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光源裝置及投影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577136閱讀:507來源:國知局
光源裝置及投影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能在各種姿勢下適當地冷卻光源的光源裝置及投影儀。光源裝置具備:光源;光源用殼體,容納光源,并沿以光軸為中心的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開口部;流路,具有從光源用殼體的外部導入空氣的導入口,并能與多個開口部連通;以及開閉機構,以光軸為中心旋轉,選擇性地開閉多個開口部,其中,開閉機構具有開閉部,其在光軸沿著水平面這樣的第一姿勢下,使多個開口部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打開,而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
【專利說明】
光源裝置及投影儀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光源裝置以及投影儀。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已知有根據圖像信息調制從光源裝置射出的光并將已調制的光投射在屏幕等投影面上的投影儀。在該光源裝置中使用了超高壓水銀燈等放電型光源。光源隨發光而發熱,由于熱對流等的影響,上側比下側溫度高,因此希望從光源的上側吹送冷卻空氣以使上側與下側之間不產生溫差。
[0003]另外,為擴大使用范圍,已提議有一種構成為即使在投影儀為各種姿勢的情況下也從光源的上側吹送冷卻空氣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光源裝置具備:光源、反射器、光源用殼體以及旋轉部件。
[0005]光源用殼體容納光源、反射器,且具有能導入從冷卻風扇吹送的冷卻風的多個導入口以及與各導入口連通的多個流出口。多個導入口并排設置在設于反射器外側的中心軸的周圍,多個流出口沿著反射器的開口部而形成。
[0006]旋轉部件形成為在平面觀察時為圓形,其旋轉自如地支撐于光源用殼體的中心軸。并且,旋轉部件具有使多個導入口中任意的導入口開放的開口部。
[0007]而且,旋轉部件根據光源裝置的姿勢進行旋轉,光源被從垂直方向上側吹送的冷卻風冷卻。
[0008]現有技術文獻
[0009]專利文獻
[0010]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46183號公報
[0011]然而,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光源裝置是利用從冷卻風扇吹送的冷卻風中的、通過了旋轉部件的開口部的冷卻風的構成,因而存在被旋轉部件遮擋的冷卻風未被利用的問題。即,存在不能充分發揮冷卻風扇能力的問題。由此,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技術中,可能出現采用大型的冷卻風扇所導致的投影儀大型化、由于冷卻風扇的高速旋轉所導致的噪聲增大。

【發明內容】

[0012]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可作為以下的方式或應用例來實現。
[0013][應用例I]本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光源;光源用殼體,容納所述光源,并沿以所述光源的光軸為中心的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開口部;流路,具有從所述光源用殼體的外部導入空氣的導入口,并能與所述多個開口部連通;以及開閉機構,以所述光軸為中心旋轉,選擇性地開閉所述多個開口部,所述開閉機構具有開閉部,所述開閉部在所述光軸沿著水平面樣的第一姿勢下,使所述多個開口部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打開,而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
[0014]根據該構成,由于光源裝置具備上述的開閉機構,因而自導入口導入的空氣從選擇性地打開的上側開口部朝著光源吹送(送風)。多個開口部設于以光軸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上側開口部在該多個開口部中位于垂直方向上側,因而能夠以向光源的上側比向光源的下側更多的方式吹送自導入口導入的空氣。因此,光源裝置如果為第一姿勢,則即使旋轉也能適當地進行光源的冷卻。
[0015]另外,光源裝置采用的是開閉機構在流路的下游側開閉開口部并在導入口處無需限制流入的空氣的構成,因而能夠有效地利用從外部的冷卻風扇吹送的空氣來冷卻光源。
[0016]因此,能夠提供使冷卻風扇的性能充分發揮來高效地抑制光源劣化的同時擴大了使用范圍的光源裝置。
[0017][應用例2]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光源用殼體具有:以所述光軸為中心的圓筒狀的支撐部、以及從所述支撐部突出并形成有所述多個開口部的壁部,所述開閉部具有開閉主體部,所述開閉主體部形成為環狀,使得所述支撐部插入通過所述開閉主體部,所述開閉主體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姿勢下使所述上側開口部打開的第一通氣孔,通過使所述支撐部插入通過所述開閉主體部,從而所述開閉機構以能旋轉的方式支撐于所述支撐部。
[0018]根據該構成,由于光源用殼體以及開閉機構如上述那樣形成,因而以簡單的結構即可在第一姿勢下使上側開口部打開。并且,由于能夠以抑制光源裝置的局部顯著突出的方式來配置開閉機構,從而即使是具備開閉機構的構成,也能夠構成為緊湊的光源裝置。
[0019][應用例3]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光源裝置還具備風道(夕''夕卜)部件,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光源用殼體一道形成所述流路,所述開閉機構配置于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壁部之間。
[0020]根據該構成,風道部件能夠構成為與光源用殼體間形成流路、且在沿著光軸的方向上與光源用殼體間支撐開閉機構,使其能夠旋轉。因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形成流路及配置開閉機構。
[0021][應用例4]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開閉機構還具備多個旋轉部件,所述多個旋轉部件從所述開閉主體部的內周緣突出,并能夠以平行于所述光軸的中心軸為中心旋轉地支撐于所述開閉主體部,所述開閉機構通過所述多個旋轉部件與所述支撐部抵接而旋轉。
