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包括:上模、下模、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在上模前端設有擴口模桿,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上模連接,在下模的軸線方向設有管件通孔,擴口模桿與管件通孔處于同一軸線上,在管件通孔中設有管座并且管座設在管件通孔底部,管座可在管件通孔中上下滑動,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與管座連接;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對稱設在下模上端,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管件通孔的軸線垂直并可伸入下模的管件通孔中,所述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下方。本實用新型中,在擴口完成之后可以方便地自動脫模,提高了脫模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脫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轉向油缸的加工過程中,需要在鋼管的一端進行擴口,將擴口模具插入鋼管中,擴口模具的直徑大于鋼管的內徑,從而采用漲壓的方式將鋼管端部擴大。當前,在擴口完成之后的脫模過程中,大多數都采用脫模劑方式進行,在操作過程中,鋼管經常卡在擴口模具上無法取出,工作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本【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在擴口完成之后可以方便地自動脫模,提高了脫模工作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包括:上模、下模、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在上模前端設有擴口模桿,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上模連接用以帶動上模向下擴口向上脫模,在下模的軸線方向設有放置汽車管件的管件通孔,擴口模桿與管件通孔處于同一軸線上,在管件通孔中設有管座并且管座設在管件通孔底部,管座可在管件通孔中上下滑動,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與管座連接用以推動管座向上推出管件向下復位;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對稱設在下模上端,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管件通孔的軸線垂直并可伸入下模的管件通孔中,所述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下方。
[0005]優選地,擴口模桿上具有多段不同直徑的子模,任意相鄰兩個子模之間平滑過渡,從擴口模桿前端至后端子模的直徑逐漸增大。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為氣缸。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下模上端設置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可伸入下模的管件通孔中,在放置管件時將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下方,即通過兩根活塞桿對汽車管件進行限位;在完成擴口并進行脫模時,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汽車管件的擴口端置于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下方,通過兩個活塞桿擋住汽車管件,從而方便擴口模桿從擴口端順利脫出,從而解決了在脫模時由于沒有進行限位而導致擴口模桿連同汽車管件一起從管件通孔中被拉出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0]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包括:上模
1、下模2、第一氣缸3、第二氣缸4,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為氣缸;
[0011]在上模I前端設有擴口模桿11,第一驅動機構與上模I連接用以帶動上模I上下運動,在擴口時上模I向下運動并帶動擴口模桿11向下動作對汽車管件進行擴口,在脫模時上模I向上運動并帶動擴口模桿11向上動作,擴口模桿11從汽車管件的擴口端脫模;具體地,擴口模桿11上具有多段不同直徑的子模,任意相鄰兩個子模之間平滑過渡,從擴口模桿11前端至后端子模的直徑逐漸增大,這樣,可以控制擴口模桿11向下的動作行程從而控制擴口的直徑大小;
[0012]在下模2的軸線方向設有用于放置汽車管件的管件通孔21,擴口模桿11與管件通孔21處于同一軸線上,以保證擴口同軸性,并在管件通孔21中設有管座22并且管座22設在管件通孔21底部,當汽車管件放入管件通孔21中可置于管座22上,管座22可以起到支撐汽車管件的作用;管座22可在管件通孔21中上下滑動,第二驅動機構與管座2連接用以推動管座22上下動作;在完成脫模之后,第二驅動機構向上推動管座2從而將汽車管件頂出管件通孔21,在頂出之后,第二驅動機構向下并且管座2向下復位;
[0013]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對稱設在下模2上端,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與管件通孔21的軸線垂直并可伸入下模2的管件通孔21中,在放置汽車管件的過程中,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下方。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下模2上端設置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可伸入下模2的管件通孔21中,在放置管件時將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下方,即通過兩根活塞桿對汽車管件進行限位;這樣,在完成擴口并進行脫模時,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伸出,汽車管件的擴口端置于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下方,通過兩個活塞桿擋住汽車管件,從而方便擴口模桿11從擴口端順利脫出,從而解決了在脫模時由于沒有進行限位而導致擴口模桿連同汽車管件一起從管件通孔中被拉出的問題。
[0015]基于上述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其工作過程如下:
[0016]S1、將汽車管件放入下模的管件通孔中,汽車管件下端置于管座上,汽車管件擴口端位于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下方;
[0017]S2、控制第一驅動機構向下動作以帶動上模向下運動,上模的擴口模桿插入汽車管件中對汽車管件的擴口端進行擴口;
[0018]S3、在擴口完成之后,控制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伸出;
[0019]S4、控制第一驅動機構向上動作以帶動上模向上運動,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抵靠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汽車管件從擴口模桿上脫模;
[0020]S5、在脫模完成之后,控制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桿縮回;
[0021]S6、控制第二驅動機構向上動作以推動管座在管件通孔中向上運動,汽車管件從管件通孔頂出,取出汽車管件;
[0022]S7、控制第二驅動機構向下動作,管座復位。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I)、下模(2)、第一氣缸(3)、第二氣缸(4),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在上模(I)前端設有擴口模桿(11),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上模(I)連接用以帶動上模(I)向下擴口向上脫模,在下模(2)的軸線方向設有放置汽車管件的管件通孔(21),擴口模桿(11)與管件通孔(21)處于同一軸線上,在管件通孔(21)中設有管座(22)并且管座(22)設在管件通孔(21)底部,管座(22)可在管件通孔(21)中上下滑動,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與管座(2)連接用以推動管座(22)向上推出管件向下復位;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對稱設在下模(2)上端,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與管件通孔(21)的軸線垂直并可伸入下模(2)的管件通孔(21)中,所述汽車管件的擴口端放置在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活塞桿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擴口模桿(11)上具有多段不同直徑的子模,任意相鄰兩個子模之間平滑過渡,從擴口模桿(11)前端至后端子模的直徑逐漸增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管件端部擴口用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為氣缸。
【文檔編號】B21D45/08GK203917671SQ20142020390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4日
【發明者】馬健, 馬小鵬, 馬天文 申請人:施密特汽車管件(安徽)有限公司