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因液晶屏組裝固定造成邊框擠壓液晶面板,導致四角液晶分子布設結構發生變化;或因光學膜片制成原因導致顯示屏局部不均;或因顯示屏局部固定不牢或受熱膨脹產生表面平整度下降等情況,都會導致在環境光較弱的觀看條件下,觀看圖像內容為黑色畫面或低亮度場景時,容易感知液晶的漏光現象,影響圖像畫面的顯示品質。尤其當播放某些比例格式的影片時,如寬熒幕電影模式,其長寬比近似為21:9,而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通常為16:9,由于寬熒幕電視模式的長寬比尺寸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不同,使得顯示區域1的上、下方存在黑邊區域2,黑邊區域2的具體位置請參見圖1a所示。
為保證在寬熒幕電影模式下的視頻能夠正常播放,通常采用localdimming驅動板根據畫面顯示內容對各背光分區下的背光源進行控制,使得顯示畫面中黑邊區域2所對應的背光源關閉,以保證黑邊區域2內無漏光。但是,在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進行視頻播放時,在顯示畫面內的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并未由各自所對應的背光分區進行背光控制,如:在黑邊區域2和顯示區域1的分界處,由同一背光分區3控制該背光分區下的黑邊區域2和顯示區域1,也就是說,在背光分區3所對應顯示畫面中既有用于顯示活動畫面的顯示區域1,又包括部分黑邊區域2,請參見圖1b所示。而localdimming驅動板檢測到該背光分區3內存在顯示畫面,因此不會關閉該背光分區3下的背光源,使此背光分區3所對應的黑邊區域2內仍存在背光,用戶將會主觀感受到黑邊區域2存在漏光現象,造成黑邊區域2與顯示區域1的對比度下降,使得液晶顯示裝置在寬熒幕電影模式進行顯示視頻文件時,圖像層次感差,用戶體驗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在寬熒幕電影模式下播放畫面時,黑邊區域內的漏光現象。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圍設在所述導光板四周的膠框、及固定在所述膠框上且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的燈條,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層疊設置膜片,多個燈源沿所述燈條的長度延伸方向布設在所述燈條上,且位于所述燈條兩端的燈源間距與位于所述燈條中部的燈源間距不等。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設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多個燈條,及設置在所述燈條上方的擴散板,多個燈源沿所述燈條的長度延伸方向布設在所述燈條上,且位于所述燈條兩端的燈源間距與位于所述燈條中部的燈源間距不等。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背光模組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背光模組,以及顯示面板,由所述背光模組為所述顯示面板提供背光。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中,將設置在燈條上并用于提供背光的多個燈源非等間距布設,且位于燈條端部的燈源布設間距不等于位于燈條中部的燈源布設間距,進而控制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的背光分區下的燈源布設寬度,使得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分別由不同且無干涉的背光分區控制背光亮度,由此可解決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黑邊區域內的漏光問題,提高黑邊區域和顯示畫面的對比度,及圖像層次感,進而改善用戶體驗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要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黑邊區域在顯示畫面上的位置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各背光分區的位置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背光模組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背光模組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c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燈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2d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燈源在燈條上的布設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背光模組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液晶顯示裝置根據背光源在背光模組中的設置位置,分為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和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dled。其中,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是將光源配置在液晶屏幕的四周邊緣,由側邊光源所發出的光經導光板折射后,出光光線射向液晶屏幕的中央區域;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dled將光源均勻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下方,使背光可以均勻傳達到整個液晶屏幕。本發明是基于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和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dled中背光模組的結構設計進行改進,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在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之間所存在的漏光現象。
更進一步,本發明實施例中是采用液晶電視背光區域調節技術對背光區域的亮度進行調節,所謂的液晶電視背光區域調節技術,即localdimming技術,是將顯示屏的背光模塊劃分為多個背光模組,每個背光模組覆蓋的顯示區域,稱為背光分區,對每個背光分區的背光源單獨控制,根據各區域圖像亮度進行分析計算,然后自動控制各背光分區內背光源的亮暗。
實施例一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以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為結構基礎,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解釋說明。請參見圖2a和圖2b所示,該背光模組100,包括導光板110、圍設在導光板110四周的膠框120、及固定在膠框120上且與導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相對的燈條130,導光板110的出光面112上層疊設置膜片140,在燈條130上布設多個用于提供背光的燈源131,由燈源131發出的光線經導光板110入光面111入射,并由出光面112出射,其中,該背光模組100具體是指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中背光模組。
