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攝變焦模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89464閱讀:391來源:國知局
雙攝變焦模組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攝變焦模組,尤其是用于移動終端的雙攝變焦模組。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CN201480051999.0公開了反射鏡傾斜致動,其中設有反射鏡及支承反射鏡的基座。根據該專利,采用不同的樞軸支承反射鏡,并利用磁鐵、FP線圈、霍爾傳感器以及彈簧等元件控制反射鏡,避免其在使用過程出現的抖動。

這種反射鏡傾斜致動結果復雜,零件數量眾多,制造維修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雙攝變焦模組,該裝置使得進入雙攝模組中一個攝像模組和棱鏡的光線平行度高,成像質量高,整體強度高,同時易實現量產性生產。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雙攝變焦模組,包括第一攝像模組,棱鏡模組,第二攝像模組和電路板,所述第一攝像模組與所述棱鏡模組共平面設置,所述棱鏡模組與所述第二攝像模組光軸同心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棱鏡模組包括棱鏡單元和棱鏡基座;

所述棱鏡單元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棱鏡基座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棱鏡單元包括棱鏡外殼,棱鏡,棱鏡座,支承軸套和支承軸;

所述棱鏡外殼呈矩形框,具有底邊框和兩個側邊框,兩個所述側邊框分別各自一端與所述底邊框固定連接,其另一端為向外延伸的自由端,兩 個所述自由端之間設有連接橫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棱鏡基座包括第一攝像模組容納腔,棱鏡模組容納腔,連接壁,中間加強板和底板;

所述連接壁的一個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凸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二攝像模組包括攝像外殼,馬達模組,防抖單元和支承殼;

所述攝像外殼、所述馬達模組、所述防抖單元和所述支承殼相互同軸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攝像外殼包括外殼部,光軸開孔,定位孔、前面板和連接部;

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中空矩形柱狀外殼部與前面板相鄰一側的端部,且至少為兩個,相對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孔中,所述自由端與所述連接部相互配合并相互固定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外殼部為中空矩形柱,所述前面板與中空矩形柱狀外殼部的一個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光軸開孔設置于所述前面板中央,所述定位孔設置于所述前面板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第一攝像模組為廣角攝像模組,第二攝像模組為變焦攝像模組,所述第一攝像模組的光軸與所述第二攝像模組的光軸相互垂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將第一攝像模組和棱鏡單元固定在棱鏡基座上,由此保證了兩者處于一個共同的平面上。這就使得進入第一攝像模組的光線與進入棱鏡的光線之間相互平行,從而保證成像質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棱鏡基座上設置中間加強板對棱鏡基座進行加強,使得棱鏡基座整體剛性提高,從而使得第一攝像模組和棱鏡單元處于一個剛性更高的平面上,這將進一步保證第一攝像模組和棱鏡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穩定,保證進入光線平行;同時還使得棱鏡基座的強度更高,不易損壞。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在棱鏡基座上設置了定位凸起,在第 二攝像模組上設置了定位孔,兩者相互配合,保證了組裝時相互位置關系正確,提高成像質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采用了分體結構,將不同的組成部分分割成不同單元,然后再將其組裝成一體。這種設計導致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可以對其中不同組成部分單獨進行更換。例如,如果第一攝像模組損壞或者棱鏡單元損壞,可以單獨進行更換,而不會影響后面的第二攝像模組。這種分體結構提供了單獨更換零部件的可能性和靈活性,對于節省制造成本、節省人工成本、對于使用過程中維修費用等都大有裨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攝變焦模組組裝后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攝變焦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棱鏡單元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棱鏡基座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棱鏡單元組裝到棱鏡基座上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攝像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棱鏡模組與第二攝像模組的相互連接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此說明性實施方式的描述應與相應的附圖相結合,附圖應作為完整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附圖中,實施方式的形狀或是厚度可擴大,并以簡化或是方便標示。再者,附圖中各結構的部分將以分別描述進行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圖中未示出或未通過文字進行說明的構件,為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所 知的形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地描述,實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贅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實施方式。

