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切削嵌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切削嵌件,用以夾緊于一盤形或板條形的刀具體 中,特別是用于曲軸的銑削,該切削嵌件基本上是長方體形的并且具有兩個前面,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寬度;兩個用作為切削面的側 面,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厚度;以及一上側面和一下側面,其中在 各前面與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分別設置一凸形的端面,從而上側面和 下側面及凸形的端面分別與一側面構成刀刃,各刀刃在側向終止于刀 刃角部。這樣的切削嵌件例如由DE 197 04 931 Cl是已知的。
技術背景為了在一曲軸的軸承位置加工時切出一 90°軸肩,必須首先用一 第 一切削板粗加工該軸承,然后才借助于一所謂的直徑板精加工圓柱 表面。如果為這些加工過程采用兩個不同的具有各四個刀刃的回轉切 削板,則得出一較小的生產率。DE 197 04 931 Cl描述一種切削嵌件,包括一基本上立方體的基 體,其構成為具有八個可利用的切削板的回轉切削板。該切削嵌件具 有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平面和由一固定孔穿過的各較大的表面以及四 個分別與其交界的側面,亦即兩個相互平行的端側的小的端面和較大的縱向面,后者分別在中心沿其縱軸線具有一凸出的和用作為在夾緊 切削嵌件時在一刀具支座中的支承面的板條。各較大的表面經由一成 圓角的邊緣轉入各小的端面,從而在縱向側面上產生大致成四分之一 圓形構成的各刀刃作為從各端面向角部區域的邊界線。各長的刀刃作的,從而產生一相對縱向中心平面和相對4黃向中心平面的鏡面對稱體。 各長的刀刃以其相應的末端和成圓角的邊緣在小的端面與較大的表面 之間構成一在70。與90。之間的角度。雖然有該八個刀刃但利用一這樣 的切削嵌件不能切削90°軸肩,因為副切削刃后切90。軸肩的曲拐臂。因此這些切削板的使用也限于四個刀刃的利用。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以加工90。軸肩的回轉切削板,其適 用于實施全部為此需要的切削操作并同時具有盡可能大量的起作用的 刀刃。通過按照權利要求1的切削嵌件達到該目的。按照本發明在該切 削嵌件中在凸形的端面上連接一向內下降的表面,其允許刀刃角凸出 部。此外在各向內下降的表面之間在前面上在一平整的支承面的兩側 設置向各外邊緣那邊下降的斜面,切削嵌件的寬度和厚度彼此最大相 差20%,優選它們具有相同的長度。通過上述措施露出本發明的切削 嵌件的副切削刃,從而其對曲軸的 一 曲拐臂不能后切 (nachschneiden )。由于確定的切削嵌件因其大致相同尺寸的厚度和 寬度可以不僅用于加工曲軸的90。軸肩而且可以用于曲軸的軸頸直徑加工,》及卞刀則飲ff小儀1疋力弄1^什風奪ifr7且1尺卞刀則飲1亇的市U逸風個/夙王最小 并且總體上由于較大量可利用的刀刃導致較低的制造成本。本發明的 其他的實施形式描述于諸權利要求中。這樣,按照本發明的一進一步構成,固定螺釘應該短于刀刃長度, 該固定螺釘在夾緊狀態下穿過一垂直于各前面的孔。利用該措施防止 固定螺釘的過度的拉伸。優選前面在兩所述棱角之間具有一平整的支承面,其中兩間隔開 的前面的支承面精確地相互平行設置。在本發明的一具體的實施形式中,下降的表面相對于支承面的傾 角為1。至10°,優選為5。。斜面相對于支承面的平面的傾角在15°與 30°之間,優選為25°。為了形成一可靠的支承,各支承面在前面中構成平整的并且位于 用以容納固定螺釘的孔的兩側。各支承面和在各凸形的端面上并最遠 地凸出的線位于一唯一的平面內,該平面形成支承平面。
優選沿刀刃選擇正切削角并且直至20。,特別是10。至15。。為了 使刀刃穩定,沿刀刃還可以設置一棱角,其優選以0。至-15。的棱角角 設置。凸形的端面的曲率半徑按本發明的一種結構在lmm至1.5mm 之間,優選為1.2mm。
由附圖得出切削嵌件的其他的實施方案和優點。其中 圖l和2 按第一實施形式的本發明的切削嵌件的不同的視圖; 圖3 切削嵌件的另一實施形式的向前面的俯視圖; 圖4 按圖3的切削嵌件的一側面的俯視圖; 圖5 按圖4的詳圖B;以及 圖6 按圖4的剖視圖E-E。
具體實施方式
長方體形的切削嵌件具有對置的前面10和11,它們在上方和下 方通過凸形的端面1轉入一上側面和一下側面5。通過側面6構成切 削面,它們相互連接各前面10和11。這些側面6通過由上表面和下 表面5及凸形的端面l構成的刀刃7限定,后者在角部區域7'覆蓋一 90。的角度并且具有一向內傾斜的副切削刃,其通過緊接端面l之后連 接的下降的表面2構成。該表面2沿切削嵌件的整個厚度3延伸并且 露出副切削刃,從而該副切削刃在切削刀具直角進入工件時不能后切。 兩前面10和11還在每一側面具有一平整的支承面8,其中這些支承 面相互平行對置。在支承面中具有一固定孔9,其中容納一夾緊螺釘 12。在平整的支承面8的兩側和在各下降的表面2 (上方和下方)之 間設置斜面13和14。切削嵌件的寬度4和厚度3差不多是相同長的。 固定螺釘12應該不長于刀刃7的直線部分,以便防止螺釘的一過度的 拉伸。將切削嵌件裝入刀具支座中,使其精確地成90。的角度進入刀 具塊中并且切削一精確的90°軸肩。優選在曲軸加工時可以到處使用 該切削嵌件,在那里油環是如此之高,以致對置的刀刃不能后切或露 出。在本發明按圖3和4的另一實施形式中,相同的部分設有如在圖1和2的切削嵌件中相同的標記。