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光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模塊接口插撥組件。
背景技術:
光模塊(optical module)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射和接收兩部分。簡單的說,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從而實現信號的傳輸。
光模塊上設置有接口,光纖通過插接頭插入接口內實現連接。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通常是在光纖插接頭上設置一個帶有彈性的片狀卡子a,在卡子a上設置一個倒鉤b。在光纖插接頭插入接口的過程中,倒鉤b和卡子a先被接口壁擠壓緊貼插接頭主體,待倒鉤b完成進入接口內后,由于卡子a具有彈性,從而使倒鉤b彈起與接口的壁構成抵擋,防止插接頭退出。但這種做法只能防止了插接頭退出接口,而無法向插接頭施加一個向前的力,這就要求插接頭上的插針和接口上的插針尺寸必須完全吻合,否則容易造成接觸不佳,這就提高了生產難度和產品的產品率。另外,現有的插接頭和插口之間由于具有較大的縫隙,灰塵等雜質進入接口內部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插接穩固的光模塊接口插撥組件。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模塊接口插撥組件,包括光模塊主體和長方體狀的插接頭。
所述光模塊主體的一端面設置與插接頭相配合的接口,光模塊主體的上表面設置豎向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接口連通。所述第一通孔呈上段小下段大的階梯狀且內部設置推桿,所述推桿的尺寸與第一通孔上段相配合。所述推桿的中部固定設置抵擋盤,所述抵擋盤位于第一通孔下段內,所述推桿外套設第一螺旋彈簧,所述第一螺旋彈簧位于抵擋盤與第一通孔的階梯面之間,所述第一螺旋彈簧的上端與推桿固接,下端與抵擋盤構成抵擋。所述插接頭的上表面與推桿相對處設置凹槽,所述推桿的下端面呈坡向接口內端的斜面,所述凹槽的底面呈坡向接口外端的斜面。
優選的,所述插接頭中部的周面上固定設置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呈與光模塊主體的端面相配合的方環形。
優選的,所述光模塊主體的端面上設置橫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連通,所述第二通孔呈內段大外段小的階梯狀且內部設置頂桿,所述頂桿的內端設置朝上的彎勾部。所述第二通孔內段的尺寸與彎勾部相配合,外段的尺寸與頂桿相配合。所述頂桿上套設第二螺旋彈簧,所述第二螺旋彈簧位于彎勾部與第二通孔的階梯面之間,所述第二螺旋彈簧的一端與頂桿固接,另一端與第二通孔的階梯面構成抵擋。所述推桿上與頂桿相對的位置設置橫向的穿桿孔,所述第一通孔遠離第二通孔的一側設置與彎勾部相配合的勾部收納腔。所述穿桿孔的上表面呈坡向第二通孔的斜面,所述彎勾部的上表面呈坡向勾部收納腔的斜面。
優選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為方形孔,所述推桿和頂桿為方形桿。
優選的,所述推桿的上端固定設置提拉件。
優選的,所述提拉件為橫桿或圓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體現在,能夠使插接頭與接口的連接更加的緊密,從而使插接更加的穩定。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在需要將插接頭插入接口時,工作人員只需提起推桿,接著將插接頭插入接口內并松開推桿,推桿在第一螺旋彈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從而插入插接頭上的凹槽內。由于凹槽的底面和推桿的下端面為斜面,這樣一來,推桿在擠壓凹槽的底面時,可對插接頭施加一個朝向接口內端的力,從而使接口內的插針和插接頭上的插針連接更加的緊密、接觸更加的穩定。需要取出插接頭時,提起推桿,直接撥出即可。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插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所示結構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B部放大圖;
