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彎機和壓頭在壓彎機中的移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彎機,該壓彎機具有用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和下壓臺的液壓缸,還涉及一種壓頭在壓彎機中的移動方法,用于通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和下壓臺來完成彎曲工作。
此外,用于上下移動上壓臺205U的液壓缸207L和207R設置在側板203L和203R的上前面中,液壓裝置209如泵、油箱、控制閥和用于控制每個液壓缸207L和207R的類似裝置設置在成塊的壓彎機201中部的后部,并且通過管路211連接到每個液壓缸207L和207R。在這種情況下,沖頭P設置在上壓臺205U的下端部,以便自由替換該沖頭,壓模D設置在下壓臺205L的上端部以便自由替換該壓模。
因此,通過由液壓裝置209的控制來驅動相應液壓缸207L和207R從而上下移動上壓臺205U,使沖頭P和壓模D之間配合,對位于沖頭P和壓模D之間的工件進行彎曲。
但是,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相應缸207L和207R以及液壓裝置209通過管路211連接,要求在壓彎機201的上部進行布管。即,由于根據獨立裝配,必須將液壓缸207L和207R與液壓裝置209組裝起來并為其鋪設管道,因此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不僅浪費操作人員的時間,而且造成危險。
此外,由于長管路211的設置,因此存在長管路211漏油的危險。
此外,由于設置在液壓裝置209的控制閥與液壓缸207L和207R之間的距離較長,造成反應差,壓力損失大并且伴隨產生熱量,從而存在控制性能差的問題。
此外,在上工作臺205U迅速下降時,通過利用上工作臺205U的自重將其油箱中的工作流體吸入液壓缸207L和207R,但是,工作流體的溫度在該過程開始時溫度較低而粘度大,因此由于負壓產生不足或產生氣泡而不能獲得足夠的速度,從而存在性能降低的問題。
此外,由于產生熱量而使機架的溫度升高,因此在機架中產生熱變形,并導致彎曲工作精度降低。
相反,如圖3所示,例如,在用于在普通壓彎機中與壓頭一致上下移動上壓臺301U的液壓缸303中,液壓缸303的上缸室305U通過管路307連接轉換閥311,下缸室305L通過管路309連接轉換閥311。
轉換閥311通過管路313連接油箱315,并通過管路317經液壓泵319連接油箱315。在這種情況下,通過AC伺服電機321驅動液壓泵319。
根據上述結構,在活塞323上移的情況下,液壓泵319通過AC伺服電機321旋轉,轉換閥311由圖3所示狀態向左方向移動。因此,工作流體由油箱315中通過液壓泵319排出以便流向下缸室305L,上缸室305U中的工作流體通過轉換閥311流回到油箱315中。
相反,在活塞323下移的情況下,通過AC伺服電機321旋轉液壓泵319,轉換閥311由圖3所示狀態向右方向移動。因此,由于工作流體反方向流動,由油箱315排出的工作流體流向上缸室305U,而在下缸室305L中的工作流體通過轉換閥311返回到油箱315。
但是,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上缸室305U中的工作流體和下缸室305L中的工作流體通過轉換閥311排入到油箱中,因此在高壓排放時,在轉換閥311上施加很強的流體力。因此,存在這樣的問題,需要具有大功率的致動裝置來移動轉換閥311,由此提高了成本,增大了轉換閥311。
此外,由于在高壓下排放工作流體時的較強外力,發生使轉換閥311振動的情況,會在對應壓頭的上壓臺301U中產生振動。此外,如圖4所示,由于在卸載(低壓)時間和加載(高壓)時間轉換閥311的“打開度—流速”特性不同,因此壓頭的移動增量改變從而產生振動。因此,由于具有這樣的結構以使壓頭速度在減壓時變慢,從而減少振動,因此帶來生產率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彎機,它可以防止油溫升高,并通過大大降低油箱的容量而使該裝置變得小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壓彎機,它可以降低減壓時的沖擊從而防止振動,并且能提高壓頭速度,從而提高生產率。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壓頭在壓彎機中的移動方法,它可以降低減壓時的沖擊從而防止了振動,并能提高壓頭速度從而提高生產率。