圖1以立體圖的形式示意性表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雙攝變焦模組,該雙攝變焦模組主要用于具有潛望鏡式攝像頭模組的移動終端,例如手機等設備。

圖2是圖1所示雙攝變焦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其中示意性表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位置關系。

從圖1和2可以看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雙攝變焦模組采用分體式結構設計。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共平面的設計結構使得兩者組合成為一體,作為一個組裝單元。第二攝像模組3和電路板4為另外兩個相互獨立的組成部分或組裝單元。這種分體式結構使得可以在組裝前對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進行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的組成部分或單元,則可以簡單地將其替換,而不會對其他組成部分造成任何影響。當然,一旦組裝成型后,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發現某個部分或單元損壞,也同樣可以簡單地對損壞的部分進行更換而不影響其他部分的繼續使用。這將降低生產制造成本,以及使用維修成本。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棱鏡模組2與后面的第二攝像模組3相對的連接面上,涂覆有膠水,并且兩者之間殼體的連接處通過激光焊接相互固定。在連接面上涂覆膠水,有利于封堵兩個連接面之間的間隙,從而阻止不需要的光線進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

如圖1和2所示,這種雙攝變焦模組包括第一攝像模組1,棱鏡模組2,第二攝像模組3和電路板4。如圖所示,第一攝像模組1設置在整個雙攝變焦模組的最左側,其后設置著棱鏡模組2。棱鏡模組2包含一個長方形形狀的棱鏡基座202。棱鏡基座202上設有兩個位置,一個位置用于容納棱鏡單元201,另一個用于容納第一攝像模組1。這樣設置使得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相互安裝在一個底板或平面上,或者說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是共平面設置的。這樣就消除了將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設置在不同基座上所產生的相互之間的位置誤差。這種布置方 式以簡單的結構保證了進入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的光線平行度,也就是保證了成像質量。

如圖1和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將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模組2相互組裝后,與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固定連接。在實現這種連接的時候,要求兩者相互嚴格定位并對齊。這樣才能保證從棱鏡單元201中折射出的光線與第二攝像模組3中的攝像鏡頭的光軸同心或同軸。這種定位的結構將在后面結合相關附圖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固定有第一攝像模組1的棱鏡模組2與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定位后,利用激光焊接或粘接將兩者相互固定連接。電路板4可以預先組裝在第二攝像模組3上,然后再將第一攝像模組1的棱鏡模組2與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固定連接。也可以先將第一攝像模組1的棱鏡模組2與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固定連接,然后再將電路板4固定連接在第二攝像模組3上。至此,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組裝完成,形成如圖1所示的完整的雙攝變焦模組。

圖3以分解示意圖的方式表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中棱鏡模組2中的棱鏡單元201。

如圖3所示,棱鏡單元201主要包括棱鏡外殼2011、棱鏡2012、棱鏡座2013、支承軸套2014、支承軸2015和支承卡座2016。所述棱鏡外殼2011是一個由三個側壁或邊框圍成的矩形框,三個側壁或邊框分別是底邊框2011a和兩個側邊框2011b。其中的兩個側邊框2011b的結構和形狀相同,并且相互相對布置。在兩個側邊框2011b的一端設有底邊框2011a。由此形成一個大約呈U字形的框架。這個框架是一側開口或敞開的矩形框架。兩個側邊框2011b分別以各自一端與底邊框2011a固定連接,其另一端則為向外延伸的自由端2011c。在本實施方式中,這兩個自由端2011c用于與順序設置于其后的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連接。在兩個自由端2011c之間還設有連接橫梁2011d。連接橫梁2011d一方面用于固定兩個自由端2011c之間的距離,使其能夠更加精準地與后面的第二攝像模組3銜接定位后相互固定連接;另一方面,連接橫梁2011d還起到遮擋有可能在連接縫隙處泄漏到棱鏡2012與第二攝像模組3之間的空間中的光線。這有利于提高成像質 量。連接橫梁2011d提高了棱鏡外殼2011的整體剛度,并有效地防止不需要的光線進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中。

