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背光模組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969629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背光模組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作為一種平面顯示裝置,因其具有亮度高、重量輕和耗電少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家用電器和辦公設備中。而因為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發光特性,通常需要為其提供一背光模組以實現顯示功能。 請參閱圖l,是一種現有技術背光模組的立體分解圖。該背光模組12包括一背板13、一反射片14、一導光板15、一膠框16、多個光源17和一擴散片18。該背板13包括四側壁131和一與該四側壁131垂直連接的底板132。該導光板15包括一入光面151、一與該入光面151相鄰的出光面152和一與該出光面152相對的底面(未標示)。該背板13與該膠框16結合形成一收容空間(未標示),該反射片14、該導光板15、該光源17和該擴散片18收容在該收容空間內。其中,該反射片14位于該底板132與該導光板15的底面之間。該光源17鄰近該導光板15的入光面151設置。該擴散片18鄰近該導光板13的出光面152設置。該導光板15的底面上分布有網點(圖未示),該網點用于擴散該光源17入射至該底面的光線,以使該導光板15均勻發光。 然而,目前該背光模組12的背板13、膠框16和反射片14通常為相互分離的三個部分,因此組裝該背光模組12時需要較多的工序,導致該背光模組12的制造成本增加。組裝后的該背板13、膠框16和反射片14因為存在間隙導致該背光模組12的厚度較厚。該背板13通常由金屬材料制成,而因為金屬材料的重量通常較重且價格較高,所以造成采用該金屬背板13的該背光模組1 2的重量較重且其制造成本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制造成本較高、厚度較厚和重量較重的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制造成本較低、厚度較薄和重量較輕的背光模組。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制造成本較高、厚度較薄和重量較重的問題,有必
要提供一種制造成本較低、厚度較薄和重量較輕的背光模組的制造方法。 —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多個光學元件和一收容固定該多個光學元件的組合框架。
該組合框架包括一背板和一反射層。該背板包括一底板。該底板開設有多個通孔。該反射
層包覆該底板并填充該通孔。 —種背光模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 提供一開設有多個通孔的背板;步驟二 提供成型膠框與反射層的材料和模具,并將該背板放置在該模具內,注膠成型該膠框與該反射層,使該背板、該膠框與該反射層結合為一體,形成一收容空間;步驟三提供光學元件,將該光學元件置于該容納空間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背光模組包括該組合框架,組裝該背光模組時,將該組合框架與其它光學組件進行組裝即可。因此,組裝該背光模組所需的工序減少,使得該背光模組的制造成本降低。而該膠框和該反射層為同時注膠成型且與該背板結合為一體,因此,組 裝后的該背光模組的厚度較薄。該背板的底板開設有通孔,注膠成型該反射層所需的材料
聚碳酸酯填滿該通 L。根據該背光模組尺寸的不同,相應合理的設計該通孔的大小,則該背 板與其通孔內的聚碳酸酯材料能夠保證該背光模組的結構強度要求。而一般的,相同體積 的聚碳酸酯材料的重量輕于金屬鋁的重量,且聚碳酸酯材料的成本低于金屬鋁的成本,因 此,采用與該反射層結合為一體的背板的背光模組重量較輕,且該背光模組的制造成本進 一步降低。


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背光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發明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的背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沿IV-IV剖面示意圖。 圖5是圖3所示背光模組的背板的立體分解圖。 圖6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的組合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背光模組的背板的第二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2,是本發明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該背光模組22包括 一導光板26、一擴散片27、多個光源28和一組合框架29。該組合框架29不僅用于收容固 定該導光板26、該擴散片27和該多個光源28,其還用于反射該光源28入射至其上的光線。
該組合框架29包括一背板23、一膠框24和一反射層25。該背板23、該膠框24與 該反射層25結合為一體,形成一收容空間(未標示)。該導光板26等光學元件收容于該收 容空間。該導光板26設置在該反射層25上,其包括一入光面261、一與該入光面261相鄰 的出光面262和一與該出光面262相對的底面。該光源28鄰近該導光板26的入光面261 設置。該擴散片27鄰近該導光板26的出光面262設置。 請參閱圖3,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22的背板23的結構示意圖。該背板23包括一 底板231和與該底板231垂直連接的四側壁232。該底板231上開設有多個矩形通孔233。 該背板23主要用于定位該導光板26,其通常由金屬材料制成以保證該背光模組22的結構 強度。該背板23可為鋁背板。 請參閱圖4,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22沿IV-IV剖面示意圖。該底板231包括一與 該反射層25相接觸的內底面234。該四側壁232分別包括一與該底板231的內底面234相 鄰的內表面235。該膠框24包覆該側壁232的內表面235。該反射層25包覆該底板231 和該通孔233,并填滿該通孔233。該膠框24與該反射層25的材料相同,其都為白色的高 反射率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且該反射層25與該膠框24采用射出成型技術同 時注膠成型。 請參閱圖5與圖6,圖5是圖3所示背板23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圖2所示背光模 組22的組合示意圖。該背光模組22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 利用分段式加工方法制造該背板23 ;
