4所示構成的層疊體。
<評價>
對實施例、比較例中所得的透明粘接劑及層疊體進行了下述的評價。結果如表2及4所示。
(1)發泡性
確認到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氣泡后,將層疊體投入85℃、85%的環境中,目視確認經過5小時后的層疊體的外觀。將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沒有能夠以目視確認出來的以上的氣泡的狀態設為“◎”,將沒有以上的氣泡的狀態設為“○”,將存在以上的氣泡的狀態設為“×”。
(2)殘膠性
在將透明粘接劑用50mm×50mm的湯姆遜刀沖切50次時,以目視確認在湯姆遜刀上有無發生透明粘接劑的附著(殘膠)。將在湯姆遜刀上未產生殘膠的情況設為“○”,將產生殘膠的情況設為“×”。
[表1]
[表2]
[表3]
[表4]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是組裝在便攜式信息終端等所使用的觸摸面板上的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其在沖切加工時在沖切刃上殘膠少,即使在曝露于高溫高濕下的情況下,在透明粘接劑與偏振板的附著面也不易產生發泡。另外,根據本發明,還可以提供組裝有該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的觸摸面板。
符號說明
1、透明粘接劑
2、偏振板
2a、聚乙烯醇層
2b、保護膜
2c、硬涂層
2x、偏振板的附著有透明粘接劑的一側的表面
3、帶透明粘接劑的偏振板
4、帶觸摸面板布線的玻璃板
4a、玻璃板
4b、觸摸面板布線
4c、硬涂層
5、液晶顯示器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