如圖3所示,這種棱鏡單元201還包括棱鏡2012、棱鏡座2013、支承軸套2014和支承軸2015。棱鏡2012固定設置在棱鏡座2013中,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組裝狀態下,棱鏡2012的上表面突出于棱鏡座2013。支承軸套2014固定安裝在棱鏡座2013的下部,即棱鏡座2013上的與安裝棱鏡2012的位置相對的另一側。支承軸2015可轉動地安裝在支承軸套2014中。

如圖3所示,棱鏡2012的橫截面基本呈直角三角形,圖中所示的棱鏡2012處于橫置的狀態。如圖所示,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所在的平面朝上設置。這樣,棱鏡2012上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所在平面面對棱鏡座2013,并支承于其中。

如圖3所示,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支承軸套2014與支承軸2015相互配合地用于支承整個棱鏡座2013和棱鏡2012,使之可以圍繞支承軸2015轉動。

在如圖3所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首先在棱鏡座2013中涂覆粘接用的膠水,然后將棱鏡2012放入棱鏡座2013中并使膠水固化,從而將棱鏡2012與棱鏡座2013相互粘接牢固。將支承軸套2014放入棱鏡座2013上的通孔2013a中,并將其固定。通過支承軸2015將已經組裝了棱鏡2012的棱鏡座2013可轉動地支承在棱鏡基座202上,再將棱鏡外殼2011安裝在棱鏡座2013之上。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在棱鏡座2013上還設有用于驅動棱鏡座2013運動的磁鐵,在棱鏡基座202上設有用于與上述驅動棱鏡座2013運動的磁鐵相互配合的線圈以及電路。由此形成驅動棱鏡2012運動的驅動裝置。在該驅動裝置的驅動下,棱鏡2012相對支承軸2015轉動或移動,從而實現棱鏡2012在不同自由度上的調整運動。

圖4以立體圖的形式示出了棱鏡基座202的具體形狀和結構。如圖所示,棱鏡基座202呈長方形,其底板2025為一個長方形的平板。在底板2025的一個表面上,設有沿其邊長延伸的定位框壁2026。如圖所示,在根 據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實施方案中,定位框壁2026并不是連續地圍繞底板2025的整個邊長延伸,而是間斷延伸的。圖中所示第一開口2028用于施布第一攝像模組1的電源/信號線。同理,第二開口2029也是用于施布用于控制棱鏡2012的電源/控制信號線的開口。

圖4所示的棱鏡基座202由中間隔壁2027分割成兩個不同腔室,其中一個用于容納或布置棱鏡單元201的是棱鏡模組容納腔2022。另一個用于容納第一攝像模組1的是第一攝像模組容納腔2021。

在棱鏡模組容納腔2022的一側設有連接壁2023,連接壁2023用于與第二攝像模組3連接,同時還起著在與第二攝像模組3相互連接的時候使兩者相互精準定位的作用。在棱鏡模組容納腔2022中,還設有用于支承支承軸2015的支承座。支承軸2015固定支承在所述支承座上,從而使棱鏡2012能夠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運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棱鏡基座202上分別設置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模組2。這種設置的目的之一在于使棱鏡單元201與第一攝像模組1中的鏡頭所構成的有效光學區域相互對準。這對于成像質量非常重要。但是,當將兩個部件或單元同時設置在棱鏡基座202上時,導致棱鏡基座202承擔著兩個具有一定重量的零件。這樣,棱鏡基座202的中間部位成為整個基座上相對脆弱的部位。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攝變焦模組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比較強烈的沖擊或振動時,棱鏡基座202會在中間部位斷裂。