在上述壓彎機中,通過由多個液壓缸使上壓臺和下壓臺上下相對移動來實現彎曲工作,但是,此時,相應液壓缸通過單獨控制雙向流體泵和相應液壓裝置來驅動,而相應液壓裝置是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的。
因此,根據本發明,由于不必采用普通的轉換閥,在停止液壓缸的狀態時不必旋轉雙向活塞泵,因此可以防止油溫升高。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油箱的容量,并且可以使設備變得小巧。
根據依賴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壓彎機,包括多個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的液壓缸,其中對應相應液壓泵設置相應雙向流體泵,以便使其通過液壓裝置連接,在下壓臺的中部設置拱起(crowning)缸,以便方便地使設置在下壓臺的上端部內的壓模穿過,設置雙向流體泵,以便通過對應拱起缸的液壓裝置使其得以連接,相應雙向流體泵和相應液壓裝置具有單獨控制的結構。
因此,在壓彎機中,通過由多個液壓缸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來完成彎曲工作,但是,此時,通過單獨控制雙向流體泵和相應液壓裝置來驅動相應液壓缸,該液壓裝置是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的。此外,通過單獨控制雙向流體泵和對應拱起缸設置的液壓裝置驅動設置在下壓臺中的拱起缸。
因此,根據本發明,由于不必采用普通轉換閥,并且不必在停止液壓缸的狀態時,旋轉雙向活塞泵,因此可以防止油溫升高。因此,可以大大減小油箱的容量,并且可以使設備變小巧。
此外,由于可以防止由油溫升高所產生熱量而造成的機架溫度升高,因此可以防止熱變形施加在機架上。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機架熱變形而造成的彎曲工作精度降低,因此提高了彎曲工作的精度。
此外,當上壓臺或下壓臺上下移動,由于可以在轉換受壓流體方向轉換閥時,避免液壓回路中產生的沖擊和脈動,因此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并且可以減小加工工廠的振動和噪音。
根據依賴于本發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種壓彎機,其中設置將用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的相應雙向流體泵連接到相應液壓缸的相應液壓裝置,以便將其連接到安裝在相應液壓缸上部的基板上,油箱設置在液壓裝置的上側。
在上述結構中,對應多個液壓缸的用于相對上下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的相應雙向流體泵和相應液壓裝置安裝在基板上,基板安裝在相應液壓缸的上部,油箱設置在液壓裝置的上側。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以縮短管路。因而可以使管路操作簡化,可以減少漏油和減少壓力損失,以便提高控制性。此外,由于液壓缸和油箱之間的距離縮短,因此在上壓臺或下壓臺向下移動時容易從油箱中抽出工作流體,從而可以完成快速下移,而不會產生缺乏工作流體的真空。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包括多個用于上下移動壓頭的液壓缸的壓彎機,該壓彎機包括對應多個液壓缸分別設置的并連接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的雙向流體泵;驅動相應雙向流體泵以便向上缸室或下缸室供應工作流體的伺服電機;檢測壓頭垂直位置的位置檢測器;以及控制伺服電機的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包括用于根據來自位置檢測器的信號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已經完成的判定單元;以及對伺服電機發出命令以便在判定單元做出彎曲工作完成的判定時為了使雙向流體泵反向而反向旋轉伺服電機的命令單元。