[0022]根據該構成,開閉機構通過旋轉部件在支撐部上滾轉而轉動。因此,能夠以輕負荷使開閉機構旋轉。
[0023][應用例5]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開閉機構還具備墜塊,所述墜塊(重⑴配置于所述光軸的與所述第一通氣孔相反一側的所述開閉主體部。
[0024]根據該構成,由于開閉機構旋轉為墜塊因自重而位于垂直方向下端部,因而在第一姿勢下,用戶不用進行特定的操作即可通過開閉主體部的第一通氣孔使上側開口部打開。因此,能夠提供無需用戶進行繁瑣的操作并能以簡單的構成適當地冷卻光源的光源裝置。
[0025][應用例6]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光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開閉主體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姿勢下從沿著所述光軸的方向觀察與所述下側開口部重疊的第二通氣孔,所述開閉部具備在所述第一姿勢下封閉所述第二通氣孔的開閉輔助部,所述開閉輔助部以在所述光軸與所述水平面交叉的第二姿勢下使所述第二通氣孔打開的方式支撐于所述開閉主體部。
[0026]根據該構成,在第一姿勢下,第二通氣孔被開閉輔助部封閉,因而在流路中流動的空氣流經第一通氣孔而從上側開口部向光源吹送。并且,在光軸與水平面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第二姿勢下,由于第二通氣孔打開,因而能夠構成為在流路中流動的空氣流經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而從多個開口部中的任意開口部向光源的側方吹送。因此,能夠提供在第一姿勢和第二姿勢下均能適當地冷卻光源的光源裝置。
[0027][應用例7]本應用例所涉及的投影儀的特征在于,具備:上述的光源裝置;調制從所述光源裝置射出的光的光調制裝置;投射經所述光調制裝置調制后的光的投射光學裝置;以及向所述光源裝置吹送冷卻空氣的冷卻風扇。
[0028]根據該構成,投影儀由于具備上述的光源裝置,因而在以平行于光軸的軸為中心于0°?360°的范圍內進行了旋轉的姿勢下能夠抑制光源的劣化來投射圖像。因此,能夠向沿著壁的投影面進行投射自不必說,而且還能進行向各個方向的投射,從而能夠提供可在廣泛的用途上長期穩定地進行圖像的投射的投影儀。
[0029][應用例8]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投影儀中,優選地,所述光源及所述投射光學裝置配置成彼此的光軸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0030]根據該構成,由于光源及投射光學裝置配置成彼此的光軸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因而能夠提供例如在第一姿勢下可投射橫長圖像、在第二姿勢下可投射縱長圖像的投影儀。因此,能夠提供可進一步擴大使用范圍的投影儀。
【附圖說明】
[0031 ]圖1為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概略構成的示意圖。
[0032]圖2為本實施方式的光源以及反射器的截面圖。
[0033]圖3為本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的立體圖。
[0034]圖4的(a)和(b)為本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的截面圖。
[0035]圖5的(a)和(b)為本實施方式的殼體主體、開閉機構以及風道部件的立體圖。
[0036]圖6為本實施方式的殼體主體的平面圖。
[0037]圖7的(a)?(e)為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開閉機構的圖。
[0038]圖8為本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的截面圖。
[0039]圖9的(a)?(f)為用于說明第一姿勢下的空氣流動的圖。
[0040]圖10的(a)?(C)為用于說明第二姿勢下的空氣流動的圖。
[0041 ]圖11為從+X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2]圖12為從+Y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3]圖13為從+Z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4]圖14為從-X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5]圖15為從-Y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6]圖16為從-Z側觀察變形例的光源裝置的平面圖。
[0047]符號的說明
[0048]I…投影儀、2…外裝殼體、3…光學單元、4…冷卻裝置、5,80...光源用筐體、5A...殼體主體、5B...罩、6…開閉機構、7,81...風道部件、7F...流路、31...光源裝置、31Ax...光軸、36...投射透鏡、4l...冷卻風扇、42...排氣風扇、5l...透鏡保持部、52...支撐部、53...開口形成部、53厶,53厶&,53厶13,53厶(3,53厶(1,53厶6,53厶卜"開口部、536,8(^"輔助導入口、53W…壁部、54…底座部、55...排出口、60...開閉部、61...開閉主體部、61A…主體框架、61B…保持板、62...開閉輔助部、63...旋轉部件、64...墜塊(重物)、71G...導入口、72...突出部、311…光源、351,3518,3516,351卜"液晶光閥、611,611&,61113,611(^"第一通氣孔、612,612&,61213,612c,612cl...第二通氣孔、613…支撐軸、614…墜塊容納部、615,616…封閉部、3111...發光管、3111a…發光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儀進行說明。
[0050]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根據圖像信息調制從光源射出的光,并將調制后的光放大投射在屏幕等投影面上。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構成為放置于桌子上等,并能成為向沿著壁面的投影面投射橫長圖像的橫放姿勢、以及從與投影面相對的一側觀察時,從橫放姿勢向順時針方向旋轉90°而向投影面投射縱長圖像的縱放姿勢。并且,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構成為在投射橫長圖像的情況下,能在以投射方向從壁面向地板、天花板的方向變化的方式進行了旋轉的姿勢(在0°?360°的范圍內進行了旋轉的姿勢)下進行投射,而不局限于橫放姿勢。