在圖3至6中所示的切削嵌件也基 本上是長方體形的,其中從圖4中清楚的切削嵌件寬度4,其基本上 通過刀刃角部7'的距離確定,約大于切削嵌件厚度3的20%。在固定 孔9上分別在兩側、圖3中上方和下方連接兩個小的大致成梯形構成 的支承面8,它們與如從圖4明顯的各線15位于一個平面內。大致形 成下降的表面2向弧形的表面1的過渡的線15,如從圖4中可看出的, 與表面8位于一唯一的平面內地構成一可靠的支承面。如由圖5顯而 易見的,副切削刃17相對一對刀刃7的垂線向內傾斜的角度a為5°。 沿刀刃延伸一棱角18,其具有一角度(3為-15° (見圖6)。切削角y 為12°至15°之間。各切削面16可以設有切削成形元件,其中以按現有技術已知的成 型方式可以利用凸起或凹陷的形式。各切削成形元件應該特別用于排 走切屑和斷屑。本發明的切削嵌件可以由硬質合金或金屬陶瓷體構成,其無涂層 或設有 一層或多層的涂層,切削嵌件和涂層的材料選擇基本上視待切 削的材料而定,該待切削的材料可以是非鐵金屬、鐵或鑄造材料,例 如一曲軸。此外材料選擇通過過程參數確定,其中在曲軸銑削時,可 以實施不僅內孔銑削而且實施表面銑削,優選力求達到大于160m/min 直至300m/min的高的切削速度。
權利要求
1.切削嵌件,用以夾緊于一盤形或板條形的刀具體中,特別是用于曲軸的銑削,該切削嵌件基本上是長方體形的并且具有兩個前面(10,11),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寬度(4);兩個用作為切削面(6)的側面,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厚度(3);以及一上側面和一下側面(5),其中在各前面(10,11)與上側面和下側面(5)之間分別設置一凸形的端面(1),從而上側面和下側面(5)及凸形的端面分別與一側面(6)構成刀刃(7),所述刀刃在側向終止于切削角部(7′);其特征在于,在凸形的端面(1)上連接一向內下降的表面(2),該下降的表面允許刀刃角凸出(7′),在各向內下降的表面(2)之間在前面(10,11)上在一平整的支承面(8)的兩側設置向各外邊緣那邊下降的斜面(13,14),并且切削嵌件的寬度和厚度彼此最大相差20%,優選具有相同的長度。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固定螺釘(12) 短于刀刃長度(7),所述固定螺釘在夾緊狀態下穿過一垂直于各前面(10, 11)的孑L (9)。
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前面在兩 棱角(2)之間具有一平整的支承面(8),其中兩前面(10, 11)的 支承面(8)精確地相互平行設置。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下降的表面(2) 相對于支承面(8)的傾角為1。至10。,優選為5°。
5. 按照權利要求1至4之一項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斜 面(13, 14)相對于支承面(8)的平面的傾角在15°至30°之間,優 選為25°。
6. 按照權利要求1至5之一項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在 一前面中的各支承面(8 )是平整的表面段,各表面段設置在用于容納 固定螺釘(12)的孔的兩側并且與在各凸形的端面上并最遠地凸出的 線位于一平面內。
7. 按照權利要求1至6之一項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沿 刀刃(7)的切削角(8)是正的并且直至20。,優選為10。至15°。
8. 按照權利要求1至7之一項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沿 刀刃(7)設置一棱角(18),優選以0°至-15。的棱角角度設置。
9. 按照權利要求1至8之一項所述的切削嵌件,其特征在于,凸 形的端面(1 )的曲率半徑(R)為lmm至1.5mm,優選1.2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切削嵌件,用以夾緊于一盤形或板條形的刀具體中,特別是用于曲軸的銑削,該切削嵌件基本上是長方體形的并且具有兩個前面(10,11),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寬度(4);兩個用作為切削面(6)的側面,其間距確定切削嵌件的厚度(3);以及一上側面和一下側面(5),其中在各前面(10,11)與上側面和下側面(5)之間分別設置一凸形的端面(1),從而上側面和下側面(5)及凸形的端面分別與一側面(6)構成刀刃(7),所述刀刃在側向終止于切削角部(7′);其特征在于,在凸形的端面(1)上連接一向內下降的表面(2),該下降的表面允許刀刃角凸出(7′),在各向內下降的表面(2)之間在前面(10,11)上在一平整的支承面(8)的兩側設置向各外邊緣那邊下降的斜面(13,14),并且切削嵌件的寬度和厚度彼此最大相差20%,優選具有相同的長度。
文檔編號B23C5/20GK101160190SQ200680012698
公開日2008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日
發明者C·施瓦納, J·貝爾, M·海因洛特, M·豪斯曼 申請人:鈷碳化鎢硬質合金維迪亞產品有限公司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