在上述結構中,通過由伺服電機操作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的雙向流體泵并向相應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注入工作流體以便上下移動壓頭來完成彎曲工作。此外,當判定彎曲工作結束時,通過位置檢測器檢測壓頭的垂直位置并通過控制裝置的判定單元根據檢測的壓頭位置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完成,命令單元向伺服電極發出反向旋轉的命令以便反向旋轉伺服電機并反向旋轉雙向流體泵,由此將一個缸室中的工作流體注入另一個缸室中以便轉換壓頭的垂直移動。
因此,根據本發明,不必采用普通轉換閥。因此,由于可以降低減壓時的沖擊,并可以提高減壓時的壓頭速度,因此可以提高生產率。此外,由于不提供轉換閥,因此可以防止由轉換閥產生的普通振動。此外,由于流速特性不受壓力影響,因此壓頭的運動增量變化不大,從而可以防止由于流速特性隨壓力變化而導致的振動。
根據本發明第五方面,提供壓頭在壓彎機中的移動方法,該壓彎機具有多個用于上下移動壓頭的液壓缸,該方法包括步驟通過伺服電機旋轉連接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的雙向流體泵;向相應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提供工作流體以便上下移動壓頭;檢測壓頭的垂直位置以便根據檢測的壓頭位置判定是否完成了彎曲工作;以及在判定彎曲工作完成的情況下使伺服電機反向,由此使雙向流體泵反向,以便將供應給一個缸室的工作流體供應給另一個缸室并上下移動壓頭。
在上述結構中,通過操作由伺服電機驅動的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的雙向流體泵、向相應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提供工作流體以便上下移動壓頭,完成彎曲工作。此外,通過檢測壓頭的垂直位置,根據檢測的壓頭位置判定是否完成了彎曲工作,并且當判定彎曲工作完成時通過使伺服電機反向而使雙向流體泵反向,完成壓頭的垂直運動,由此將一個缸室內的工作流體供給另一液壓缸。
因此根據本發明,不必采用普通轉換閥。相應地,由于可以降低減壓時的沖擊并且可以提高減壓時的壓頭速度,因此可以提高生產率。此外,由于不設置轉換閥,因此可以防止通常由轉換閥產生的振動。此外,由于流速特性不受壓力影響,壓頭的運動增量變化不大,從而可以防止由于流速特性隨壓力的變化所引起的振動。
在圖5和6中,顯示了本發明的整個壓彎機1。該壓彎機1具有直立在左右側的側板3L和3R,具有上壓臺5U,上壓臺作為在側板3L和3R上部前端面上的第一壓臺以便自由上下移動,并且具有下壓臺5L,下壓臺作為在側板3L和3R下部的前面上的第二壓臺。
沖頭P由螺栓9通過中間板7設置在上壓臺5U的下端部以便得以自由替換。此外,壓模D通過壓模基架11設置在下壓臺5L的上端部以便得以自由替換。
下壓臺5L的兩端部固定到側板3L和3R上,但是中部可以有小量的上移,并具有crowning缸13用于在彎曲工作時將下壓臺5L和壓模的向下位移改變成向上的方向,以便方便地使壓模由其間穿過。
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用于測量上壓臺5U高度位置的線性標尺15,通過根據沖頭P高度判定關于壓模D的間隔而完成彎曲角度、安全檢測和類似檢測。
液壓缸17L和17R分別設置在左右側板3L和3R上部的前面,上述的上壓臺5U安裝在連接液壓缸17L和17R的活塞19L和19R的活塞桿20L和20R上。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在左右側板3L和3R中的液壓缸17L和17R包括一對左右線性標尺、一對左右雙向泵和一對左右AC伺服電機,相同部件獨立設置在左右側。因此,下面只說明設置在右側板3R中的液壓缸17R和液壓裝置21R。
基板23安裝在液壓缸17R的缸頭22R上側和側板3R的上端面,液壓裝置21R設置在基板23的上表面上。例如,預先充滿閥25設置在位于基板23上表面上的液壓缸17R的上部中,油箱27設置在預先充滿閥25上。
此外,多支管29或類似物設置在位于預先充滿閥25后部(圖6中右方向)的基板23上表面上,對應雙向流體泵的雙向活塞31和對應用于驅動雙向活塞泵31的伺服電機的AC伺服電機33設置在側板3R上部的后部。
