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52775閱讀:896來源:國知局
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面板模組技術,特別是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超薄液晶顯示模組,由于厚度方向(Z軸方向)空間有限,故需要將結構設計得更加緊湊,但是目前的結構設計中,均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組裝,即先將面板放置于工作臺上,然后對位安裝中框、再放入光學膜片、導光板、發射片后再蓋上背板,固定基板,最后安裝前框,這就容易造成連接關系不穩定的問題,并且會出現導光板與中框的連接部位存在差異,導致光線不均勻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從而實現在超薄液晶顯示模組中對導光板與中框實現精確的定位,而且結構簡單。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中框,設于中框下端的背板、設于中框中的反射片、導光板以及光學膜片,所述導光板的邊緣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將導光板固定于中框中的卡合件,在中框中與導光板相對的一側側面上設有接合部,所述卡合件與接合部相對的一側表面上設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與接合部位置相對應,插入部插入接合部中,在卡合件上與導光板相對的一側設有嵌入部,導光板的邊緣插入嵌入部中。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為“匚”形結構,其包括兩個與導光板的表面平行第一支臂以及連接兩個第一支臂的第二支臂,第二支臂與第一支臂垂直設置,第二支臂設于兩個第一支臂靠近中框的一端,嵌入部由兩個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連接后形成,插入部設于第二支臂與中框相對的一側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插入部設于第二支臂的下端,所述接合部設置在與插入部位置相對應處。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與插入部為一體成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插入部為片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包括一個與導光板的表面平行的第三支臂、設于第三支臂靠近中框的一端上的第四支臂,第四支臂與第三支臂垂直,第三支臂朝背板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臂與第三支臂連接后形成“L”字形,所述嵌入部由第三支臂與第四支臂連接后形成,所述第三支臂上設有孔,接合部與孔相對設置,所述插入部為螺釘,接合部為螺孔,卡合件通過螺釘與螺孔螺紋連接,實現通過卡合件將導光板與中框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支臂上設有朝中框凸出的凸部,孔設于凸部處。

進一步地,所述中框中與第四支臂相對的一側側面上設有與凸部形狀相適配的凹部,螺孔設于凹部上與孔位置相對應處。

進一步地,所述凸部設于第四支臂的中部。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模組,還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組。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卡合件將導光板與中框進行固定,通過卡合件上的插入部以及中框上的接合部進行連接,實現了導光板在Z軸方向上的限位,使得導光板被固定在中框中,保證了在局限的空間內對導光板的固定,提高了組件設計的合理可靠性,而且還可以保證背光組件光線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卡合件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卡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2卡合件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背光模組包括中框1、設于中框1下端面上的背板2、設于中框1中從上之下依次堆疊的光學膜片5、導光板4、反射片3,LED背光源根據液晶顯示模組的類型設置在中框1中,在上述的部件裝配完成后,再將液晶面板17通過雙面膠等粘貼在中框1的上端面上并安裝前框,在導光板4的邊緣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將導光板4固定于中框1中的卡合件7,優選為至少相對的兩側邊緣上設有卡合件7,在中框1中與導光板4相對的一側側面上設有接合部6,所述卡合件7與接合部6相對的一側表面上設有插入部8,插入部8與接合部6位置相對應,在卡合件7上與導光板4相對的一側設有嵌入部9,導光板4的邊緣插入嵌入部9中,然后將插入部8插入接合部6中實現對導光板4的在Z軸方向上(Z軸方向為垂直于導光板4表面的方向)限位固定。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實施例1中卡合件7為“匚”形結構,卡合件7包括兩個與導光板4的表面平行的第一支臂10以及連接兩個第一支臂10的第二支臂11,第二支臂11與第一支臂10垂直設置,第二支臂11設于兩個第一支臂10靠近中框1的一端,兩個第一支臂10和第二支臂11連接后形成嵌入部9,嵌入部9的開口方向與導光板4相對,插入部8設于第二支臂11與中框1相對的一側側面上。

作為實施例1的一種優選方案,如圖3、圖4和5所示,插入部8設于第二支臂11的下端(即中框1上與背板4相對的一側),所述接合部6設置在與插入部8位置相對應處,接合部6為開設在中框1下端邊緣處的槽;所述卡合件7與插入部8可為一體成型結構,在第二支臂11上開有通槽18,通槽為“冂”字形,從而在第二支臂11上形成一個分離部19,將分離部19朝中框1的一側彎折至與第一支臂10平行,從而形成插入部8,插入部8為片狀結構;所述卡合件7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如圖6和圖7所示,實施例2中的卡合件7包括一個與導光板4的表面平行的第三支臂12、設于第三支臂12靠近中框1的一端上的第四支臂13,第四支臂13與第三支臂12垂直,第三支臂12朝背板2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臂13與第三支臂12的上端連接后形成一個“L”字形,從圖7中看,為一個順時針旋轉180度的“L”字形,第三支臂12與第四支臂13連接后在其具有開口的一側中形成有嵌入部9(即圖7的左側),所述第三支臂12上設有孔14,接合部6與孔14相對設置,該處插入部8為螺釘,接合部6為螺孔,卡合件7通過螺釘與螺孔螺紋連接,實現通過卡合件7將導光板4與中框1固定,具體為,卡合件7固定在中框1上后,第三支臂12壓在導光板4的上端面(即導光板4與光學膜片5相對的一側表面上),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導光板4在Z軸方向上的限位以及固定。

為了便于安裝以及對位,如圖7所示,第四支臂12上設有朝中框1凸出的凸部15,孔14設于凸部15處,中框1中與第四支臂12相對的一側側面上設有與凸部15形狀相適配的凹部16,螺孔設于凹部16上與孔14位置相對應處,優選地,凸部15設于第四支臂12的中部,孔14設于凸部15的中部。

如圖1所示,本發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還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液晶面板17通過雙面膠等粘貼在中框1的上端面上。

本發明通過卡合件使導光板與中框1相對地固定在一起,這樣能夠防止導光板在Z軸方向來回晃動,實現導光板與中框的精確定位,從而能夠可靠地實現導光板進行固定定位,而且中框連接部位的差異減小,使背光組件的光源均勻。

雖然已經參照特定實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在此進行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變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