該背板23是由四第一 L形材236和四第二 L形材237利用激光焊接技術焊接而 成。該四第一 L形材236分別包括一第一側臂238和與一該第一側臂238垂直連接的第二 側臂239。該第一側臂238和該第二側臂239都包括一與該導光板26平行的水平部分(未 標示)和一自該水平部分的自由端的端末垂直延伸出來的豎直部分(未標示)。該四第二 L形材237包括一第三側臂240和一與該第三側臂240垂直連接的第四側臂241。該第三 側臂240和該第四側臂241都包括一與該導光板26平行的水平部分(未標示)和一自該 水平部分的外側邊垂直延伸出來的豎直部分(未標示)。 利用激光焊接技術接合時,首先,將該四第一 L形材236分成兩組,每一組都包含 兩第一 L形材236,然后,將每一組的第一 L形材236的第二側臂239相焊接固定。因此,該 四第一 L形材236成為二 T形材(未標示)。接著,將構成該二 T形材的該第一 L形材236 的第一側臂238相焊接固定,因此,該四第一 L形材236經過焊接固定后成為一呈"十"字 形材。最后,將該四第二L形材237的端部分別與構成該"十"字形材的該第一L形材236 的端部焊接固定。這樣,帶有該矩形通孔233的該背板23組裝完成。其中,該四第一L形 材236的水平部分和該四第二 L形材237的水平部分構成該底板231 ,其垂直部分構成該四 側壁232。 步驟二 提供白色的高反射率的聚碳酸酯材料與模具,并將該背板23放置在該模 具內,以模內成型的方式結合該背板23、該膠框24與該反射層25。 要實現步驟二所述的內容,需要對現有技術中注膠成型該膠框14的模具進行改 進,使該模具能夠同時注膠成型該膠框24和該反射層25。
步驟三提供該導光板26,將其放置在該反射層25上。
步驟四提供該光源28,將該光源28鄰近該導光板26的入光面261放置。
步驟五提供該擴散片27,將該擴散片27放置在該導光板26的出光面262上。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背光模組22包括該組合框架29,組裝該背光模組22時, 將該組合框架29與其它光學元件進行組裝即可。因此,組裝該背光模組22所需的工序減 少,使得該背光模組22的制造成本降低。而該膠框24和該反射層25為同時注膠成型且與 該背板23結合為一體,因此,組裝后的該背光模組22的厚度較薄。該背板23的底板231 開設有通孔233,注膠成型該反射層25所需的材料聚碳酸酯填滿該通孔233。根據該背光 模組22尺寸的不同,相應合理的設計該通孔233的大小,則該背板23與其通孔233內的聚 碳酸酯材料能夠保證該背光模組22的結構強度要求。而一般的,相同體積的聚碳酸酯材料 的重量輕于金屬鋁的重量,且聚碳酸酯材料的成本低于金屬鋁的成本,因此,采用與該反射 層25結合為一體的背板23的背光模組22重量較輕,且該背光模組22的制造成本進一步 降低。 請參閱圖7,其是本發明背光模組的背板的第二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該背板43 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背板23的主要區別在于組成該背板43的各部分的形狀與組成該背板 23的各部分的形狀不同,而且將該背板43的各部分焊接在一起所形成的通孔433為圓形通 孔。 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其也可具有其它變更設計。如該背板23的通 孔233也可以為三角形、橢圓形等規則形狀,或者是這些規則形狀的組合,還可以是不規則 形狀。該背板23的底板231也可包含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五通孔或數量更多的通孔。該背板23的通孔233也可以為鏤刻而成。 該背板23的各部分也可以采用其它焊接方法或組裝方法。 該膠框24與該反射層25的材料也可為白色的高反射率的聚對苯二甲酸乙都
(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或者其他類似物。 同樣,上面所述的變更設計也同樣適用第二實施方式的背光模組。
權利要求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多個光學元件和一收容固定該多個光學元件的組合框架,該組合框架包括一背板和一反射層,該背板包括一底板,其特征在于該底板開設有多個通孔,該反射層包覆該底板并填充該通孔。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組合框架還包括一膠框,該膠框與該反射層為同時注膠成型并與該背板結合為一體。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膠框與該反射層材料都為白色的聚碳酸酯。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背板采用分段式加工而成,該底板經過對接構成該通孔。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的通孔為鏤刻而成。
6. 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背板還包括與該底板垂直連接的四側壁,每一側壁都包括一內表面,該底板包括一內底面,該膠框包覆該側壁的內表面,該反射層包覆該底板的內底面。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光學元件包括一導光板和至少一光源,該導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與該入光面相鄰的出光面和一與該出光面相對的底面,該底面與該反射層相鄰,該光源與該入光面相鄰。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的通孔的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9. 一種背光模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 提供一開設有多個通孔的背板;步驟二 提供成型膠框與反射層的材料和模具,并將該背板放置在該模具內,注膠成型該膠框與該反射層,使該背板、該膠框與該反射層結合為一體,形成一收容空間;步驟三提供光學元件,將該光學元件置于該容納空間內。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背板采用分段式加工而成,該底板經過對接構成該通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多個光學元件和一收容固定該多個光學元件的組合框架。該組合框架包括一背板和一反射層。該背板包括一底板。該底板開設有多個通孔。該反射層包覆該底板并填充該通孔。該背光模組不僅制造成本較低、厚度較薄,而且重量較輕。
文檔編號F21V17/10GK101749568SQ200810305890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日
發明者李文濤, 黃星童 申請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