接著,參照圖7說明關于液壓缸17R的液壓回路。在這種情況下,說明右液壓缸17R和右液壓回路,但是,如上所述,相同液壓缸17RL和相同液壓回路設置在左側。
液壓缸17R的上缸室35U用于驅動對應上下移動壓頭的上壓臺5U,上缸室35U通過管路37連接設置在液壓缸17R上部的液壓裝置21R的預先充滿閥25,并進一步通過管路39連接設置在液壓缸17R上側中的油箱27。
此外,上述的上缸室35U通過管路41連接雙向活塞泵31的一側,雙向活塞泵31能在兩個方向上旋轉。管路43連接管路41的中部,并通過檢測閥45和真空過濾器47連接油箱27。在這種情況下,通過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
相反,管路49連接液壓缸17R的下缸室35L,平行設置平衡閥51和對應電磁提升閥的順序轉換閥53。平衡閥51和順序轉換閥53通過管路55連接到雙向活塞泵31的另一側。此外,管路55通過管路61經檢測閥57和真空過濾器59連接到油箱27。
節流閥63和高壓型往復閥65設置在管路49的中部。管路67連接到高壓型往復閥65的流出側,泄壓閥69和管路71設置在管路67中。
根據上述結構,在工作流體注入上缸室35U和下缸室35L的情況下,雙向活塞泵31停止,由于上壓臺5U和液壓缸17R的自重使活塞19R由處于上死點的狀態迅速向下移動上壓臺5U,通過轉換順序轉換閥53連接管路49和管路55,通過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
在進一步下移以便完成彎曲工作的情況下,將順序轉換閥53設置在圖7所示的狀態,通過雙向活塞泵31使來自下缸室35L的工作流體通過管路49、平衡閥51和管路55,由管路41注入液壓缸17R的上缸室35U。因此,活塞19R向下移動,上壓臺5U向下移動,由此完成彎曲工作。
相反,在通過液壓缸17R向上移動上壓臺5U的情況下,轉換閥53轉換到圖7所示的狀態,AC伺服電機33沿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方向旋轉,以便反向旋轉雙向活塞泵31,來自處于使活塞下移狀態的上缸室35U的工作流體通過管路41和雙向泵31注入下缸室35L。因此,活塞19R上移并且上壓臺5U上移。
在這種情況下,當注入下缸室35L的工作流體的壓力高于預定值時,根據控制器信號73打開預先充滿閥25,工作流體由上缸室35U通過預先充滿閥25流入油箱27。
結果,由于通過使用雙向活塞泵而使液壓缸17R的活塞19R上下移動,因此不必使用在現有技術中使用的轉換閥和流量控制閥,在停止活塞19R的狀態下,由于不必旋轉AC伺服電機33和雙向活塞泵31,因此可以防止油溫升高。同時,可以顯著降低(大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油箱27的容量,可以使設備變得小巧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液壓裝置21R如油箱27、雙向活塞泵31、AC伺服電機33和類似物設置得靠近液壓缸17R的上側,因此可以縮短管路,并且可以方便進行布線操作。此外,可以減少漏油,可以通過降低壓力損失而提高控制性。
此外,由于液壓缸17R和油箱27之間的距離較短,因此在上壓臺5U下移時易于從油箱27中吸出工作流體,從而可以使其迅速下移而不會產生缺少工作流體的真空。
此外,由于通過能完成高精度控制的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因此可以以高精度控制液壓力,并可提高彎曲工作的精度。
圖8顯示了crowning缸13的液壓回路。在該液壓回路中,管路77連接crowning缸13的下缸室75,管路77通過由AC伺服電機旋轉的雙向活塞泵81連接油箱27。此外,管路77通過泄壓閥83連接油箱27。
根據圖8的結構,通過由AC伺服電機79旋轉雙向活塞泵81并向crowning缸13的下缸室75供應工作流體以便向上移動活塞85由此調節壓模D的通過(pass-through)而提升下壓臺5L的中部。此外,在向下移動活塞85的情況下,通過AC伺服電機79反向旋轉雙向活塞泵81,下缸室75中的工作流體流回到油箱27。