具體的,膠框120為中部鏤空的矩形框體結構,在背光模組100中用于壓蓋、支撐或固定部件,膠框120圍設在導光板110的四周,并壓蓋住層疊在導光板110出光面112上的膜片140,其中,膜片140用于將出光面112所射出的光線均勻化,提高導光板110的出光效果。
具體的,膠框120包括立板121,及垂直于立板121表面并凸出設置的支臂122,且支臂122沿指向膠框120內部中心的方向凸出設置,支臂122一方面用于壓蓋導光板110及膜片140,另一方面用于承托設置在支臂122上方的顯示面板(圖中未示出)。燈條130固定在立板122上,且燈條130與導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相對應,以使由燈條130發出的光線能夠經入光面111入射至導光板110內,并由出光面112射出,為顯示面板提供所需背光。
可選的,燈條130可通過粘接或螺釘等方式固定在立板122上,本發明實施例在此對燈條130的固定方式不做具體限定。
具體的,請參見圖2c所示,燈條130為長條狀,即,燈條130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尺寸要大于其高度和寬度的尺寸。在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上,燈條130上依次設置有多個燈源131,且燈源131與燈條130之間為電連接,燈條130在用于固定承托燈源131的同時,還為燈源131的工作提供所需電力。
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燈源131由燈條130的一端依次布設至燈條130的另一端,以使整個顯示畫面的背光得到供給。為使設置在燈條130上的燈源131能夠發出均勻的光線,以保證經導光板110所射出的面光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均勻性,各led燈源131在燈條130上按照預設間距依次布設。
當液晶顯示裝置在寬熒幕電影模式進行視頻播放時,由于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和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不相等,液晶顯示裝置在正常播放視頻文件時無法全屏鋪滿播放,即,在顯示區域的外側的形成黑邊區域。其中,在寬銀幕電影模式下,其播放畫面的長寬比為21:9,而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通常為16:9,使得播放畫面中在位于顯示畫面的上下兩側出現黑邊區域,黑邊區域的具體位置可根據其顯示模式的長寬比和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之間的關系所確定,此處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于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而言,其燈條130設置在膠框120側邊,更進一步的,該側邊是指膠框120的雙短邊,通過對設置在短邊120a上的燈條130進行合理布設,以分別為顯示區域和黑邊區域所對應的背光分區提供背光。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其他顯示模式的長寬比和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在顯示畫面上的黑邊區域也可位于顯示區域的左右方,為此,可將燈條設置在膠框120的長邊上,以對應控制位于顯示區域左右方的黑邊區域的背光。
在本發明實例中,以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黑邊區域為例,并結合側入式液晶顯示裝置eled的結構形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說明,其中,針對于其他模式下所存在的黑邊區域,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實施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在未作出任何創造性勞動下的實施,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請參見圖2d所示,為使顯示畫面中的黑邊區域與顯示區域分別由不同的背光分區的進行控制,將各背光分區中所對應的各燈源131進行相應布設,即,多個燈源131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且按不等間距布設在燈條130上,且在燈條130端部130a的燈源131的布設間距小于燈條130中部130b的各燈源131的布設間距。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到的燈條130端部130a是指,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的兩端,其中,其具體位置請參見圖2d中的130a所示,燈條130中部130b是指,在兩端部130a之間的區域,其中,對于燈條130的端部130a和中部130b在燈條上的具體位置,在后文中會給出解釋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為使顯示畫面中的黑邊區域與顯示區域分別由不同的背光分區的進行控制,燈條130的中部130b區域內的燈源131是用于控制顯示區域所對應的背光分區,燈條130的端部130a區域內的燈源131是用于控制黑邊區域所對應的背光分區。
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通常為21:9(即,2.35:1),以“變形寬熒幕”的顯示狀態呈現在用戶眼前,該畫面比例最符合人眼觀看習慣,且能夠充分展現所播放電影的壯觀宏偉的場景。目前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按照16:9進行設計,因此,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不同,使得顯示畫面在液晶顯示裝置上無法鋪滿顯示,即在畫面顯示區域的上下方存在黑邊區域。示例的,以2列8行的低分區對背光分區進行劃分,即,整個畫面的背光共由16個背光分區進行控制,根據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之間的映射關系,對顯示區域和黑邊區域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進行計算。其中,寬度方向上的占比是指顯示區域或黑邊區域在寬度方向上所占長度與膠框120短邊總寬度的比值。
設定原顯示畫面在液晶顯示裝置上顯示圖像所對應屏幕寬度a,根據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21:9)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16:9)間的映射關系,即:
可得a=6.857;
在顯示畫面上單邊黑邊區域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b,則:
將計算所得到的a=6.857代入到上式可得,b=0.12。