[0051]〔投影儀的主要構成〕
[0052]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I的概略構成的示意圖。
[0053]如圖1所示,投影儀I具備:構成外裝的外裝殼體2、控制部(省略圖示)、具有光源311的光學單元3、以及冷卻裝置4。需要注意的是,雖省略了圖示,但在外裝殼體2的內部還配置有向光源311、控制部以及冷卻裝置4等供電的電源裝置等。
[0054]省略外裝殼體2的詳細說明,外裝殼體2由多個部件構成,設有攝入外部空氣的吸氣口以及將外裝殼體2內部的變暖的空氣排出至外部的排氣口等。
[0055]控制部具備:CF^K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0M(Read OnlyMemory,只讀存儲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等,其作為計算機而發揮作用,執行投影儀I的動作控制、例如關于圖像投影的控制、冷卻裝置4中配備的風扇的驅動等的控制等。
[0056][光學單元的構成]
[0057]光學單元3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對從光源裝置31射出的光進行光學處理并將其投射。
[0058]如圖1所示,光學單元3具備:具有光源311的光源裝置31、積分器照明光學系統32、色分離光學系統33、中繼光學系統34、電光裝置35、作為投射光學裝置的投射透鏡36、以及用于將這些光學部件31?36配置于光路上的規定位置的光學部件用殼體37。
[0059]如圖1所示,光源裝置31以可裝卸的方式配置于光學單元3的一個端部,投射透鏡36配置于光學單元3的另一個端部。光源311及投射透鏡36配置成彼此的光軸(光源311的光軸為31Ax,投射透鏡36的光軸為36Ax)在交叉的方向上、本實施方式中在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0060]而且,投影儀I在光軸31Ax沿著水平面的第一姿勢下投射橫長圖像,在光軸31Ax與水平面交叉(本實施方式中大致為正交)的第二姿勢(縱放姿勢)下投射縱長圖像。第一姿勢只要是光軸31Ax沿著水平面的姿勢即可,不限于橫放姿勢,其是投影儀I以平行于光軸31Ax的軸為中心從橫放姿勢起在0°?360°的范圍內旋轉后的所有姿勢。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為便于說明,在投影儀I中,將光從光源裝置31中射出的方向作為+X側、將投影面側作為+Y側(前側)、將橫放姿勢下的垂直方向上側作為+Z側來進行描述。
[0061 ]光源裝置31具備:由超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構成的放電型的光源311、反射器312、平行化透鏡313、光源用殼體5、開閉機構6、以及風道部件7。在光源裝置31中,通過反射器312將從光源311射出的光反射了之后,通過平行化透鏡313使光的射出方向一致,并向積分器照明光學系統32射出。
[0062]圖2是光源311以及反射器312的截面圖。
[0063]如圖2所示,光源311具備:發光管3111、一對電極3112,3113、引線3114,3115、以及金屬箔3116。
[0064]發光管3111由石英玻璃等耐熱玻璃形成,如圖2所示,具有設于中央的球狀的發光部3111a、以及從該發光部3111a的兩側延伸出的一對密封部3111b,3111c。
[0065]在發光部3111a內形成有密封有水銀、稀有氣體以及鹵素等的放電空間,一對電極3112,3113彼此的前端靠近且相對地配置于該放電空間。
[0066]在一對密封部3111b,3111c的內部配置有與電極3112,3113各自電連接的一對金屬箔3116。
[0067]引線3114,3115的一端經由金屬箔3116而分別與電極3112,3113連接,另一端延伸至密封部3111b,3111c的外部。在光源311中,當向這些引線3114,3115供電時,在相對的電極3112,3113之間發生放電而射出光。
[0068]在光源311中,由于隨著放電發光而出現的發熱,產生對流,因此在相對的一對電極3112,3113之間產生的電弧的垂直方向的中心位置向電極3112,3113間的中心位置的上側偏移。因此,發光部3111a的上側的溫度比下側的溫度上升大,尤其是在光軸31Ax沿著水平面這樣的第一姿勢下,發光部3111a的上側表面附近的溫度變得易于上升。
[0069]因此,為了抑制光源的劣化,希望從發光部3111a的上側進行冷卻,使發光部3111a的上側與下側之間不產生溫差。
[0070]另外,位于從發光部311Ia射出的光的區域內的密封部311 Ib也易于溫度上升,例如,金屬箔3116與引線3114的連接部等的溫度上升大。因此,在冷卻光源311時,希望不僅有效地冷卻發光部311 Ia,而且也有效地冷卻密封部311 Ib。
[0071]如圖2所示,反射器312具有筒狀的頭狀部3121以及從頭狀部3121擴展成截面大致為凹狀的反射部3122。
[0072]在頭狀部3121上設有讓一個密封部3111c插入的插通孔,使密封部3111b位于與頭狀部3121相反的一側,并在密封部3111c與該插通孔之間注入粘接劑,從而光源311被固定于反射器312。
[0073]在反射部3122的內表面蒸鍍有金屬薄膜,將從發光部3111a射出的光向與頭狀部3121相反的一側反射。
[0074]另外,如圖2所示,在反射器312的頭狀部3121的局部上形成有從反射部3122的內側向外側開口的開口部3123。
[0075]返回至圖1,光源用殼體5容納光源311以及反射器312,并保持平行化透鏡313。在光源用殼體5上,沿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周方向設有后述的多個開口部53A(參照圖5)等。
[0076]風道部件7與光源用殼體5以使開閉機構6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開閉機構6,并且,風道部件7與光源用殼體5—道形成能夠與多個開口部53A連通的流路7F。流路7F具有導入從冷卻裝置4的后述的冷卻風扇41吹送的空氣的導入口 71G(參照圖3),并形成為能與多個開口部53A連通。
[0077]開閉機構6被光源用殼體5和風道部件7支撐,構成為能以光軸31Ax為中心旋轉。開閉機構6根據投影儀I的姿勢,因自重而轉動,選擇性地開閉光源用殼體5的多個開口部53A。即,從冷卻風扇41吹送的空氣在流路7F中流通,并從隨著投影儀I的姿勢而打開的開口部53A流入光源用殼體5內,冷卻光源311。關于光源用殼體5、開閉機構6以及風道部件7,將在后面詳細地說明。
[0078]另外,雖省略了圖示,但光源裝置31具備連接器,從電源裝置經由該連接器向光源311供電。
[0079]如圖1所示,積分器照明光學系統32具備:透鏡陣列321,322、偏光轉換元件323以及重疊透鏡324。透鏡陣列321,322以及重疊透鏡324使從光源裝置31中射出的光在后述的液晶光閥351的表面上大致均勻化。偏光轉換元件323將從透鏡陣列322射出的隨機光校準為能在后述的作為光調制裝置的液晶光閥351中利用的直線偏振光。
