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孔錨板熱擠壓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筋錨具部件制造方法,特別是錨板熱擠壓制 造方法。
背景技術:
多孔錨板是鋼筋混凝土構件預應力筋張拉用錨具構件。目能國內多孔錨板 制造廠家不下200家之多。已有技術中制造多孔錨板普遍采用棒料切削,鉆頭 打內孔,再粗鉸、精鉸內孔等工序來完成,制造工序較復雜,材料浪費大;特 別是扁錨板制造,其工序更為復雜,材料浪費更大。公告號CN 1180898C的 發明專利說明書披露了一種采用冷擠壓加工扁錨板的方法,材料經冷擠壓沖壓 內孔,沖壓過程中材料向外圍排擠形變使外壁形狀與模具吻合;實際上對于硬 度相對高,塑性相對差的冷金屬材料,用擠壓方式制作難度是相當大的,且很 難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已有多孔錨板制造工序復雜,材料浪費大,以及冷擠壓制造 難以實現的問題,為此提供本發明的一種多孔錨板熱擠壓制造方法,這種方法 工序簡便,工效高,可大幅度節省材料。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其特殊之處是
① .將原材料切斷后所得材料加熱至900~1100°C;
② .將加熱后材料置入模具由固定模、活動模和具上凸錐的底模圍拼形成 的凹槽中,用具下凸錐的上模沖壓所述加熱后材料,形成具主錐孔部分、直孔
部分和底錐孔部分相互貫通的內孔的工件;③ .取出所述工件,精鉸該工件所述內孔;
④ .淬火及表面防銹處理。
本發明將材料經熱擠壓制造具所述內孔的工件后,經精鉸內孔、淬火及表 面防銹處理,得到產品。
本發明歩驟②熱擠壓沖出內孔,包括主錐孔部分,直孔部分,底錐孔部分 以及倒角,內孔的錐度及倒角處決于所述上模、底模、上模的下凸錐及底模的 上凸錐的形狀與尺寸,是能實現的。熱擠壓沖出內孔,其孔徑與錐度宜留一定 余量,該余量可以是0.5mm土,留作內孔精鉸切削。
本發明材料加熱后擠壓沖出內孔的同時,材料向外圍排擠,受材料所處模 具凹槽規圍,材料充盈于凹槽且外圍形狀與凹槽吻合。
熱擠壓沖出內孔后,所述底錐孔部分會有毛邊,精鉸內孔的同時切去毛邊, 或者可以先用沖床切去毛邊再精鉸內孔。
本發明切取材料的量經計算符合要求是能實現的。
本發明制造的多孔錨板,其孔數可以是2 5個孔,處決于所用模具。
本發明由于將材料加熱后用模具擠壓制造多孔錨板,模具由固定模、活動 模、具上凸錐的底模、具下凸錐的上模等構成,制造過程中材料無需作內孔鉆 切及外圍形狀切削,故可大幅度節省材料,且工序簡便,工效高。
圖1是本發明所采用的模具結構示意圖2是圖1模具除去上模后的俯視圖3是模具與加工材料熱擠壓后結構示意圖4是圖3移去上模后結構示意圖5是本發明制造的多孔錨板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制造的又一多孔錨板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4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多孔錨板熱擠壓制造方法,①.將原材料切斷后所得材料加熱至
900 U00'C;②.將加熱后材料置入模具由固定模5、活動模2和具上凸錐33 的底模3圍拼形成的凹槽4中,用具下凸錐11的上模1沖壓所述加熱后材料, 形成具主錐孔部分101、直孔部分102和底錐孔部分103相互貫通的內孔的工 件10;③.取出所述工件,精鉸該工件所述內孔;④.淬火及表面防銹處理。
所述模具的固定模兩側嵌設有定位銷6,與之對應,活動模上丌有盲孔, 活動模靠合于固定模時定位銷6外露端嵌入所述活動模上的盲孔,起定位作 用。活動模兩側開有上、下方向的定位孔7,與之對應,上模l上設有定位銷, 上模壓下時其定位銷外露端插入改定位孔7,起定位作用。
活動模外側方向設有頂緊裝置。本實施方式的一種頂緊裝置由螺套8和絲 桿9等構成,轉動絲桿9可以頂緊活動模使之靠合于固定模,反向轉動絲桿則 可使兩者脫靠。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孔錨板熱擠壓制造方法,其特征是①.將原材料切斷后所得材料加熱至900~1100℃;②.將加熱后材料置入模具由固定模(5)、活動模(2)和具上凸錐(33)的底模(3)圍拼形成的凹槽(4)中,用具下凸錐(11)的上模(1)沖壓所述加熱后材料,形成具主錐孔部分(101)、直孔部分(102)和底錐孔部分(103)相互貫通的內孔的工件(10);③.取出所述工件,精鉸該工件所述內孔;④淬火及.表面防銹處理。
全文摘要
工序簡便,節省工時,節省材料的一種多孔錨板熱擠壓制造方法①將原材料切斷后所得材料加熱至900~1100℃;②將加熱后材料置入模具由固定模(5)、活動模(2)和具上凸錐(33)的底模(3)圍拼形成的凹槽(4)中,用具下凸錐(11)的上模(1)沖壓所述加熱后材料,形成具主錐孔部分(101)、直孔部分(102)和底錐孔部分(103)相互貫通的內孔的工件(10);③取出所述工件,精鉸該工件所述內孔;④淬火及表面防銹處理。本發明適合制造張拉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筋所用錨具的錨板。
文檔編號B21D22/00GK101306447SQ20071006860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4日
發明者周幸水, 趙國大, 鄧利根 申請人:趙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