因此,由于通過使用雙向活塞泵81而使crowning缸13的活塞85上下移動,因此不必使用現有技術中使用的轉換閥,而且在停止活塞85的狀態下,由于不必旋轉AC伺服電機79和雙向活塞泵81,因此可以防止油溫升高。同時,可以顯著降低(大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油箱27的容量,可以使設備變得小巧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通過能完成高精度控制的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因此可以以高精度控制液壓力,可以修改壓模D的通過直線度,以便提高彎曲工作的精度。
在上述的圖7和8中,在壓力過大時,泄壓閥69和83起安全閥的作用。
接著,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在
圖10和11中,顯示本發明的整個壓彎機101。該壓彎機101具有直立在左右側的側板103L和103R,具有上壓臺105U和下壓臺105L,上壓臺對應側板103L和103R上部前端面上的壓頭以便自由上下移動,下壓臺在側板103L和103R下部的前面上。
沖頭P通過中間板107設置在上壓臺105U的下端部以便得以自由替換。此外,壓模D設置在下壓臺105L的上端部以便得以在模底座109中自由替換。
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對應用于檢測上壓臺105U高度位置的一個檢測器示例的線性標尺111,無論彎曲工作完成與否,通過根據沖頭P的高度判定關于壓模D的間隔,完成彎曲角度、安全性的檢測和類似檢測。
液壓缸17L和17R分別設置在左右側板103L和103R上部的前面,上述上壓臺105U安裝在連接液壓缸17L和17R的活塞19L和19R的活塞桿20L和20R上。
接著,參照圖9說明關于液壓缸17L和17R的液壓回路。在這種情況下,左右液壓缸17L和17R包括呈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方式的一對左右線性標尺、一對左右雙向泵和一對左右AC伺服電機,完全相同的液壓回路單獨設置在設備的左右位置。因此,下面僅說明設置在右側的液壓缸17R和液壓回路。
液壓缸17R的上缸室35U用于驅動對應上下移動壓頭的上壓臺5U,上缸室35U通過管路37連接設預先充滿閥25,并進一步通過管路39連接的油箱27。
此外,上述的上缸室35U通過管路41連接對應雙向流體泵的雙向活塞泵31的一側,該雙向流體泵能在兩個方向上旋轉。管路43連接管路41的中部,并通過檢測閥45和真空過濾器47連接油箱27。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應伺服電機的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
相反,管路49連接液壓缸17R的下缸室35L,平行設置平衡閥51和對應電磁提升閥的順序轉換閥53。平衡閥51和順序轉換閥53通過管路55連接到雙向活塞泵31的另一側。此外,管路61連接管路55的中部,并且該管路61經檢測閥57和真空過濾器59連接到油箱27。
此外,節流閥63和高壓型往復閥65設置在管路49和管路41之間。管路67連接到高壓型往復閥65的流出側。泄壓閥69連接到管路67上,并且進一步提供連接到油箱27的管路71。
旋轉雙向活塞泵31的AC伺服電機33由控制裝置65控制。控制裝置165具有判定單元169,用于根據由上述線性標尺111發送的上壓臺105U的位置信號67來判定是否完成了彎曲工作,命令單元73根據判定單元169的判定產生正常旋轉和反向旋轉AC伺服電機33的命令信號171。
根據上述結構,在工作流體注入上缸室35U和下缸室35L的情況下,雙向活塞泵31停止,由于上壓臺105U和液壓缸17R的自重使活塞19R由處于上死點的狀態迅速向下移動上壓臺105U,通過轉換順序轉換閥53連接管路49和管路55,通過AC伺服電機33旋轉雙向活塞泵31。
在進一步下移以便完成彎曲工作的情況下,將順序轉換閥53設置在圖9所示的狀態,通過管路49、平衡閥51和管路55使來自下缸室35L的工作流體返回到雙向泵31,并由管路41注入液壓缸17R的上缸室35U。因此,活塞19R向下移動,上壓臺5U向下移動,由此完成彎曲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活塞19R下表面側的橫截面小于上表面側,因此由下缸室35L返回雙向泵的工作流體量小于注入上缸室35U的工作流體量,從而通過檢測閥57由油箱27再注入工作流體。