[0080]色分離光學系統33具備兩塊分色鏡331、332以及反射鏡333,具有將從積分器照明光學系統32中射出的光分離成紅色光(以下稱為“R光”)、綠色光(以下稱為“G光”)、藍色光(以下稱為“B光”)三種顏色的光的功能。
[0081 ]中繼光學系統34具備:入射側透鏡341、中繼透鏡343以及反射鏡342、344,具有將由色分離光學系統33分離出的R光引導至R光用的液晶光閥351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光學單元3雖然構成為中繼光學系統34引導R光,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引導B光。
[0082]電光裝置35具備液晶光閥351以及作為色合成光學裝置的十字二向色棱鏡352,根據圖像信息調制由色分離光學系統33分離出的各色光,并將調制后的各色光合成。
[0083]對應三種顏色的各色光均配備有液晶光閥351(將R光用的液晶光閥作為351R,將G光用的液晶光閥作為351G,將B光用的液晶光閥作為351B),液晶光閥351各自具有透過型的液晶面板、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光入射側的入射側偏光板、以及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光出射側的出射側偏光板。
[0084]液晶光閥351具有未圖示的微小像素形成為矩陣狀的矩形像素區域,各像素被設定為與顯示圖像信號對應的光透過率,在像素區域內形成顯示圖像。于是,由色分離光學系統33分離出的各色光在液晶光閥351調制之后,向十字二向色棱鏡352射出。
[0085]十字二向色棱鏡352呈將四個直角棱鏡貼合而成的平面觀察時大致為正方形的形狀,在直角棱鏡彼此貼合的界面形成有兩個電介質多層膜。十字二向色棱鏡352通過電介質多層膜反射在液晶光閥351R、351B調制后的色光,使在液晶光閥351G調制后的色光透過來合成各色光。
[0086]投射透鏡36構成為具有多個透鏡(省略圖示),將由十字二向色棱鏡352合成的光放大投射在投影面上。
[0087]如圖1所示,冷卻裝置4具備:配置于光源裝置31的后方(-Y方向)的冷卻風扇41、配置于光源裝置31的前方(+Y方向)的排氣風扇42、以及未圖示的吸氣風扇和引導空氣的部件等。
[0088]冷卻風扇41例如為將從沿著葉片的旋轉中心軸的方向攝入的空氣沿旋轉切線方向吹送的西洛可風扇(Sirocco fan),后面將對其詳細說明,其向光源裝置31吹送空氣,冷卻光源311等。
[0089 ]未圖不的吸氣風扇從外裝殼體2的吸氣口攝入外部空氣,攝入的外部空氣被未圖示的部件引導而冷卻液晶光閥351等光學元件。
[0090]排氣風扇42例如為軸流風扇,將冷卻光源裝置31、液晶光閥351等而變暖的外裝殼體2內部的空氣從外裝殼體2的排氣口排出至外部。
[0091]〔光源用殼體、開閉機構以及風道部件的構成〕
[0092]在此,對光源用殼體5、開閉機構6以及風道部件7進行詳細說明。
[0093]首先,對光源用殼體5進行說明。
[0094]圖3為光源裝置31的立體圖。圖4為橫放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截面圖,(a)為從-Y側觀察的圖,(b)為示出開閉機構6的后述的開閉輔助部62的狀態的圖。
[0095]如圖3、圖4所不,光源用殼體5具備:形成光源用殼體5的+X側的殼體主體5A、以及形成光源用殼體5的-X側并與殼體主體5A—同容納光源311及反射器312的罩5B。
[0096]圖5為殼體主體5A、開閉機構6以及風道部件7的立體圖,(a)為從+X側斜向觀察的圖,(b)為從-X側斜向觀察的圖。
[0097]如圖5的(a)所示,殼體主體5A具有:保持平行化透鏡313的透鏡保持部51、依次形成于透鏡保持部51的-X側的支撐部52、開口形成部53以及底座部54。
[0098]支撐部52是將開閉機構6支撐為能夠旋轉的部位,呈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筒狀,從透鏡保持部51的外周面突出。
[0099]開口形成部53具有從支撐部52的外周面突出的筒狀部531以及從筒狀部531上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32。
[0100]而且,在筒狀部531的+X側的壁部53W上,沿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周方向設有多個開口部5 3A。開口部5 3A為從殼體主體5A的外側向內側貫通的貫通孔,形成為能讓流經流路7F的空氣流入殼體主體5A內。
[0101 ]圖6為從+X側觀察的殼體主體5A的平面圖。
[0102]如圖6所示,多個開口部53A在投影儀I的橫放姿勢下夾著通過光軸31Ax的水平面Sh而形成在其兩側。并且,多個開口部53A在投影儀I的橫放姿勢下具有相對于水平面Sh以及通過光軸31Ax的垂直面Sv對稱的形狀。具體而言,多個開口部53A在投影儀I的橫放姿勢下具有位于水平面Sh的上側的開口部53Aa、53Ab、53Ac以及位于水平面Sh的下側的開口部53八(1、5346、534仡開口部53413、5346形成為圓周方向的中心位于垂直面5¥上,開口部53八3、53Ad形成在開口部53Ab、53Ae各自的+Y側,開口部53Ac、53Af形成在開口部53Ab、53Ae各自的-Y側。
[0103]并且,開口部53Aa、53Ab、53Ac形成為各自的圓周方向的中心大致成45°,開口部53Ad、53Ae、53Af形成為各自的圓周方向的中心大致成45°。而且,壁部53W上的開口部53Aa與開口部53Ad之間的區域53WL以及開口部53Ac與開口部53Af之間的區域53WR形成得比壁部53W上的其它開口部53A之間的區域大。
[0104]返回至圖5,在突出部532上形成有沿土Y方向貫通的貫通孔,該貫通孔的-Y側的邊緣部成為導入從冷卻風扇41吹送的部分空氣的輔助導入口 53G,貫通孔的+Y側的邊緣部成為從輔助導入口 53G導入的空氣流入光源用殼體5內部的流入口 534。流入口 534形成為位于光源311中的密封部3111 b (參照圖2)的- Y方向上。
[0105]另外,如圖5的(b)所示,在筒狀部531的+Y側的、與流入口534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排出口 533。從排出口 533排出導入光源用殼體5內的部分空氣。需要注意的是,在排出口 533配置有未圖示的網眼部件,構成為在發光管3111破損的情況下防止碎片飛濺至光源裝置31的外部。并且,在輔助導入口 53G也配置有未圖示的網眼部件。
[0106]如圖5的(a)所示,底座部54從開口形成部53的外表面突出,在-X側的邊緣部設有平面觀察時為矩形的凸緣部541。在凸緣部541的四個角中的成為對角的位置上形成有讓螺絲插入通過的插通孔54 Ih。殼體主體5A與罩5B通過從該插通孔54 Ih插入通過的螺絲來固定。
