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產品檢驗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
目.0
【背景技術】
[0002]工業內窺鏡無損檢測技術是指通過可繞式小直徑軟管內視鏡伸入檢查工件內部的成像技術。可繞式小直徑軟管內視鏡使用軟性光學光纖組成影響傳遞系統,光線一旦進入光纖后便無法逃脫,因此內視鏡軸扭轉或彎曲不會影響影像傳遞。工業內窺鏡由于它的特殊尺寸設計,可以讓我們不破壞被檢測物體的表面,簡便和準確地觀察物體內部表面結構或工作狀態。
[0003]無損檢測需要使用工業內視鏡作為檢測工具,是為了滿足工業復雜使用環境而專業生產的。內視鏡檢測室近年來隨著內視鏡生產制造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檢測技術。
[0004]但是現有技術中,由于內視鏡本身不具有照明效果,必須在另一端接入一穩定光源進行照明才可以使用。因此,在檢驗部門往往同時配備相應的光源或照明設備,然而,加工現場環境復雜,情況各異。現有的光源設備較為笨重,不易攜帶。同時,內窺鏡軟管的長度有限,導致工人或檢驗部門想要觀察工件內部情況時,加工現場不能及時提供穩定的光源或觀察環境,還要從檢驗部門借取相應設備,花費更多的人力和時間,降低了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以上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此提供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
[0006]—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包括裝置本體,裝置本體包括內視鏡軟管和轉接裝置及便攜光源,內視鏡軟管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內視鏡連接頭,內視鏡連接頭側的轉接裝置內中心部沿轉接裝置長軸設置有鏜孔,鏜孔的一側與內視鏡連接頭相連接,鏜孔的另一側連接有內孔,內孔中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大螺紋和小螺紋及凹槽,凹槽內設置有濾光片。
[0007]進一步地,所述內視鏡連接頭外表面的相鄰位置設置有限位突起。
[0008]進一步地,所述內視鏡連接頭側的轉接裝置的直徑小于便攜光源側的轉接裝置的直徑。
[0009 ]進一步地,所述便攜光源為手電筒。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0011 ] I,光源保持相對固定,減少光源損失,便于在檢測現場使用;
[0012]2,便攜光源與濾光片所處位置相分離,無法過度接近濾光片,保護濾光片不會受擠壓而破碎;
[0013]3,濾光片能夠減弱視鏡下的光線強度,有效保護操作者的雙眼,避免長時間觀察強光而造成對眼睛的損害;
[0014]4,鏜孔和大螺紋及小螺紋的表面光潔,能夠減少光線因漫反射造成的損失,增加光源強度,提高觀察效果。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簡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轉接裝置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以詳細說明。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2所示,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包括裝置本體,裝置本體包括內視鏡軟管I和轉接裝置4及便攜光源5,內視鏡軟管I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內視鏡連接頭3,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轉接裝置4內中心部沿轉接裝置4長軸設置有鏜孔,鏜孔的一側與內視鏡連接頭3相連接,鏜孔的另一側連接有內孔8,內孔8中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大螺紋7和小螺紋6及凹槽9,凹槽9內設置有濾光片。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1-2所示,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包括裝置本體,裝置本體包括內視鏡軟管I和轉接裝置4及便攜光源5,便攜光源5為手電筒,內視鏡軟管I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內視鏡連接頭3,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轉接裝置4內中心部沿轉接裝置4長軸設置有鏜孔,鏜孔的一側與內視鏡連接頭3相連接,內視鏡連接頭3外表面的相鄰位置設置有限位突起2,所述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轉接裝置4的直徑小于便攜光源5側的轉接裝置4的直徑,鏜孔的另一側連接有內孔8,內孔8中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大螺紋7和小螺紋6及凹槽9,凹槽9內設置有濾光片。
[0022]該裝置的制造方法:第一步為在車床上通過三爪卡盤夾持用于加工轉接裝置4的棒料,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棒料的一端露出,棒料露出的長度為根據待檢測產品的實際情況而選擇,確定車床連接的便攜光源5側的棒料最終尺寸,確定車床連接的便攜光源5側的棒料最終尺寸過程中的最終尺寸與便攜光源5的尺寸相匹配,第二步為鉆內孔8和大螺紋7及小螺紋6和凹槽9,鉆內孔8和大螺紋7及小螺紋6的過程中留出凹槽9的距離,大螺紋7連接便攜光源5和轉接裝置4,從而與光源保持相對固定,此時便攜光源5可以按現場檢測情況事先攜帶或預先連接好,從而減少光源損失,同時便于在檢測現場使用,小螺紋6能夠使便攜光源5順大螺紋7擰到盡頭時與濾光片所處位置相分離,無法過度接近濾光片,保護濾光片不會受擠壓而破碎,在凹槽9內放置濾光片,濾光片能夠減弱視鏡下的光線強度,有效保護操作者的雙眼,避免長時間觀察強光而造成對眼睛的損害,第三步為確定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棒料最終尺寸并鉆鏜孔,確定內視鏡連接頭3側的棒料最終尺寸過程中的最終尺寸與內視鏡連接頭3的尺寸相匹配,第四步為檢驗轉接裝置4的外形和鏜孔尺寸及大螺紋7和小螺紋6和凹槽9,同時檢驗鏜孔和大螺紋7及小螺紋6表面的光潔度,光潔的表面能夠減少光線因漫反射造成的損失,增加光源強度,提高觀察效果,第五步為在凹槽9中放入濾光片并確保濾光片與凹槽9緊密貼合且沒有晃動,第六步為取下便攜光源5的凸透鏡一端的外殼后將便攜光源5通過大螺紋7和小螺紋6與轉接裝置4旋緊,第七步為將內視鏡連接頭3塞入轉接裝置4的另一端的鏜孔,第八步為從內視鏡的觀察孔觀察光源的強度后對待檢孔進行檢驗。
【主權項】
1.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包括裝置本體,其特征在于:裝置本體包括內視鏡軟管和轉接裝置及便攜光源,內視鏡軟管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內視鏡連接頭,內視鏡連接頭側的轉接裝置內中心部沿轉接裝置長軸設置有鏜孔,鏜孔的一側與內視鏡連接頭相連接,鏜孔的另一側連接有內孔,內孔中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大螺紋和小螺紋及凹槽,凹槽內設置有濾光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視鏡連接頭外表面的相鄰位置設置有限位突起。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視鏡連接頭側的轉接裝置的直徑小于便攜光源側的轉接裝置的直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攜光源為手電詢。
【專利摘要】一種帶有光源的工業內窺鏡裝置,其技術要點是:包括裝置本體,裝置本體包括內視鏡軟管和轉接裝置及便攜光源,內視鏡軟管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內視鏡連接頭,內視鏡連接頭側的轉接裝置內中心部沿轉接裝置長軸設置有鏜孔,鏜孔的一側與內視鏡連接頭相連接,鏜孔的另一側連接有內孔,內孔中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大螺紋和小螺紋及凹槽,凹槽內設置有濾光片;采用該技術方案,光源保持相對固定,減少光源損失,便于在檢測現場使用,便攜光源與濾光片所處位置相分離,保護濾光片不會受擠壓而破碎,濾光片能夠減弱視鏡下的光線強度,有效保護操作者的雙眼,鏜孔和大螺紋及小螺紋的表面光潔,能夠減少光線因漫反射造成的損失,提高觀察效果。
【IPC分類】G02B23/24
【公開號】CN205263400
【申請號】CN201620002873
【發明人】高榮江, 陳自悟, 馮天一, 閆兵, 楊二業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