相反,在控制裝置165的判定單元169根據由線性標尺111應用的上壓臺105U位置信號167來判定彎曲工作完成了由此上移上壓臺105U的情況下,轉換閥53轉換到圖9所示的狀態,AC伺服電機33根據來自命令單元173的反向旋轉命令沿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方向旋轉,以便反向旋轉雙向活塞泵31,并通過管路41、雙向活塞泵31、管路55、轉換閥53、管路49和類似部件由處于活塞19R下移狀態的上缸室向下缸室35L注入工作流體。因此,活塞19R上移并且上壓臺5U上移。
在這種情況下,當注入下缸室35L的工作流體的壓力高于預定值時,根據控制器信號73打開預先充滿閥25,工作流體由上缸室35U通過預先充滿閥25流入油箱27。
結果,由于根據具有強驅動力AC的伺服電機33的控制,通過反向旋轉雙向活塞泵31轉換液壓缸17R的活塞19R的垂直移動,因此可以減小在采用普通轉換閥時產生的沖擊,并且可以提高減壓時的壓頭速度。因此可以提高生產率。
此外,由于不提供用于轉換活塞19R垂直移動的轉換閥,可以防止產生通常由轉換閥產生的振動,此外,由于流速特性不受壓力影響,因此壓頭的運動增益變化不大,并且可以防止由流速特性隨壓力的改變而產生的振動。
在這種情況下,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并且可以通過由其它合適修改的方面來獲得本發明。即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雖然對上下移動上壓臺105U的壓彎機101進行了說明,但是可以將完全相同的結構應用于上下移動下壓臺105L的壓彎機。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彎機,包括多個用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的液壓缸,其中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相應雙向流體泵,以便通過液壓裝置使其得以連接,而且相應的雙向流體泵和相應的液壓裝置具有得以單獨控制的結構。
2.一種壓彎機,包括多個用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的液壓缸,其中對應相應液壓缸設置相應雙向流體泵,以便通過液壓裝置而使其得以連接,拱起缸設置在下壓臺的中部,以便方便地使設置在下壓臺的上端部內的壓模穿過其中,設置雙向流體泵,以便通過對應拱起缸的液壓裝置而使其得以連接,而且相應的雙向流體泵和相應的液壓裝置具有得以單獨控制的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彎機,其中設置連接與液壓缸對應的相應雙向流體泵的液壓裝置,以便將其安裝到相應液壓缸上部的基板,該液壓缸用于上下相對移動上壓臺或下壓臺,并且在液壓裝置的上側設置油箱。
4.一種壓彎機,包括多個用于上下移動壓頭的液壓缸,該壓彎機包括雙向流體泵,其對應多個液壓缸分別設置并連接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一伺服電機,其驅動相應雙向流體泵以便向上缸室或下缸室供應工作流體;一位置檢測器,其檢測壓頭垂直位置;以及一控制器,其控制伺服電機,其中控制器包括一判定部分,用于根據來自位置檢測器的信號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已經完成;以及一命令單元,對伺服電機發出命令以便在判定單元做出彎曲工作完成的判定時為了使流體泵反向而反向旋轉伺服電機。
5.一種壓頭在壓彎機中移動的方法,該壓彎機具有多個用于上下移動壓頭的多個液壓缸,該方法包括步驟通過伺服電機旋轉連接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的雙向流體泵;向相應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注入工作流體以便上下移動壓頭;檢測壓頭的垂直位置以便根據檢測的壓頭位置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已經完成;并且當判定彎曲工作完成時使伺服電機反向,由此雙向流體泵反向以便將注入一個缸室的工作流體注入到另一缸室中并上下移動壓頭。