[0107]如圖5的(b)所示,底座部54具有周緣部的內側向+X側凹陷的凹部542,該凹部542形成為與開口形成部53的內表面連接。反射器312配置于凹部542,固定于反射器312的光源311的密封部3111b (參照圖2)的前端配置于開口形成部53的內側。
[0108]接下來,對開閉機構6進行說明。
[0109]如圖4所示,殼體主體5A的支撐部52插入通過開閉機構6,開閉機構6以能以光軸31Ax為中心旋轉的方式被支撐部52支撐。
[0110]開閉機構6在投影儀I的第一姿勢下選擇性地開閉多個開口部53A,以使在流路7F中流通的空氣向發光部3111a的上側吹送。
[0111]如圖5所示,開閉機構6具備開閉部60,開閉部60具有開閉主體部61以及開閉輔助部62,開閉輔助部62可轉動地支撐于開閉主體部61。
[0112]圖7是用于說明開閉機構6的圖。具體而言,圖7的(a)為從+X側斜向觀察到的開閉機構6的分解立體圖,圖7的(b)為示出開閉輔助部62的平面圖的圖。圖7的(c)為從-X側斜向觀察第一姿勢下的開閉機構6的局部立體圖,圖7的(d)為從+X側斜向觀察第二姿勢下的開閉機構6的局部立體圖,是將后述的保持板61B卸下后的圖,圖7的(e)為從-X側斜向觀察第二姿勢下的開閉機構6的局部立體圖。需要注意的是,圖7的(a)是示出了開閉輔助部62在第一姿勢時的狀態的圖。
[0113]如圖7的(a)所示,開閉機構6除具備具有開閉主體部61和開閉輔助部62的開閉部60以外,還具備旋轉部件63和墜塊(重W64。
[0114]開閉主體部61具備主體框架61A以及保持板61B。
[0115]主體框架61A容納開閉輔助部62、旋轉部件63以及墜塊64。保持板61B固定于主體框架61A,與主體框架61A—道支撐開閉輔助部62、旋轉部件63以及墜塊64。
[0116]開閉主體部61形成為以光軸31Ax為中心并具有比殼體主體5A的支撐部52的外徑大的內徑的環狀。使支撐部52插入通過開閉主體部61,將開閉機構6配置于壁部53W(參照圖5的(a))的+X側。
[0117]如圖7的(a)所示,在開閉主體部61上形成有第一通氣孔611、第二通氣孔612,在主體框架61A上形成有支撐軸613以及墜塊容納部614。
[0118]第一通氣孔611及第二通氣孔612在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各設有多個,與殼體主體5A的多個開口部53A對應地形成。
[0119]具體而言,第一通氣孔611具有在橫放姿勢下分別使開口部53Aa、53Ab、53Ac (參照圖6)打開的第一通氣孔611a、611b、611c。更具體而言,第一通氣孔61 Ia、61 lb、61 Ic形成為在橫放姿勢下,從沿著光軸31Ax的方向觀察,第一通氣孔611a能與開口部53Aa重疊、第一通氣孔611b能與開口部53Ab重疊、第一通氣孔611c能與開口部53Ac重疊。
[0120]第二通氣孔612具有在橫放姿勢下從沿著光軸31Ax的方向觀察與開口部53Ad(參照圖6)重疊的第二通氣孔612a、612b以及與開口部53Af(參照圖6)重疊的第二通氣孔612c、612d。第二通氣孔612a、612b及第二通氣孔612c、612d分別沿著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周方向并排設置。
[0121]開閉主體部61形成為在第二通氣孔612b與第二通氣孔612c之間不具有通氣孔而在橫放姿勢下封閉殼體主體5A的開口部53Ae。并且,如圖7的(a)所示,開閉主體部61具有設于第一通氣孔611a與第二通氣孔612a之間的封閉部615、以及設于第一通氣孔611c與第二通氣孔612d之間的封閉部616。在橫放姿勢下,開閉主體部61的封閉部615與壁部53W上的區域53WL(參照圖6)重疊,封閉部616與壁部53W上的區域53WR(參照圖6)重疊。
[0122]如圖7的(a)所示,支撐軸613具有平行于光軸31Ax的中心軸,沿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圓周方向設有多個。支撐軸613支撐旋轉部件63,使其能夠旋轉。
[0123]如圖5的(b)所示,墜塊容納部614設于第二通氣孔612b與第二通氣孔612c之間,SP如圖7的(a)所示,設于光軸31Ax的與第一通氣孔611b相反的一側,用于容納墜塊64。
[0124]旋轉部件63呈圓柱形,在中心設有讓支撐軸613插入通過的插通孔。如圖7的(a)所示,旋轉部件63以能旋轉的方式被多個支撐軸613各自支撐。各旋轉部件63的曲面部從開閉主體部61的內周緣突出,開閉機構6通過多個旋轉部件63與光源用殼體5的支撐部52抵接而旋轉。即,開閉機構6由于借助于旋轉部件63,因而以輕負荷旋轉。
[0125]墜塊64為金屬制,配置于開閉主體部61的墜塊容納部614中,使開閉機構6的重心位置從光軸31Ax移動至偏向墜塊容納部614。由于墜塊64配置于光軸3IAx的與第一通氣孔611b相反的一側(墜塊容納部614),因而開閉主體部61在橫放姿勢下成為第一通氣孔611a、61 Ib、611 c分別使開口部53Aa、53Ab、53Ac (參照圖6)打開的狀態。
[0126]這樣,由于開閉機構6構成為以輕負荷旋轉并具備墜塊64,因而在變更了投影儀I的姿勢的情況下,開閉機構6由于自重而旋轉為墜塊64位于鉛直方向下端部。
[0127]開閉輔助部62與第二通氣孔612a、612b、612c、612d各自對應地設置,根據投影儀I的姿勢而開閉第二通氣孔612a、612b、612c、612d。
[0128]具體而言,如圖7的(b)所示,開閉輔助部62具有平面觀察時為長方形的板狀部621以及形成于板狀部621的一條長邊側并從短邊的兩側突出的軸部622。而且,如圖7的(a)所示,各開閉輔助部62以軸部622朝向光軸31Ax側的方式配置于主體框架61A的+X側,通過從開閉輔助部62的+X側將保持板61B固定于主體框架61A,從而各開閉輔助部62以能旋轉的方式被開閉主體部61支撐。
[0129]而且,開閉輔助部62由于自重而以板狀部621的前端在軸部622的下方的方式旋轉。即,在第一姿勢下,如圖7的(a)所示,板狀部621成為與光軸31Ax大致正交的狀態,如圖4的(b)、圖7的(c)所示,封閉第二通氣孔612(在圖7的(c)中,省略了第二通氣孔612c、612d的圖示)。而且,在第二姿勢下,如圖7的(d)、(e)所示,板狀部621成為與光軸31Ax大致平行的狀態,使第二通氣孔612a、612b、612c、612d打開(在圖7的(d)、(e)中,省略了第二通氣孔612c、612d 的圖示)。
[0130]接下來,對風道部件7進行說明。
[0131 ]如上所述,在風道部件7與殼體主體5A之間形成流路7F。
[0132]如圖5所示,風道部件7的-X側開口,具有筒狀部71以及從筒狀部71的-Y側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2。
[0133]如圖4所示,筒狀部71形成為將開閉機構6以及殼體主體5A的開口形成部53容納于內部,如圖5所示,在筒狀部71的+X側的面設有讓殼體主體5A的透鏡保持部51插入通過的插通孔711,在筒狀部71的與突出部72相對的+Y側設有與殼體主體5A的排出口 533連通的排出口 712。另外,雖省略了圖示,但在筒狀部71的內表面的局部上形成有限制開閉機構6向+X側移動的突起。開閉機構6的開閉主體部61配置于風道部件7與壁部53W之間、即開口部53A的+X側。
