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今的顯示技術中,液晶顯示技術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被廣泛應用。液晶顯示器(LCD)利用了液晶的電光效應,通過電路控制液晶的透射率及反射率,進而調節背光模組發出的光透過色阻的強度,來實現不同灰階和不同色彩的圖像顯示。背光模組是LCD的關鍵部件之一,作用是為液晶顯示器提供光源。為了實現LCD的高質量顯示,對背光模組在亮度、視角、均勻性和光學特性方面有一定要求。業界希望在提高背光模組的性能的同時,不增加甚至降低成本。因此,在原有的背光模組架構上,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背光模組的性能是亟待解決的。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中,經常采用棱鏡片來提高正視角亮度,當棱鏡片位于背光模組的最上層時,亮度提高效果最好。但此時由于棱鏡片的棱鏡結構尺寸與像素單元的尺寸較為接近,同時棱鏡結構的排列方向與背光模組的一側邊平行,容易產生干涉現象(moire)而影響顯示效果。為了防止該現象發生,現有技術一般將擴散片設于棱鏡片上。如圖I所示,圖I是現有技術一種背光模組的架構示意圖,所述背光模組包括從下往上依次層疊的導光板10、第一棱鏡片20、第二棱鏡片30以及擴散片40。其中擴散片40位于背光模組的最上層。圖I所示的背光模組是利用擴散片40的擴散作用來防止干涉現象,但是也由于擴散片40的擴散作用而顯著降低正視角亮度。另一種現有技術提出將棱鏡片的棱鏡結構相對背光模組的一側邊旋轉一角度(3° 15° ),試圖防止干涉現象產生,但是其無法在正視角亮度和可視角度之間取得平衡且較優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既能夠提高正視角亮度,又能夠獲得較大可視角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第一棱鏡片和第二棱鏡片。第一棱鏡片設于導光板上方,第二棱鏡片設于第一棱鏡片上方。其中,第一棱鏡片和第二棱鏡片均具有多個棱鏡結構,第一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垂直,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的夾角在15° 45°之間。其中,第二棱鏡片位于背光模組的頂層。其中,夾角為20° 45°。其中,導光板的靠近第一棱鏡片的表面具有多個棱鏡結構,導光板的棱鏡結構與該長邊的夾角在0° 90°之間。 其中,導光板的靠近第一棱鏡片的表面為平面結構。其中,背光模組包括LED燈條,LED燈條平行于導光板的短邊或長邊。
其中,背光模組包括擴散片,擴散片位于第一棱鏡片和導光板之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和上述任一種所述的背光模組,液晶面板位于第二棱鏡片的背對第一棱鏡片的一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形成15° 45°的夾角,實驗證明,既能夠提高正視角亮度,又能夠獲得較大可視角度,而且不會增加成本。
圖I是現有技術一種背光模組的架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架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棱鏡片的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正視角亮度與夾角0的關系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可視角度與夾角0的關系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架構示意圖。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100、第一棱鏡片101以及第二棱鏡片102。第一棱鏡片101設于導光板100上方,第二棱鏡片102設于第一棱鏡片101上方。導光板100為矩形結構,其具有短邊1001和長邊100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棱鏡片102位于背光模組的頂層。本發明提供的背光模組可用于液晶顯示裝置中。具體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位于第二棱鏡片102的背對第一棱鏡片101的一側。第一棱鏡片101具有多個棱鏡結構1011,棱鏡結構101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垂直。第二棱鏡片102具有多個棱鏡結構1021,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的夾角在15° 45°之間。具體地,請一并參閱圖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棱鏡片的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第二棱鏡片102的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的夾角0在15° 45°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夾角0為20。 45°。在其它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短邊1001形成15° 45°的夾角。棱鏡結構1011與短邊1001垂直。 背光模組還包括LED燈條103,作為背光模組的光源。LED燈條103平行于導光板100的短邊1001或長邊1002。在本實施例中,LED燈條103為一個。在其它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LED燈條103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別平行于導光板100的任意兩個側邊。進一步地,背光模組還包括擴散片104,擴散片104位于第一棱鏡片101和導光板100之間。擴散片104可將導光板100導出的光均勻。處于背光模組頂層的第二棱鏡片102將從第一棱鏡片101出射的光很大程度的會聚到正視角。