圖6為圖2中所示結構另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C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2-7所示的一種光模塊接口插撥組件,包括光模塊主體1和長方體狀的插接頭2。所述光模塊主體1的一端面設置與插接頭2相配合的接口3,如圖2中所示,接口3位于光模塊主體1右側的端面,且接口3的形狀與插接頭2一致,尺寸與插接頭2相當,插接頭2可插入接口3中。光模塊主體1的上表面設置豎向的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與接口3連通。所述第一通孔4呈上段小下段大的階梯狀且內部設置推桿5,所述推桿5的尺寸與第一通孔4上段相配合,也就是推桿5既可以在第一通孔4內滑動,又可通過第一通孔4進行導向。所述推桿5的中部固定設置抵擋盤6,所述抵擋盤6位于第一通孔4下段內,所述推桿5外套設第一螺旋彈簧7,所述第一螺旋彈簧7位于抵擋盤6與第一通孔4的階梯面之間,所述第一螺旋彈簧7的上端與推桿5固接,下端與抵擋盤6構成抵擋,第一螺旋彈簧7呈自然狀態時,推桿5下端的一截伸入接口3內。所述插接頭2的上表面與推桿5相對處設置凹槽8,所述推桿5的下端面呈坡向接口3內端的斜面,所述凹槽8的底面呈坡向接口3外端的斜面。當推桿5擠壓凹槽8的底面時,可將插接頭2向接口3內端推,如圖2中也就是可將插接頭2向左推動。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在需要將插接頭2插入接口3時,工作人員只需提起推桿5,接著將插接頭2插入接口3內并松開推桿5,推桿5在第一螺旋彈簧7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從而插入插接頭2上的凹槽8內。由于凹槽8的底面和推桿5的下端面為斜面,這樣一來,推桿5在擠壓凹槽8的底面時,可對插接頭2施加一個朝向接口3內端的力,從而使接口3內的插針和插接頭2上的插針連接更加的緊密、接觸更加的穩定。需要取出插接頭2時,提起推桿5,直接撥出即可。為了便于提拉推桿5,更好的做法是,所示推桿5的上端設置提拉件,常用的提拉件可以是如圖2中所示的橫桿15,也可以是圓環。
為了避免灰塵等雜質進入接口3中,更好的做法還可以是所述插接頭2中部的周面上固定設置密封板9,所述密封板9呈與光模塊主體1的端面相配合的方環形。密封板9在插接頭2插入接口3后,完全貼付在光模塊主體1的端面,進一步封閉接口3。同時,密封板9還可以將插入和取出插接頭2時,插接頭2受到的應力均勻的分散至光模塊主體1的端面上,使本實用新型的可插撥次數大大的提高,使光模塊的使用壽命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的,更好的做法還可以是,結合圖2-7所示,所述光模塊主體1的端面上設置橫向的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與第一通孔4連通,所述第二通孔10呈內段大外段小的階梯狀且內部設置頂桿11,所述頂桿11的內端設置朝上的彎勾部12。所述第二通孔10內段的尺寸與彎勾部12相配合,外段的尺寸與頂桿11相配合,也就是頂桿11既可以在第二通孔10內滑動,又可通過第二通孔10進行導向。所述頂桿11上套設第二螺旋彈簧16,所述第二螺旋彈簧16位于彎勾部12與第二通孔10的階梯面之間,所述第二螺旋彈簧16的一端與頂桿11固接,另一端與第二通孔10的階梯面構成抵擋。第二螺旋彈簧16呈自然狀態時,頂桿11及彎勾部12均位于第二通孔10內。所述推桿5上與頂桿11相對的位置設置橫向的穿桿孔13,所述第一通孔4遠離第二通孔10的一側設置與彎勾部12相配合的勾部收納腔14。所述穿桿孔13的上表面呈坡向第二通孔10的斜面,所述彎勾部12的上表面呈坡向勾部收納腔14的斜面。
這樣一來,在向接口3內插入插接頭2時,結合圖4和5所示,密封板9先接觸頂桿11,從而推動頂桿11向左移動,當頂桿11端部的彎勾部12的上表面與穿桿孔13的上表面相接觸時,帶動推桿5向上移動,從而在插入插接頭2時就無需利用提拉件提拉推桿5,直接插入即可。如圖6和7所示,當彎勾部12完全越過穿桿孔13后,推桿5受到第一螺旋彈簧7的作用又向下復位,從而實現鎖緊。當需要取出插接頭2時,也是通過直接向上提拉推桿5實現。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推桿5和頂桿11在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10內的穩定性,實現更好的導向,更好的做法是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10為方形孔,所述推桿5和頂桿11為方形桿。相應的,此時第一螺旋彈簧7和第二螺旋彈簧16采用方形的螺旋彈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