[0134]突出部72不僅在-X側開口,而且也在-Y側開口,如圖3所示,形成為殼體主體5A的突出部532(輔助導入口 53G)配置在該開口的區域內。于是,由形成于突出部72與突出部532之間的開口形成導入口 71G。
[0135]這樣,導入口 71G以及輔助導入口 53G—同設于光源裝置31的-Y側。
[0136]如圖3所示,風道部件7在上下兩處用螺絲固定于已使支撐部52插入通過開閉機構6的狀態的殼體主體5A。
[0137]圖8為光源裝置31在Y-Z平面下的截面圖,是從+X側觀察橫放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圖。
[0138]如圖8所示,流路7F具有設于殼體主體5A的支撐部52及壁部53W與風道部件7之間的環狀的流通部,該流通部與導入口 71G連通地形成。開閉機構6配置于該流路7F內,根據投影儀I的姿勢而選擇性地開閉多個開口部53A。
[0139]返回至圖3,罩5B形成為與殼體主體5A的凸緣部541組合,覆蓋反射器312的-X側。如圖3所示,在罩5B的-Y側、+Y側的壁部上設有排出口 55 (+Y側的排出口省略了圖示)。
[0140]〔空氣的流動〕
[0141 ]在此,對從冷卻風扇41吹送的空氣的流動進行說明。
[0142]從冷卻風扇41吹送來的空氣自導入口 71G以及輔助導入口 53G流入而冷卻光源裝置31。
[0143]從輔助導入口53G流入的空氣不論投影儀I的姿勢如何都從流入口 534(參照圖5)流入光源用殼體5內,并向密封部3111b吹送,主要冷卻金屬箔3116與引線3114(均參照圖2)連接的部位等。
[0144]從導入口 71G流入的空氣從根據投影儀I的姿勢而選擇性地打開的開口部5 3A向光源311吹送。
[0145]以下,對從導入口71G流入的空氣的流動進行說明。
[0146]如上所述,投影儀I構成為能在第一姿勢(包括橫放姿勢)和第二姿勢(縱放姿勢)下進行投影,開閉機構6隨著投影儀I的姿勢而選擇性地開閉多個開口部53A。
[0147]首先,針對第一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空氣流動,例示第一姿勢中的幾種姿勢進行說明。
[0148]圖9是用于說明第一姿勢中的橫放姿勢以及從橫放姿勢起以平行于光軸31Ax的軸為中心依次旋轉了90°后的各姿勢下的空氣流動的圖。具體而言,圖9的(a)是從+X側觀察第一姿勢下的投影儀I的示意圖,是用實線示出橫放姿勢下的投影儀1、用雙點劃線示出其它姿勢的圖。圖9的(b)是從+Y側觀察以橫放姿勢放置于桌子的上表面等放置面TA上的投影儀I的示意圖。圖9的(c)?(f)是用于說明各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開口部53A的狀態的圖,(c)為示出橫放姿勢的狀態的圖,(d)?(f)為示出從橫放姿勢起依次旋轉了90°后的各姿勢下的開口部53A的狀態的圖。
[0149]投影儀I在橫放姿勢的情況下,如圖9的(a)、(b)所示,光軸31Ax、36Ax與放置面TA大致平行,向配置成沿著壁面的屏幕SC投射橫長圖像。
[0150]在橫放姿勢的情況下,如圖9的(c)所示,開閉機構6使開口部53Aa、53Ab、53Ac打開,而封閉開口部53Ad、53Ae、53Af。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開口部53Aa、53Ab、53Ac由于從+X側觀察與第一通氣孔611a、611b、611c重疊而打開,開口部53Ad、53Af由于開閉輔助部62封閉第二通氣孔612而被封閉(參照圖4),開口部53Ae被墜塊容納部614(參照圖8)封閉。
[0151]在橫放姿勢下,開口部53Aa、53Ab、53Ac成為多個開口部53A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開口部53Ad、53Ae、53Af成為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
[0152]于是,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如圖4的(a)、圖8、圖9的(c)所示,從開口部53Aa、53Ab、53Ac流入光源用殼體5內并沿著反射器312的內表面向發光部3111a的上側吹送。
[0153]當從橫放姿勢起以平行于光軸31Ax的軸為中心旋轉了90°(從+X側觀察,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投影儀I成為能夠向天花板進行投射的朝上姿勢。開閉機構6在從橫放姿勢變更為朝上姿勢時旋轉,在朝上姿勢下,如圖9的(d)所示,使開口部53Aa、53Ad打開,而封閉開口部53々13、534(3、5346、534€。具體而言,開口部5343、534(1由于從+乂側觀察與第一通氣孔6110、611&(參照圖7的(&))重疊而打開,開口部53六6、53413被封閉部615、616封閉,開口部53Ac、53Af由于開閉輔助部62封閉第二通氣孔612而被封閉。
[0154]在朝上姿勢下,開口部53Aa、53Ad成為多個開口部53A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開口部53Ab、53Ac、53Ae、53Af成為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
[0155]于是,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如圖9的(d)所示,從開口部53Aa、53Ad向發光部311 Ia的上側吹送。
[0156]當投影儀I從朝上姿勢再被旋轉90°(從+X側觀察,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進行懸掛于天花板等上的懸掛姿勢(天吊D姿勢)下的投影。當從朝上姿勢變更為懸掛姿勢時,開閉機構6旋轉為墜塊64位于垂直方向下側。懸掛姿勢是從橫放姿勢起旋轉了 180°的姿勢,在懸掛姿勢下,開閉機構6與橫放姿勢對稱地開閉開口部53A。即,在懸掛姿勢下,開口部53Ad、53Ae、53Af成為多個開口部53A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開口部53Aa、53Ab、53Ac成為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于是,如圖9的(e)所示,開閉機構6使開口部 53Ad、53Ae、53Af 打開,而封閉開口部 53Aa、53Ab、53Ac。
[0157]于是,如圖9的(e)所示,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從開口部53Ad、53Ae、53Af向發光部311 Ia的上側吹送。