為了避免棱鏡基座202的中間部位斷裂,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其中間部位設置了中間加強板2024。從圖4可以看出,中間加強板2024沿著垂直于棱鏡基座202長度方向、在其整個寬度上貫穿棱鏡基座202延伸。中間加強板2024具有一定的厚度,從而增強了棱鏡基座202中間部位的強度。有效地避免中間加強板2024斷裂或損壞。此外,中間加強板2024提高了棱鏡基座202的整體剛性,使得第一攝像模組1和棱鏡單元201的安裝基礎更加牢固,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得以保證。

參見圖5可以看出,棱鏡基座202端部的連接壁2023的另一個表面上設有定位凸起2030。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實施方式中,設置了四個定位凸起2030。這四個定位凸起2030分布在連接壁2023表面的四個角上。 這些定位凸起2030用于與后面的第二攝像模組3上的攝像殼體301上的定位孔301c相互配合,確定棱鏡基座202與第二攝像模組3之間的連接位置,保證棱鏡2012的光學軸線與第二攝像模組3中的鏡頭的光學軸線相互同軸。與此同時,在連接壁2023的中心部位還開設有用于使光線通過的通孔。由棱鏡2012折射的光線將通過這個通孔,進入第二攝像模組3中,穿過其中的鏡頭到達感光芯片。

圖5中還清楚地示出棱鏡外殼2011的自由端2011c。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實施方式中,這兩個自由端2011c用于與后面的第二攝像模組3固定連接。后面將對此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6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攝像模組3的部分結構。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二攝像模組3包括攝像外殼301。如圖6所示,攝像外殼301呈中空矩形柱狀,具有圍繞形成中空矩形柱的外殼部301a,以及固定連接在外殼部301a一端的前面板301e。如圖6所示,前面板301e的長度小于攝像外殼301的寬度,因為在攝像外殼301沿寬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連接部301b。這兩個連接部301b是在攝像外殼301側面上的兩個凹陷。結合圖5所示的棱鏡外殼2011可以看出,在裝配狀態下,棱鏡外殼2011的自由端2011c貼嵌在攝像外殼301端部兩側的這兩個凹陷的連接部301b處,然后通過激光焊接或粘接將兩者固定連接在一起。

如圖6所示,在前面板301e的四個角上設置有四個定位孔301c。在將第二攝像模組3與安裝有棱鏡單元201和第一攝像模組1的棱鏡基座202相互組合固定時,這些定位孔301c起定位作用。

圖6中還示意性的表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實施方式中的馬達模組302,防抖單元303和支承殼304。這些部件相互同軸設置,馬達模組302安裝在防抖單元303中,并可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在防抖單元303中移動以抵消抖動造成的偏差。防抖單元303整體地安裝在支承殼304中,并可在支承殼304中移動,以帶動攝像模組中的鏡頭進行調焦。

圖6中僅僅示意性表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攝像模組3的組成部分,并未具體詳細表示例如驅動磁鐵、相應的霍爾傳感器等。

圖7示意性表示了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棱鏡模組2與第二攝像模組3的相互連接狀態。

在將棱鏡單元201整體地安裝到棱鏡基座202上以后,便得到如圖5所示的棱鏡單元201與棱鏡基座202的組合。然后在棱鏡基座202面對第二攝像模組3的端面上涂覆粘接膠水,并在第二攝像模組3的相應端面,即攝像外殼301的前面板301e上也附涂粘接膠水。

將棱鏡基座202上的四個定位凸起2030與第二攝像模組3的攝像外殼301上的四個定位孔301c相互對齊,然后插入定位孔301c中。這樣,便可保證第二攝像模組3和棱鏡單元201相互嚴格對齊。

在實現上述對齊之后,棱鏡外殼2011的自由端2011c貼嵌在攝像外殼301端部兩側的這兩個凹陷的連接部301b處。對自由端2011c與連接部301b施以激光焊接或也是通過涂覆膠水實施粘接,將兩者固定連接。連接后得到如圖7所示的組合,但圖7中省略了第一攝像模組1以及相應的位于最右側的電路板4。電路板4可以通過粘接等方式連接于第二攝像模組3的后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的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