而且,由于第二棱鏡片102的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形成了特定的角度,在安裝于液晶顯示裝置中時,第二棱鏡片102不會與液晶面板產生光學干涉,且液晶顯示裝置會獲得較大的可視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00靠近第一棱鏡片101和擴散片104的表面具有多個棱鏡結構1003,棱鏡結構1003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的夾角a在0° 90°之間。棱鏡結構1003可將LED燈條103發出的光第一時間進行會聚。在其它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導光板100的靠近第一棱鏡片101的表面為平面結構。請一并參閱圖 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正視角亮度與夾角0的關系圖。圖4中,橫坐標為第二棱鏡片102的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的夾角e的角度值,單位為度。縱坐標為正視角亮度增益,單位為%。柱狀代表每個角度對應的正視角亮度增益。為了方便比較,在圖4中最左邊引入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的正視角亮度作為參考值,并將其歸一化處理,即定義為100%。從圖4 中可見,夾角 0 在 O。、5。、10。、15。、20。、25。、30。、35。、40。以及45。時對應的正視角亮度增益分別為134. 6%,133. 3%,132. 2%,131. 4%,130. I %、126. 5%、124. 6%、122. 4%、120. 5% 以及 118. 3%。可見夾角 0 在 20° 45° 之間,相對于參考值,正視角亮度增益為18% 30%,故正視角亮度明顯提高。請一并參閱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可視角度與夾角0的關系圖。圖5中,橫坐標為第二棱鏡片102的棱鏡結構1021與導光板100的長邊1002的夾角e的角度值,單位為度。縱坐標為可視角度,單位也為度。曲線A表示水平視角,曲線B表示垂直視角。其中,水平視角是指在第二棱鏡片102的法線方向,沿水平維度的亮度值減小至正視角亮度值的1/3時所覆蓋的水平方向的夾角。垂直視角是指在第二棱鏡片102的法線方向,沿垂直維度的亮度值減小至正視角亮度值的1/3時所覆蓋的垂直方向的夾角。從圖5中可見,對應于夾角0在15° 45°時,水平視角維持在60°以上;對應于夾角0在0° 30°時,垂直視角維持在60°左右,對應于夾角0在30° 45°時,垂直視角維持在60°以上。即,當夾角0在15° 45°時,可獲得較大的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此外,按照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的定義,其是和亮度相關的,因此提高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的角度范圍,也就相當于提高了正視角亮度。特別注意的是,水平視角在夾角9從15°升到20°時,有急速的提高。且夾角0在40° 45°時,更具體的比如41度時,對應有較佳的水平視角。因此,該背光模組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時,液晶顯示裝置能獲得較大可視角度和正視角亮度,基本可以滿足LCD對背光模組的可視角度要求。而且相對于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本發明的背光模組的架構采用與現有技術同樣的組成,成本基本保持不變。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形成15° 45°的夾角,既能夠提高正視角亮度,又能夠獲得較大可視角度,而且不會增加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導光板; 第一棱鏡片,所述第一棱鏡片設于導光板上方; 第二棱鏡片,所述第二棱鏡片設于第一棱鏡片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棱鏡片和第二棱鏡片均具有多個棱鏡結構,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垂直,所述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的夾角在15° 4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鏡片位于背光模組的頂層。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為20° 45°。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靠近第一棱鏡片的表面具有多個棱鏡結構,所述導光板的棱鏡結構與所述長邊的夾角在0° 9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靠近第一棱鏡片的表面為平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LED燈條,所述LED燈條平行于導光板的短邊或長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擴散片,所述擴散片位于第一棱鏡片和導光板之間。
8.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和根據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所述液晶面板位于第二棱鏡片的背對第一棱鏡片的一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第一棱鏡片和第二棱鏡片。第一棱鏡片設于導光板上方,第二棱鏡片設于第一棱鏡片上方。其中,第一棱鏡片和第二棱鏡片均具有多個棱鏡結構,第一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垂直,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該長邊的夾角在15°~45°之間、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第二棱鏡片的棱鏡結構與導光板的長邊形成15°~45°的夾角,能夠在提高正視角亮度的同時獲得較大可視角度。
文檔編號F21V8/00GK102620212SQ20121010341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明者張光耀, 蘇贊加, 賀虎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