[0158]當從懸掛姿勢再旋轉90°(從+X側觀察,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投影儀I成為能夠向地板進行投射的朝下姿勢。當從懸掛姿勢變更為朝下姿勢時,開閉機構6旋轉為墜塊64位于垂直方向下側。朝下姿勢是從朝上姿勢起旋轉了 180°的姿勢,在朝下姿勢下,開閉機構6與朝上姿勢對稱地開閉開口部53A。即,在朝下姿勢下,開口部53Ac、53Af成為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開口部53Aa、53Ab、53Ad、53Ae成為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于是,如圖9的(f)所示,開閉機構6使開口部53Ac、53Af打開,而封閉開口部53Aa、53Ab、53Ad、53Ae0
[0159]于是,如圖9的(f)所示,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從開口部53Ac、53Af向發光部311 Ia的上側吹送。
[0160]雖省略了詳細說明,但即使是在上述四個姿勢之間的姿勢(例如橫放姿勢與朝上姿勢之間的姿勢等)下,如果為第一姿勢,則開閉機構6也會使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開口部53A打開,而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開口部53A中的至少一部分。于是,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從打開的開口部53A向發光部311 Ia的上側吹送。
[0161]另外,當關注成為上側開口部的一個開口部53A時,其在上述四個姿勢下為全部打開的狀態,但在四個姿勢之間的姿勢下,具有成為一部分打開的狀態的開口部53A。
[0162]像這樣地,在第一姿勢下,開閉機構6的開閉部60使多個開口部53A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打開,而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下側開口部。
[0163]而且,冷卻光源311而變暖的空氣經由排出口 533、712(參照圖5)、設于反射器312的開口部3123 (參照圖2)以及設于罩5B的排出口 55 (參照圖3)而排出至光源裝置31外部。然后,排出至光源裝置31外部的空氣由排氣風扇42排出至外裝殼體2外部。
[0164]這樣,光源裝置31構成為在第一姿勢下從導入口71G流入的空氣向發光部3111a的上側吹送。
[0165]另外,如果是光軸31Ax相對于水平面稍傾斜一些的姿勢、即如果是開閉機構6由于自重而旋轉的程度的傾斜,由于開閉機構6如上述那樣動作,因而從導入口 71G流入的空氣向發光部3111a的上側吹送。
[0166]接下來,對第二姿勢(縱放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空氣流動進行說明。
[0167]圖10為用于說明第二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空氣流動的圖。具體而言,圖10的(a)為從+Y側觀察以縱放姿勢放置于放置面TA上的投影儀I的示意圖,圖10的(b)為第二姿勢下的光源裝置31的局部截面圖,圖10的(c)為示出開閉輔助部62的狀態的圖。
[0168]本實施方式中的投影儀I的第二姿勢是如圖10的(a)所示那樣光源裝置31位于投射透鏡36的下方的姿勢,投影儀I在該第二姿勢下向沿著壁面配置的屏幕SC(圖10中省略圖示)投射縱長圖像。
[0169]在第二姿勢下,如圖10的(C)所示,開閉輔助部62處于板狀部621的前端由于自重而位于軸部622的下方的狀態,使第二通氣孔612打開。
[0170]開閉機構6在第二姿勢的情況下,不因自重而旋轉,墜塊64能夠位于以光軸31Ax為中心的整個圓周方向上,因而不會成為第一通氣孔611及第二通氣孔612使特定的開口部53A打開的狀態,而是使多個開口部53A中的任意開口部打開。
[0171]于是,如圖1O的(b)所示,在流路7F中流動的空氣從開口部53A流入光源用殼體5內并沿著反射器312的內表面向發光部311 Ia的側方吹送。
[0172]如以上所說明的,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
[0173](I)光源裝置31構成為在第一姿勢下將從冷卻風扇41吹送的空氣比發光部3111a的下側更多地向發光部3111a的上側吹送。因此,如果為第一姿勢,則即便是在如上所述地旋轉了的姿勢下,也能夠適當地冷卻光源311。
[0174]并且,光源裝置31采用的是開閉機構6在流路7F的下游側開閉開口部53A而在導入口 71G處不限制流入的空氣的構成,因而能夠有效地利用從冷卻風扇41吹送的空氣來冷卻光源311。
[0175]因此,能夠提供一種使冷卻風扇41的性能充分發揮而高效地抑制光源311劣化的同時擴大了使用范圍的光源裝置31。
[0176](2)投影儀I在包括橫放姿勢在內的于上述0°?360°的范圍內進行了旋轉后的姿勢下,由于光源311的劣化被抑制,因而能夠向沿著壁的投影面進行投射自不必說,而且還能進行向各個方向的投射,例如向門廳的地板、天花板進行投射、或者向位于它們之間的投影面進行投射等,能夠在廣泛的用途上長期穩定地進行圖像的投射。
[0177](3)風道部件7與光源用殼體5—道形成流路7F,且在沿著光軸31Ax的方向上與光源用殼體5—道將開閉機構6支撐為能夠旋轉。由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形成流路7F及配置開閉機構6。
[0178](4)通過殼體主體5A的支撐部52插入通過形成為環狀的開閉主體部61,從而開閉機構6與形成有開口部53A的壁部53W并列設置(並設)。由此,能夠以抑制光源裝置31的局部顯著突出的方式來配置開閉機構6,因而即使是具備開閉機構6的構成,也能夠構成緊湊的光源裝置31。并且,投影儀I由于具備該光源裝置31,因而抑制了大型化。
[0179](5)開閉機構6通過旋轉部件63在支撐部52上滾轉而旋轉。因此,能夠以輕負荷使開閉機構6旋轉。
[0180]另外,開閉機構6構成為具備墜塊64而因自重旋轉。因此,不需要用戶進行繁瑣的操作,能夠提供一種以簡單的構成即可適當地冷卻光源311的光源裝置31。
[0181](6)在光源裝置31中,開閉機構6具備上述的開閉輔助部62,在第一姿勢及第二姿勢下光源311被適當地冷卻,從而投影儀I能夠穩定地投射橫長圖像自不用說,還能穩定地投射縱長圖像。
[0182](7)光源裝置31用從與導入口 71G并行設置的輔助導入口 53G導入的空氣來冷卻密封部311 Ib。由此,在第一姿勢及第二姿勢下,光源311被進一步高效地冷卻。
[0183]變形例
[0184]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可以按如下方式進行變更。
[0185]上述實施方式的光源用殼體5雖然設有六處的開口部53A,但不局限于六處,也可以為五處以下或者七處以上。
[0186]也可以構成安裝有如下的開閉機構的光源裝置,S卩,該開閉機構具備不具有開閉輔助部62且不具有第二通氣孔612的開閉主體部。由此,簡化開閉機構的構成,例如,能夠提供一種可安裝于雖不具有第二姿勢下的投射功能但能在第一姿勢下向各個方向投影的投影儀的光源裝置。