6.一種壓彎機,包括一機架;一第一壓臺,可自由上下移動;一第二壓臺,其相對第一壓臺移動以便與第一壓臺接近和分離;一左液壓缸,其設置在機架左側以便上下移動第一壓臺;一第一雙向流體泵,其連接左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并能以正流動方向和反流動方向排放工作流體以便在垂直方向操作左液壓缸;一第一伺服電機,其以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轉第一雙向流體泵;一第一控制裝置,其控制第一伺服電機;一右液壓缸,其設置在機架右側以便上下移動第一壓臺;一第二雙向流體泵,其連接右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并能以正流動方向和反流動方向排放工作流體以便在垂直方向操作右液壓缸;一第二伺服電機,其以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轉第二雙向流體泵;一第二控制裝置,其控制第二伺服電機;其中第一控制裝置和第二控制裝置以獨立方式分別控制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彎機,進一步包括一第一位置檢測器,其位于第一壓臺左側用于測量關于第二壓臺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檢測器,其位于第一壓臺右側用于測量關于第二壓臺位置;其中第一控制裝置具有判定單元和命令單元,判定單元用于根據來自第一位置檢測器的信號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完成,命令單元向第一伺服電機發出命令以便在判定單元判定彎曲工作完成時反向旋轉第一伺服電機從而使第一雙向流體泵反向;以及第二控制裝置具有判定單元和命令單元,判定單元用于根據來自第二位置檢測器的信號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已經完成,命令單元向第二伺服電機發出命令以便在判定單元判定彎曲工作已經完成時反向旋轉第二伺服電機從而使第二雙向流體泵反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壓彎機,其中第一雙向流體泵通過第一液壓裝置連接左液壓缸;第二雙向流體泵通過第二液壓裝置連接右液壓缸;第一液壓裝置和第一雙向流體泵組裝在左液壓缸中;以及第二液壓裝置和第二雙向流體泵組裝在左液壓缸中。
9.一種壓頭在壓彎機中移動的方法,包括步驟通過第一伺服電機旋轉連接左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的第一雙向流體泵;向左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注入工作流體以便移動第一壓臺而靠近第二壓臺;通過第一位置檢測器檢測第一壓臺關于第二壓臺的垂直位置;根據檢測的第一壓臺位置通過第一控制器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完成;當判定彎曲工作已經完成時,與第一控制裝置反向旋轉第一伺服電機以便使第一雙向流體泵反向一致,將已注入一個缸室的工作流體注入另一個缸室,以便移動第一壓臺的左部而離開第二壓臺;通過第二伺服電機旋轉連接右液壓缸的上缸室和下缸室的第二雙向流體泵;向右液壓缸中的上缸室和下缸室之一注入工作流體以便移動第一壓臺而靠近第二壓臺;通過第二位置檢測器檢測第一壓臺相對第二壓臺的垂直位置;根據檢測的第一壓臺位置通過第二控制器判定彎曲工作是否已經完成;以及當判定彎曲工作已經完成時,與第二控制裝置反向旋轉第二伺服電機以便使第二雙向流體泵反向一致,將已注入一個缸室的工作流體注入另一個缸室,以便移動第一壓臺的右部而離開第二壓臺,其中第一控制裝置和第二控制裝置以獨立方式分別控制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
全文摘要
在通過多個液壓缸17L和17R相對上下移動上壓臺5U或下壓臺5L以便完成彎曲工作的壓彎機中,通過單獨控制一對左右雙向流體泵和對應相應液壓缸17L、17R設置的液壓裝置21L、21R,驅動相應液壓缸17L、17R、雙向流體泵和相應液壓裝置21L、21R安裝在基板23上,基板23安裝在相應液壓缸17L、17R的缸蓋18L、18R上,油箱27設置在液壓裝置21L、21R的上側。
文檔編號B21D5/02GK1387466SQ00815237
公開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0月20日
發明者菅野和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阿瑪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