根據計算的黑邊區域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并將位于上下黑邊區域之間的顯示區域進行等間距分區設計。上下的黑邊區域可各占一個分區,位于中部剩余的六個分區進行等間距的分區設計,由此計算每個分區在長度方向上的占比c,則:
計算可得c=0.162。其中,所計算的六個分區均用于控制顯示畫面的背光。
由此,根據所計算的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可確定與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所對應的各背光分區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并以各背光分區在寬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確定其所對應的各燈源131。請參見圖2d所示,將燈條130兩端部130a上燈源131沿寬度占比為0.12的背光分區2的中心線進布設,且該背光分區2用于控制黑邊區域3下的背光,而位于兩端的黑邊區域3之間的顯示區域1,將燈條130中部130b上的燈源131沿寬度占比為0.162的背光分區2的中心線進行布設,且各背光分區2均用于顯示區域1下的背光,以使黑邊區域3和顯示區域1的背光分別由不同的背光分區2單獨驅動控制,且該不同背光分區2均由不同的燈源131提供背光,便于驅動控制,防止同一背光分區2下的燈源131對黑邊區域3和顯示區域1的背光進行控制。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其他背光分區的劃分形式也可根據上述計算過程,以確定各背光分區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燈源131優選按照所確定各背光分區的中心線進行布設,以使得有燈源131所發出的光線能夠均勻射出,保證出光一致性。
需要說明的是,燈源131是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進行布設,而各燈源131的布設間距,是由所確定的各背光分區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所確定。
因此,本實施例再保持原有背光分區的劃分數目不變情況下,根據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之間的映射關系,確定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各自所對應的各背光分區在長度方向上的占比,進而根據所確定的背光分區的寬度對燈源進行布設,以實現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分別由各自不同的背光分區控制背光,各背光分區控制畫面顯示不會產生干涉,即顯示區域的背光與黑邊區域的背光獨立控制。
如前文所述,本實施例是采用localdimming技術對背光區域亮度進行調節,具體的,localdimming處理模塊在接收到圖像信號之后,由localdimming處理模塊內的frc單元對圖像信號的rgb像素值進行偵測,若frc單元偵測到背光分區內rgb最高像素值小于預設值后,確定該背光分區為黑邊區域所對應,即為黑場畫面,由frc單元以spi信號形式輸送背光值為0,關閉黑邊區域所對應的背光。在本實施例中,根據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之間的映射關系,確定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各自所對應的各背光分區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并結合各區域的寬度占比,確定其所對應背光分區寬度占比,以使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分別由不同背光分區控制,當frc單元檢測到黑邊區域時,即可關閉該黑邊區域所對應的背光分區的背光,且所關閉的背光分區在物理結構上只用于控制黑邊區域的背光,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關閉背光分區的背光時,不會影響顯示區域的背光控制,進而不會影響播放畫面的正常顯示,使得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分別由不同且無干涉的背光分區控制背光亮度,由此可解決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黑邊區域與顯示區域之間的漏光問題,提高黑邊區域和顯示畫面的對比度,及圖像層次感,進而改善用戶體驗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各背光分區在長度方向上的占比是由播放畫面的黑邊區域或顯示區域的寬度占比所確定,因此,各燈源131之間為不等間距布設,當液晶顯示裝置播放長寬比為16:9的視頻文件時,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滿屏播放,為防止因各背光分區之間寬度占比不同,所導致顯示畫面整體亮度不均的現象發生,在本實施例中,將位于端部且用于控制黑邊區域背光的燈源131采用低額定功率,將位于的中部且用于控制顯示區域背光的燈源131采用高額定功率,這樣,整個背光區域在相同控制電壓驅動下,可實現提供相同的背光亮度,以解決由于背光分區物理大小不同所帶來的圖像亮度不同的問題,保證在全白場場景下整個屏幕的每個背光分區的亮度相同。
實施例二
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100,具體是一種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dled的背光模組,具體請參見圖3所示,該背光模組100包括背板150、設置在背板150上的多個燈條130,及設置在燈條130上方的擴散板160,多個燈源131沿燈條130的長度延伸方向布設在燈條130上,且位于燈條130兩端的燈源131間距與位于燈條130中部的燈源131間距不等。其中,各燈條130是沿背板150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由燈條130所提供的背光經擴散板160處理后向外輸出。具體地,燈條130兩端的燈源131間距小于位于燈條130中部的燈源131間距。
在本實施例中,對黑邊區域、顯示區域在寬度方向上的占比、及相應地確定燈條130上的各燈源131的布設位置,以及localdimming處理模塊的檢測方法,其實現原理與實施例一類似,此處不在贅述。根據寬熒幕電影模式的長寬比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寬比之間的映射關系,確定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各自所對應的各背光分區在長度方向上的占比,進而確定燈源的布設位置,以實現黑邊區域和顯示區域分別由各自不同的背光分區控制背光,各背光分區控制畫面顯示不會產生干涉,解決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dled在寬熒幕電影模式下,黑邊區域內的漏光問題。
實施例三
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200,具體請參見圖4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200包括顯示面板201和如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所提供的背光模組100,背光模組100為顯示面板201提供背光,由顯示面板201完成畫面顯示。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