[0187]上述實施方式的開閉機構6雖然構成為將下側開口部全部封閉,但如果是構成為前往發光部3111a的風量是來自上側的風量比來自下側的風量多的話,則也可以構成為下側開口部的部分打開。即,構成為開閉機構6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0188]上述實施方式的旋轉部件63雖然呈圓柱形,但也可以為球狀。
[0189]也可以使開閉機構構成為不具備旋轉部件63、墜塊64,而以手動式或電動式旋轉。
[0190]上述實施方式的開閉機構6雖然構成為以光源裝置31位于投射透鏡36下方的狀態作為第二姿勢,但也可以構成為以光源裝置31位于投射透鏡36上方的狀態作為第二姿勢。
[0191]上述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31雖然構成為風道部件7直接用螺絲固定于光源用殼體5,但不局限于這種構成。圖11?圖16是示出變形例的光源裝置8的平面圖。具體而言,圖11?圖16為分別從+X側、+Y側、+Z側、一X側、一Y側、一Z側觀察光源裝置8的圖。
[0192]如圖11?圖13所示,光源裝置8具備形狀分別與前述實施方式中的光源用殼體5、風道部件7、平行化透鏡313不同的光源用殼體80、風道部件81、平行化透鏡82,并且還具備按壓板83。按壓板83為板金制,具有與平行化透鏡82的+X側的周緣部抵接的抵接部831、以及從抵接部831彎曲并用螺絲固定于光源用殼體80的多個(本變形例中為四個)固定部832。于是,通過按壓板83被螺絲固定于光源用殼體80,從而平行化透鏡82及風道部件81被按壓板83和光源用殼體80夾持而固定。
[0193]另外,如圖11、圖14?圖16所示,本變形例中的光源裝置8的連接器84(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光源裝置31中省略了圖示)被配置于光源用殼體80的-Z側端部。并且,如圖11所示,連接器84配置成與電源裝置的輸出端子(省略圖示)連接的一側朝向+X側。
[0194]另外,如圖15所示,光源裝置8具有:設于光源用殼體80的輔助導入口80G、配置于輔助導入口 80G的網眼部件86、以及保持部件87。保持部件87例如為板金制,形成為保持網眼部件86的周緣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網眼部件86的上下(+Z側、一 Z側)以及+X側。
[0195]上述實施方式的投影儀I雖然使用了透過型的液晶面板作為光調制裝置,但也可以利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另外,也可以利用微鏡型的光調制裝置、例如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數字微鏡器件)等作為光調制裝置。
[0196]上述實施方式的光調制裝置雖然采用了使用與R光、G光以及B光對應的三個光調制裝置的所謂三板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單板式,或者也可以應用于具備兩個或四個以上的光調制裝置的投影儀。
[0197]上述實施方式的投影儀I具備一個光源裝置31,但也可以應用于具備多個光源裝置31的投影儀。
【主權項】
1.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光源; 光源用殼體,容納所述光源,并沿以所述光源的光軸為中心的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開口部; 流路,具有從所述光源用殼體的外部導入空氣的導入口,并能與所述多個開口部連通;以及 開閉機構,以所述光軸為中心旋轉,選擇性地開閉所述多個開口部, 所述開閉機構具有開閉部,所述開閉部在所述光軸沿著水平面的第一姿勢下,使所述多個開口部中的、位于垂直方向上側的上側開口部打開,而封閉位于垂直方向下側的下側開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殼體具有:以所述光軸為中心的圓筒狀的支撐部、以及從所述支撐部突出并形成有所述多個開口部的壁部, 所述開閉部具有開閉主體部,所述開閉主體部形成為環狀,使得所述支撐部插入通過所述開閉主體部, 所述開閉主體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姿勢下使所述上側開口部打開的第一通氣孔, 通過使所述支撐部插入通過所述開閉主體部,從而所述開閉機構以能旋轉的方式支撐于所述支撐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裝置還具備風道部件,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光源用殼體一道形成所述流路, 所述開閉機構配置于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壁部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閉機構還具備多個旋轉部件,所述多個旋轉部件從所述開閉主體部的內周緣突出,并能夠以平行于所述光軸的中心軸為中心旋轉地支撐于所述開閉主體部, 所述開閉機構通過所述多個旋轉部件與所述支撐部抵接而旋轉。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閉機構還具備墜塊,所述墜塊配置于所述光軸的與所述第一通氣孔相反一側的所述開閉主體部。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閉主體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姿勢下從沿著所述光軸的方向觀察與所述下側開口部重疊的第二通氣孔, 所述開閉部具備在所述第一姿勢下封閉所述第二通氣孔的開閉輔助部, 所述開閉輔助部以在所述光軸與所述水平面交叉的第二姿勢下使所述第二通氣孔打開的方式支撐于所述開閉主體部。7.一種投影儀,其特征在于,具備: 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裝置; 調制從所述光源裝置射出的光的光調制裝置; 投射經所述光調制裝置調制后的光的投射光學裝置;以及 向所述光源裝置吹送冷卻空氣的冷卻風扇。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投射光學裝置配置成彼此的光軸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文檔編號】G03B21/20GK105938291SQ201610112740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9日
【發明人】宮田貴弘, 齋藤雅博, 流川理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